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时间:2022-11-22 12:26:27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1 我国的煤炭资源现状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 76%和 69%,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分布面积约 60 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6%。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全国煤炭资源总量 5.57 万亿吨,煤炭资源潜力巨大,煤炭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的 37%。已查明资源中精查资源量仅占25%,详查资源仅占 17%。探明储量达到 10202 亿吨,其中可开采储量 1891 亿吨,占18%,但人均占有量仅为 145 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随着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煤炭用途的扩展,煤炭的战略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2 煤炭资源的需求状况

据统计,2017 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已经达到30.2 亿吨;2017 年消费总量 又 比 2017 年 增 长17.4%,达到 35 亿吨;2011 年虽然需求增幅将减缓,但仍将比 2017 年增加 3 亿吨左右。预计到 2017 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 40 亿吨左右。并且随着“电荒”愈演愈烈,在短期内,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地位将难以改变,而且总量还将保持增长。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煤炭消费的趋势将有明显上升。在煤炭消费用户的构成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四个行业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从1990年的 50%提高到 2004 年的 84%,其中电力占 51.8%,冶金占 11.64%,从 1990 年占 27%提高到 2004 年的 51%,将近增长一倍。并且,据专家估计,自受日本核危机的影响之后,全球煤炭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强。首先,日本的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展开,为了保证电力的供应,日本对动力煤的需求会加大增长,可能会导致煤炭价格的上涨,引发全球煤炭市场趋紧;其次,公众的心理受到核泄露事故的影响,至少短时间会使日本增加燃煤的发电,短期内将带动日本动力煤进口量的增长;第三,地震引发的海啸冲走或破坏的日本震区燃煤电厂的存煤以及部分炼油设备,也将增加日本对煤炭的需求。自 2017 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中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煤炭等能源已成不争的事实。但是随着煤炭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减少它所存在的问题。

3 煤炭产业面临的问题

3.1 成矿的长期性与不可再生性矿物元素聚集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矿床,是一个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其一旦被开采利用,开采一部分就少一部分,直至完全耗尽为止。煤炭资源是一种耗竭性资源,对其开发就是一种“破坏性”的使用。

3.2区域分布的不均匀性已查明资源储量1 万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在查明资源储量中,晋陕蒙宁占 67%;新甘青、云贵川渝占 20%;其他地区仅占 13%。与国外主要采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属中等偏下水平,除晋陕蒙宁和新疆等省区部分煤田开采条件较好外,可供露天矿开采的资源极少,其他煤田开采条件较复杂。全球各地资源丰缺不齐,贫富不均,对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对国际矿产品市场、资源形势以至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都有着重大影响。

3.3我国煤炭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据煤炭行业统计数据分析,2002 年国有重点煤 矿占 52%,国有地方煤矿占 18%,乡镇煤矿占 30%。按井型划分,大型矿井占 32%,中型矿井占 18%,小型矿井(含乡镇煤矿)占 48%。2004 年,全国约有煤矿2.5万处,95%

以上属于小煤矿,矿井年产能力不足 3 万吨的矿井约占 40%,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只有15%,远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水平。

3.4我国煤炭装备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缺少大型成套设备我国煤矿生产基础薄弱,国有煤矿生产的矿井近占总数的50%,矿井的主要生产设备严重老化,其中超期服役的占 30%—40%。部分乡镇煤矿设备简陋、生产条件差,有的根本没有机械设备,仅为人工开采,不符合有关煤炭法规要求。我国资源破坏

和浪费的现象也极其严重。部分煤炭企业存在着“采厚弃薄”、“吃肥丢瘦”等浪费资源现象,全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 30%—35%,资源富集地区的小型矿井资源会回收率只有 10%—15%[。

3.5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方面,重大瓦斯事故多发,煤矿事故的总死亡人数逐年上升。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 近几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瓦斯爆炸。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仅 2017 年以来, 就发生了多起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矿难频发已成为中国矿业生产安全的一大挑战。为改进矿业安全, 国家采取了包括建立煤矿安全监管机制 (如煤矿安监局) , 深化矿业安全整治, 加大煤矿安全投人和技术改造的政策支持等措施,然而中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仍然接近4 , 相比较而言, 美国仅为 0 .039 ,俄罗斯为 0 .34 ,南非为 0 .13。我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 100 倍,俄罗斯的近 10 倍, 南非的 30 倍,安全事故频发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6环境污染严重在从煤矿采出煤炭资源的同时, 也带来了许多环境上的问题:首先是煤粉。大量的煤尘对空气质量构成威胁,大量的煤炭经过燃烧后形成的气体不仅污染空气, 而且加剧了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形成。其次是固体废弃物,如煤研石, 大量采出的煤研石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耕地, 而且随着雨水的冲刷,有毒物质浸入土壤和水源而造成土壤变质及河流、地下水污染。再者,在开采过后,所形成的大-片塌陷地带,对土地、植被、房屋建筑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给农业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压力。

