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无偿献血常识
为什么提倡无偿献血
血液是拯救伤病员生命的重要物质,至今仍无法人工制造,只能依靠人们用爱心提供,每当人们不计报酬地献出自己宝贵而有限的血液,去换取他人生命的延续或新生,我们的社会就多了一份关爱,倡导无偿献血是拯救生命的需要,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只有无偿献血,才能从根本上清除有偿供血带来的弊病,血液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才能充分保证受血者的安全,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
献血对身体有何益处?
正常人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平时在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只占总血量的70-80%,有部分储存在骨髓、肝、脾等“血库”内,以备应急时补充到血循环中。一般情况下,一次失血量不超过总血量10%,不影响健康,例如:体重50公斤的人一次献血2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5%,献血后,血液中的水份和无机盐类在1-2小时内,由组织渗入血管而得到补充,对健康没有丝毫影响。这个结论是有科学根据的,也被全世界每年数千万个次的献血实践所证实。因此,按规定献血,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献血不但不影响健康,而且有下列几点好处:
1、献血后会刺激造血器官即骨髓加速血细胞的生产,使造血机能更加旺盛,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健康。
2、国内外专家研究表明,定期献血可以降低血液中铁等一些重金属的含量,减轻解毒器官肝脏的负担,增强肝脏的功能。
3、献血可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浓度,降低血液粘稠度,起到稀释血液,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心,脑等器官的供血。
4、科学规律地献血,由于血脂,胆固醇降低,血流加速,血液中的脂肪,重金属等物质就不容易沉积,粘附于血管壁,可预防血管弹性下降、硬化,起到防治高血压病,血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作用。
人到中年献血有益健康
有好多中年人害怕献血有碍健康,认为那是年轻人的事。血液专家指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健康的中年人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适量的献血,能够起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血液专家指出,四十岁的人正处于青壮年时期,五十岁才进入中年,从保健学的角度讲,中年人最适合无偿献血。人到中年,造血功能逐渐下降,并且运动量减少,身体代谢趋于平衡,容易发胖,易出现铁、血脂、胆固醇等指标超标,血液粘稠度过高、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健康的中年人如果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适量献血,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流加快,还可以刺激骨髓等造血器官保持旺盛的造血功能,增加血液中年轻细胞的比例,提高免疫和抗病能力。
国外科学家的研究也发现,由于血液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内分泌及生理调节功能密切相关,保健型献血有益于身体健康。美国专家的研究成果显示,非献血者当中已知有心脏病史的人超过四分之一。在献血者当中此比例只有8.5%,献血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低于非献血者。英国科学家还发现,男子经常献血可降低血铁含量,因此有防癌作用。
据了解,在全国各地无偿献血者都以大中专学生为主,中年人甚少。这种现状与人们献血知识不足、认识上存在误区有关。我国民间至今还保留着用放血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等疾病的做法,国外60岁以上的献血者也占有非常高的比例,实践证明,人到中年适当献血确实有保健作用。
献血会使人“伤元气”吗?
不会。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
反复献血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吗?
可以。有关专家对反复献血组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粘滞性下降;而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着高粘血症。因此,反复一定量的献血会使血液粘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意义。
为什么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经常献血可以降低血脂吗?
人们由于体力活动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很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人们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病。而经常献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为什么说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脑力劳动者更应该献血?
由于长期缺乏体力劳动和生活水平较高,实际上很多脑力劳动者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状态。通过查体可以看出。很多人年轻轻的就得了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而献血可以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因为献血后通过正常饮水,使自己的血液稀释,使血脂降低。这样:既有利于自己,又间接造福于社会。
献血可预防心脏病吗?
可以。据芬兰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证实,适量献血对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别是男性成年人),竟有意想不到的预防心脏病之效!专家对居住在芬兰东部的20000余名成年人作了试验调查,结果发现,与经常献血者比较,从不献血者的心脏病发病率竟要高出2倍之多。专家们对此解释说,人体血液中含铁过高会明显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血液中含铁较高者与较低者相比,3年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要大出1-2倍),而适量献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含铁量大为降低。英国营养基金会科学部主任玛格丽特的研究结果也与上述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她分析说,血液中过剩的铁和铜都会起到加剧血中脂肪氧化的作用,而血脂氧化恰恰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芬兰医生们已发起一场“低铁饮食”运动,要求吃含铁较低的食物。此外最好每年献血一次(献血量为400毫升),这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堪称“一举两得”之美事!
为什么说适量献血有益长寿?
按规定献血,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并能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据报道,有人对66岁以上的332名曾献血者与同样条件的399名未曾献血者作了比较,结果曾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曾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存活年龄还较长。
献血会引起贫血吗?
不会。因为献血只是血液的暂时少量减少,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不影响人体血液的再生功能。而贫血是一种疾病,对于患有贫血病的人在献血查体时,就会被检查出来,这种人是不能参加献血的。
久蹲了突然站立会有点头晕是贫血吗?
不是,这是健康人群里都有的一种反应。当人在下蹲时,人体的大部分血液分布于头部、躯干、上肢,突然间直立,由于重力的作用,血液分布发生改变,脑部暂时性缺血,就会使人感到短暂的头晕,并不是贫血。
献血会传染上疾病吗?
