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南通教育考察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南通教育考察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南通教育考察报告1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通教育成功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些现状,同时反映了基层对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两种看法,最后提出了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教育改革
正文:在基础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的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究竟如何呢?带着这一疑惑,我们一行十二人来到了江苏省南通市,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南通教育暑期实践活动。
南通市通江达海,总人口780万,是最早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被誉为教育之乡。现有678所小学,250所初中,95所高中(其中普高76所,职高19所),10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总数96.6万名,专业教师2万余名。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主要走访了南通市下辖的海门市和南通市区的几所高中,向那里的老师与学生了解了一些情况,拜访了几位著名的特级教师并采访了市教育局的一些领导。通过实际采访与街头发放调查问卷,我们获得了一些比较真实、可靠的信息,对南通的教育现象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一、应试教育
南通的高中教育之所以全国闻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奥赛成绩与高考成绩相当突出。今年高考结束后,南通市再创佳绩:全省理科前十名中,南通有四名;600分以上高分者,南通占四分之一;在全省十三个市的各项指标综合排名中,南通名列第一。一个普普通通的市,为何有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占据天时的偶然还是内在因素的使然?
经过一周的了解,我们发现南通教育现象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有着内在的必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积淀深厚的教育传统。早在北宋初期,天下道德君子之首的胡瑗就倡导“苏湖教法”。20世纪初,清末状元张謇目睹民生凋弊,回家乡进行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提出了“父实业母教育”的救国方略,主持兴办了许多所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在全国创下了41个第一,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因此,南通的许多学校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一传统的影响下,南通形成了浓厚的执教氛围和尊师重教的风俗,而这些直接影响到了南通的基础教育。
㈡.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高考成绩与经济水平的关系大致成抛物线型,即经济过差与过好的市区,其高考成绩都不是很好。究其原因,可能是经济太差,则发展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硬件、软件都受制约;经济太好,则对应试教育不是很重视,高考成绩自然较差。南通GDP居全省第四,实力差于苏南,而它又濒临长江,经济状况足以满足当地教育的需求,所以其应试教育稳居全省之首。
㈢.相当完备的教研体系。南通教育坚持以研为先的教学策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课题研究,二是群体教研,三是高考研究。同时南通教育坚持以联见长的教学机制。高中有学科教育基地和教师培训制度。值得推崇的是学科基地,这是指市内的九所重点高中各担任一科的教学基地任务,基地负责相关科目的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由于全市的重点高中不进行排名,所以这些学校市内竞争的压力很小,可以很好地做到资源共享。这些教学与研究体制对于平时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自然促进了全市的教育发展。
㈣.十分优秀的教师队伍。南通有一大批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通过对242份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中级教师占35.68%,高级教师占34.36%(见附图1),一般而言,这两类教师拥有5~20年的教学经验。其中“二李”,即小学的语文教师李吉林与启秀中学的数学教师李庚南,由于勇于改革、锐意创新而闻名于全国基础教育界。李吉林老师首创“情境教育法”,使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亲身体验到了语文的乐趣,为小学语文教学做出了贡献;李庚南老师于1978年正式起步,开创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着力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系统整理知识和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力,此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光是这些名师,南通还有许许多多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教师。在调查中,50.83%的教师认为自己工作量大,但乐于承担教学任务(见附图2)。南通的经济不如苏南的市区,但南通教师外流现象并不严重,尽管他们干的是普普通通的事,但他们留下的是薪火相传的知识,凸现的是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众多的教师为南通的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
㈤.能够吃苦的学生群体。学生只有主动自觉地刻苦学习,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应试教育中,这往往是关键。在采访中,人们普遍认为南通的学生较之其他地市的学生更能吃苦,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天性淳朴,没有杂念,读书升学是他们走出去的最佳信息途径。通过对天星湖中学、海门中学和南通中学的学生的了解,我们发现他们的作息时间都很紧,除自习外,每天有八至十节课。进入教室,最大的感觉就是书多,有的甚至连地上也放着书。在假期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参加家教班。“书海泛舟”是升学的唯一途径,这在应试教育中是无庸讳言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而如果没有坚毅的吃苦精神,学生很难坚持下去,更不用说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了。
以上五方面基本上是南通市在应试教育方面出色的原因所在。尽管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但全国上下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这是无奈的事实。南通教育自然也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而且在这方面成绩斐然。但是,我们并不能据此就否定南通的教育,毕竟,这里也有素质教育生存的空间。
二、素质教育
在南通市因从事素质教育而出名的当属东洲小学校长许新海。许校长从1992年白手起家,现已将当初破旧不堪的小学校建成了花园式的美丽校园。在交谈中,许校长告诉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一辈子养成四个爱好:读书、艺术、运动和动手实践。为此,学校积极倡导学生每日读书,并提倡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学校还定期举办运动会,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运动员。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少年宫,使孩子们能培养更多的能力。在采访中,我确实感受到了素质教育的魅力,也看到了素质教育的希望。
然而,这毕竟是小学的素质教育。众所周知,小学由于离高考的升学压力较远,因而兴办素质教育较容易。那么,南通高中的素质教育状况又如何呢?
