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技巧>《新授课的教学策略及建议

新授课的教学策略及建议

时间:2022-11-22 08:16:52 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授课的教学策略及建议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直接影响着本门学科的教学效果。近年来人们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是千姿百态。然而,要搞好教学工作,只拥有教学模式还远远不够,教学模式只不过是一个框架,就好像是一个人的骨架,只有把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到教学中,让其指导教学,教学模式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新授课的教学策略及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要想达到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优化,以发挥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 为了新授课的优化教学、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上好每一节新授课,是摆在我们每个数学老师面前的一项任务。下面结合自己新授课的教学实际介绍几点做法:

1、新授课是以传授、探究和学习新知识为主的课,主要是通过教与学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它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型。新授课要突出一个“新”字,把握新的知识点和新的技能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探究新知识。 注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注重以旧引“新”、变式递进、降低难度,使学生知识有序积累,从分组测量到分组合作学习,达到把握新内容、新知识和原有知识固着点的潜在距离,确立合适的梯度,提高教学效率。

2、课堂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程序的设计、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课堂作业的设计等,不论是什么层次的设计,都应以优化设计为标准。对于新授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我认为:

首先从构建情境入手,即教师通过构建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学生老老实实坐着听、一动不动规规矩矩举手发言的模式,尽可能让学生积极参与。

其次要组织学生根据新授课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组合作教学、开放式教学和分层次教学,使学生彼此提高学习技能、增加自信,学生不是直面结论,而是直面问题,鼓励学生冒险,宽容失败。

最后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不要忘记学法指导,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根据新授课不同的内容因材施教地指导学法、鼓励创新,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指导。

3、善于进行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师生每节课不可缺少的合作教学环节,很多教师容易忽视它,或是一带而过,或是教师一言堂,这样做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建议在每节课的末尾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参与总结,教师抓住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起到点拨、启发的作用。

教学策略是教师们上课的基本思路,在落实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灵活运用。在具体上课过程中,我们探索交流过程中会遇到新问题,在解决这个新问题时又要进行探索交流。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策略和改进策略,使小学数学策略更加完善和实用。

莒南县新授课教学策略2017-05-12 17:33 | #2楼

小学数学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有三个因素非常重要,即:问题、探究、过程。“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疑问,问题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心向,可以说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围绕问题,才得以展开探究,即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相关的观察、操作、猜测、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等活动,努力地解决问题。显而易见,“探究”体现在一个具体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没有“过程”,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探究。综上所述,“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具有的特征性的学习方式,而“问题”是进行探究的“线头”,或者说是前提,“过程”承载着“探究性学习”的实现。所以说,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就是要实现“问题”、“探究”、“过程”的有机结合。如何在具体内容的教学中落实和突出“问题”“探究”“过程”三个要素,以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下面是我们的思考。

一、教材分析要透彻

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所借助的材料,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教师必须深刻地研究和把握教材。研究教材时,一是要着重要弄清楚这部分教学内容在全册乃至全套小学教材中的作用,即教学这个知识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它又为后面学习什么新的知识做准备;二是要具体分析教材中安排设计了哪些例题与习题,其目意图的是什么;等等。

二、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确定教学目标要注意三个问题:一要全面。即要体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一般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加以表述和说明;在叙述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时要体现过程性的要求。二要适度。即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符合课标的要求,不能随意提高要求,也不能随意降低要求。三要具体。即教学目标要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过于笼统,缺乏实际意义。

《新授课的教学策略及建议》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教法、学法要科学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学为主体,以学定教。在设计教法、引导学法时,必须在正确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地分析学情,体现教法、学法的科学性。

(一)关于教法

设计教法时,以学定教,应突出以下四点要求:

1、注意唤起儿童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如教学概念时,可提问学生“关于××你已经知识了什么?”;教学计算时,可启发学生“这题怎么算呢?试一试吧”;或者通过练习题复习学过的知识。通过提问或复习,一是找准教学的起点,切入教学,二是为学习构建新的知识提供相应的固着点和支撑。

2、提供恰当的“数学原型”。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有效的数学学习,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我们认为“再创造”的前提,是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数学原型”。如学习几何形体,应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典型的实物、模型等,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操作、分析;再如学习计算方法,要为学生提供2~3个或更多的具体的算式,引导其进行分析、推理、计算,探寻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其规律。

3、进行“启发式”教学。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时,首先要通过问题设置和引导,使学生进入“愤”与“悱”的状态,然后教师利用相关的谈话、点拨、演示等,进行“启”与“发”,使学生心通而言达。

4、面向全体学生。要设计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活动,使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