不会,各地的血液中心是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法的专业采供血机构。采血人员均为经过培训合格的医务人员,他们会给献血者提供各种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采血所用器材都是经过严格消毒的一次性器材,是由卫生部指定生产厂家提供的,献血者完全可以放心。
1.年龄:18-55周岁。
2.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千帕)。或:90-140/60-90mmhg,脉压差:≥30mmhg。
4.脉膊: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体温正常。
6.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国内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有哪些?
(1)血型:abo血型(正反定型法)。rho(d)血型,在有条件地区以及rh阴性率高的地区做测定。
(2)血比重筛选:硫酸铜法,男≥1.052,女≥1.050。或者用比重法。
(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酮体粉法,阴性;或者赖氏法,≤25单位。
(4)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标法,阴性(快速诊断法仅限于非固定采血点的初检使用)。
(5)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酶标法,阴性。
(6)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酶标法,阴性。
(7)梅毒试验:rpr法或trust法,阴性。
(8)复检上述1、3:4、5、6、7项。
(9)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化验正常,可参加献血(以临床化验报告为准)。
(10)疟疾高发地区检测疟疾原虫。
免疫接种后献血的规定有哪些?
(1)接受麻疹、腮腺炎、黄热病、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免疫者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二周后或风疹活疫苗、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四周后可献血;被狂犬咬伤后经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一年后方可献血。
(2)接受动物血清者于最后一次注射4周后方可献血。
(3)健康者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胖炎疫苗免疫接种不需推迟献血。
献血有年龄规定吗?一次献血多少毫升?隔多长时间可以再次献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提倡十八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献血者每次的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得超过400毫升,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
哪些人不能献血?
为了保证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健康和安全,卫生部制定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规定下列人员不能献血:
1、患者传染病或携带传染病病源体者。如:性病、麻疯病、艾滋病、肝炎、结核病患者、艾滋病毒感染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丙肝抗体阳性者、有吸毒史者。
2、患有不宜献血的疾病的患者。如过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病、内分泌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切除生要内脏器官、慢性皮肤病、眼科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哪些人暂缓献血?
1、接受疫苗免疫接种者:接受麻疹、腮腺炎、黄热病、脊髓灰炎活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按种后二周内、风疹活疫苗、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后四周后、被狂犬咬后经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后一年内。
2、接受动物血清注射者,最后一次注射后四周后。
3、妇女某些生理期:月经前后三天及经期、妊娠期、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期未满一年者。
4、手术后: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阑尾切除、疝补术、扁桃体手术后未满三个月者、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
5、患某些传染病病愈后:痢疾病愈后未满半年者、伤害病愈后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愈后未满二年者、疟疾病愈后未满三年者。
6、患某些疾病病愈后:感冒、急性胃肠炎、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后未满二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后未满一月者、肺炎病愈后未满三个月者。
7、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8、纹身后不满一年者。
问:献血是否影响健康?
答:正常人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平时在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只占总血量的70―80%,有部分储存在骨髓,肝,脾等”血库”内,以备应急时补充到血循环中.一般情况下,一次失血量不超过总血量10%,不影响健康,例如,体重50公斤的人一次献血2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5%,献血后,血液中的水份和无机盐类在1-2小时内,由组织渗入血管而得到补充,对健康没有丝毫影响.这个结论是有科学根据的,也被全世界每年数千万个次的献血实践所证实.因此,按规定献血,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问:献血对身体有何益处?
答: 1. 献血后会刺激造血器官即骨髓加速血细胞的生产,使造血机能更加旺盛,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健康.
2. 国内外专家研究表明,定期献血可以降低血液中铁等一些重金属的含量,减轻解毒器官肝脏的负担,增强肝脏的功能.
3. 献血可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浓度,降低血液粘稠度,起到稀释血液,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心,脑等器官的供血.
4. 科学规律地献血,由于血脂,胆固醇降低,血流加速,血液中的脂肪,重金属等物质就不容易沉积,粘附于血管壁,可预防血管弹性下降,硬化,起到防治高血压病,血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作用.
献血注意事项及献血当天安排:
一、献血前一天不要暴饮暴食,休息好,以免影响献血;
二、献血当天吃饱早饭,带好身份证,根据时间安排松江校区的同学5月7日上午9:45之前在师生活动中心西门上车去松江血站献血,虹口校区的同学5月7日上午7:45之前在喷水池上车前往松江血站献血;
三、献血后,注意休息,不要大补,跟往常一样饮食,献血当天,不要洗澡,不要剧烈运动,以免感冒;
四、献血的同学5月7日、8日、9日加双休日休息,12日正式上课;
五、献完血的同学请及时领取献血证,并妥善保管,遗失无法补办;
六、献完血的同学务必到带队辅导员处登记名单,市教委给每位献血的同学免费提供了一份意外保险,有效期1年;
七、本人献血后用血,五年内献一还五,五年后献一还一,终生有效。
【无偿献血常识】相关文章:
常识判断文学常识05-07
生活礼仪常识-礼仪常识12-31
.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05-07
吃饭敬酒的礼仪常识-礼仪常识12-31
称呼问候的礼仪常识-礼仪常识12-31
礼仪安全常识儿歌-礼仪常识12-31
中餐的宴会礼仪常识-礼仪常识12-31
公务接待礼仪常识-礼仪常识12-31
实用宴会的礼仪常识-礼仪常识01-01
礼仪修养小常识-礼仪常识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