4煤炭产业发展中的建议

4.1加强替代资源和非传统资源的开发替代资源的核心在于用易获得、成本低的资源替代获得、成本高的资源。非传统资源是指由于当今技术、经济原因尚未进行工业利用的资源和尚未被看做矿产的、未发现用途的潜在资源,或虽为传统矿产资源但因地质地理原因极难发现的矿产资源。面临煤炭资源逐渐不能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替代资源和非传统资源亟待开发。

4.2 煤炭资源整合,实施全球化战略随着全球经济向纵向方向延伸,全球资源整合也将是今后主流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整合全球煤炭资源是煤炭全球运营的重点,它意味着煤炭 运营商将需具备国际的视野,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高级煤炭搬运工”或煤炭贸易商,只服务于本地和国内市场,而是有一支高效务实的经营管理团队,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与战略规划,以及有品牌的综合性煤炭运营商,同时不断优化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并逐渐向上提升,服务于全球市场。资源的全球化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的一个内在动因,也 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4.3 采用循环经济的方法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相并重,实现经济和环境共赢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它是提倡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第一,明确环境产权。只有明确界定环境的产权,并构成一定的制度,将环境资源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才能够产生成本符合收益的现象,促使产权的所有者投入更多的成本到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来。第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做到推进节能工程建设,提倡综合利用废弃物。应该坚持节电节水节地,积极发展核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加大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第三,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相关规章制度。只

有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够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氛围。

4.4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加工利用水平,可以加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该资源及其相关资源的需求。由于矿产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大规模、长期开发利用必然导致资源的短缺甚至枯竭。科技进步可以发现和探明更多的矿产资源,改变矿产资源品种和质量要求,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式和矿产资源回收水平,减少资源消耗,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同时,科技进步还可以改进矿产资源的开采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为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保证。

4.5 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关系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是对煤矿实行收购、控股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或其成立的新控股公司,它们应承担安全生产的全部责任,并且地方政府部门要实行安全监管;对从事租赁、托管的煤炭专业公司须经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签章委托认可承担安全生产相应责任,安全考核指标单列,同时接受属地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地方煤炭企业应接受属地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完成改制后的煤矿,必须依法依规从事生产经营,政府及有关部门实行依法保护和规范监管,不得乱停产、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

4.6珍惜和节约利用煤炭资源煤炭资源的稀缺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正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面临着如何节约利用资源的问题。节约煤炭资源并不是不用或很少用,而是加强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同时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煤炭资源开发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在开发过程中尽量提高煤炭的采购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以减少的煤炭资源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结束语

煤炭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它的有力保障。它不仅能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对保证社会经济的持久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达到可持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续利用的目的,我们必须对煤炭资源及煤炭产业进行合理的配置,必须用战略的眼光对煤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

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现状概述2017-05-16 12:22 | #2楼

一、煤炭在我国能源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分布面积约6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全国煤炭资源总量5.57万亿吨,煤炭资源潜力巨大,煤炭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已查明资源中精查资源量仅占25%,详查资源仅占17%。探明储量达到10202亿吨。其中可开采储量1891亿吨,占18%,人均占有量仅145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国务院制订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草案)指出“要大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鉴于我国“多煤、贫油、少气(天然气)”的特点,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耗中占70%左右。

2017年,国内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7%的比例,石油占18%,天然气占3.4%,非化石能源,即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9.9%。我国的能源结构,特别是电力结构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继续优化,火电比重下降,新能源比重上升。 201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仍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图1),其中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34.8%,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9.4%和23.8%,核电占5.5%,水电占6.6%。

从未来煤炭消费需求看,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占55%左右,消费总量将达到38亿吨左右;到2050年,煤炭消费比重仍将占50%左右。今后一个时期,煤炭需求总量仍将保持适度的增长。

二、中国煤炭资源储量的基本特征是:

1、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分布不均。保有储量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河北、陕西、新疆、宁夏、贵州、云南、安徽、河南、山东及黑龙江等12个省(区),占全国储量的92%。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占全国的62%。

2、动力煤丰富,而优质炼焦煤和优质无烟煤相对不足。动力煤占储量的72%,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陕西、宁夏、新疆等省(区);炼焦用煤占储量的27%,受灰分、硫分和可选性的限制,炼焦煤储量中可以作为炼焦配煤的不足1/2,炼焦用煤及无烟煤主要分布在山西、贵州两省。

3、开采条件较好,但适宜露天开采的储量较少。有一半为暴露、半掩盖型煤田。煤层埋藏深度小于300米的占30%,埋深300——600米的占40%,埋深600——1000米的占20%。适宜露天开采的较少,约占6%,主要是分布在内蒙古和云南的褐煤煤田。

三、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现状

全国煤炭产量由1978年的6.18亿吨,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30.5亿吨。预计今年全国煤炭产量将达到33亿吨左右。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产量的42%左右,年产量增量占世界的80%以上。

现在我国煤炭工业已具备了设计、施工、装备及管理千万吨露天煤矿和大中型矿井的能力。现代化综采设备、综掘设备和大型高效露天剥、采、运、支成套设备在大中型煤矿大量使用。