在实地采访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并不惊人的事实,条件越好的高中,素质教育的程度越高。海门中学与南通中学即是其中典范。这两校均为当地的重点中学,办学条件不错,尽管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主,但我们还是能发现一些素质教育的现象。比如,两校都有科技节、艺术节和运动节,三年一轮回,尽管并非人人都参与其中,但毕竟让部分同学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同时也调剂了紧张的学习生活。此外,两校均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较早地接触社会,这一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素质教育在中学尤其是在高中的规模与成效并不大,连专搞素质教育的许校长也认为:素质教育正处于两难地步。这一点恐怕举国上下无人置疑。那么,素质教育究竟难在何处?
答案显而易见:高考,亦即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使然。尽管高校年年扩招、扩建,大多数高中生可以上大学,但大家又将竞争的目光投向重点高校。升学的目的是接受教育,而受教育的目的是为将来的就业积累人力资本。所以,说到底,就业压力、生存压力是问题的关键。正如南通中学教导主任所言:“人多、就业岗位少的国情决定了家长将孩子未来的就业竞争转为了现在的升学竞争”。
素质教育如此艰难,但难道教育改革就此偃旗息鼓了吗?当然不能!于是,作为一种深化素质教育的尝试——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
三、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20xx年启动,今年在10个省市推广,江苏省也在其中。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南通市教育局已就新课程改革等事宜向下属的各县、市发了通知。同时,个别学校已开始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于是,在采访中,我们就此项改革向一些领导与教师作了专访。从中我们大致听到了两种声音:
一种声音对此表示乐观。南通中学教导主任认为,新课程改革与该校的教育理念完全吻合,因而该校将继续沿着课改之路走下去。但是,另一种声音也不容忽视。在采访中,南通市教育局的一些领导认为,新课程改革缺乏实践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改可以轰轰烈烈,但高中的课改应当更加理性,更加慎重。因为只改革课程,不解决评价标准这一根本问题,课改将难以深入下去。同时,有人建议,理论家们应多关注基层,了解一下基层教师的素质。这些忧虑不无道理。
看来,新课程改革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新课程改革备受教育界关注。无疑,它肩负着重担,满载着人们的希望。究竟课改的试点效果如何,它能否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这仍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改革如同其它改革一样,不会一帆风顺。
四、路在何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件关系着民族兴衰,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大事。现行的教育体制主要是沿用前苏联的模式。时代发展至今,许多弊端凸显了出来。尽管我国曾对此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似乎离人们的期望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那么,教育的症结在哪里?教育改革的出路在何方?
我认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字:人、钱。具体而言,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教育问题自然也涉及到这两个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理所当然地受着不发达地区的经济的制约。人多就意味着工作岗位少,使得人们的就业乃至生存压力增大。这些竞争最终反映在了教育上。在人口总量继续攀升的现状下,要想使教育变得更加理想,根本的一条出路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水平大幅提高后,兴办教育的软、硬件才会有较大的改观,人们对教育的理念才会有所转变,教育的质量也才能得以提升。但是,发展经济是慢功夫,我们不能光指望着经济的好转而对现行教育制度无所作为。而且,良好的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人力资源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教育与经济互相促进。而在经济还欠发达的国情下,对于眼下的教育改革,我们必须另谋出路。
教育的两个主要环节是教学与评价,而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因而,教育改革应当在评价体制上下功夫。评价体制大致可分为两类:学校考核与社会检验。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方面最成熟的学校考核当属高考。高考制度在我国已持续了数十年。当然,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高考制度也不例外。一方面,高考作为升入普通高校的选拔性考试,承担着选拔人才的重任。客观地讲,它为选拔人才、输送人才和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十多年前通过高考检验的学生,如今正活跃在国家建设的各个岗位上。若没有他们的努力,经济发展很可能不会如此迅速。而且,今天的高考选拔出的人才并非完全高分低能。相反,许多人高分高能。实际上,分数与能力并非简单的正比或反比关系,甚至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可否认,高分低能的现象确实存在,但低分低能者可能更多。更进一步,在教育方面,对于大多数民众尤其是贫苦百姓而言,高考是唯一公平的制度。