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传统节日发展现状
当今时代有些传统习俗不存在了,比如守岁,祭灶王爷,有些习俗变淡了或者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拜年随一直流传至今,但它却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人们大多认为这只是必须办的事,而不是应该做的事。现在,走亲访友时,都直到接近中午12点才会出发,而只是简单吃一顿饭后,下午两点左右便回来了,这只是礼节,但交流、联络之意却淡了许多。春晚的关注度似乎没有以前那么高了,兴趣也没有那么浓了,虽然一年的春晚有一年的变化和花样,但大多数人感觉春晚越来越没多大意思了,因为大致就是唱歌、跳舞、小品、魔术之类的东西,还有每年必出场的赵本山,不过今年却没有他。
团圆似乎成了奢侈的事,有外因也有内因。春运期间票价涨高,一票难求,使不少在外的亲人难以返家,而过年时工资较高,也使一部分人选择在外工作,毕竟回不回家也没多大关系。而在家的亲人,相聚的也不多,除夕夜照样有人在外打麻将,或是你看你的电视机,我上我的网。过年,虽是特别的日子,但过得多了,也就没什么新鲜感了,那些有意义的习俗和做法也没必要和心情去照做了,毕竟那只是心理念想罢了。在家乡,有一些家庭过年并不贴春联和年画,也有不吃饺子的。人们的心里似乎对此变得淡然,不再像以前那样兴致勃勃了。随着当今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电子邮件拜年逐渐被人们接受,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春节风俗中的宗教迷信成分不断减少,出于安全考虑,当今许多城市中,燃放鞭炮也越来越受到限制甚至取缔。春节传统习俗钟的传统文化韵味越来越淡了。
清明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只有两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而产生的,一个是端午节纪念屈原,另一个就是清明节纪念介子推。清明节既有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如果从晋文公纪念介子推开始算起,清明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的发展流变中,产生了很多丰富有趣的民间习俗,与今天的清明节习俗相比有哪些有趣之处呢? 吃寒食VS吃大餐。清明节最初是由“寒食节”演变而来。晋文公放火烧山,介子推抱木而死,后来晋文公懊悔不已,将这一天设为寒食节,规定全国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不得生烟火,于是老百姓前一天将饭做熟,第二天吃寒食。而如今,到了清明节这一天,托介子推的福,全国放假一天,“逢节必吃”的吃货们有了
充裕的时间,于是大家通过微信在美团网上搜罗一遍,找一个经济实惠又有档次的地方聚在一起海吃海聊一番。
扫墓祭祖VS网上祭英烈。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也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一个习俗。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祖先或亲人的坟茔去,但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一定每年可以到场,于是有条件的亲自扫墓培土,以慰对祖先的思敬之情,没办法的去的,只好在家里缅怀。如今,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及,我们用不着长途奔袭去扫墓了,每年清明节,各单位和学校都会组织网上祭英烈活动,点一点鼠标表达对英烈的崇敬和缅怀,只是——我们的祖先那里有免费的wi-fi吗?
插柳VS植树。
如今,清明前后,正是北方植树的好时节,清明前后,阳光明媚,雨露滋润,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每年的三月十二为植树节,但是对北方甚至边疆来说,真正到了清明前后,天气才真正转暖,是植树的好时节。
踏青吟诗VS拍照刷屏
玩蹴鞠VS踢足球
端午节:
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形成了多种民俗,如佩香囊,门户悬艾,挂雄黄袋,穿五毒衣、雄黄或朱砂酒,龙舟竞渡、祭粽、食粽等。如今,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早已被人淡忘,文化味也越来越淡,“吃”和“游”逐渐成为过节的唯一主题。
“历年端午节的活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吃各种各样的粽子”“粽子实在是太好吃了”“妈妈会煮粽子,学校食堂会卖粽子,公司会发粽子”记者走访武汉多家高校,得到的答案大多是“吃粽子”。 一些“90后”大学生说,大家从课本上都知道端午节的起源,但对节日的许多习俗都知之甚少,而且多年来也一直没有参加过端午节的活动。华中农业大学大三学生小刘告诉记者,自己对小时候课本里端午节的印象越来越淡,只知道屈原、赛龙舟、吃粽子,其他的都忘记了。就是最简单的包粽子,家里没有一个人会包。
一些市民说,设置端午节假期的初衷是为了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现在看来,现状离初衷越来越远。相反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趋之若鹜,传统节日的商业味儿越来越浓,文化味儿越来越淡。
七夕节
七夕节的现代转型,现代七夕节越来越向情人节转型,如今社会,人们乐于参与的风俗主要是与爱情有关的活动,而七夕节中重要的乞巧习俗几乎不存在了,在七夕节中,人们把爱情元素特意放大,而忽略了其他民俗元素,是整个七夕节向情人节倾斜。 中秋节
《传统节日发展现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这天主要是和家人沟通感情,节日到了自然在一起,城市阴霾太重,可能不利于赏月,也赏不到桂花,也许在乡村的环境里更能体会古韵。现在中秋节,一个多月之前“月饼大战”就开始了,古代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可见全社会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升温了,国家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我觉得一些旧的习俗应该与时俱进,比如祭月这些形式没有了也可以,只要节日的内涵得以保留,形式可以更丰富些,现代人过中秋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天旅游登山,这在以前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赏月、拜月、吃月饼,明月千里寄相思,这是中国人传统的表达方式。现在礼数淡化了,但是秋高气爽,家人团聚,一起出游也是一种现代方式的延伸。现在开始重视传统节日,中秋节也就变得讲究了,这能让国人找到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重阳节
随着年龄的减小我们可以清晰的看见知晓率的降低。在年轻人群中有很多对于重阳节的习俗知之甚少,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受调查者普遍知晓重阳节有吃糕、敬老两项活动,对于重阳节的一些古代传统习俗如:登高、插茱萸等知道的并不多。家中最先想起重阳节的人普遍看来都是爷爷奶奶辈和爸爸妈妈辈,年轻人的比例相对偏少。如果把重阳节设为法定节假日,表示会去看望老人的人数比例明显上升。
