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

时间:2022-11-22 12:27:28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体而言,碳交易市场可以简单地分为配额交易市场和自愿交易市场。配额交易市场为那些有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的国家或企业提供碳交易平台以满足减排目标;自愿交易市场则是从其他目标出发如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社会效益等自愿进行碳交易以实现其目标。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

配额碳交易可以分成两大类,其一是基于配额的交易,买家在”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cap—and—Trade体制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譬如《京都议定书》下的分配数量单位(AAus)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下的欧盟配额(EuAs);其二是基于项目的交易。买主向可证实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最典型的此类交易为清洁发展机制cDM以及联合履行机制Jl下分别产生核证减排量cERs和减排单位ERUs。

自愿市场分为碳汇标准与无碳标准交易两种。自愿市场碳汇交易的配额部分,主要的产品有ccx开发的cFf碳金融工具。自愿市场碳汇交易基于项目部分.内容比较丰富,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计划和系统出现,主要包括自愿减排量VER的交易;同时很多非政府组织从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的角度出发,开发了很多自愿减排碳交易钇I中一辩技投蠢I万方数据72009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冯巍产品,比如VIVo计划,主要关注在发展中通过与主要能源产品天然气.石油.国家造林与环境保护项目;ccBA开发的煤炭等近两年的价格变化以及各国GDP总CcB标准,以及由气候集团、世界经济论量变化做比较后发现:坛和国际碳交易联合会lETA联合开发的EuA与cER的价格与能源产品价格联Vcs标准也具有类似性。系紧密,通常是随着能源价格的涨跌而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能源产品价格在2007EUA和CER价格发展趋势年~2008年上半年呈现相对上升趋势,欧盟将履行《京都议定书》目标期分EuA和cER价格相应上升j直到2008年下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5~2007年,半年能源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下降,EUA和第二阶段为2008~2012年。2006年5月cER价格也随之应声下跌。前,EuA价格上涨很快.一度曾上涨到30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各国GDP总量欧元/吨二氧化碳。但是由于第一阶段变化呈现正相关变化关系,而与金融市场有大量的配额剩余欧盟规定成员国每联系不大。年需要提交其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量,2008年,特别是上半年,商品价格指提交后的减排量予以注销,不得继续使数在高位运行,包括高位能源价格,鉴于用.导致2007年年初的价格降至O,1欧元EuA和cER跟能源价格和GDP的紧密联/吨二氧化碳。但是在第二阶段2008—系,是不是意味着2009年全球经济下滑2012Eu—ETs碳期货市场欧盟排放配额的话,碳产品价格也会下滑,这有待继续EuA的价格一直较高,一直呈现上升趋观察。势。2007年年底一度上升到22欧元/吨这两类碳产品的价格近来有趋同的趋二氧化碳。2008年上半年价格也居高不势,cER的价格目前是EuA价格的85%。下.直到2008年第三季度以后.才开始下滑。EU一日陷依然主导全球碳交易市场cER的价格与EuA价格的趋势类似,也EU—ETS《欧盟排放贸易体系)依然是在经历了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上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引领者。自运行以来,以后,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下滑,不过cER碳产品交易量与交易额一直占全球总量的的价格变化比起EuA相对平缓一些。四分之三以上。2007年EuA的成交量是

20亿,价值超过5∞亿美元。这一数字,无以上的高位。不过在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论是交易量还是交易额都比2006年翻了一相交处价格更高,第二阶段结束之前.交番,更是2005年数字的6倍。2008年上半易价格预测在30~35欧元,而第三阶段开年,由于EUA价格依然在高位运行,EU—始之初.ERu价格预测在40欧元左右。Eu一ETs的碳交易量与交易额与上年同期比较.盯S主导全球碳交易市场的趋势会持续保又有很大程度提高;2008年下半年价格下持下去。

跌以后第四季度最终数字还未公布.但是

综合来看,2∞8年Eu—ETS的碳交易又有全球其他碳交易市场发展迅速很大的发展,EU—ETS依然主导全球碳交易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国际排放权市场。交易市场,在区域市场中,也存在不同的