读书是穷人的最佳出路,统一的高考制度则是他们的龙门,给了他们脱离贫穷的希望。所以,高考制度于国于民皆有利,在数十年的社会发展中,它功不可没。正因如此,高考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高考也存在许多弊端。最常见的说法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考定终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是极大的压力。于是,一部分学生畸形发展,在思想道德上出现了问题,酿成了许多悲剧。对于家庭,这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对于社会,这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高考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作为一种学校考核方式,高考主要涉及两个内容:考什么、怎么考。在研究高考制度时,我们理应着眼于这两个主要内容,而在具体的革新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完善高考制度。实际上,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完善着高考制度。在考核的内容上,从过去以单纯的知识性试题为主过渡到以灵活应用的试题为主。这使得光记知识不用知识的备考策略不那么灵验了。以后的试题命制可以更加灵活多样一些,尤其是新课改推广后的高考试题,内容可以更宽泛,更贴近生活实际,更注重活学活用。在考核方式上,从以前的文理各考六科变为如今的“3+X”“3+X+1”“3+大综合+1”等多种形式。这种变化自然引起了试题编排的变化,同时也要求考生在一份试题中有思维的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学习上的定式思维。当然,这些考核形式哪种最好或者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这都值得继续研究、实践。比如,如果条件成熟,尤其是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文科可增加口试,理科可增加动手操作的考核。新课程改革推广试行后,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不妨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高考制度,使之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高考制度。在采访中,东洲小学的许新海校长介绍了他在澳大利亚访问学习时看到的“高考”:学生可以自编自演话剧,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实物,由评委评分;学生日常的表现也由教师评分,折算后计入总分;以及其它非试题化的考核。当然,这马上让人想到一个问题:老师的日常评价可靠吗?这不光涉及到老师自身的素质问题,更牵连到诚信问题。目前,我国的诚信体制很不健全,社会满意度较低。即便是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也常常弄虚作假,有失公平。因此这种考核方式目前并不适合我国。但是,如果我们将失落的诚信找回来,将不完善的诚信体制健全起来,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洋为中用”。这种考核方式与我们传统的高考显然不同,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式上都更进一步。它更有利于选拔学以致用的人才,而这也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学校考核在评价体制中占据主导地位。希望我们能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完善自身制度,着眼于考什么、怎么考这两个内容,着手于完善高考、改变高考这两个方面,使学校考核更加符合国情,更加称合民意,更加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社会检验这一环节上着手。所谓社会检验,就是将人才推向社会后,由社会评判,优胜劣汰。目前教育上的升学竞争归根结底是为了适应将来的就业竞争乃至生存竞争。只要我们抓好社会检验这一环节。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更加明确了,培养方式也就更加合理了。实际上,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高校毕业生不再包分配,而是双向选择;国家公职人员不再抱着“铁饭碗”,而是能者上庸者下;整个社会大变革,不再是大家一样穷,而是优胜劣汰;等等。这些举措直接影响到了教育。学生如果一味地死读书,只看重眼前的分数,结果很可能是读书死。当前,我国仍处于转型期,教育仍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学生必须善于活学活用,培养创新思路,发展各种潜能,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社会检验实质上是教育评价的最终环节。只要我们在这个环节上把好关,那么不论教育模式如何变,目的和结果只有一个——培养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人才。
教育的评价不能仅拘泥于教育,还必须着眼于社会。为了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有必要双管齐下。短期内,我们应当着重于学校考核,但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完善社会检验。只有评价体制更完备了,教育制度才能更完美。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上有所作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好。因而主要是两个方面: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的内容与考核的内容密切相关,也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相连,实质上与学校考核和社会检验即教育评价相关。只要教育评价标准明确,学习的内容也就很明确了。