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处暑节气的习俗
处暑风俗有哪些?处暑作为夏秋交际之时,古时人们都会在此期间借着中元节出游迎秋、祭祖、放河灯等活动,近几年还会开展开渔节欢送渔民捕鱼丰收,处暑的食俗也有很多滋补的美食,为人们迎接秋燥做好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处暑节气的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3、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4、处暑食俗
处暑百合鸭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南京人传统的饮食习俗是在“处暑”时节吃鸭子。鸭子,特别是南京江宁湖熟地区的麻鸭最为抢手,据悉,那里的鸭子味甘性凉,肥瘦适宜。如果没有空,老南京人都会去熟食店买半只鸭子回家;有空的人都会在家炖上“萝卜老鸭煲”或做“红烧鸭块”送给邻居,这就是俗语中说的,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杭州人习惯将鸭子分为老鸭儿、嫩鸭儿、呆大鸭儿,就营养来说,老鸭瘦肉多,水分含量少,相对口味和营养都会好一点,适合煲汤解暑气,而肉鸭则多用来做烤鸭、酱鸭等。对如何辨别老鸭和嫩鸭,这里有一个小窍门:老鸭一般毛长得比较齐,嘴和脚掌比较硬,颜色发黄、发黑,摸上去骨头比较硬。另外,同样的个头,老鸭比嫩鸭分量重。
白丸子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糯米,其味甘、性温,入脾肾肺经,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秋季适当吃点糯米类食物,对身体会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凉茶
处暑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在处暑前后如果感到口干舌燥,以性干寒的麦冬或石斛泡茶,有助消暑热,还能养阴;以雪梨加入蜂蜜、川贝泡水饮用,更是有化痰止咳、生津养肺的作用,也适合气虚的人士。不过,处暑时节应少喝凉茶,因为此时的暑热并不严重,而凉茶过度苦寒,易伤脾胃,同时也对肺和肾无益。
酸梅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温州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乌梅中的有机酸含量非常丰富,能有效地抑制乳酸,降低疲劳感,除掉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质。所以处暑节气喝酸梅汤可以消暑提神、生津止渴,让肌肉和血管组织恢复活力。此外,吃多了肉时,喝酸梅汤还能帮助体内酸碱值达到平衡。
拓展:处暑养生攻略
处暑养生首重睡眠
好睡眠是健康的重要标志。处暑开始的秋季,应当早睡早起,科学保健养生。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昼夜阴阳消长变化,决定人体睡眠及寤寐。保证睡眠时间,调养出足够精力,维持正常活动,消除疲劳、保护大脑、增强免疫、促进发育。俗话说“女人的美是睡出来的”,说明良好充足的睡眠,不但有利于消除劳顿,更有利于美容。老年人随年龄增加,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当然,睡眠时限并不在于睡多少时间,适度即可,且更重要的是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再怎么长,睡眠质量不高的话,依然无法达到有效的睡眠目标。
处暑热转凉交替,适时添衣保暖防感冒,是生活养生的重要方面。季节交替,乍寒乍暖时常出现,多观察天气变化,注意天气预报,做好保暖不受凉,避免外感,尽量使外感不发或少发。中医养生讲究天人一体观,主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顺应季节变化,摄生生息得当则安乐无恙。
润秋燥,消暑湿
处暑,夏季火热到头,暑气要散了,秋天干燥气候逐步明朗,且萧瑟之况越来越明显。饮食上,将需要关注润秋燥,兼顾消暑湿。适当进食生津养阴、清热润肺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水果中以润燥多汁的雪梨、苹果最值得倡导服食,麦冬、玉竹、沙参、百合、山药、枇杷等也是滋阴润肺佳品,可作为药膳食材,辨证施食。秋令之初易皮肤干燥,老年人皮肤干燥容易瘙痒,可用滋润肌肤的中草药煎水熏洗皮肤,或者熏蒸润泽,或足浴健身。
食疗推荐
薏苡仁粳米粥
薏苡仁、粳米各100克,大枣10枚,共同煮粥,适当加入调料为食。
功效:排毒祛湿
小米南瓜大枣粥
小米、玉米、南瓜、大枣适量,烹制而成。
功效:脾健养胃的食疗功效,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则湿自祛而身自安。
沙参粳米粥
沙参30克,粳米70克,冰糖适量,沙参水煎取汁,入粳米煮粥,粥将熟入冰糖即成。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养胃、祛痰止咳,适于肺阴亏虚所致的虚热燥咳、干咳少痰、久咳声哑、咽喉干痛及胃阴亏虚致口渴少津、胃脘灼热隐痛和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等阴虚者。
【处暑节气的习俗】相关文章:
处暑节气的习俗及气候特点08-18
处暑的节气习俗文案(精选150句)07-14
处暑节气文案08-23
处暑节气的古诗08-23
处暑节气的文案07-14
处暑节气古诗08-23
处暑节气的说说03-06
处暑节气说说03-18
经典处暑节气语录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