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国保险业市场发展现状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 " 拼三余一" 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目前
(一)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济功能初步显现。
回顾保险业 60 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全行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8.0%,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
比较看,2012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在世界排名第4
位,保险密度排名第61位,保险深度排名第46位。
中国作为一个潜力无比巨大的对外完全开放的市场,对国际保险资本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许多国际知名的保险企业已把在中国发展业务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来安排,对于中国的保险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这一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中国保险行业已步入高速发展期,保险行业的经营模式也向着多元化发展,未来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前景看好。
2.投资渠道稳步拓宽
2017年是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稳步拓宽的一年。受益于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扬和投资渠道的拓宽,2017年1至11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6万亿元,收益率达10.87%,为近年来最好水平。自2017年4月保监会将保险资金入市比例从5%调高至10%后,保险机构在一、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不言而喻,保险巨头身影频现,中小险企业相继加入,各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直逼上限。当然,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绝不会仅仅局限于A股市场。2017年7月,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保险机构海外投资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投资范围包括固定收益类、股票、股权等产品。保监会批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运用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15%的自有外汇资金和人民币购汇资金,投资香港股票市场和重大股权项目。
3.保险监管水平提高
1) 偿付能力监管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第一,研究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改进方案。根据国际金融改革的大趋势,
针对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存在的不足,对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下
一步建设思路和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我国风险资本制度的建
设思路和方向,即结合我国保险业发展阶段,按照与国际趋同的总体
要求,不断完善符合保险业发展阶段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目前监管
部门正在根据各方意见研究起草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改进的总体
规划,同时继续完善现有偿付能力评估标准。
第二,研究完善资本补充制度。一是出台了新的《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
理办法》,完善次级债的发债条件,加强次级债的监督管理。该办法
已于2011年10月正式发布。二是研究制定了《完善保险公司补充机制
的总体工作方案》,确定了近期和长期工作任务,进一步拓展资本补
充渠道,完善资本补充机制。
第三,完善分类监管制度。在2011年,保监会启动了《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办
法》和配套的《保监会分类监管工作内部指引》研究制定工作,将法
《我国保险业市场发展现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人机构分类监管和分支机构分类监管结合在一起,明确保监会机关、保监局在分类监管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细化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修改完善现行分类指标、分类方法和评分规则,以期提高监管效率,充分发挥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作用。
2) 保险集团监管全面启动
2017年,保监会印发《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实行)》,到2011年,对保险集团的监管全面启动。一是建立集团监管员和监管联系人制度,召开监管联系人会议,加强与集团公司的工作沟通,落实集团监管工作责任。二是逐步开展对集团公司的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发展情况和风险状况,撰写监管报告,提出工作建议。2011年的全面调研对象包括平安集团和太平集团。三是辅导规范新集团的设立和改制。对华泰和安邦申请设立保险控股公司进行合规性、审慎性审核,指导其规范股东资质和集团架构,为后续的有效监管搭建良好平台。四是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的沟通与合作,逐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防范保险集团经营风险。
3) 完善市场行为监管制度
第一,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银行保险和销售误导问题,联合银监会下发《商
业银行保险代理业务监管引导》,全面系统地规范银保业务经营管理
的各个环节,深化银保业务结构调整。
第二,针对车险经营中的弄虚作假问题,加快推进全国车险联合信息平台建
设。2011年,除西藏外,涵盖交强险和商业车险的全国车险联合信息
平台基本建成,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全部纳入车险平台管理。
第三,针对车险“高保低赔”、“无责免赔”等引起广泛争议的产品服务问
题,研究制定车险条款和费率管理办法,从产品设计、流程控制、理
赔服务等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
第四,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规则。2011年,保监会正式印发了《保险公司开业
验收指引》和《中资保险法人机构市场准入内部审核程序》,严格执
行准入要求,合理把握准入节奏,努力提高准入质量,广泛吸引人才、
技术、管理和资本等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行业聚集,积极推动保险市
场体系建设,促进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此外,《保险公司股权管
理办法》实施细则也在讨论中。2011年,保监会共批复锦泰产线、众
诚车险、利安人寿等7家公司开业。
(二)中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 尽管我国保险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保险业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寿保险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外资公司与合资公司,虽然其数量已占大陆保险公司总数的56.7%,但它们100%分布在沿海与发达城市,又没有遍布的分支机构,所以其市场份额仅占0.69%。
《我国保险业市场发展现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按照规定程序正式批准的专业保险代理公司仅9家、经纪公司3家。
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十几年来,我国重视直接保险市场的建设,忽略了对再保险市场的培育,导致国内保险人所承担的风险不能得
到妥善处理,分保计划安排不当经常造成损失;同业间信任不足,再保险行为不规范,外币保险业务过分地依赖国外再保险市场。与此同时,我国对保险监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保险监管机关建设和监管力度与保险业的发展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还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监管状态,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不够。对于关系到保险行业稳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质量、再保险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至于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缺乏严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规。
三、总结:
