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学地理开放式教学策略初探
开放式教学,强调-教学的多元化,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课本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体系间的横向联系,这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独立精神,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从乡土地理的教学开始。这是因为:1、学生对家乡有特殊的感情,对家乡的地理事物有渴望了解的心理,利于调动积极性。2、学生对家乡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程度的了解,利于多渠道、多角度的教学、多元化。3、学生对家乡的变化耳闻目睹,弥补了教材内容(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的滞后。4、本人参与了南京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教材熟悉,指导思想明确,能够把握教材。
一、开放式教学(乡土地理)主要做法
1、安排12课时的乡土地理教学(含野外观察、考察4课时),将教材分为6个考题,课堂上教师提纲挚领地讲清教学要点或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讨论、自学外,由学生针对本专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谈谈与这个专题有关的知识,见闻。
2、多渠道、多方面地了解南京的经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哪些成就。
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由于大规模,按班级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有种种困难,我设计了调查表,请学生按调查表格内容向家长,亲戚或邻居调查。这洋,来自各个不同方面的材料,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了南京的经济状况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根据这些材料,有选择地在按专题进行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
3、按班级进行野外考察。先后考察了九华山、长江、珍珠河、三台洞、燕子矶等地。为了防止野外考察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我事先设计野外考察表,学生边考察边填写。考察时,除注意地理知识的学习、巩固、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外,还注意与历史、生物等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4、重视书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到气候部分时,要求测算一天日均温、测一次降水量。讲到农业时,要求学生去一次农贸市场,看看南京有哪些主要农副产品,看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哪些提高,讲到交通时,站在马路边数一数一分种过往的车辆。感受一下南京交通的实际状况,讲到河流时,测一河流的水量,流速。为了讲究实效,我仍设计表格,学生按表格内容逐一填写。
二、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德育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最基本、最形象的体现,家乡奔腾东流的扬子江、潺流不息的秦淮河、巍峨苍翠的紫盆山、湖光潋滟的玄武湖、气势雄伟的古城墙,枝繁叶茂的林荫大道。这些内容既要在课堂上讲,也要走出课堂,尽可能让学生亲眼看一看,让学生在对家乡山川景色的赞叹中,陶冶爱家乡,爱祖国之情。
很多学生边考察边向老师诉说家乡的可爱。很多同学在考察报告中写道:“通过考察,对可爱的家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的家乡是多么可爱啊!”“我看到了家乡的可爱,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长大后,我一定要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2、热爱家乡人民的教育
家乡的山水是美丽的,家乡的人民更加可爱。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在家乡人民辛勤劳动下,家乡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九华山上,看看锁金村小区鳞次栉比的楼房,讲讲过去的模样。站在燕子矶头,数一数一分钟经过矶头的船只,想一想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新旧中国对比。经济地理调查,了解一下该单位改革开放十年来的成就。
这样,在各项活动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人民的思想教育。
3、增强责任感,激发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努力学习的决心。
家乡是可爱的,但也存在问题。当学生站在燕子矶头,眺望长江,沉浸在对美的熏陶中时,我叫学生回过头来,数一数东南方向有多少个烟囱在冒烟,想一想滚滚浓烟将会给环境造成什么后果。当学生在长江边看泥沙堆积作用,惊叹大自然的能工巧匠时,我也叫学生装一瓶江水,沉淀后看看含沙量。当向学生介绍名胜古迹,学生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感到自豪时,我也指一指乱刻乱画,破坏文物的不良现象。经济地理调查中,我也让学生调查一下该单位还存在哪些问题。
三、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个性。
由于开放式教学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它能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个性。课堂上,有学生主动问,教师被动答的时间,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经济地理考察,学生要针对被调查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野外考察学生要写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这样,学生已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的个性在乡土地理教学中不断得到培养。
《中学地理开放式教学策略初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学生都是有个性的,只要善于引导。张绍杰同学在经济地理调查时,嫌只调查一个单位不过瘾。他连续调查了三个单位,针对各单位不同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措施。丁震杰同学尽管会因作业未按时完成而受到老师批评,但对能表现自己的地理活动不但自己积极参加,还督促其他同学参加。在学生写的考察报告、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见解及自己设计的改进措施不够全面,有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是他们自己的观点,是他们经过调查、分析、思考后自己的见解。徐晓菁、王静二同学在“爱我家乡、爱我南京”主题班会的发言中,分别读了她们准备寄给伯伯的信,这种敢于将自己的见解向建议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何靖同学在发言中更是直接了当:假如我当南京市,我要。看看学生们自以为是的办法与措施,听听他们的侃侃之谈。这在“升学率至上”、“地理是副科”的今天,是令人欣慰的。
四、开放式教学有利于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地理学科研究的范围之大,面之广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乡土地理教学,特别是乡土地理社会调查、野外考察都需要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燕子矶、观音阁等都有动人的历史,考察植被必然与生物学科密切联系,因此,每到一处,我都尽可能将有关历史知识向学生介绍,把主要植被名称,特点尽可能地对学生讲解,让学生学有所得。
我校是个初级中学,办学条件较差,生源也不尽人意,因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任务较为艰巨,但我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动手的活动。通过测气温、测降水量、测河流流速、水深、野外考察还要动手测量树的胸径,计算直径、要步测距离。
要计算相对高度。在观察、测量、分析的基础上,要填写考察报告,要画出考察路线图,要鉴别不同类型的岩石等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很多同学在野外考察报告中写道: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开放式教学现仅仅是初步尝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初探2017-05-12 22:04 | #2楼
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快速发展的今天,地理教学改革仍然显得十分缓慢,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授课的模式仍然十分刻板,习惯于追求统一和标准,往往要照搬书本上的内容。受此影响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第一反映是翻书找答案,而不是先自己思考,如果自己的想法与书上矛盾或者没有时,很容易放弃自己的观点。另外,学生喜欢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往往造成学生僵化的思维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如何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发展,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堂教训模式,创设一种以“民-主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我认为采用探究式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之一。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及其理论依据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概念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础,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质疑探究问题,并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活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并通过自我探究,掌握科学方法和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1.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
