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研究方法的选择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这是运用智慧进行科学思维的技巧,下面是爱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研究方法的选择,供大家参阅!
研究方法的选择:如何选择课题研究方法
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大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选择适当的符合课题研究工作需要的科研方法,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许多种,如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等。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用哪种研究方法好,应该看哪种方式方法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具体选择何种研究方法要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来确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的起源与发展
行动研究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于1944年明确提出了这个概念。他认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强调认识和改进社会实践,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必须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合作研究。该方法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西方较为盛行,80年代初传入我国。
2、行动研究法的涵义
“研究”就是探索,而行动就是参与。所谓行动研究法充分肯定实践者在认识实践和在知识产生中的作用,充分肯定实践对理论、思想的检验作用,鼓励人们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倡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参与协作,共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探索新理论。这种以教育实际工作者为主体所开展的教育方法,一般被称为行动研究法。确切地说,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的主题而进行系统研究,它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以科学方法研究别人的问题,研究者通常为专业人员,目的在于建立新理论,发展新规律;另一类是以科学方法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者通常为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3、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
第一,以中小学教师为教育研究的主体。形成由中小学教师、专职教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参加的教育科研队伍,教师得到专家的帮助和行政的支持。研究结束后,教师又成为成果的应用者。
第二,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研究的首要目标。行动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研究的问题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去发现什么规律,去发展什么理论。参与研究者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做为课题,将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为变量,在研究过程中逐个加以检验。一边研究,一边解决问题。问题初步解决也就是研究的初步成果。
第三,以自然状态为研究背景。行动研究法基本以学校、班级、学生等自然状态为研究对象和背景,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观察现实中发生的现象(因变量),分析说明现象可能与什么因素(自变量)相关,提出假设,通过调查搜集资料,证实或否定提出的假设,为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第四、以研究方法灵活为策略。行动研究不强调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或进行对比,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在总目标的指引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即所谓“走一步,看一步”。研究者可依据逐步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情况,修改总体计划,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更改研究课题。
4、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比较
(1)实验研究以验证假说为首要目标,而行动研究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实验研究的过程是封闭的,方案确定后,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易与教学实际相脱离。行动研究注意研究过程中的不断学习、探索,计划是暂时的、开放的,允许不断地修正计划,把未考虑到的情况纳入计划。它克服了研究者以主观假设为研究出发点的缺陷,使研究的问题更加客观和具有针对性。
(2)实验研究的过程是探求既定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控制是实验研究的.最基本要求。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企图寻找影响教育效果的一切因素的过程,它要求一方面按计划进行,另一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开放、灵活是行动研究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使行动研究更符合实际,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研究客观性强,准确度高;行动研究主观性大,经验成分多。
(4)实验研究对研究者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而行动研究通常不需要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和分析,对设计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要求不高。
(5)两种经验都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有目的的实践,它们既是科研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又是实践性的教育科研活动。同时两者又相互依赖,相互结合,彼此渗透,二者难以截然分开。
5,行动研究与常规工作的区别
(1)从对教师工作出现的问题看,常规教学工作遇到问题时,只要不影响大局,一般是回避问题,回避矛盾。而行动研究则把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契机,正是问题,正视矛盾,把它做为课题来研究。
(2)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看,搞常规工作只是单纯为完成当前任务而工作,重结果,轻过程,急功近利。而行动研究则即重结果,更重过程,需要借助理论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是有头脑、有眼睛的研究。
