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技巧>《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时间:2022-11-22 08:19:10 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就是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通常认为“有效”,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要做好有效教学,必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策略。

一、 整合教学目标的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同时又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教师在制定课时目标时,要从实际出发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与学生的心理牲和认识水平相适应,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二、用教材教的策略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提倡“用教材教”。

1、认真钻研教材是创造性地“用教材”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认真钻研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

2、创造性地“用教材”,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用好,注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三、情境教学的策略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

1、 用好新教材中教学情境的文本资源。新教材特别注意选取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素材,精心设计了单元主题图或重要课题情境图,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的 1

理念。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去观察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提出问题。

2、 教师应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如我在执教新课标人教版数学第五册《分数的认识》一课引入新课时,使用的动画片段,就是选用了学生喜爱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卡-通人物制成的;又如我在执教新课标苏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比》,根据所学的内容精心设计了一项侦破案件事例,都大大激发了学生认知的需要、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

四、活动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比如在执教《分数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折腾1/4,通过自己动手感知1/2、1/3,比较它们的大小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理解和感悟了新知识的同时,也对所学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应全面、综合地从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等因素出发,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方式学习,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五、激励评价的策略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1、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 2

《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的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特别是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能从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六、 优化练习的策略

优化练习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着重点。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方面,将单项与综合、口头与书面、操作与应用统一起来,做到“点”上突破,“质”上过关,“量”上控制,“面”上沟通,在设计中求趣,在“探索”中求法,在“变通”中求新,把优化练习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有效教学的策略,认真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对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听评,也应本着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

3

小学数学--关于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2017-05-12 14:31 | #2楼

关于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永康市民-主小学 蒋春黎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然而经过几年的实验,很多老师都已经意识到:要想更好的发挥新课程的作用,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地抓好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是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关键词】 有效性,问题情境,探究活动,课堂提问,教学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数学教学焕发着充沛的活力。教学中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等等,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多元素的融合。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地理性解读之下,以上的种种也或明或暗地隐藏着一些误区。课堂中我们的活动丰富了,新奇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学生也越来越活,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的课堂中“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学生忙于应付各种活动,有的活动为了追求新奇与刺激而缺少了对数学学科本质与内涵的挖掘等”,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搞得手忙脚乱,而在数学上一无所获的现象,浪费了宝贵的四十分钟。这样的数学活动存在着强调形式、忽视内容;强调过程、忽视结果;强调理念的体现、忽视成效的检验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习效果。这样让我们有一个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让数学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呢?

通过工作实践中的反思,同行们的交流,结合专家们的看法,我认为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②。而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渐进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那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呢?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家,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

1

些前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看到有些课创设的情境复杂,语言拉杂,学生一时不能捕捉有效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紧凑不足,教学效率不高。一个有效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

(一)问题情境创设策略之一:情境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内容相结合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和接触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教学实践也说明: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新知识、新问题、新事物充满着好奇,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的,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并且乐此不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新课伊始就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情境的创设不仅仅为学生兴趣而创设,否则会造成场面热热闹闹,学生学什么都不清楚。所以在情境创设时学生学习兴趣要与学习内容相结合,兴趣要为学习内容服务,有效促进新知的探索。

《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我在教学“九加几”的教学内容时,根据学生喜欢表扬的心理特点结合学习内容,我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金苹果,准备奖给表现好的小朋友,比一比,哪位小朋友表现最好?出示:金苹果图。(上面一行9个,下面一行5个)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后根据数学问题探索“九加几”的解决方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奖励,把奖品呈现出来作为学习材料。这样的比赛情境创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鼓舞学生,促使其进入了新知探索的最佳状态,使他们的思维置于新知的前沿,处于兴奋的状态,这时小学生去探究其中的过程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问题情境创设策略之二:情境中使教学重点难点和形象的表现方式相融合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有“数学味”。“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设具有“数学韵味”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数学知识的建构。