EU一盯s第三阶段为2012~2020年.交易商品和合同结构,各市场对交易的管这一阶段产业范围将更加扩大,涵盖化理规则也不相同。EU—ETS是全球碳交易学产业与氨水制造领域,航空与航运也市场的引擎,但是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世界将包涵在内。而运输.建筑.农业与垃圾各国的其他碳交易市场纷纷出现与快速成处理行业的GHG排放将在2020年实现比长。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005年水平减少10%。同时大力发展生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是全球第一家物能源,促进环境优化。EU—ETS第三阶段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交易平台,是京都机的EuA平均价格预测将会保持在25欧元制以外的碳交易市场。在ccx,会员公司

万方数据自愿限制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维护大气环境稳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同时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ccx目前有会员公司200多个,主要来自航空,电力.环境、汽车、交通等行业,其中包括5家中国会员公司.交易产品涉及co,、cH。,N,O.HFCs、PFCs.sF6等。ccx2007年的交易量猛增,是2006年的两倍.交易额突破7000万美元。2008年的增势更猛,第一季度的交易额就轻松突破2007年的总额,虽然2∞8年下半年的价格下跌,但是总量估计将达到2007年的3倍以上。在ccx的减排计划中,许多北美公司和当地政府自愿作出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以保证ccx能够实现其两个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2003~2006所有会员单位在其基准线排放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每年减排1%的目标;第二阶段2007~2010所有成员将排放水平下降到基准线水平的94%以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贸易体系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它对该州的电力零售商和其他部门规定排放份额,对于额外的排放,则通过该碳交易市场购买减排认证来补偿。2007年澳大利亚新任陆克文执政后,加入了《京都议定书》,因此,为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新政府已经制定了澳大利亚国家减排措施与建立碳交易体系的关键性报告,其中包括《京都议定书》减排额的使用等,并将于2009年提交立法程序获得法律保护.陆克文希望这些减排措施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碳交易体系在2010年可以正式运行。加拿大作为一个远远落后于其《京都议定书》目标的国家,2008年国内碳交易市场也有一定的发展,不久前,加拿大首家cO,排放配额交易机构——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也正式运行。一旦反对党自由党在今年大选中胜出,其采购国际碳信用额的可能性将会增加。亚洲地区碳交易起步较晚,但正出现迎头赶上的迹象。港交所已经开始研发排放权相关产品,筹备温室气体排放权场内交易。得到香港交易所资质认可的顾问公司已经向其提交GHG相关产品的可行性方案。

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发展与中国的对策2017-05-16 13:21 | #2楼

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据世界银行预计2012年全球碳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中国处在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面临着类似在国际石油市场中丧失定价权的前车之鉴。

一、碳交易活动的“三个角度”

从经济流动性的角度看,碳交易支付可以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现金、等价物、债券、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或实物交易如提供减排技术。

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碳交易是实体经济中的排放企业将其碳排放权根据各个实体的减排成本不同进行交易;由于不同企业的排放量,减排成本不同,一些持有较多排放权的企业可以将多余的指标出售给排放权不足的企业;碳排放权可以像一般的商品在排放企业间交易;这样一来,碳交易把原本一直游离在资产负债表外的气候变化因素纳入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改变了企业的收支结构。

从虚拟经济的角度看,金融机构为了防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以及为了获得更多、更可持续的利润开发了一些基于碳排放权的保险产品、衍生产品及结构性产品;于是碳排放权逐渐成为一种金融工具,其价格越来越依赖于金融市场;这意味着金融资本介入碳排放权市场,便使碳排放权不再是简单的商品。

二、碳市场的交易机制

国际碳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是一个由人为规定而形成的市场。

碳市场最重要强制性规则之一的《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规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简称《公约》)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17-2012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

碳市场的供给方包括项目开发商、减排成本较低的排放实体、国际金融组织、碳基金、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咨询机构、技术开发转让商等。需求方有履约买家,包括减排成本较高的排放实体;自愿买家,包括出于企业社会责任或准备履约进行碳交易的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个人。金融机构进入碳市场后,也担当了中介的角色,包括经纪商、交易所和交易平台、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一系列金融机构。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目前,碳市场的运行机制有如下两种形式。(1)基于配额的交易是在有关机构控制和约束下,有减排指标的国家、企业或组织即包括在该市场中。管理者在总量管制与配额交易制度下,向参与者制定、分配(或拍卖)排放配额,通过市场化的交易手段将环境绩效(以实际设定的限额水平定义)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使得参与者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达到遵约要求。(2)基于项目的交易是通过项目的合作,买方向卖方提供资金支持,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度。由于发达国家的企业要在本国减排的花费的成本很高,而发展中国家平均减排成本低。因此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及设备帮助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型国家的企业减排,产生的减排额度必须卖给帮助者,这些额度还可以在市场上进一步交易。