小区普遍能够针对重阳节开展一系列活动,但大部分小区活动比较单一, 居民参与度和丰富多彩性不够。
大部分受调查者认为近年来社会对重阳节的重视度已有所提高。
经历过改革开放的人基本上认为,随着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社会对重阳节的重视度比改革开放以前要有大幅度的提高。
重阳节展望
重阳节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渐渐将重点侧重于敬老爱老。
未来,重阳节或许不再是一个全民共乐,赏菊登山的节日,而是一个尊老爱老的“老人节”,这一发展趋势与老龄化社会相成并且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显示了中华人民对老年人的尊重的敬仰。
虽然较多的古时习俗已经渐渐被人遗忘,可是这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之一。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烙印,以重阳节为首的传统节日在受到重视的同时更以一个以时代相称的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传统节日文化的普及现状分析2017-05-16 14:24 | #2楼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来源于人民的社会生活,凝聚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对故人的思念,对家人浓浓的爱。虽然传统节日各地的习俗略有不同,但却具有很强的内聚力,是举家、举国共度,与我们的历史文化是同脉相承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一、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
传统节日是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外在显示形式,它的文化内涵包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包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追求;包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包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包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于探索等丰富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休戚相关的,民族精神的感召力和亲情的凝聚力是内涵中的核心。
二、传统节日文化普及现状
(一)西方节日大行其道
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侵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受到了大部分年轻人的追随和热捧,传统节日文化遭受到了边缘化。
1.不少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幼儿园、小学过度宣传西方节日。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幼儿园和小学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对西方节日的普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圣诞节来临之际,提早分配家长、学生任务,购买圣诞树及其装饰品,装扮校园和班级教室,整个校园沉浸在西方节日的氛围中,有部分学校特意选择在圣诞节这一天举办校园亲子活动,营造着浓浓亲情共度节日,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动地普及着西方节日,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圣诞节是可以和家人一起欢乐度过的,对来年的圣诞节充满了期待,间接推动了西方节日的盛行。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着几千年历史传承、讲究家庭和睦、注重家庭的传统节日文化却遭受到了冷遇,有年轻人甚至于不知道清明节是什么节日,具体是什么时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名人,为什么会有赛龙舟的纪念活动。
2.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商家大肆渲染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氛围吸引消费群体,在12月24日西方的平安夜这天,不少商家都是通宵达旦地营业,在商场里安排专人装扮成圣诞老人,派发圣诞礼物,还进行整点促销活动,以此来刺激消费者消费;在不少消费者心目中,圣诞节期间就是购物季,几乎是商场里全年的最大优惠季。而对于中国传统的春节、中秋、端午节等节日,活动力度远不及西方节日期间,对于消费群体而言,商家的这种举动无疑加深了西方节日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
《传统节日发展现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传统节日文化普及缺失的原因调查
1.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减弱了传统节日文化的氛围。随着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城镇化过程,我们所熟悉的宋代作者辛弃疾笔下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正成为我们的一种理想生活方式。身处高楼林立,灯红酒绿之中,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紧凑起来,有人夸张的形容,我们不是在上班的路上就是正在上班,难
得有闲暇的时间亲近自然,感受怡然山水的惬意。即使在传统节日,奔波劳累的我们也喜欢用待在家里的方式悄然度过,传统节日成了普通平凡的一天,而忽略了传统节日氛围的营造。
2.物质的富足让我们平淡地面对传统节日。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美味的食品,也只有在节日的时候才能够购买到相匹配的食品。那时的人们对中秋节印象深刻,期盼中秋的到来,一是这一天可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佳肴,二是这一天可以围坐在树下细细品尝香气四溢的月饼,听老一辈的人们讲述嫦娥奔月的古老故事。当下经济的快速增长,琳琅满目的食品令人们眼花缭乱,食品早已超出了食用的功能,转而增加了许多趣味性、美观性等,月饼等与传统节日紧密相连的食品也不是在特定节日才有出售,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随时购买,再也不用期待节日才能一饱口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期盼。
4.西方文化的侵入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观念。西方文化正通过语言、影视动漫、交流访问等形式让我们远离传统文化。经济社会的全球一体化进程,让英语成了国际通用语言,处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晋级评职称等不同阶段的人群,留学访问、对外交流合作等都需要学习英语,并在其中自然而然地感受西方文化和受到西方节日文化的熏陶。