(3)从工作结果上看,做常规工作结果是获得一般教学成绩,而行动研究既获得工作上的成绩,还获得科研成果,是工作、学习、研究上的成果。
6、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行动研究做为一种教育科研方法,符合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又有其自身特点。研究过程可分为三个循环阶段,即实现“概括问题———实施研究———解释结果———反馈、概括问题”的三个循环。每个循环阶段“反馈”后的“概括问题”都是新的问题。
实施步骤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实验工作中,通过思考发现存在的问题。
(2)鉴定问题,从所发现的问题当中选择研究的课题,调查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有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3)查阅文献,作好行动研究的策划和筹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利用研究者自身的现有条件,深入研究有关文献和信息,了解、掌握“问题”研究的国内外、省内外现状,了解解决问题的相关理论。
(4)建立假说,假说是某种行动可能产生某种结果的预测,是未经证实的结论。假说应包括两部分,一是将要采取的行动;二是对行动结果的预测。
(5)拟订计划,应遵循可行性、协调性、同步性和操作性等原则。计划应包括如下内容:标题、目的、假说、被试的选择、变量的控制、方法、步骤、材料与实施工具的选择、人员与分工、经费、研究时间及研究措施等。
(6)实施行动,根据计划和研究假说进行研究行动,在行动过程中,通过观察、调查、问卷、测验等研究方法,不断搜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并根据行动中得到的信息,不断对计划内容加以改进。
(7)评价结果,实施研究行动结束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在专家指导下,将研究结果加以整理,得出结论,供评价行动研究效果和推广之用。
(8)反馈,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把行动研究获得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新的问题,在以往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转入下一轮行动研究。
7、对行动研究法的认识
第一,行动研究法的优缺点。
优点:(1)反应及时;(2)快出成果;(3)易于应用。
缺点:(1)取样缺乏代表性,成果推广有局限性;(2)受研究者学识的限制,教育理论不足;(3)研究者自行验证结果,成果本身具有主观色彩。
第二, 在行动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好研究问题;
(2)界定研究问题的范围与内容;
(3)拟定周密可行的行动计划;
(4)选择适用可行的研究方法;
(5)在行动研究中,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实验目标,修改方案与行动计划;
(6)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7)对研究结果要进行客观分析,进行理性思考,深入研究,发现新问题,确立新课题,进行下一轮行动研究。
研究方法的选择: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一、 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这里所说的“最合适的方法”与“不合适的方法”并不是从绝对意义上讲的。因为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的内容和形式、研究者的自身素质和研究过程。在研究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对课题研究最有效,就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某种研究方法相对于特定的课题目标而言,是好的方法,是最合适的方法,而相对于另外的课题目标而言,可能就是不好的方法、不合适的方法。这就存在一个研究方法的选择问题。那么,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研究方法呢?一般地说,选择最合适的研究方法,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课题内容。课题内容是影响方法选择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社会科学方面的课题与自然科学方面的课题在研究方法上应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学科内容不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心理过程就有所不同,其研究方法也应不同。例如要进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最合适的方法应选择调查研究法;而要进行“机动车尾气污染植物的影响”的研究,实验法才是最合适的研究方法。由此可知,方法服务于课题内容,必须根据课题内容来选择最合适的研究方法(当然,并不排斥和其他方法结合)。
(2)研究者的状况。它包含心理特征和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高中生三个年级的心理和知识基础状况均有不同,不同染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也有差异,因此,选择研究方法时,还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如性格外向的同学就比较适合采用调查法,而性格内向的同学往往更适合于采用文献法,驾御材料能力较强的同学可采用比较法。由此可知,选择的最合适的研究方法必须适宜于不同的学生。
(3)研究进度。选择最合适的研究方法还应考虑到课题研究的进度。一般来说,在课题的准备阶段,需要占有大量的资料,调查法是这一阶段采用最多的方法。而到课题实施阶段,由于研究方向已经确定,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得出自己的结论或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这一阶段采用的研究方法除调查法外,还有可能是文献法或实验法。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在研究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文献法等。
1.调查法及其应用
调查法是在研究性课程实施过程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原始素材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访谈、观察、测验等不同的具体方法,程序上虽各有侧重,但一般均应遵循如下几个步骤:
(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确定调查课题→选取调查对象→拟写调查提纲→订出调查计划(含课题和目的、对象和范围、地点和时间、人员分工和调查报告完成的日期)。
(2)实际调查,搜集资料(资料包含两类:书面资料、口述资料)。
(3)整理资料(叙述的材料,要用文字加以整理;数量的材料,则要用数学统计法加以整理)。
(4)撰写调查报告。
下面着重介绍调查研究法中最为常用的两种具体方法:
(1)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所谓问卷是设计一组与研究目标有关的问题,通过调查对象的回答来搜集人们对所调查问题的意见、态度等方面的资料。
问卷的类型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
封闭式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它包括以下问题形式:
A.选择式。该式问卷把问题设计成多种答案,要求被调查对象从多种答案中挑选最合适的一个或几个答案(有点像应试考卷中的单项、多项选择题)。
示例:关于青少年心理方面的调查
你认为你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
a.亲戚 b.父母 c.老师 d.同学或朋友
B.是否式。该式问卷把问题可能性答案列出两种相矛盾的情况,要求被调查对象从中择一,“是”还是“否”,“同意”还是“不同意”。
示例:关于WTO的问卷调查
你是否知道WTO的有关事宜?