学习的方式大概可分为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常见的课堂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听,缺乏互动,很可能出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南通的“二李”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突破。课外自学主要靠学生自觉主动。这一方面需要老师较好地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学生享有充裕的课外时间与自学所需的资料。这就要求制度上和物质上均有保障。实质上,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也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许多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比较好,我们可以适当借鉴。但有一点需引起注意,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古人即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先例。不论教学模式怎么改,学习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轻轻松松成才只是美丽的谎言,踏踏实实学习才是成才的途径。我们所希望的只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使其健康成才;我们所提倡的教学革新,只是学习内容更加适用;课堂教学寓教于乐,更加活跃;课外自学苦中有乐,更加有趣。
教育改革事关重大,既不能踯躅不前,亦不能贸然挺进;既需理论上的指导,更需实践的检验。套用兵法术语,叫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以上仅是在微观层面上对教育的一番思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个办学主体和办学方式的问题。在办学主体上,我国以公办为主。近几年,民办教育也正兴起,有望丰富教育资源。在采访中,我了解到了另一种办学主体:国有民办。或许它因产权不明晰,正存在争议,但我认为这可以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办学主体。在办学方式上,主要存在教育是否产业化之争。大众对此褒贬不一。我认为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没有充分的把握时,不宜轻率地实行产业化。因为产业化之后要想再变回来就很困难了。目前,我们应“按兵不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在教育革新的过程中,应牢牢抓住教学与评价这两个环节。在兴办教育的过程中,可尝试办学主体多元化。二者应统一于教育的宗旨: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
南通教育考察报告2
20xx年12月13至19日,由市教研室苏明光主任带队,部分区县教研室主任、普通高中教学副校长,市教研室高中教研员一行33人,赴江苏南通进行了为期6天的教育考察。
本次考察的目的是:了解江苏教育先进地区普通高中的办学情况,学习借鉴优质高中的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实施的经验,解读先进地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高效率、高水平成功的原因与操作过程。通过听取教研室领导、学校校长介绍,实地考察了解、深入课堂听课,深入教研组座谈、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等形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我市普通高中教学指导工作的基本思路与策略,全面提升我市普通高中办学效益,提高我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一、重视教科研工作体系建设
XX市教研室的教研、科研工作,组织体系完整,工作制度健全,常规工作开展有序。科研工作不搞纯理论研究,侧重于应用性研究。教科研课题坚持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并做到了教科类研究课题与教研类研究课题并举。教研室每年都根据教师的实际分不同的层次对教师进行短期培训。
二、扎实搞好市级学科基地建设
南通设有市级高中学科基地9处。学科基地的主要任务为组织、承办全市的学科会议,组织试题的拟定与审定等活动,在全市学科建设中起带动与辐射作用。市教育局每年给学科基地拨付一定的活动经费,并依据高考成绩给与一定的奖励。学科基地的设置、组织管理由市教育局负责,学科基地的业务指导由市教研室负责。
三、加强高考备考的研究
1、坚持学法指导,注重优秀生示范、榜样的引领。
每年XX市教研室都将部分学习品质好、成绩突出、中等生转化成优等生的学生请列市里来,让他们谈学习的思路、学习的方法、学习提高的捷径等,录像后,组织新高一、新高三学生观看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学习先进的学习方法。
2、与考试中心同步思维,加强试题的研究。
高考试题的命制是有一定之规的,应尽量做到与其同步思维。XX市教研室每年都设法参加国家考试命题中心组织的试题评价会,每年在春节前都要与考试中心的各科秘书见面,了解信息,增进友谊与感情。从不同层面了解命题的过程、思维的方式、操作模式等等,从而强化备考的针对性与方向性。
3、坚持抓知识的结合点,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骨干教师积极地编写“学案”、“个案”,起到引领的作用;教好第一遍,学好第一遍,搞好第一轮复习;选好资料,只用一套,用好一套;讲必精,练必批,批必评,错必纠,要保证练习的充分必要性;针对学生实际的自编练习有明确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向教学常规要质量,建立课堂教学的双目标结构,即:知识目标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对知识点的认识能力的目标。
对一些模糊点也有自己的主张,例如“校本课程”不鼓励,“地方课程”慎重进行。
一、基本情况