经过多年努力,煤炭行业关闭淘汰了一大批落后的生产能力,全国煤矿的数量由最多时的8.1万处减少到目前的1.6万处,通过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大型煤炭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到2017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的煤炭企业9200多家,产量达到29.6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97%。初步统计,到2017年底,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煤炭企业45户,产量16亿吨左右,同时,已建成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的矿井和露天24座,生产能力3.3亿吨,目前在建的矿井和露天有25座,生产能力是3.2亿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煤炭科技创新体制开始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采放顶煤、大采高年产600万吨综采成套技术装备、千万吨矿井建设和深厚冲积层建井等技术已经成熟,井下大型无轨运输成套装备投入使用,煤矿装备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煤炭高效节水型和干法选煤成套技术与装备,难选煤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来,煤炭行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吨煤能耗大幅下降,有力地推动了节能减排工作。2017年,煤炭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了3.83%,吨原煤综合能耗8.91公斤标煤,比05年下降了42.63%。煤层气的抽采量达到71.8亿利润率,利用量23.5亿利润率,同比增长23.8%和36.6%。

国家加大了煤矿安全整治的力度,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达幅度下降,全国煤矿死亡人数由2002年的6995人减少到2017年的2631,百万吨死亡率由2002年的4.94下降到0.892,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平均百万吨死亡率由1.257降至去年的0.374。

煤炭产量过快增长引发的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煤炭开采造成地表沉陷、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污染,煤炭消费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等大气污染物,目前我国酸雨面积已经超过国土面积的30%,并还在不断扩大。

同时,我国煤炭开采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低,煤炭生产技术装备是机械化、部分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的多层次结构。技术和装备水平低。全国煤矿非机械化采煤60%。大中型国有重点煤矿装备水平较先进,但设备老化程度较大;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极低,煤

矿生产工艺落后,作业人员过多、效率低。

五、 “十二五”能源发展的四个侧重点

第一,是节能优先。

节约能源是第一能源资源,要建立节能型的生产体系、节能型消费体系、节能型管理体系,要保障基本用能,限制过度用能,鼓励节约用能。

第二,要大力实施能源科技自主创新。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促进煤炭的绿色生产和清洁利用。

解决未来煤炭的绿色生产和清洁利用主要有以下出路:

1、多联产是煤炭的最佳利用形式。

煤基多联产的龙头工艺是煤炭气化,根据市场需求和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可以同时生产化工产品、液体燃料、电力和供热,具有产品结构灵活、生产成本低和能源转化效率高等特点。

2、发展以电力为核心的智慧能源网络。

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建设安全可靠、智能开放、经济高效的输电网络。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各类能源生产、转化、运输、储存、利用各个环节进行系统优化,更好地吸纳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间歇性电力。把不同形态和质量的能源运输、储存、配用到效率和效益最高的地方。提高能源供应安全保障水平。

第四,低碳化是“十二五”能源发展的重要特征。

(一)优化发展煤炭产业。

巩固和提高一批现有煤炭科学生产能力;改造现有矿井形成一批煤炭科学生产能力;淘汰一批落后煤炭生产能力;高标准建设一批煤炭科学生产能力。科学确定煤炭产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优化煤炭产能结构,重点支持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型煤矿。

(二)大力发展天然气。

加大煤层气、页岩气、城市垃圾沼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力度。加强天然气储备体系建设,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确保天然气稳定供应。强化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进口渠道建设,扩大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进口规模。适时调整天然气利用政策,鼓励以气代油、适地、适量建设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调峰电站。

(三)加快大型水电和核电建设。

六、 “十二五” 煤炭工业发展的重点

1.切实转变煤炭发展方式,稳步提高煤炭经济运行质量。

坚持科学发展,综合考虑煤炭资源条件、矿区环境容量、煤矿科技水平和灾害防治能力、煤炭运输条件等,树立煤炭科学产能的观念;加快大型煤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提高煤炭行业准入标准,推进产业、产品和组织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煤炭产业的竞争力,促进煤炭经济发展质量的稳步提高。

2.大力推进大基地和大集团建设,加快煤炭结构调整。

坚持一个矿区一个开发主体,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推进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加快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大型现代化煤矿、千万吨级矿井和千万吨级工作面。

3.大力推进科技兴煤战略,提升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煤炭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关,推进煤炭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快高精度煤炭地质勘察技术的攻关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煤炭资源勘探精度,加快我国深部煤田建井技术攻关等。

4.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协调发展。

制定煤矿节能减排技术标准体系,完善淘汰能耗高、技术落后的装备和产品目录,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煤炭工业走高碳产业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要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清洁生产、坚持采煤采气一体化,有效控制煤矿瓦斯排放,提高煤层气开发利用水平;积极推进绿色开采技术,从根本上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5.坚持推进安全发展,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培训,提高矿工安全素质;认真贯彻落实瓦斯治理“12字方针”,坚持先抽后采,深化瓦斯治理,有效重特大事故,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步好转。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相关文章:

我国LED行业发展现状09-25

我国保险业市场发展现状09-25

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09-23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完善措施10-18

我国民办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05-19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5-10

我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09-25

我国薪酬制度的现状05-18

2016年我国民办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05-19

我国的薪酬制度发展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