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上海结婚习俗有哪些
华泾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既有文人雅士们创作的著作、诗词,更多的是广大群众在口头上流传着形象生动、简练朴实、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方言、谚语和山歌。这是劳动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通过世代相传,逐步形成和固定下来,读起来琅琅上口,十分优美,内容具有深刻的哲理。
旧时,华泾地区男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且要门当户对,事先由男方托媒人请“八字”,男方家长接到媒人送来的年庚“八字”,请算命先生评“八字”,如何结合,由媒人领男方长辈去女家“发贴”。在两只保贴盒中各方“求允贴”一个,大红贴五个,女方父母收到“发贴”后,将“保贴盒”内的“求允贴”换成“允吉贴”交给男方。临走时,男方长辈把男方定亲的日期告诉女方。
在定亲这天,男方媒人在“保贴盒”内放上两个大红的“文定贴”去请女家媒人,女方接到帖子后,换上两个“安吉贴”,由媒人交给男方。定亲后,男女双方由媒人通接“接卺贴”、“吉祥贴”、“行聘贴”、“请庚贴”、“如意贴”等交换后,然后选择吉祥日子确定结婚日期。
在结婚前一天下午,男方媒人领新郎挑上“上头盘”到女家去认亲,在“上头盘”内通常有公鸡、青鱼、猪腿、大鹅及干果(桂圆、枣子、胡桃、长生果)等礼品,女方则用茶点招待新女婿。回来时由女方媒人转告男方明日有多少嫁妆,需要准备多少副绳、单杠、扁担等。结婚当天(称正日)男女双方都摆好酒席,亲朋好友都来祝贺。上午由男方媒人带领相帮的青年亲友去女方取嫁妆:一般有大橱箱、梳妆台、杌子(排额凳)上都是被头,用土布扎好。还有饭桶、提桶、便桶(子孙桶)等。下午男家媒人领新郎随同轿子去领新娘,但花轿进入男方场角时,要放高升炮仗,大燃豆箕;同时男方又要给厨师、茶担、礼人、女引、炮手、打唱等人送喜钱。新阿舅(新娘兄弟)出迎,新郎拜见岳父母及诸亲友,入席用茶点,食水滚蛋或小汤圆,食剩数只,然后开酒席。新娘“圆面”着“宫装”待迎。傍晚,新娘上轿,女儿哭别父母,称“哭上轿”,哭得越闹猛越好,称“哭发”。花轿走后,阿舅随即赴男家吃“阿舅酒”。迎亲一路吹打,至男家场角停轿、放炮仗。婆妈出迎新妇,携手导引入门,步入客堂。然后由新郎由礼人携同和新娘一起踏上红毯,向北,面对花烛,由礼人唱吉词,新郎新娘拜堂,拜天地、拜祖宗、拜公婆(俗称拜堂),对拜。礼毕,进入洞房。新娘开启“金口”先公婆大人。随后婆妈逐一介绍向长辈见礼磕头,亲长们先后赠与“见面钱”。
当天晚上,男方请阿舅吃客酒,并由阿舅告诉新娘回门日期。待送走阿舅后,新郎新娘在新房内吃合卺酒,名“暖房”。饭后,就是亲友邻里不分男女老小闹新房,所谓“三日无老小,太公太婆都要吵一吵”,称“吵发”,直至闹到深更半夜。
次日,男方要请女方的父母及长辈来聚宴(俗称“请老客”),农村至今仍有这风俗。婚后又有回门,做满月等礼节,当时婚嫁双方都要花费很多钱财和精力,不少人家为此求亲友帮助合会或借债应付。
旧社会,也有少数贫苦人家,从小领个贫苦女小孩当童养媳,长大后成婚(俗称圆房),正式作为媳妇成为夫妻。
还有极少数男女年幼定亲,男孩成年后家境清贫,无力办婚事,遂由男方亲友一批人前往女家将女方强行登上小轿,带往男家拜天地成婚,称为“抢亲”。
入赘又称“招女婿”。大多男方兄弟多,家贫而无力婚娶,落户女家,改姓女家姓,子女也随母姓。入赘者无需备彩礼,婚后不当家政,常为家人和村人所轻。解放后特别是婚姻法颁布后,从观念到地位都发生了变化,夫妇平起平坐、平等相处。
自20世纪50年代颁布了《新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婚姻,男女双方自由恋爱,婚姻自由以后,结婚坐花轿、拜堂等旧俗逐渐消失,但男女双方婚姻仍由介绍人牵线搭桥,经双方相识后,并征求家长意见,经过一定过程,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登记以后,再选定吉日举行婚礼。男女双方家里仍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并给双方的邻居和同事分发喜糖,以示结婚成家了。
上世纪70年代后,人民生活逐渐好转,男女婚嫁重又讲究。男方必须备齐全套新式家具以及录音机、录像机等高档电器。新房也是现代化的装饰。女方嫁妆丰厚,丝绸被面的棉被和羊毛衫、床套等多至20多件,还有电扇、缝纫机、自行车、洗衣机、电冰箱和电视机等。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婚姻喜庆更为隆重、热烈、时尚,上大饭店摆酒席、请摄像师拍结婚典礼欢乐场面,用高档轿车迎娶新娘,请婚庆公司由礼宾师主持新时代的结婚喜庆程序,讲究完满的结婚礼仪。
【上海结婚习俗有哪些】相关文章:
山东结婚习俗有哪些06-18
结婚过门的习俗讲究有哪些10-21
2021秋分习俗有哪些10-15
立秋的习俗有哪些活动04-28
春分的民间习俗有哪些02-28
雨水节气的习俗有哪些02-21
龙抬头有哪些习俗05-19
白露节气习俗有哪些05-05
夏至节气民间习俗有哪些03-09
小雪节气的民间习俗有哪些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