江苏启东中学,设新老两个校区,共有96个班,5600名学生,460名教师。专门设有奥赛指导中心。学校为公办民营性质,初中收费1。8万元,高中收费按成绩分数分别为840元、3万元、3万元加赞助物品。每年招高一学生为1200名。20xx年升本科718名,一个班考上12个清华大学,今年倪嘉以719分名列江苏省第2名,李真获第5届亚洲物理奥赛和35届国际物理奥赛金牌。现在启东中学奖牌总数达十金二银。
二、特色与经验
(一)推行高中教学目标责任制
根据市教育局下达的升学目标,与年级组、备课组、班主任老师签订目标责任书。目标的设定分为高分段人数目标、本科人数目标、平均分目标。高考对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群体分别是班教育组和备课组。如:签订的内容有600分以上班级要达到多少人;数理化必须在江苏省平均分居前三位;语文居前四位;历史政治居前五位等。奥赛教练员的目标为必须有一名学生进入全国冬训队。今年数理化各有一名学生进入国家冬训队。
(二)加强教学队伍的管理
学校教学管理的层次是校长----分管校长----年级主任----备课组长和班主任老师。分管校长主要精力要放在高三上。年级主任主要负责教风、学风的管理。 学生作业量偏多的问题,由年级主任调控,并且管理强硬,并随时听取学习委员对各科作业时间的反馈。年级主任在高二升高三时,负责提出教师任用方案。年级主任能做到办事公正、协调能力强,工作独挡一面、雷厉风行。
(三)加强备课组建设
一是备课组长能统得住,最成功的经验就是一定要团结,备课组成员不能各自为战,不然就会一团散沙。二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注重青蓝工程,新老教师要相互听课。青年教师必须跟班听课(做到新授课每节都要听),而导师的带徒工作效果就是要把青年教师送到上一个年级。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资料。由于高考成绩评价到备课组,导致备课组的整体联动功能强,各项工作能够做到和谐共振。
(四)高考备考
高三第一轮复习,知识点要讲的全面,扎扎实实,基本的知识点要疏而不漏。学校一方面加强自身的检查,对高三年级的教案、作业、上课要评估;另一方面也积极地邀请市教研员来听课会诊。
(五)注重教法与学法研究
基础年级教学进度要放慢,在高二时可以快一些。切实抓好弱科弱势学生的分数,教学定位在中等偏下的学生身上。
学法研究也十分重要,在学生会上,让好学生作经验介绍,讲稿翻印给学生,让学生效仿。
(六)注重高考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注重奖惩的机制等
学校注重考试说明的研究,解题规范的研究,考试信息的研究,同时也加大奖励的力度,一块奥赛金牌奖3万元,县市再奖3万元。
学校坚持和谐发展,统力合作,所有的工作都要向高三倾斜。每年也因为教学成绩、工作态度等原因,调出教师10至20名。
一、基本情况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1938年建校,1955年办高中,1978年定为省重点,1991年通过江苏省国家级重点中学验收,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学校占地240亩,现有60个教学班,师生3800人。学校追求的目标是“生态型、人文性、数字化”。高考成绩连续10年位居江苏省重点中学前列,有三名学生成为江苏省文理科状元。每年有95%以上考生入本科,其中70%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大等中国80强名校。学校为股份制民营机制。昌亚平校长说,是用自己的力量办了学校。连续11年高考位居省第4名,“二高”即平均分高,本科人数高。
学校的困难是:教学起点难以把握,平均分班,生源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特别是来自城市如南京、无锡、苏州的学生;政府投入不足,光靠学生收费,每生3万元。
学校提出: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员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因材施教、分层要求,教师要有分层教学的思想,做到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对优秀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辅(放,主要指增加其自主学习的时间;辅,指辅导);对中等的学生以辅为主,辅中有放。
二、特色经验
(一)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目标责任制。
每年九月下旬召开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校长与各班主任老师及高三年级各科备课组长签订责任状,确定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年级组对县教育局下达的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下达到每个班级。同时对学科教学加强过程目标控制,每次全县统考,在全体学生参加统计的情况下,各学科要保证年级均分在全县处于领先位置。在目前高校招生规模年年扩大,社会对学校升学率的期望值不断升温的新形势下,在狠抓高分群体的培养上加大力度,加强与名牌大学的联系,把提高学生升学档次作为努力方向。扎实抓好高出本一线60分以上的高分群体,第一学期期中统考、四县联考及市一模后,召开年级前三十名学生座谈会,了解他们对学校教学的意见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他们能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参加高考。加强竞赛辅导,力争一等奖人数有较大突破,为高分群体的培养奠定基础。各班对高中入学的中高档学生进行跟踪分析,确保高分层学生队伍的稳定和提高。
学年度初制定教学工作备忘录,按时间、按部门分解工作目标。备忘录第一学期按月制定,第二学期前半段按周制定,二摸考试后按日制定。工作目标层次分明,即:明确学校高考成绩在全省的位次要求,班级本一、本二上线目标,学科高考成绩在全省的位次要求,学生本人的学习目标、要求。
(二)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管理