学习中去。

(二)关于学法

1、学生能准确地把握数学信息。在情境中学生能够有效地检索信息,理解问题的要求,把握问题的实质,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数学的敏感性。

2、学生能有效地探索。围绕提出的问题,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观察、操作、分析、猜测、验证、推理、归纳、概括等活动,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在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等。

3、学生会小结。会有条理地小结学习的收获,除了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外,还能够反思、回顾研究问题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结合小结学生会自我评价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对其他同学做以评价。

四、教学程序要清晰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依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体现前面的有关要求,小学数学课堂一般要经过“唤起与生成 ——探究与解决——强化与应用——小结与提高”四个环节。

(一)唤起与生成

即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生成新的问题。根据内容的不同,唤起与生成的方式不一。如:

1、新知识是对旧知识的综合应用。如教学通分时,可通过具体的问题复习已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今天就是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2、新知识是较起始或者较独立的内容。为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或者先前的学习中对新知识知道了哪些,可设计概括性的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如教学“认识时间”时,可以问学生关于时间你都知道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切入教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认识钟表上的时间。

3、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有某种共同的属性,教学时需要利用这种属性启发学生思考,实现类比迁移。如教学“圆的周长”,可启发学生思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各需要什么条件?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与这些条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然后展开教学,计算圆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圆的周长与这个条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二)探究与解决

即围绕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关的探索和研究,以解决问题。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步:

1、独立思考,投石问路

围绕问题,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进行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活动及借助学具进行操作,尝试解决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合作交流,曲径通幽

经过独立思考,有些同学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一知半解,有的不知所然。想出了解决办法的同学需要印证想法是否合理:我的方法有道理吗?正确吗?一知半解或不知所然的同学需要别人的启发和点拨:这个问题到底应怎样解?等。这时需要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和困惑,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学生各种解法不一,但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即曲径通幽。合作交流一般包括以下两个环节,一是小组(同桌)讨论,二是全班展示。小组讨论时要汇总和提炼小组的意见和想法。全班展示时,各小组要相互补充,质疑,以逐步完善解法。

3、共同小结,水到渠成

根据全班展示交流的结果,师生共同小结,肯定正确的解法,认同最优化的做法,使问题的解决水到渠成。

4、补充事例,举一反三

若是数学规律的教学,在以上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基础上,补充一定数量的与上面问题相类似的事例,引导学生运用上面所揭示的方法对问题做出解释和解决,以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强化对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

5、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概括。例如:如何计算什么叫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等;从而抽象概念,概括规律,形成新的知识。

(三)训练与应用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经过练习的知识或技能,就像把沙子放到筛子里,最后什么也留不下。在知识形成的基础上,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进行训练,从而巩固内化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此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基本练习:围绕教学的目的和教学重点,设计与例题相类似的一定数量的基本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中,要通过集体订正,引导学生叙述算理或依据,并注意发现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归因分析,让学生及时改正。必要时,可随机设计补偿性练习,做好补教补学,“对没射中的目标再射一箭”。

2、变式练习:变化问题的呈现方式或叙述方式,突出问题的实质,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教学“5的倍数的特征”时,设计判断题:“末位是0和5的数,一定是5的倍数”“5的倍数,一定是末位是0和5的数”“末位不是0和5的数一定不是5的倍数”等。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可设计给出对应的、不对应的或有多余条件的底和高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计算其面积等。

3、综合性练习:即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结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教学“2、5的倍数特征”后,让学生写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若干个数,观察这些数,概括其特点。

(四)小结与提高

组织学生对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疏理和小结,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如提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等。小结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回顾,如:是怎么引入问题的,对问题进行了怎样的探究,是怎样发现结论的,运用知识如何解决问题等;从而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技能;另外,可要求学生对自己及别人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努力给予相应的鼓励,并提出要求。小结时,教师必须适当参与,发挥其组织、引领的作用。通过小结,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需要布置课外延伸活动,如教学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时,让有兴趣的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补充内容,了解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再如教学2、5的倍数特征后,让有兴趣的学生根据课上学到的方法,课后探究4、25的倍数特征等。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几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教学层次,要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设计。如“质数和合数”的教学,主要知识点有两个,一是教学质数、合数的概念,二是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所以教学中就存在两次“探究与解决”,而每次探究后,都要安排相关的训练。“小结与提高”环节中的三个重点,也没必要每节课都面面俱到。

【新授课的教学策略及建议】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新授课反思05-22

对新医改的意见和建议09-19

吉他授课教案12-19

线上授课总结12-24

新入职员工培训总结建议02-03

教学策略的选择05-12

读写教学策略09-25

疫情线上授课总结01-09

网课授课总结01-08

授课考察报告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