a.知道 b.不知道
C.划记式。该式问卷要求调查对象按照问题的要求,在答案同意或不同意上分别作记号“√”或
示例:关于造成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的调查
请根据你的理解,在符合你的情况处画“√”,在不符合你的情况处画“×”。
打游戏机不会引导青少年犯罪。
开放式问卷由自由作答的问题组成,是非固定应答题。它提出问题不列可能答案,由被调查者自由陈述。就题型讲,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问答式的。
(2) 访谈调查
访谈,是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谈话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即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的研究性交谈。
访谈可以个别访谈,也可以开小型座谈会,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所谓正式的访问,是要求有一定的组织手续,严格按照预先拟定的计划进行;非正式访问,则是指调查者和被访问者在日常接触中,在自然气氛或自然环境中进行的谈话。
访谈,不仅是调查者与被访问者之间的语言交流,而且是两者感情的沟通,它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然而处在实施过程中的较多数同学,初访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肤浅地认为访谈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外出访谈时,只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理,蜂拥而出。结果,不是因找不到地点,在外面毫无目标地东奔西跑,就是因事先未加以联系,即使找到了地址也被拒之于大门之外;更有甚者,好不容易进了门,话题刚开了个头,便卡了壳,大家面面相觑,欲语不能,真可谓“高兴而去,败兴而归”。究其原因,乃是同学们不知道如何进行访谈。
如何进行访谈呢?最重要的是访问者在进行采访前必须制定访谈提纲,明确本次所要达到的目的;其次要有“虚心请教”的态度,采取“共同讨论”的方式,贵在“感情的交流”。具体的操作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应充分做好访谈前的准备。这种准备工作一般是针对采访者自身而言的,其次是指访谈条件的准备。
自身准备指的是访谈内容上的准备和访谈形式上的准备。在开始采访前,采访者要对所要了解的内容认真设计,以避免采访时提的问题不着边际,达不到预期目的。在访谈形式方面,为了给被采访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保证访谈的成功进行,采访者应做到“三注意“:a.注意衣着,要整洁、大方、得体;b.注意语言,语言除了清楚、明白地表达之外,还要朴实、礼貌、文明;c.注意举止仪态,举止仪态必须端庄、稳健。也就是说,采访时,决不轻浮,装腔作势,既不可出现自己平时一些不良的习惯动作,也不可过于拘谨,手足无措。
访谈条件的准备,则指的是要注意做好访谈前与采访者的联络工作。即先落实好采访者,受访的时间、地点,使受访者也有一个准备,避免做“不速之客”。
②应注意访谈的技巧
访谈是否能顺利地进行,不仅取决于事前能否做好充分准备,还要取决于采访者能否注意访谈的技巧。访谈的技巧,指的是:a.善于启发引导,培养气氛;b.善于察言观色,临机应变;c.善于辞令,发问有方,直接法、间接法及迂回法交替使用。
2.什么是比较研究法?
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认识。比较研究,是研究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何谓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确定对象间异同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种事物的客观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力求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结论的方法。
比较法的种类很多,根据以下分类标准,可以归纳为三类:
(1)纵向比较,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内的发展变化。它强调的是事物的发展过程,按时间序列的.纵断面展开的研究,以动态观点来研究现状,从而提示其历史演化性,以弄清其发展的来龙去脉。
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存在的客观事物进行比较。它是按空间结构的横断面展开的,强调的是从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中研究事物的异同,分析其原因。
以下两种比较研究是根据比较对象历史发展和相互联系而分的。
横向比较示例:肉松的市场销售状况之比较(就某一华联超市)
“倪德牌”肉松:价格比较低廉,便于日常食用,销售尚可。
“新东阳”肉松:口感好,包装考究,但价格过高,销售平平。
“太仓牌”肉松:以其悠久的历史和过硬的品牌立于不败之地。礼盒装多用于送礼宴请,简易装多用于日常食用,价格尽管稍微偏高,但销售稳居超市第一。
(2)同类比较研究与异类比较研究(类比与对比)
同类比较研究,是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而认识异同点的方法。同类相异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个性,同类相同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共性。
异类比较研究,是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而发现异中之同,找出其共同规律的方法。这 种比较的特征是反差大,效果显著,有利于鉴别和分析所比较的客观事物。
以上两种比较研究是根据事物之间存在差异性和同一性而分的。
(3)定量分析比较与定性分析比较(量比与质比)
定量分析比较是对事物属性进行量的分析以判断事物发展变化的比较方法,定性分析比较则是指通过事物间本质属性的比较来确定事物性质的比较方法。二者结合,能使比较的内容更加清晰,比较的结论更加正确,比较的效果更加显著。
以上两种比较是根据所有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的观点而分的。
在这里特别指出,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急于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普遍存在着轻视定量分析研究而重视定性分析比较的倾向,殊不知没有量就没有质,客观事物总是由量变而引起质变的。
运用比较研究的基本步骤是:
①选定比较主题。其基本含义是:根据研究课题确定比较的内容,限定比较的范围,并按比较主题统一比较标准。这一步是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也是比较的依据和基础。
