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考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7年9月和10月,中国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1]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2]
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北三省偏安一隅,看似与“一带一路”主线无直接关联,但在国家随后出台的相关文件中指出:要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战略也是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个重大契机。
一、民族文化品牌是“一带一路”经济互通的重要载体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厚重,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导下,东北地区各民族必将要进一步融入到经济社会的现代体系当中,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更趋深入。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结合已经进入到了具体操作的层面,如何认识并把握好二者的辩证关系,成为一个实践性的问题。民族文化资源的品牌效用是一个极具重要的突破口。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同时涵盖国内各省及自治区,其中大部分民族地区已被纳入,这必将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品牌经营需要通过市场营销使受众形成对民族文化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过程,使企业不断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是一种构建高品位的营销理念。品牌经营利用品牌符号,把无形的营销网络铺建到社会公众心里,把产品输送到消费者心里。使消费者选择消费时认同这个产品,投资商选择合作伙伴时认同这个企业。民族文化品牌的打造是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大好时机下,民族文化品牌发展经营战略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是一种图形、字母、符号、名词或者是这些因素的组合,它的最大意义在于识别,使其拥有者具有区别于其他产品或是服务的特征,并为拥有者带来相关的品牌价值。评价一个品牌是否成功,根本标准是它所带来的利润。如果消费者不认同你的品牌,那么他们就会对你的产品或者服务无动于衷,使你毫无作为。而好的品牌恰恰能
够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使他们对你的产品趋之若鹜,并能在消费者心理形成美好的印象。 实施民族文化品牌战略,就是要把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或是服务打造出响亮的品牌,并作为一种资源手段和工具,在经济发展中加以积极运用,即把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更好地相结合。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的民族文化品牌发展战略,其目标是要将沿线地区的民族文化品牌建设成为广泛知名度的品牌,一方面通过实业的发展来积累经验、储备管理团队,并寻求社会力量的注入,扩大经营规模;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市场机会,做好各方准备,为进入新的市场打下基础。
民族文化品牌经营的运作,是企业建立在发展一个具有高水准品牌的基础上来开展的,如果这种模式成功,将会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为一些规模小、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和部门带来启示。辽宁的一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有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思想意识和运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不足。而通过品牌建设来拉动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部门提供大力支持,也要有更多的企业来探索和实践,寻找出一个适合民族文化品牌建设的方法。从而通过品牌市场的运营,在旅游-行业、纪念品开发、地方特产等文化产业方面形成一定的影响,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新的经济格局下,品牌已经成为开拓市场的主力军,社会的生产、消费都是围绕品牌进行的,特别是在资讯传播飞速发展的今天,理性消费和安全消费更是促成了人们对品牌的关注。当品牌的影响已经形成时,它就有了较好的市场发展能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市场资源而发展壮大。“一带一路”战略是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结合的,而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相关品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稍显单薄,且发展的历史较短,当国际化品牌进入我国市场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参与到品牌竞争的行列。为此,要找到自身的强项来形成优势,挖掘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把它运作成强大的品牌。要对所处的环境有清晰的认识,“一带一路”战略中形成的市场体制,在新的经济格局中,找到发展的本质和真-相,才能对品牌的行为和决策有客观、合理的认识。 文化品牌是一种极具鲜明特征的文化标识,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突出代表性。民族文化品牌体现着民族文化的软实力,要科学把握民族文化品牌的内涵,找准定位,打造出适于民族文化发展的强大品牌。面向国际国内文化市场,创造出代表民族文化特色的发展成果,依托大众广泛认同的文化精品为载体,体现出本地区的综合实力。民族文化品牌必须将自己定位于满足受众需求的立场上,借助传播手段使其在受众心目中获得一个有利的位置。
民族文化品牌的确立,要结合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体现自身民族精神。“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各国家、各民族的交融交往交流带来契机,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而民族文化品牌就是要体现出每个民族文化的不同类型,以体现出其特色。接受民族文化传播的受众是来自各个民族的成员,因此吸引受众的文化因素也不相同,民族文化品牌要从主客观因素出发,寻找能够吸引本民族文化品牌受众的积极因素,促进民族文化品牌塑造的成功。借助“一带一路”形成的经济格局,民族文化品牌建设要体现出地域精神和文化价值、体现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体现出地域发展的特色。
二、抓住历史重要契机,助力推动民族文化品牌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的过程。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的红利、共同总结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民族文化的品牌建设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共谋经济增长的多样性、丰富性、可持续性。
如今,“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进行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发展,是推动民族文化品牌推广的最佳契机。民族文化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力争唱主角、打头阵,抓住机遇加快品牌建设步伐,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国家战略实施做贡献。