校级班子分工,每人联系一个年级抓教学,靠前指挥。配备管理能力较强的中层干部分管年级,加强对年级分管主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老师的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管理中的统筹、协调、督查和激励作用。对第一次做高三班主任老师的教师落实新老挂钩和专人指导等措施,对新接班的分管主任和班主任老师,做好年级或班级情况的交接工作。定期召开年级分管主任交流会,实现管理经验的共享与互补;定期召开班主任老师例会,及时交流经验、通报情况、分析现状、研究对策、解决问题。
(三)切实加强备课组建设
在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作用的同时,注重备课组建设,要把备课组建设作为教学管理的重头戏。各年级精心选配备课组长,加强备课组长的责任制落实和备课组的目标考核。要切实加强备课组活动的过程控制,将备课组活动排入课程表,落实固定地点、活动内容和主讲教师,将教法研讨和资料使用作为备课组活动的主要内容。针对目前高中事业规模扩大的实际情况,集体备课要备好教学的起点,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做到面向中下层,课堂上教好第一遍,同时在“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夯实基础、滚动提高”上下功夫。在重视学生知识积累的前提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起点恰当,容量适度,落脚准。文科类科目强调学生背诵记忆,理科类科目加强训练和规律总结,强化应试训练,复习突出“讲、练、评”三结合,努力提高教学达成度。所有教师从研究学法入手,切切实实改革教法,认认真真指导学法,把学法指导渗透到一切教学过程当中,并且有计划地进行阶段小结,促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
教学处和督导室加强对备课组活动进行督查,将备课组活动一览表交教研室,高三年级定期邀请教研员参加学校的备课组活动。加强听课交流,组织好听课后的评课活动,任课教师每学期每人听课与被听课不少于20节,至少写1篇教学总结分析文章。中层以上行政人员每月听课不少于八节,并及时将听课评价交分管校长,每月安排一次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校长评课。督导室充分发挥其督查、指导、参谋作用,教学处切实做好教学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全县统一的教研、科研活动,并为在本校开展活动给予支持与便利。
(四)充分发挥教学骨干队伍的作用
在统筹兼顾、优化组合的前提下,努力营造师徒结对、互学共进的良好氛围。落实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新教师的责任制,切实发挥他们在平时教学中的凝聚力和骨干带头作用。在努力实行循环教学责任制的同时,保证高三年级有一定数量相对稳定的把关教师,凡第一次上高中课特别是第一次上高三课的老师,都必须先听同学科其他老师的课再上课,教案要在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指导认可后再实施,尽快提高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确保课堂教学的高质量。新教师通过听课、说课,上亮相课、过关课、汇报课、比武课、研究课等形式,力争在1年乃至更短的时间里入门,不断提高,缩短骨干成长的周期。
(五)切实抓好教学六认真的落实
认真学习、把握和运用新大纲、新教材,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要研究所教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做到以新思想、新理念来统领教学,切实增强教学中的高考意识。把教学六认真落实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一是认真备课,备课要在吃透大纲考纲、教材的前提下,强调备好学生,备好教法,备好例题和练习;二是认真上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杜绝废课,不讲废话;三是认真选编、批改、评讲作业,作业精选精编,认真批改,讲评到位,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任课教师建立错题档案,抓实学生的错题订正,提高目标达成度,每学期每科自编专题训练与试题不少于15套;四是认真辅导,在集体辅导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个别辅导,通过辅导,实现培优拔尖和医瘸补缺两不误;特别是针对成绩落后的学生,要一对一辅导,然后通过成绩检验,效果不行的要分析原因,查找是否个别辅导。五是认真组织考试,不断研究考试的模式与方法,从编制试卷、批改分析到整合讲评,都要以效果为落脚点;六是认真组织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让尖子学生有用武之地,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空间。
(六)切实加强考试管理,狠抓考试的三个环节
考前抓命题,确保试题的质量。指定专人出题,并由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把好质量关。要求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和前阶段作业质量情况有针对性地出题,每份试题都印上出题人和校对人的姓名,并送一份到教学处。
考中抓监考,每次考试,都按照高考的要求,全年级分科混编考场,发准考证、桌上贴号码,单人单座,不准用计算器和胶带纸,并要求教师按高考的要求严格监考,学校分管校长、分管主任正常进行督查和巡视,造成一种实战的氛围,确保考试能正确反映教师教学工作的`得与失,正确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确保学生经过训练能以平和的心态进入考场,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考后抓分析,教学处和年级组及时搞好数据分析,及时开好三个分析会,即学科组分析会、班级分析会和年级组分析会,一是对照试题的目标达成度分析学生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各能力点的达成情况及主要存在问题,对学生知识掌握得不好的部分在后面的复习中有针对性的给予进一步的加强。二是分析个体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补差辅导的效果,针对学生试题中出现的问题,是知识缺陷的补知识,是方法问题、习惯问题的在个别辅导面批时给予点拨和指导。三是按照学校下达指标的达成情况,分析班级现状,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实行全校期中、期末、高三联考和模拟考试等交流会审制度,凡成绩滑坡的班级班主任老师和学科备课组长,必须亲自到分管校长和年级分管主任处汇报,年级主任每月一次向行政会或校长办公会汇报年级教育教学管理情况。自查差距找原因,落实措施促平衡。
