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一、给予适度的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小组协同探究的过程,比较适合于语文课堂教学,因为语文课文中没有直接告知的结论,而要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推想才能解决问题。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与思维方式所限,在自学质疑阶段有时提不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度学习任务,相机引出需探究的问题。如学习《犟龟》这篇课文,在学生自学质疑的基础上,老师给予适度引导,如: 课文的标题是“犟龟”,小乌龟的“犟”表现在哪些地方?你如何评价这样的性格? 小乌龟并未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算不算个胜利者? 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犟龟”的人和事?谈谈你的感受。这样通过老师的任务驱动,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能步步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给予合作分工的指导
个人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小组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老师应指导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依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分工,并且明确责任。比如在成立“四人学习小组”时,我提议设立学习组长、纪律
组长,学习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纪律组长管理好自己小组在开展活动中的纪律,使活动有序进行。这样的分工让每个孩子都有当上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感觉,都能体验在不同岗位中发挥自己作用的愉快。这一点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非常重要,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不再是家里的“小皇帝”,而是学习小组的一员,并且懂得组员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团结进取才能使自己小组的活动获得成功。
分工时教师还可根据活动的内容将各个角色生活化,如:小组表演课本剧的时候指导学生如何成立剧组,选择有组织能力的同学当“导演”,让朗读水平高的同学当“旁白”,让善于表演的同学当“道具师”,各种各样的头衔让每个组员各司其职,兴趣十足,表演起来就有模有样了。在许多次活动中,我不断尝试“角色生活化”的做法,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这种体验,他们以自己扮演的角色为荣,端正了合作心态,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三、授予特殊的合作技巧
确保合作顺利进行的特殊技巧有合理分工、仔细聆听别人谈话、肯定别人的努力、调解争端、让每个人积极参与等等。教师可以把这些技巧列成表格贴在教室里,以备学生随时对照检查,并选择一两项技巧着重运用于某一类课型中。如:将合理分工、调解争端运用于活动课中,让学生自编童话剧、课本剧等。当这些技巧以一种自由宽松的方式深植于学生的大脑时,就必然会改变学生讨论的性质,指导学生变“听、讲”为“倾听”,变谈话为“交谈”。
四、提供充分的讨论时空
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积极主动的阅读、探索、分析、补充、归纳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有一定的时空作保证。如:学习《黔之驴》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合作讨论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提供充分的讨论时空,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让学生归纳寓意。这样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同时还会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五、形成开放的评价体系
对协作结果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方法很多,可以口头汇报,要求学生将本组讨论的结果向全体同学汇报,一般程序为:学困生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分析综合能力。还可以书面考查,要求学生合作讨论后单独考试,以小组的平均分为每个小组成员的得分。为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学困生的进步情况给全组加分,这有利于培养团队对个人以及个人对团队的责任感。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评价,让他们不仅对同学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也对老师与同学的评价进行再评价,形成立体的、交互的、开放的评价体系。这样对学生的发展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
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小组合作的困惑和策略2017-05-12 15:35 | #2楼
我认为,尊重儿童的天性,这是教育规律最本质的体现。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变得简单。课堂上学生的每一个思维都是学生的已有经验的真实感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出发,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应该是真正的导—学—思的教学形式。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讲过这样的一句话“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讲授真理,而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前者是学生从顶峰开始努力走向基础,而后者是学生从基础开始,站在基础上面,进到终点,走向顶峰。”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把知识直接的灌输给学生,学生是活的个体是有思想的个体。老师给予的知识还需要学生自己的内化。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是被灌输的机器。 无论哪一次的课改的目的应该都是希望教学能够关注学生的本质,然后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世界上流行的教学形式千变万化,然而总体来说比较实用的是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现代的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可是课堂只有四十分钟,老师又怎样才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如何让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我想小组合作就是在这里产生的吧!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内的学生探讨自己的想法,交流思想。水实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思维的碰撞必然会产生问题和疑惑。这时教师就能够很好的利用契机进行教学,有限的时间可以听到大部分学生的心声,小组内先解答疑惑确定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甩掉了胆怯、害羞、害怕出错的包袱,性格变得开朗起来,精神面貌焕然一心,自信心得到了加强。
相对于先前的“灌输式” 教学形式,启发式的 “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无疑给老师点亮了一盏明灯。然而在我实际的教学和听同行的课中我也有很多困惑,小组合作似乎和自己心里预设的效果还是有很达的差距的, 没有想象中的实用性强!我总结了下主要有以下的几点:
1、学生的分组不合理。
在听《找次品》一节课中,老师让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思考9个产品中找一个次品。有些小组的学生根本做不来,有些小组做的很快。有些组里的学生就
2
是一两个学生在动手,其他同学成了旁观者!