三、碳市场的发展前景

目前碳市场规则还在制定、完善中,尚未形成全球市场,各国、各地区都在发展自己的区域性的碳市场。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区域碳市场,涉及欧盟27个成员国以及列支敦士登和挪威共29个国家,近1.2万个工业温室气体排放实体,有巴黎bluenext碳交易市场、荷兰climex交易所、奥地利能源交易所(exaa)、欧洲气候交易所(ecx)、欧洲能源交易所(eex)、意大利电力交易所(ipex)、伦敦能源经纪协会(leba)和北欧电力交易所(nordpool)等8个交易中心。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碳市场成交额的增长速度惊人,2017年成交总额据报为1263.45亿美元;预计2012年全球碳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四、中国参与构建全球碳市场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没有被《议定书》纳入强制减排计划中。

近两年来中国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及核证减排量供应量方面已领先全球。2017年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的成交量已占世界总成交量的73%,2017年更是惊人地占到84%。

中国的实体经济企业为碳市场创造了众多减排额,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处在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于是,中国创造的核证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后,通过它们的金融机构的包装、开发成为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衍生产品及担保产品进行交易。

发达国家还正在全力吸引中国的金融机构参与到他们所建立的碳金融市场中,进而赚取中国资本的利润。如今年6月,中国卖给欧洲买家的核证减排量的现货价格为11欧元/吨左右,而同样代表一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欧洲市场交易的欧盟配额的2017年12月到期的期货价格高达19欧元/吨。

目前,中国开始探索构建自己的碳市场。2017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相继建立便是迈出的一小步。但这些交易所还都只是企业行为,还只能从事清洁发展机制下的交易。

而在碳市场构建方面,中国金融机构的看法和做法都是令人费解的,例如中国主权基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管理(简称中投)的资产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对内具有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负责气候变化问题的部委协调的能力,对外具有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世界各国金融公司进行沟通和学习的能力。然而具有如此之天时、地利、人强的中投却以碳市场规模太小,规则尚不完善为由,没有为促进中国碳市场的建立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必须参与构建碳市场。

第一,由于没有自己的交易体系,所以自然无法获得相应的定价权。我们必须看到,在未来的全球碳市场中,中国同样面临着在国际石油市场中丧失定价权的前车之鉴。

第二,参与构建碳市场,一方面可以成为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体系构建的“突破口”,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解决我国节能减排事业发展的瓶颈——绿色技术应用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五、中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技术路线

《议定书》将于2012年到期。按照《巴厘岛会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今年年底将要召开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要制订新的全球性协议。这次会议由于有美国和中国的介入而让世界充满期待。

中国已郑重提出的中期减排目标:即在2017年前,减少10亿吨温室气体排放,这个指标占《议定书》中所有附件一国家在2012年前减排总量的五分之一。

当前摆在中国面前的最棘手的问题在于:(1)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二氧化碳第一大排放国;(2)在市场经济框架下,地方政府和大多数中小企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自己的高额利润的行为总是得不到有效遏制。

在笔者看来,利用碳交易市场机制,借助绿色利益驱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为此,

(1)要尽快构建一整套与发展全国统一碳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因为碳排放权的稀缺性来自强制性设立的排放上限。

(2)当前,不仅要发挥现有的排放权交易所、cdm技术服务中心等机构在构建区域性的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的作用,而且要鼓励全国各个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积极构建碳交易区域市场;因为没有众多的区域市场,不可能有统一的国内市场。

(3)积极构建作为碳市场之雏形的碳交易试验平台,在目前排污权交易——主要是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试点交易不断完善和推进的基础上,逐步推进节能量等其他创新产品的交易。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相关文章:

中国茶业发展现状与展望09-25

国际货运代理发展现状09-25

风电控制系统发展现状及展望09-25

产品碳足迹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09-25

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发展现状及转型分析09-25

薪酬制度的发展现状05-18

新型肥料发展现状09-25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12-23

IT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09-22

WiMAX的主要优势及发展现状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