保险业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是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在这个大背景下,保险业发展的思想不断解放,发展的动力逐渐加强,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优化,各种有利因素共同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和繁荣。但如果想长期的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就不得不解决前文提到的问题。如人才方面加强对人才储备的投入,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端人才,从政策上鼓励人才向西部等地区发展。加强监管体制的建设,规范信用管理体制,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培养。鼓励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出更多的百姓需要的保险产品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业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五个服务”的发展方向。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为先进文化建设服务,为保障民生服务,为促进金融稳定服务。是突破传统发展模式,逐步走向国际化;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建设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保险业。在新形势下,保险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2017-05-16 14:21 | #2楼
一保险——我国的朝阳产业
保险作为现代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力量,在我国还处于迅速发展的上升阶段,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从1998年到2017年,我国保费收入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不仅高于同期 gdp的增长速度,也高于世界保险业同期的平均增长水平,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甚至快于发展最快的亚洲新兴保险市场。然而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还处于世界的低水平。2001年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为国际平均水平的5.68%和30%,这与我国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是不相称的,说明我国保险业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经验数据表明,在一国保险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其保险的增长速度一般是gdp增速的2倍以上,因而从现在起到 2037年我国保险增长的年均增长速度至少在12%以上所以,我国保险业保守估计至少可以保持30年的高增长。下面将分别介绍我国现在保险市场的各方面具体情况。
二 我国寿险市场的基本现状
(一)寿险业务高速增长,成为保险市场主力
自1982年恢复办理人身保险业务以来,国内寿险业的发展大约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恢复增长期(1982—1992年),高速增长期〔1992一1997年),调整增长期(1998年至今)。
(二)保险市场竞争主体多样化
进入90年代以来,寿险业的经营主体不断增多,由过去的人保公司一统天下发展到经营主体l0多家、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的市场竞争格局。从全国范围看,中国人寿的市场份额下降到65%左右.而在部分发达地区,已形成三足鼎立或多头竞争的格局。
(三)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引进了个人寿险业务及其管理体系,彻底改变了旧的业务结构;二是风险意识从无到有,从政策监管部门到经营者都在着手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三是产品不断革新,面临从传统产品到非传统商品的突破;四是服务理念得以确立。
(四)建立了监管体系的雏形
首先,1998年底中国保监会的成立标志着保险业的监管成为与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相并立的金融支柱体系;其次,保险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一系列法规的出台标志着保险法规体系从无到有到逐步走向完善;最后,行业自律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已有20多个地区成立了行业协会,全国性的行业协会也在筹备中,各地的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规范市场和教育培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我国非寿险市场的基本现状非寿险业作为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呈现着高速发展的态势。而我国非寿险市场的多极化竞争格局亦日益明显。从市场主体的宏观发展态势看,非寿险市场逐渐显露出三大类公司群——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和平安财险等领军型大型财险公司,一直处于非寿险市场的主体地位;多家中资中小型财险公司在非寿险市场中迅速崛起;发展迅速、绩效优秀的外资财险公司成为非寿险市场中的新兴力量,非寿险市场多极化格局逐渐形成。但是,非寿险竞争格局的也将长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特征,既表现为三大公司群间的力量悬殊,且在各大公司群内部也存在很大的力量差异。从发展态势来看,三大财险公司较快的发展速度、中资中小型财险公司和外资财险公司近几年呈现的高速增长态势都随着全国布局的逐步稳定而趋缓;同时,快速扩张必然带来管理、风险控制、偿付能力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公司必将出现一个调整过程。此外由于发展历史、经营能力和发展后劲的差距,各大公司群内部的不平衡特征也将长期存在。
四,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新趋势趋势之一:经营主体增加,保险市场集中度开始下降市场集中度较高是我国保险市场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过高的市场集中度不利于保险产业的发展。今年,这种状况已出现根本的改变。首先,三大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场化的重组和改造,势必会提高其经营效率,实现其规模效益;其次,前期征求意见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调整了对设立保险公司和增设分支机构的资本金要求,降低了保险市场的准入标准,使得经营主体增加;三是外资保险公司的大举进入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另外,积极酝酿中的扶持中小型保险公司发展的产业政策等等,都将有助于降低我国保险市场的集中度。
趋势之二:市场竞争呈现全方位、多层次态势长期以来,中国的保险公司都有着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城市、轻小城市,重东部、轻西部的业务倾向,这跟大城市的企业和居民对于保险服务的巨大需求和其相对较强的投保能力有关,也与国家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有关。对这些区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而西部市场、小城镇市场、农村市场却发展缓慢,远不能满足西部大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险需求。前不久,保监会放宽了对保险公司经营区域的限制,很多区域性的保险公司得以放眼全国、回避过度竞争而去开辟新兴的市场。这样将打破很多地方存在的大公司垄断的局面,从而使竞争在更大范围内激烈展开。中国保险业已开始进入全面竞争的时代,几大巨头自我革新以图更大更强,外资保险公司全面抢滩中国市场,中小型公司或壮大自我、或自由联合以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这之后则是中国保险市场的重新洗牌。
趋势之三:保险产品品格化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商业保险会更加深入人心,企业与居民对保险的选择意识随投保意识不断增强,投保需求渐趋多样化和专门化。在这种逐渐成熟的市场里,产品要占领市场只能靠品牌+价格+服务,这就是品格化。就其而言,所包含的不仅是利益保障、投资、储蓄、或产品的组合等各种功能,更主要的是其价格水平与服务水平。而保险产品价格在规定的浮动范围内也将实行市场化。可以预见,名牌产品+合理价格+特色服务将是未来保险市场竞争的杀手锏。
趋势之四:从业人员专业化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背景对保险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保险公司将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这既包括熟悉国内保险业务的核保师、核赔师、精算师、专业人才,更包括精通国际保险惯例、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外向型人才。
【我国保险业市场发展现状】相关文章:
我国LED行业发展现状09-25
我国网络直播市场现状分析05-19
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09-23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完善措施10-18
我国民办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05-19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5-10
我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09-25
我国薪酬制度的现状05-18
2016年我国民办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