(一)“一带一路”战略,为民族文化品牌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稍显薄弱。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开辟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民族地区打开了战略空间、带来了诸多利好。民族文化品牌发展迎来新机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民族地区推向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这将深刻改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格局,极大促进民族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各民族特色产品和服务都有了施展的平台,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二)民族文化品牌可以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做贡献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极大激发了相关产业的活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定位,更好地服务国家大战略的实施,将造福各族人民。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各族人民与亚欧大陆上各国人民共同开拓的、连接亚欧非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东西、连接南北,我国各民族在这个大通道上迁徙、交流、交融,传递东西方文明的精华,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可以说,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就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有着很深的渊源,各族群众对丝绸之路有着很深的情感认同。调动和凝聚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开发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服务于当代实践。我国有30多个跨界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毗邻而居,其中8个民族建有民族国家、4个民族在邻国建有一级行政区。很多边疆民族地区与睦邻国家山水相连、语言相通、文化相同、习俗相近。这些为沿线各国人民沟通交流搭建了桥梁,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条件,也成为各自民族文化品牌交流的重要纽带。
以往我国民族文化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中发育相对不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生态就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应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光旅游。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与我国经济互补性强,对中国的市场、资金和技术充满渴望。这些都意味着,民族文化品牌“走出去”具有巨大潜力,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要加快民族文化品牌建设发展步伐
目前,我国民族文化品牌的发展处于薄弱时期,同国内及国际知名品牌相比差距明显,民族文化品牌的建立既要依靠国家、地区支持,更要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当前,民族文化品牌的打造要时不我待,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壮大和发展自己。
在推进区域合作、全面互联互通过程中,各种民族文化品牌都应该积极参与建立多层次、高频度的合作机制,共谋发展。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中阿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平台,在区域和跨区域合作中展示民族文化品牌的力量,并提升层次和水平。努力发挥民族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联合打造具有丝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及服务,推进各文化品牌的全方位合作。
在市场竞争中,各民族文化品牌要形成团结良好的竞争环境,避免相互恶意诽谤、诋毁。文化品牌的交织也是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文化的交流、交汇、交融,因此更应该为这种良好局面创造团结合作的氛围,维护国内外各民族文化品牌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国内各民族文化品牌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与不同文化品牌进行对话,互取优长、总结经验、共同建设、和-谐发展。
民族文化品牌在提升实力的同时,要积极“走出去”,向世界传播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国内民族地区要充分挖掘特色文化优势,打造更多文化精品品牌,多渠道、全方位向世界展现一个各民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中国,一个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交相辉映的中国。促进官方和民间文化交往交流,大力宣传与中华文化高度契合的丝绸之路精神,增进我们国家的亲和力、感召力,用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为 “一带一路” 保驾护航。
民族文化品牌的推进是与其历史和现状无法割裂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各民族文化品牌的基础资源,但还必须与时俱进,使民族文化品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提高品牌创新和发展意识,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精品,提高品位,丰富文化市场。另外,文化品牌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各方的支持与共同努力,避免品牌的无序发展和混乱状态。在打造自身民族文化品牌的同时,也应该借鉴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成功经验,研究现代高科技技术对文化品牌的促进作用,实施具有长期战略的、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战略计划。民族文化品牌的定位切忌急功近利,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体现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点,反映出这个民族的伦理观念,更加契合社会主义价值观,使它更具生命力和市场价值。只有对这些承载民族文化载体的准确把握,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考】相关文章:
对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意义的认识和思考09-25
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思考09-25
深度好文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战略思考09-25
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和思考09-25
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研究09-25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的风电09-25
一带一路战略09-25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港口转型升级之路09-25
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的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