2

北师大版第三册《分一分》是教学除法的准备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根据这个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小熊过生日请客,请小朋友帮它分食物招待客人。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可以怎么分?学生非常积极的投入到情境中,想到了很多种分法,追问:哪种分法最公平?这样自然的引出了“平均分”,学生也明白了平均分含义,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操作怎样平均分,在分的过程当中,学生感受到了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帮助小熊分食物这个情境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学生乐于讨论怎么分而且很喜欢动手操作——分一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个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深刻的理解了平均分的意义和感受到了平均分的过程,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问题情境创设策略之三:情境中让思想方法的孕育和数学知识的传授并举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统计观念③可以体现在:“认识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的首要问题是,要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从统计的角度去思考有关的问题,也就是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那么,怎样的一个知识问题能促使学生萌发统计意识呢?我们就要结合统计思想的特点,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

因此,根据统计思想的特点,我在上《可能性大小》这一课时,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盒子里有黄、白球共5个,但是黄球和白球的个数是不一样,如果不打开盒子看,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哪种颜色的球数量多?”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往往会经历这样一个思辨过程:可能会想到猜,马上会有学生反驳瞎猜不行,认为即使猜对了也是运气好,一定要有根据的猜。这样促使学生继续思考,怎样能判断出哪种球数量多呢?在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中,就会想到摸球,多摸几次,哪种球摸出来的次数多,就说明哪种球的数量多。我们知道:学生想到通过统计摸球的次数来解决问题,其实已经萌发了统计的意识,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自信心。”在

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条件帮助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体验知识形成发展的脉络,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较高的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分一分与除法》时,我让学生用12根小棒代替小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在展示时有一个学生不是1根1根分,而是4根4根分,结果最后一只小猫没有鱼,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分,他说这样比较快,我没有让他重新分,而是问全班学生:“有没有什么办法,不需要重新摆,、就能让第4只小猫分到鱼呢?”结果,就有的学生想出了“把前三只小猫的鱼各拿一条给第四只小猫”这个办法,问题迎刃而解了。因为有了这节课的基础,在后面教学“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同学”时,学生都懂得了先尽量分多一些,如先10根10根分,或先5根5根分,20根20根分,剩余的再2根2根分或l根1根分。虽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但却是值得的,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较好的作用。

三、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自主探究④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就怎样;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匆匆走过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这是一种随意的、毫无组织的学习方式,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教师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将那些中等难度的、与学生旧知联系紧密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原始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如学习《圆的面积》一课,可以打破传统的操作方式,将圆16等分后逐一剪开,独立成一个一个的小扇形,请学生自由转化成曾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尝试、合作交流,多角度地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他们拼出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极大的丰富了对圆形变化的感性认识。下一步再让学生分别观察、研究圆和转变后图形间的关系,进而殊途同归,总结出S=πr2

这一公式。这个实践活动,以动促思,启发创新。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互相竞争,形成“转曲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认知过程,达到了知识、能力、情感上的“三赢”。

四、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⑤是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可以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以及家长参与评价等等,改变过去有教师包办评价的倾向。

在课堂上,当学生有独特的思维,有创新的解法时,我常常引导学生自己评价自己,通过自评,为自己评出不足,评出能力,评出了自信。例如我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中要求学生想出办法比较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大小。反馈时,有个学生说他是“用尺量的”,很多同学对此有异议,并指出:“用尺量的只能是长度,现在是比较面积的大小,不能用量”面对同学们不同的意见,我没有作出评价,而是请这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该生说:“如果两个都是正方形,用尺子去量边长,若边长长的话,面积肯定也越大,用尺子量简单快捷。”多好的想法!同学门听后,对该同学与众不同的思维报以热烈的掌声,该生受到极大的鼓舞。

通过课堂实践让我感受到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改变了评价一人说了算的现象,而且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促进学生课堂上认真倾听、仔细思考合作探究、大胆质疑、主动学习,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深刻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钻研教材,有效运用教材;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善于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体验发现,探索直至创造的感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以及预见未来事物的能力。总之,有效教学是数学教育教学首要追求的目标,作为教师要对这种复杂性有较全面的认识,时时做数学的有心人,综合考量、科学地安排和实施,并做到持之以恒。

【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相关文章: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09-25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反思09-25

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09-25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09-25

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09-25

中学物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08-08

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09-25

有效教学策略设计09-25

小学语文有效认知教学策略研究09-25

有效教学策略学结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