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好学生的机会是很多的,主角。后进生却成了旁观者,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能力强的学生那里获取信息。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里面的获益还少。
2、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由于学生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等方面,学习好的学生有时过于保守,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课堂纪律难维持
小学阶段的孩子大多活泼好动,他们的自制力普遍都不是很好,课在进行时,总会有几个同学忍不住悄悄地传纸条,讲小话,或者在老师板书时学生发生一些小争吵,让教师上一会儿课,又忙着维持纪律,如一位救火员,那里出现了“火灾”,就往那里去扑火。往往很多时候都无法按预定完成所授的知识。而且经过几个小风波后,学生的思维又一时难集中,老师又不得不重新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和课堂在一起。长期如此后,教师往往与计划不相符合,又不得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4、合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
很多教师的教学流于形式就是盲目的采用小组合作,在一些比较简单的教学中其实是没有小组合作的必要。盲目的采用达不到教学的效果。并非任何时候或任意内容都可以小组合作,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教学内容,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5、讨论程度欠深刻
由于缺乏指导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学生不理解将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同样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无法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一出现,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相关材料,不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一旦有成员有了答案,就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
也无法做到吸收有效的成分从而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而且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不能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重视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也忽视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组与组之间缺乏交流,学生不能多角度、多视野倾听和观察问题,很多时候小组讨论出的结果没有给全班学生很大的触动,没有使所讨论的问题得到升华,就问题讨论而讨论。
6、教师的技能不够强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往往随意性大,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各小组成员学习能力、性格等个性差异,使小组成员不能均衡搭配,只是在课堂上安排相邻的几个或者相近的几人,无法起到提升优生,点拨大多数,帮助后进生的目的,也没是说,在我们实际的合作交流中,无法真正地达到交流与学习的目的。另外教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把评价和奖励过多地集中在对个体的评价和奖励,从而忽略了小组整体上,不把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紧密地结合。有时,学生得到了超乎老师预测的答案,教师由于个人自身学识问题,以及处理课堂问题的能力,从而一“糊”而过,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任何的教育理论研究都离不开现实的考验,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由于教育对象是活的个体,是千差万别的个体。在听名师的讲座,听名师的课堂和学校同行的课堂。我感觉想把小组合作做好,真没那么容易。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感触:
《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有效实施合作学习须明确合作目标,提出有价值问题。 合作交流是在一定的问题基础上进行的,它必然要以系列问题为导引。在进行合作交流之前教师应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进行思维活动的需要,分析教材,提出相应的系列问题。有了这样的,学生才能明确学习的目标。反之,没有合理问题,学生就没有进行学习的内容,也就没有相互讨论的内容,当然也就没有可交流的有价值的“东西”了。所以,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之前,教师必须提出一定的问题。这里的问题必须是有意义的,并且是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
2.小组合作学习应是学生自主活动与组内交流相结合的有机过程。
任何学习形式都离不开独立的学习前提,合作交流更离不开合作小组内每个
成员的独立学习,否则,组内之间无法进行交流,必然出现优等生“垄断”的局面,组间的交流、竞争也是优等生之间的事情.这样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交流的机会,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会逐渐丧失。
如果能安排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根据题意自己设计问题并作出解答,各自都有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解决的方案,学习的收获,这时再开展组内的交流。 要求各小组由组长主持,各成员相互向其他成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寻找过程。组长做好记录,并负责组织讨论选出本组的好的典型方案。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效参与,小组学习井然有序,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才有实效。
3、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要稳定学困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对他们稍有偏见或怠慢,他们就会敏感地觉得老师看不起他们,嫌弃他们,于是他们就会产生厌恶老师,讨厌学习的情绪,导致学习成绩更差。鉴于此,对于学困生,老师应从生活、学习各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主动与学生谈心,和学生拉近距离,给慈母般的爱,慢慢的,这些学生就能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他们将心比心,也就能热爱教师,进而热爱学习的效应。创造学困生表现机会,提高学习兴趣,把期待的目光投向学习好的学生,也留给学困生。要多表扬他们的成绩,激励他们认识教师提问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4、合理的安排小组成员
在平常的教学安排里面就应该有意的安排“一带一”的帮扶工作,好生和差生轮流带着!在一个小组里面应该每个学生都照顾到!
5、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比如:
1、学会搜集信息。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3、学会讨论问题。4、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5、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
6、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既有教师的指导,又有学生的互助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合理
安排各种活动的时间,若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不充分的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够对于学生的合理有高度的问题避之不谈那样的教学是不会有成效的。高效又高在什么地方?所以教师的引导很重要,那么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也就很关键。
《新课标》中强调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合作学习进入课堂。面对于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确实有很大的优势。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促使我们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一点一滴的积累,既保证量又保证质,真正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教育,我想我们身上的责任是任重道远的。努力学习名师的教学,多专研教学,多领会新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努力,尽早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小组合作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09-25
优化教学策略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09-25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09-25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09-25
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09-25
小组语文合作教学反思04-17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01-12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01-01
小组合作评分标准05-18
小组合作学习计划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