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如何正确理解小学数学生活化
“生活”是指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生活化”在这里是指一个过程,一个数学教学沿着密切联系生活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生活化”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它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因此,小学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沟通抽象的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强化数学的产生与运用真正回归生活。
1、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无处不用
数学的应用范围很广,领域很多。数学的应用自始至终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联。“数和形的概念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先说“数”,幼儿学数数时,是先从数自己的十个指头开始的,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生活中,大至国家税收,小至买日常用品,没有不用数学的。数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数学应用的价值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再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活中来,我们就要让数学的新问题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到生
活中去,就要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现实生活,让他们感觉自己学习的东西是有用的,有现实价值的。如一年级下册 “认数”练习中,让学生读门牌上的号码、读公共汽车线路的编号、读电视频道、读球类比赛时的记分。二年级下册“认数”一单元中,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之后,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习题。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数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发展做准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生活化”教学。
1、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明确目标,教学目标生活化。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数学也在发生着变化,同时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也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因此,让学生认识数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2、课堂训练生活化 数学能力生活化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1)组织学生探究,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在数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点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认识”时,我首先用ppt出示了12根香蕉和2只猴子,让学生帮忙把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孩子们借助小棒分一分,每只猴子分到6根香蕉。然后再增加1只猴子,平均分这些香蕉。最后增加成6只猴子平均分12根香蕉。这一过程,教师边指导学生操作,边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孩子们的动手操作,学生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初步感受到了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2)参与社会生活,增强数学的实践能力。如教学小学数学第三册《购物》时,让学生模拟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活动,通过付钱、找钱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接触了数学问题。象这样让学生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使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给学生生活化的练习,才能更好地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1、指导学生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①在学完“直角”以后,我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电视机、床、书桌、窗户、门 ……
②在教学“线段”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牵着我的手要去洗手间找。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通过长时间的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2、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连加、连减”时,课后,我布置了一个小实践作业,让学生调查下爸爸、妈妈的岁数,然后,计算出爸爸、妈妈和自己一共的岁数。随后,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我还让学生设计一个“家庭一天开支表”。
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数学生活化意识。
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在购物时感受数学。如学生数学日记中写道:“我和爸爸去买一个转笔刀,那个阿姨说要25元,我们跟她讲价只买了18元,便宜了7元。45-38=7”。在玩中体验数学。如“今天,我和爸爸、叔叔一起去钓鱼,我一边看一边数,数到爸爸钓了4条鱼,叔叔钓了6条鱼,我算了一下,叔叔比爸爸多了2条。所以我对爸爸说加油。……”在家庭生活中领
悟数学。买菜,做饭,分水果零食,家庭生活中的数学就更多了。当然,培养数学生活化意识不光是为了解数学题,而是在更为广阔的社会情景中,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分析现状、合理安排、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的现实性和重要性。
四、课外作业生活化
《新课标》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表现类的作业。把所学的内容表演给家长看,并请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或请家长参与当中。如在每一次课后,要求学生回家向爸爸妈妈说说今天数学课上学到了什么,说说数学课上自己表现怎么样。
2.操作类的作业。布置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收集有关数学的一些实际例子。如,学生学习了“测量”后,可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实际测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3.创造类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数学的趣味性游戏,如“我们学校准备院墙边盖一个停车棚,至少能停20辆车,同学们能设计一个既经济,又最省地方的车棚吗?”这一类作业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回归于生活,一切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自身生活经历出发。立足现实生活,教学中广泛收集,应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现象,数学问题,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合理利用生活教材,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深入数学生活中。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教学只有 深入实际,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教学才会有创新,学生的数学能力才会提高,教育才会有更有活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与实实施方案2017-05-12 22:05 | #2楼
一、课题的提出。
1、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小学教学内容趋向综合化,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
2、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目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教师“灌输式”向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模式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是现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但深入观察,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多,激-情少;思维多,智慧少;有回答,但无质疑;有探索,但无创新。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远离我们的真实世界,纯“数学化”的东西枯燥无味,学生的参与只是被动的,机械的。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学生根本无兴趣去探究,更何谈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新意识。所以,必须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现状,创设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正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数学教育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课堂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化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3、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应当是独立于学生生活的“外来物”,不应当是封闭的“知识体系”,更不应当只是由抽象的符号所构成的一系列客观数学事实(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它可以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实体模型。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生活化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正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论证过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
4、课堂教学生活化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小学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枯燥的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对直观的、生动的学习材料感兴趣。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情境,把情、
形、境、理熔于一炉,易于唤起注意、提示形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这样,才会有效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鉴于以上教育教学实际、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们年组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方案,以此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把课堂变成“小社会”。它包括三层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个性化发展。本课题在新理念的思想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以使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
三、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性学习的心理基础。
2、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理论都指出在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和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更新教
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和国家课程改革同步一致,并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假如本课题研究成功,将形成若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方式,这些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价值。其次,本课题研究和积累的经验资料,对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生活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要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3)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数学化,抽象成数学模型。
(4)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5)形成一系列解决问题基本的、常用的数学策略。
(6)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2)研究和形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操作模式。创设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提供教学材料——提出问题——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新知——拓展新知。
(3)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a、找到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
b、找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
c、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4)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a、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 b、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c、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七、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即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各方面看作是一相互联系的整体,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形成一个相互协同的整体。
2、师生合作性原则: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本质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生活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首先决定于师生关系的性质,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建立起真诚合作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
3、自主创新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的自主,没有
学生的创新。学生的个性就不可能发挥。要激发起学生自主与创新性,就需要教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努力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创新性。
4、生活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要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通过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生活实践,把教育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习惯。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分析
1、 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2、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我们年组教师自身具有扎实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4、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指导为实验研究提供了保障。 5、我校建有先进的多功能网络教室,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保证。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7.8.20——2017.8.30)
1、选题,进行课题背景分析,对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方法作初步探索,完成实验前测试。
2、查阅文献及调查了解(收集资料) 3、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4、对研究方案组织论证、申报、完善,进行开题。
(二)实验阶段(2017.9.1——2017.5.30)
1、继续收集实验材料。 2、全面实施实验方案。
(1)重点研究第一环节创情导入,提出问题
(2)重点研究第二、三环节,自主尝试,建立模型;合作引导,解决问题(3)重点研究第四环节,拓展应用,感悟知识
(3)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的研究。
3、整理实验材料。
做好“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和一般模式的研究以及在生活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撰写阶段性总结。
(三)总结评定阶段(2017.5.30——2017.6.30)
1、总结评价,验证假说(终结性对比测试)
2、反复验证,理论升华(终结论文)
3、结题时间:2017年6月30日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09-25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09-25
小学语文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09-25
课堂教学策略指南小学科学09-25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反思09-25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历史高效课堂09-25
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09-25
小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策略09-24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教学策略09-25
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初探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