加强对学生英语口语、听力、计算机及实验操作的教学和考试考查研究,所有年级均安排每天15分钟的英语听力时间,确保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开足开齐计算机课和所有理化生学生分组实验,确保计算机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七)积极参与各级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搜集、整理、分析和合理使用高考信息加强与市、县学科基地的联系,积极配合教研室组织教研活动,上好教学示范课,编写参考试题,精选精用资料,学生一科一种为主,教师一科多本,每校每科都要在精选精编(特别是自编)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高考资料库,并进入学校数码工作室,实行优质教学资源校内共享。学科教学大纲做到人手一册,高三的新教材和相关复习资料及时提供给高二、高一备课组,使高一、高二的教师提前进入状态,实行高中教学资料年级交接制度,对资料交接好的高三备课组进行奖励。
重视高考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与研究,要积极引进、消化和运用高考信息,依托全县教育信息化网络建设筛选和发布学科信息,实现全县资源共享。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学科专题研讨活动。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每学年举行一次面向全县完中的公开教学活动,加强与挂钩学校之间的联系,互相沟通信息,交流教学管理经验,促进共同提高。
加速微机管理教学和处理信息的进程,培训计算机操作人员及时做好成绩数据分析。提高教研室下发的统计数据的利用率,指导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寻找和发现有效的教学研究信息,努力将信息转化为提高教学质量的资源。
(八)全面关心教师的健康成长
评优、晋级、福利、奖金、住房等等,都要向教学一线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倾斜。实行校内教师津贴考核发放制,拉开档次,做到优绩优酬。学校每年拿出一定数量(不低于65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在教育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并做到逐年有所增加。对教师的奖励办法做到终端奖励和过程奖励相结合,针对“3+2”新高考模式下分班后出现的学生群体差异,实行高一、高二同类班级发展性评估和交接班制,每次县统考后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阶段评价,对教学效果优异的备课组给予奖励,及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有效实施过程调控。每年暑假将组织高三一线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参观、考察和疗养。
(九)强化“三风”(校风、班风、学风)建设
将“三风”建设贯穿高三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强化常规管理,每学年评一次十佳学习标兵,十佳优干、十佳团员、十佳爱校标兵,对各年级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学生颁发奖学金,激发学习动力,优化学习风气。确保学生的自学、体育、娱乐、休息时间,形成既勤奋刻苦又生动活泼的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非智力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三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全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关注女生的变化,要组织女教师走进女生,解决她们的思想问题。从这几年看,女生问题解决的好,成绩就突飞猛进。
(十)要加强宏观指导和部门协调
凸显“教学中心”意识,全校各部门协同作战,全校一盘棋,确保凡是教学需要的一路绿灯。校长室、教学处要充分发挥教学指导作用、桥梁作用,加强对教育教学的全程调控。行政人员每星期至少听二节课,每月向校长办公会汇报听课情况,并由校长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作点评,对薄弱学科、薄弱班级重点分析、重点调节,做好跟踪调查。每个行政人员都要联系年级或学科组,把教学质量同行政人员的工作实绩联系起来考评。
统筹使用优质人才资源。合理安排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各年级任教,既要保证高三教师队伍的质量,又要保证高一、高二年级有一定数量的把关教师。充分发挥我县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由教学处定期安排有关人员到各年级、各班级上课或做讲座。
坚持分管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老师和任课教师协同作战,妥善处理好领导与教师、班主任老师与任课老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等多种关系,确保教学整体的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捆绑考核”的力度,不断强化整体协调发展意识。根据实际,加大薄弱学科建设的力度,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学科间的平衡发展,以求整体优化与最大效益。保证和协调各学科的教学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不挤不让,统筹兼顾,平时要确保学生自我整理、消化和吸收知识的时间。
