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所谓物流是指物资的物质实体由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包括空间位置的变动,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其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现代物流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服务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规模、资金以及声誉等方面与大型物流企业相比没有优势,所以导致了其与客户达成协议时成本高昂;获取信息方面成本高,能力弱;融资成本高,发展资金不足;竞争成本高。又现代中小物流企业缺少先进的管理技术,人才的缺乏;再加上我国社会对现代物流行业的不了解,物流行业缺少必要的外部环境使得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举步为艰。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几十年,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与此同时,现代物流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也发展起来。但我国是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在今后的较长时间内将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体,要发展我国的物流事业首先得从中小物流企业着手。
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个成熟的物流市场往往呈现出有效竞争的格局,各种物流企业通过服务创新不断有效开拓新的物流服务领域,各展所长。但中国目前物流市场表现出许多不成熟性:一方面,是各种物流企业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似乎中国物流市场进入了卖方;另一方面,各种物流企业则正在不断出现,在有潜在的最大物流需求的同时出现了物流能力的相对过剩的现象。目前物流市场的竞争层次仍停留在瓜分现有市场的低层次恶性竞争上,市场竞争外部成本高,这对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许多困难。
一、从中小物流企业本身而言
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规模、资金以及声誉等方面与大型物流企业相比没有优势,所以导致了其与客户达成协议时成本高昂;获取信息方面成本高,能力弱;融资成本高,发展资金不足;竞争成本高。又现代中小物流企业缺少先进的管理技术,人才的缺乏使得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举步为艰。
(一)经营规模小、落后、粗放、中小中小物流市场不成熟
我国GDP指标占中小物流成本的比重较高,发达国家经过推行现代中小物流,这项指标已经控制在10%左右。我国自1998年降到21.4%以来,连续7年上下徘徊,2004年仍为21.3%。虽然产业结构有所不同,反映了我国中小物流的粗放与落后。少数企业只顾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质量和效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国中小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但同中小物流需求的增长仍然不适应,存在中小物流供给明显不足的“硬缺口”现象。
(二)供需不平衡,社会中小物流粗放
经权威机构调查数据表明,2004年我国的货运总量为161亿吨,货物价值总额为38.4万亿元,货运平均价值为2384元人民币/吨,只有美国的40%。一方面,企业中小物流运作模式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影响,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量潜在的中小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中小物流公司繁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而且绝大多数企业都涌向运输领域,造成我国运输能力,特别公路运输能力极为分散,形成恶性竞争,导致运价过低,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中小物
流需要,影响专业中小物流服务的拓展。(三)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较为突出。
当前,我国中小物流总体水平落后,既存在中小物流技术与装备水平落后的“硬约束”,更有中小物流综合协调能力薄弱的“软约束”。一是体制性约束。2004年,我国需要运输的实物量增长20%左右,而实际完成的货运总量只增长了10.6%。二是市场发育不成熟。现存的地方保护、暗箱操作、恶性竞争等问题,更由于行业诚信体制不健全,造成中小物流效率低下。
(三)中小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中小物流粗放也明显地表现在市场不成熟。我国中小物流外包业务绝大多数还只是集中在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务,一些新兴的中小物流业务外包比重很低。从中小物流费用构成的差距,可以看出,我国与美国相比,差距最大的在于物流的组织管理水平。我国中小物流管理费用占总费用的14%,远远高于美国3.8%的水平。反映出我国无论社会中小物流专业化水平、还是社会中小物流组织能力和中小物流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
二、从外部讲
在早期,中小物流(产业或企业)得不到整个社会体系的支撑,虽然,这两年状况有所好转,但这个问题目前仍然是困扰诸多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的库房只是简单地解决贮存、搬运,而运输车也只是做货物的运送,有的甚至只解决运输,而不解决装卸,造成这一产业链中出现脱节现象,对社会资源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尽管诸多运输公司转变成中小物流企业,但相关社会资源仍各自为政,停留在原始的传统意义上的中小物流概念方面的运行。
《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一)借鉴西方成功经验,培育出相对成熟和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
世界各国实践表明,中小中小物流企业在多数国家中小物流领域,无论在数量和比重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分布在采购、制造、仓储、运输、货代、配送、销售、电子商务等中小物流环节,正与大中型一道构成地区、国家或全球性的中小物流体系,推动着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之所以有这样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介服务体系。就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小物流中介组织而言,其对中小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三个层次的帮助和支持:一是区域性中小物流中介组织提供的服务;二是各国中小物流行业中介组织提供的服务;三是地区性中小物流中介组织服务。各种中小物流中介组织根据企业需要,努力提供范围广泛的服务内容。如通过举办各种会议、发展刊物、简报,及时向成员企业通报贸易市场投资及行业发展趋势,对成员企业进行上至管理人员下至一般雇员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帮助成员企业努力开拓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等等。其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由于其在行业内有广泛联系,所处的位置、观察问题的角度就不同于单个企业,因此,可把成员企业的一些共同问题与政府部门沟通,提出建议,而政府部门一般也非常乐意通过中小物流中介组织掌握行业的情况,分析行业的动向和发展趋势,在中小物流中介组织的帮助协调下,政府的一些政策意图也容易贯彻实施。这样解决了中小中小物流企业在发展中的多种问题。
(二)采用一对一营销及CRM新理念。