②广泛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法,尽可能客观地搜集研究课题的有关资料,并根据课题目标对资料进行梳理、分类、归纳。
③进行比较分析。这一步是比较研究的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必须是对搜集、整理后的资料进行诠释、分析和评价。诠释应抓住属性;分析应由初步到深入,注意相比较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和全面性:评价应注意客观性。
④得出比较结论。这里的结论自然是指通过论证后所得出的结论。
运用比较研究的基本要求是:比较的对象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同一范围,统一标准,条件相同(即注意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比较要从多方面进行,反复进行,切忌片面,单一(即注意比较的广泛性);比较不单要比较事物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要比较事物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作出比较的正确结论。
3.什么是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验证课题内容或获取新知识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特别适合于研究性课程中自然科学学科的课题内容。
实验研究法的全过程为准备——实施——总结这三个基本阶段。各阶段的具体步骤为:
① 实验的准备阶段: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确定实验的自变量→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选择实验设计的类型。
② 实验的实施阶段:按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采取一定的实验措施→观测效应→记录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资料等。
③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对实验中取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的范围→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得出科学结论。
实验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①编写实验计划(含实验的题目、目的、要求,实验所需的仪器、材料、工具等)。
②做好组织工作(自然是以课题小组为单位)。
③做好实验前各种物质准备(检查实验时所需的仪器、设备、材料等)。
④实验开始时,要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验进行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实验,并随时指导学生纠正实验活动中的错误;实验结束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整理好仪器、工具和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写好实验的总结报告。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时间的不同,尤其是根据研究性课程的内容需要,实验应进行重复实验和扩大实验,以降低随机误差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重现性。
4.什么是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文献资料法属于非接触性的研究方法,因为研究文献并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实直接接触。文献资料法主要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文献资料法的具体方法包括文献资料的查阅、文献资料的积累和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它是思想研究领域采用得最多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方法选择的依据与类型
(一)根据研究内容的性质选择研究方法
1、有关现状研究的课题,一般可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测量法。
2、有关比较研究的课题,如果是因果比较,一般采用实验法;如果是相关比较,可采用调查法、测量法、教育比较法等
3、有关发展性研究的课题,一般可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跟踪法、实验法等。
(二)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确定适宜的研究方法
1、要考虑研究范围的大小
2、要考虑研究时间的长短
3、要考虑研究对象的年龄、学识等因素
(三)根据课题的目的、任务选择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任务偏于对象的认识方面特征(掌握知识、技能、能力、自我意识、道德认识等)或与认识关系比较密切的,易用语言描述的课题,可以考虑用调查法。也可以用测量法或实验法。
2、研究目的偏于了解对象的态度(认识、情感、意向)和行为方面特征的,例如学习动机、道德情感、气质、性格等等。为取得真实可靠的.结果,可考虑运用观察法、测量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
3、研究目的任务偏于解决教育实践中提出的某些问题,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可考虑采用行动研究法、教育性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4、研究的目的任务偏于探索某些理论问题的,可考虑采用文献法、历史法、实验法等。
(四)根据研究者个人的偏好和能力,选择研究方法
1、专业人员更适合于选择测量法、文献法、实验法、质的研究方法
2、一线教师更适宜选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简单的实验法
3、不同研究基础的教师选择的研究方法也会不同
【研究方法的选择】相关文章:
特征选择方法11-11
调查方法的选择03-25
供应商选择方法03-23
面试技巧与方法研究05-18
论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04-12
如何选择绩效考核方法04-13
教学方法的选择(通用6篇)04-16
绩效考核方法体系的研究04-12
高三数学选择填空解题技巧方法05-10
公务员绩效考核方法研究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