5.中国传统节日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是从小就知道的。不少人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传统节日是中国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祖祖辈辈都在过,并且世代沿袭,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普及宣传和教育,人人都会熟悉和了解。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的年青一代,在父辈的操持下什么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过传统节日这样的事情自然也不例外,只需要时间一到回家就
好,一直在被动地与家人度过传统节日,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节日的文化底蕴和知晓节日日期。
三、传统节日文化普及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节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所折射出的精忠爱国、自强不息、和善有爱等文化精神,让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历经千年时代的洗礼而延续至今,蕴含强大的生命力。
(一)传统节日文化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
承载每个中国人美好愿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传统节日文化是这一追求的有力支持。
春节是全中华民族普天同庆的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里欢聚一堂,共同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和对新生活的良好祝愿。以春节为载体,人们的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同和满足,中华儿女载歌载舞表达内心的喜悦,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春节让中华民族各族儿女凝聚在一起,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清明节祭祀扫墓,表达了对先祖的崇敬和缅怀之情,焕发出人们内心的同祖同宗,强烈的认同感和家族责任感。端午节蕴含的精忠爱国的思想,唤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同的传统节日共同唤起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追忆,唤起了人们对民族精神的强烈认同,表现出强大的民族文化凝聚力,不管身在何地,这种民族凝聚力将各族儿女的心紧紧团结在一起,才有了落叶归根,故土难离,也更加激发了各族儿女强烈的爱国、爱家情怀,激发起民族强烈的进取心,国家才能发展壮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传统节日最注重的是家庭的团结向上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细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家庭和睦,而传统节日最注重的是家人的团结和睦,家人的相亲相爱,这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优良传统是一致的。一个只有懂得关爱家人的人才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从而进一步提高处于基础教育中的学生的道德品质,这认真践行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我们应从基础教
育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三)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
1.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协调功能。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由来已久,是伴随着我国的农耕社会,是顺应自然规律而产生的,人们可以依据不同的传统节日协调安排自己的生活,张弛有度,较好地协调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关系。
2.传统节日文化具有约束功能。传统节日文化讲求的是对自然的崇尚、是内心对至善的渴求、是对先贤圣人的尊崇、是对仁爱伦理道德的推崇。人们在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中,无形地接受和遵循着这些讲求,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约束。
3.传统节日文化具有纽带功能。传统节日文化在各地的表现形式和风俗习惯是有差异的,但在同一地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风俗习惯是相类似的,该地区的人们以传统节日为纽带将情感联结在一起,保持共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中华民族而言,虽然炎黄子孙散布在世界各地,但传统节日的核心内涵是一样的,都有着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传统节日文化全球华人心系祖国,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4.传统节日文化具有育人功能。传统节日文化以弘扬孝、礼、仁、智、信的中华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注重尊老爱幼,注重对先贤对德高望重者的尊敬,注重家庭的和睦,注重亲朋好友间的和-谐共处,这些基本注重要求潜移默化地对人具有教育功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加强普及力度,让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延续,展示中华民族良好的民族精神,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
【传统节日发展现状】相关文章:
薪酬制度的发展现状05-18
新型肥料发展现状09-25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12-23
IT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09-22
WiMAX的主要优势及发展现状09-25
广西风电发展现状09-25
我国LED行业发展现状09-25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必备】12-29
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与现状05-19
逆向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