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送梓州李使君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05-26 08:06:38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贤。

  译文

  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注释

  ⑴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⑵壑(hè):山谷。

  ⑶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

  ⑷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⑸树杪(miǎo):树梢。

  ⑹汉女:汉水的妇女。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⑺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⑻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翻:翻然改变,通“反”。

  ⑼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最后两句,纪昀说是“不可解”。赵殿成说是“不敢,当是敢不之误”。高眇瀛云:“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当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贤成绩而泰然无为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为此二句不可解,何邪?”赵、高二说中,赵说似可采。

  赏析:

  作者:佚名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由此,就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天然工巧。无怪乎清代诗人王士禛击节称赞这四句诗,“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带经堂诗话》卷十八)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然而读后深思,就会发觉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翻译及赏析2

  【作品介绍】

  《送梓州李使君》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34首。这首诗是王伟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创作的一首投赠诗。诗人想象了友人为官的梓州山林的壮丽景象以及风俗和民情,勉励友人在梓州创造业绩,超过先贤。诗人能选取最能表现蜀地特色的景物,运用夸张手法加以描写,气象壮观开阔。全诗无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前半首尤胜,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

  【原文】

  送梓州李使君

  作者: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①。

  山中一夜雨②,树杪百重泉③。

  汉女输橦布④,巴人讼芋田⑤。

  文翁翻教授⑥,不敢倚先贤⑦。

  【注释】

  ①杜鹃:布谷鸟。

  ②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③树杪(miǎo):树梢。

  ④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⑤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⑥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翻:翻然改变,通“反”。

  ⑦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最后两句,纪昀说是“不可解”。赵殿成说是“不敢,当是敢不之误”。高眇瀛云:“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当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贤成绩而泰然无为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为此二句不可解,何邪?”赵、高二说中,赵说似可采。

  ⑧壑(hè):山。

  【韵译】

  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

  山连着山到处可听到悲鸣的杜鹃。

  山里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

  树梢淅淅沥沥活像泻着百道清泉。

  蜀汉妇女以橦花织成的布来纳税,

  巴郡农民常为农田之事发生讼案。

  但愿你重振文翁的精神办学教化,

  不可倚仗先贤的遗泽清静与偷闲。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由此,就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天然工巧。无怪乎清代诗人王士禛击节称赞这四句诗,“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带经堂诗话》卷十八)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然而读后深思,就会发觉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送梓州李使君》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分类标签:送别诗 友情诗 唐诗三百首

  【注释】:

  “一夜雨”一本为“山中一半雨”。橦布:用橦木花(木棉)织成的布。文翁:汉景帝末年的蜀郡太守,力主兴学,成绩斐然。

  【简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宛转奇妙,有精有致,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

  首联从大处落笔,起势不凡;颔联则从细处着墨,承接尤佳,不愧大家手笔。诗人展现了一幅绝妙的奇景: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充分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山中”句承首联“山”字,“树杪”句承首联“树”字,两句又一泻而下,天然工巧。这两联挺拔流动,自然奇妙,画面、意境、气势、结构、语言俱佳。前人所谓“起四句高调摩云”(《唐宋诗举要》引纪昀语),“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诚非虚夸。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tóng童)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士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这首赠别诗写得很有特色。前半首悬想梓州山林奇胜,是切地;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切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这样写来,神完气足,精当不移。诗中所表现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及赏析03-07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及赏析03-03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原文及赏析04-30

李端公 / 送李端原文翻译及赏析03-21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原文及赏析03-26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4-05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原文及赏析03-24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4-04

送刘昱_李颀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3-27

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原文及赏析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