所谓“一对一营销”又称“关系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就是商家愿意并根据客户的要求来相应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CRM是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如何提高中小物流企业服务水平,培养企业开放的中小物流想象力,确立主动的服务意识,正是中小物流企业长期发展解决的问题。以前的如“客户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实际上就是客户服务标准。中小物流本质是服务为制造商的产品生产和营销提供服务,为最终客户的产品可得性提供服务,为供应链的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的。对于一个服务行业企业来说,客户的满意度至关重要,这一切需要营销理念的创新。对于中小中小物流企业来说,在实力有限的情况下,选择集中一点战略,实施一对一营销,才能作到量体裁衣,服务专业化,才能具有竞争力。
(三)确立自身创业原则。
中小中小物流企业在创业之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要根据CRM和一对一营销理念得来的信息,再加上对自身实际的考虑,作出相应的服务决策,其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不熟不做”原则;
在创业之初应该抓住其侧重点利用原有市场及声誉,争取熟客、回头客。
2、“集中一点”即专业化服务原则;
中小中小物流企业应当以市场价值和客户价值为方向,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选定一家大型企业为依托,实施一对一营销,把市场做大,再考虑点对面的营销服务,如第三方中小物流企业[注]宝供中小物流在创业之初就是完全针对宝洁公司实施的一对一营销而发展壮大的。
3、“重点客户重点服务”原则;
客户至上的准则非常重要。中小中小物流企业规模不大,资金人才等方面都缺乏资源,不仅在数量上,更在于质量上,及短缺服务重点客户。创造自己的“金牌客户”,在保证老客户忠诚度的基础上,发展争取新客户。
4、“延伸服务”即服务创新原则;
在一对一营销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有针对性进行及时调整,拓宽服务局,在保证原有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的服务品种,以提升客户满意度。
5、“精益求精”即服务技术创新原则;
中小中小物流企业资金有限,在技术开发上应当根据客户实际情况追求灵活性,实施一对一营销,可以与可户共同合作,按照其需要进行技术开发创新,以避免盲目性与不必要的投资。
(四)实现企业信息化。
当前,我国中小中小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内部管理的低效率,不规范和高成本,对于民营企业尤甚,为了解决此问题,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降低成本,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的引进和实施迫在眉睫。
目前,中小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有三种模式,即自己开发信息系统,与IT公司合作开发,交给专业的中小物流软件公司。其中,第一种模式引进IT人员的直接和间接都很高,且在进度上很难保证;第二种模式,IT公司技术人员不懂中小物流,企业要花费大量时间与之沟通,而且还往往不能发现问题所在与信息系统要解决的问题,再加上,这样一来,企业的日常经营也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服务也得不到保障,还可能会丢失客户,得不偿失;第三种模式则是中小中小物流企业最好的选择:专业的中小物流公司,其中小物流分析人员曾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优秀主管或经理,了解中小物流运作流程和信息系统要求,再辅以专业的IT人员,开发的系统一般通用于中小物流企业,对于类型与规模不同的企业只要根据客户所提出的特殊要求进行客户化调整即可。此外按照目前的系统实施流程、专业中小物流软件公司的业务分析人员首先会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流程方面的咨询意见,而对于中小中小物流企业来说,专业的管理咨询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针对一系列外部环境问题,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发展中小物流是一个十分明确的问题,但相应的一些政策问题尚未明确。国家统计局新近印发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并没有把“中小物流”作为一个产业;国家也十分明确的发展交通运输的产业政策和计划,而没有明确中小物流的政策和计划,要知道中小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只有十分有效的政府调控,地区之间、企业之间才可能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才可能按照规则运行,中小物流行业才可能健康顺利地发展。呼吁立法部门尽早制定有关现代中小物流的特别法,加强对现代中小物流的监督管理,明确有关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调控实际中小物流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营造一个规范的、健康有序的现代中小物流市场。
2、利用市场在市场的自由调配基础上形成市场规则或机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种经济行为都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中小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必须要适应市场需要。在市场规律的调整下实现自身资源的优化整合。
3、社会各界要更新观念,多多关注中小中小物流企业,在各个方面给予其大力支持和帮助。
如在了解市场的前提下,放宽对中小中小物流企业的贷款要求。在信息服务上给予其与大型中小物流企业同等的待遇。
加快我国中小物流发展的建议
(一)现代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小物流是横跨众多产业部门的复合性产业,必须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束缚,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快制定“十一五”全国现代中小企业中小物流业专项规划。
(二)加大对中小企业中小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要加强铁路、港口、多式联运和重要中小企业中小物流节点建设,对于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议国家应该给予支持。
(三)为企业经营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工商登记管理、财政税收、交通规费、配送车辆进城、土地管理、货运代理、中小企业中小物流市场规范、快速通关等几方面的政策,企业要求比较强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抓紧研究实施细则,把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在实处。
从传统中小物流到现代中小物流的转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对于中小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来说,主要要靠自身更新观念,采用先进管理技术,培养人才使自身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再加以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中小中小物流企业会迎来明日的曙光。
中国企业物流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2017-05-16 13:25 | #2楼
如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物流业已在全球范围迅速成长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并且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一:中国企业物流的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形成了对社会物流需求的高速增长。物流配送,流通加工,分拣包装等新兴的物流服务业务增加值高速增长,明显高于物流服务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虽然这些新兴物流服务业务虽然规模还较小,但代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为了适应未来经济的竞争,适应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物流业的研究。我国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对现代物流业进行研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国民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己基本形成,即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个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中国内陆腹地,以大城市为中心,以铁路为纽带,形成物流结点。