赞科夫认为,“一般发展”是教学的目的,只有当教学任务落在“一般教学”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如何才能使教学任务落在“一般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并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呢?赞科夫在长期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出了发展性教学体系。一般发展,就是不仅是指智力发展,而且还指发展学生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一个首要的观点就是学生生活的观点。学校在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要把学生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吸引到这一活动中来,使学生的精神生活生气勃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智力情绪、道德情绪和审美情绪。其次,要形成内部诱因。学生产生了对学生的需要,他就会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愿意完成难度大的作业,能够体会紧张的脑力劳动后的满足。再次,教学中要注意避免两种极端的做法:一是关于课文的意思一定要让学生说出来;二是由教师一个人解说课文的意思,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最后,学生并不只靠记忆工作,而是要思考、推理、独立地探求知识的答案。学会把各个概念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的形成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中学地理开放式教学策略初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
布鲁纳(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1962)、《教学论探讨》(1966)、《教育的适合性》(1971)等。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间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即“学会如何学习”。他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教学发的特点,在于它不是把现成的理论提供给学习者,而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指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是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
物。发现学习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而性质是相同。发现教学理论的提出为探究式课堂教学提供了探究方法。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
当前教学改革要打破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和教学策略,去获得更高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并能满足改革者的心理需要。其实,教学改革并不神秘,它的宗旨是三点:一是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二是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改革就是在不断探究新的教学途径和新的教学策略中运行。而这种探究适合于每一个学科,能用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对每一个教师都适用,可以说谁能够掌握探究的钥匙,谁就能够打开教学改革的大门。由此可知,教学改革与探究是相伴而行的,每个教师都能在教学中探究,每个教师也都能在教学改革的轨道上运行。那时,实践会告诉每一个教育改革者,没有哪一种教学改革比选用探究式更适合改革者的实际需要。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转弊为利,它要按照现代教学运行机制,变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组织形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改革班级授课制的有效做法,若能结合实际去应用,将可以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情景。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创设以“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灵魂”的教学活动在探究式地理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激发创新能力。如教材中涉及到的“全球变暖”、“厄尔尼诺”、臭氧层空洞“等问题,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材料,课上进行讨论。“全球变暖”有的同学认为是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也有的同学认为是地球气候同期变动所致。有的同学提出“全球变暖”会带来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淹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有的同学提出:“全球变暖”可使南极大陆冰雪融化,植物得以生长,海面蒸发加强,水循环更加活跃。对教材中已有定论可采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地球上的洋流、植被、气候、自然带会怎样变化?事实证明,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中学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是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构建“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目标,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如在学习“大陆漂移学说”时,首先思考的是这一课的核心教学目标,不是使学生掌握“大陆漂移学说”,而是使学生经历魏格纳相同的探究实验,观察思考出“大陆漂移”的火花,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应当以这一核心目标来指导和统帅其他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实在在地经历了这一探索过程后,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三、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影响全局。教师的导课应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绪,激起探究欲望。学生由此主动进入自学探究阶段。如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可以用三个悬念引入:中国的北京奥运会期间,白天的比赛项目在美国收看时是晚上;妹妹的年龄比姐姐小,但也有比姐姐大的妹妹;北半球的铁路右轨比左轨磨损严重。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介绍哥伦布两次去新大陆所走的路程第一次比第二次长但第二次的时间反而短的故事。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解五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连接起来,把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的恶习扭转过来,真正养成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解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解疑点拨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而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同桌或同班同学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交流相互
探讨的结果,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式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师主要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还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三)掌握方法深化探究
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重点在帮助学生概括应掌握的方法。学生要运用这些方法回顾探究所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巩固、扩大、吸收和内化知识。如学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颜色的;日出时太阳还没有初升但是天空已经亮了的原因;深秋到第二年的早春,霜冻常出现在晴朗夜里的原因。通过探究,既巩固和扩大了知识,又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激励评价引深探究
在总结、肯定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础上,为学生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激励评价可先让学生自评、互评,集体总结,教师补充。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逐步形成独立探究能力。
以上是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尝试对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这样的地理探究式课堂将充满生机。
【中学地理开放式教学策略初探】相关文章:
开放式教学初探09-24
小学开放式教学评价初探09-23
促进中学生数学理解的教学策略初探09-25
小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策略09-24
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初探09-25
试论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09-24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09-25
小学毕业班有效教学策略初探09-25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初探09-25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