(十一)加速、加强科学人文环境的建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信息量
学校的橱窗、画廊、读报栏、广播台、电视台以及班级的黑板报等媒体由专人精心编排,每周更换,保证每周都有新鲜的美文佳作评点赏析、新科技和新成果介绍。认真组织电教、政治教师录制、筛选重要的电视新闻,汇编成一周要闻集锦,组织学生集中收看。语文加强阅读、写作训练(每周至少当堂限时完成1篇作文);数学加强基础训练、思维训练与应用训练;英语在加强阅读训练的同时尤其要强化听力训练,由教学处统一安排,确保每个年级每天15分钟的英语听力,做到英语作文每周至少1篇,同时要加强英语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理科学科要开设新科技新知识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关注新科技成果,了解科学人文方面的众多信息。
一、强化责任目标意识,向目标管理要质量
启东中学和如东中学,他们的第一条经验就是分层鉴定目标责任书,
他们的目标是根据县市下达的目标进行合理分解,他们主要是以高分段人数、学科平均分为基本的杠杆单位。校长与年级主任、班主任老师、备课组长一一鉴定目标责任书。
结合我市情况看,对本科目标也有分解,但具体到学科目标,就没有具体的要求,这样工作还是落不到实处,落不到每位任课教师的身上。
正因为有了目标,加强弱科管理,注重边缘生、落后生,才会提高整体的水平与质量。
启东中学的目标,是根据入学分数、高一、高二的几次成绩确定的,这些都值得研究。如东中学则是规定学科平均分不低于全省前四位,这个要求也是相当高的。为目标而奋斗,这已成为这两所学校行动的指针,有目标才有干劲,才有出路。
二、树立向教学倾斜,向教师倾斜,向高三倾斜的战略
这些学校给人的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向教学一线倾斜,向高三倾斜的战略。如东中学校长介绍20xx年的高三教师力量相对稳定,仅有两名第一年送高三的教师,学校要求这2名教师必须先听了老教师的课再上自己的课,不然不能上课;今年送高三的教师中又有7位年青教师,张校长三番五次地讲,必须要确保第一年送高三的教师的授课质量。启东中学也十分注重高三教师的水平,在保证高一、高二备课组长的前题下,由高三年级主任挑选上高三的教师。
从我们与这两所学校高三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是老教师,教龄大都在8年以上。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生命,一切的一切只有通过教师来实现,这就是成功的源泉。
三、充分发挥年级主任的作用,注重责、权、利和谐统一
从启东、如东中学看,学校一律实行年级主任制,年级主任一般选有能力、有水平、能协调、肯务实的人员担任。年级主任的工作相当繁重,既要自己备课上课,还要协调全年级的工作,每次月考的命题、印制、分析,都要一一落实到位。
年级主任有责任,同时也有权利,有威望。当然,年级主任的工作必须在学校大环境的要求之下进行。因为一个学校的教风、学风决定了各个年级,这就是说年级主任起较大作用,但最重要的是教风、学风的养成,这需要全校的努力。
四、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细节”,向细致、精微处下功夫
两所学校都强调学生只使用一套资料,教师可以有十几套资料,每一节课都有训练,每一训练都要批阅;每周一套综合训练,由备课组人员分工轮流承担,不能用成题,必须拼题。我们到启东、如东中学各备课组发现,他们使用的题,几乎全部由自己拟定的,这一方面说明工作的责任心,另一方面说明“个性”的东西才有效果,才出效益。
两所学校十分注重月考以及成绩的分析,例如如东中学的英语月考,学生在前75个选择题中错在哪个方面,是a是b,都在表格中展示出来,这说明,学校在第ⅰ卷的成绩统计中十分细致,这些数据对教师讲评试卷,有极大的帮助。
针对弱科现象,如东中学的经验更为突出。假如这次月考某个学生成绩不理想,学校要求教师一对一辅导,如果下次考试这个学生还没有进展,学校会找这位学生谈话,老师也必须向学校说明该学生落后的原因。
可见,如东中学的要求是如此细致,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成绩高的原因了。
五、关心教师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尊重教师的劳动
如东中学在评优、晋级、福利、奖金、住房等等,都向一线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倾斜,实行校内教师津贴考核发放制度,拉开档次,优绩优酬。每年拿出65万奖励教师,高一、高二、高三的课时补助不一样,每次县市统一组织的考试,都要根据成绩给予教师奖励。
如东中学的校长说是“一加一减”。“加”是加待遇,“减”是减压力。XX县教育局教研室在统一的考试中,都要对全县120个教学班排队(按平均分),并注明任课教师,谁先谁后一目了然,这也给一线教师造成了无形的压力。这也是XX县教研室的一条经验。学校在此基础上,在分析成绩的同时,对落后的班级任课教师给予一定的关怀,帮助其分析原因,力求下一次有较大的提升。
学校十分注重教师的业务发展,为外出学习、交流提供方便;并对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发表的论文发“双酬”奖励,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
六、加强奥赛辅导,打造学校个性特色品牌
启东中学是以奥赛闻名全国的学校,它在老校建立了公办民营性初中,吸纳了初中的优秀生源,并在初中建立奥赛班。到了启东高中,在高一办两个奥赛班,数理化课程在高一年级学完整个高中课程;到高二时两个班变成一个班,挑选50几个学生进入该班;高三时只剩下40个人,组成奥赛冲刺班。一个班12个清华,就是指的该班。从高一起,数理化就有专门教师辅导,一直到高三。学校有专门的奥赛教练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在高二时就渗透大学的内容
【南通教育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教育考察报告03-20
教育考察报告11-19
南方教育考察报告02-17
校长教育考察报告11-13
初中教育考察报告11-13
中学教育考察报告06-08
民办教育考察报告05-19
远程教育考察报告03-21
教育考察报告15篇11-19
上海民办教育考察报告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