我国城市物流业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目前,沿海城市建立了一些档次较低的物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和企业内部配送中心,在发展中向规模化和社会化过渡。
1、现代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
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发布。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我国现在的物流研究缺乏系统性,宏观管理力度较小,行业协调机制没有形成,未能很好地引导我国的物流研究。
2、企业物流的组织管理落后
从物流成本构成的差距可以看出,我国与美国相比,差距最大的在于物流的组织管理水平。我国物流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14%,美国只有3.8%,反映出我国无论社会物流专业化水平、还是社会物流组织能力和物流管理水平都很低。现代物流是综合性行业,产业的发展涉及计划、经贸、财政、规划、外贸、工商、税务、卫生、建设、交通、铁路、航运、海关、公安和城-管等十几个部门。政府还没有一个综合协调机构抓现代物流的发展,更没有发展注重物流的长久规划和重点发展。物流要素分属不同行业和管理部门,各自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独立运作,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相互之间毫无关联,物流资源分布散乱,信息系统自成体系,与现代物流理念相矛盾,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难度较大,造成物流资源的极大浪费。
3、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
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4、协调的能力薄弱、缺乏协同竞争力
当前我国物流水平落后的主要矛盾不在于物流设备的落后,而在于物流综合协调能力薄弱。缺乏全国的物流规划,基本处于无序状态。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物流实际完成的总货运与需求增幅之间至少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集中体现在铁路运力偏紧和沿海水路运力偏紧与港口疏运能力不足。一部分只能通过公路、水路运输解决,这样既增大了物流成本,也由于运输批量小,速度慢,造成运力紧张的局势。
管理分割,难以协调。现代物流作为一个综合性行业,产业的发展涉及各行各业。各行各自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独立运作,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相互之间毫无关联,物流资源分布散乱,信息系统自成体系。
5、思想观念上的差距
观念落后是目前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多数企业和部门的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业对降低企业和全社会流通成本、增加利润的作用,以及对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的战略意义。相当一部分企业观念上存在着“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很多方面停留在传统物流层面上。多数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仍然是自办物流,没有把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
6、硬件建设滞后
物流不是货物单一运输方式的流动,也不是简单的从一个单位到另一个单位之间的流动,而是通过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用,通过货运枢纽中心的仓储、保管等功能的发挥来实施,没有先进的物流硬件,物流也就失去了节点,成其不了物流。
当前国家在发展物流政策上,把货运枢纽建设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来认识。统一规划设计,增加基础设施,扩充服务功能,使之成为集仓储、运输、理货、配货、停车、修理、加油、餐饮住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物资集散基地,形成了区域性的货运站场体系。目前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如仓储设施,大多是六、七十年代的陈旧建筑,装运机械化水平低,普遍缺乏自动监控设备,尤其是缺乏现代物流所必需的网络信息设施。
7、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二: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1、传统的仓储业不断萎缩,现代仓储逐步成长,仓储业从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化,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物流的作用逐渐被政府和企业认同,国外物流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得到普遍重视,政府规划引导、建设物流中心势在必行。企业内部配送中心迅速升温,社会配送蓄势待兴。
3、集装箱港口的建设是我国物流与国际物流接轨的重要环节,港口建设特别是集装箱港口建设不断加快。多式联运与港口物流结合紧密,物流运行规模得到扩大,物流运作效率不断提高。
三: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1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2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3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
4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极具重要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
5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6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7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将物流给第三方经营。而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所以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8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9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
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映、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相关文章:
我国民办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05-19
泸县科技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09-25
石台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01-04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完善措施10-18
乡镇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09-25
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现状及对策09-25
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发展现状及转型分析09-25
IT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09-22
农村党建工作的现状及思考和对策09-25
乡镇联村干部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