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技巧>《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25 05:12:51 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朝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这个总体目标而努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指导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这就是有效性朗读。可是,长期以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指导朗读时目标不明,形式单调,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下面就朗读指导中的有效策略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教学策略

一、策略一: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俗话说:“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习惯的好坏会影响人一生的命运,好习惯养成了将受益终生,反之,不良的习惯会贻害终生,所以,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1]

(一)规范优美的朗读姿势

在教学中,现在有的学生朗读时,不是姿势不正确,或是扯着嗓门大喊大叫,要不就是手拿着书,眼望着天花板或其它地方读“望天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读书姿势不对,有的学生把书平摊在桌上,伸着头去看;有的学生整个人趴在桌上,无精打采地唱读,就像“小和尚念经”;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我首先培养学生养成“坐如钟”的读书姿势,我通过儿歌教导学生坐着读书时,要“身坐直,脚放平,两手拿书向外倾”。站着的读书姿势我通过示范告诉孩子:离开桌 1

子身站直,左手托住书背,右手轻拿书角,胳膊自然弯曲,露出漂亮的小脸。明确要求后,每次读书前,我都先说一遍儿歌;学生站起来读书时,先提醒姿势。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已会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坐姿和读书姿势。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教师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直至达到无需提醒,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形成自动化、习惯化。

(二)选择正确地朗读时间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朗读的关键在早晨,教师应抓好早晨的朗读。让学生养成早晨一到教室第一任务就是读书,哪怕只来了一个人,也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采用多种方法营造一种自觉早读的氛围,让学生把书读起来。首先以激励、欣赏的方式,激发学读书的欲望。其次,培养好领读的学生,让她(他)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带动全班学生读书。

二、策略二:培养朗读的兴趣

小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更高层次来说,朗读也是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生动活泼的显现。

(一)创设情境激趣读

1.引入故事激趣

小学生爱听、爱讲故事,他们从故事中学到知识,受到启迪。在朗读前,可经常讲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播音员以及身边的朗读比赛获奖者练习朗读、走上领奖台的故事,激发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

2.创设优美情境

如在教学《瀑布》一课的朗读训练时,就可利用录像来设计导读,借助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从未见过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瑰丽景象。[5]当学生听到瀑布一层又一层地涌上来发出的哗哗巨响,冲击岩石发出松涛一样的吼声,就联想起“叠叠浪涌上岸滩,阵阵风吹过松林”;而看到瀑布从高处飞泻直下,一串串乳白的珍珠闪着光亮镶嵌在高山之中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象时,学生就由衷地发出赞叹:“哇!好美啊!”从而使课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富有诗意的优美情境下,学生就容易激发起朗读的欲望。

3.配乐朗读,烘托情感

配乐朗读是一种以优美的乐曲创设情境、烘托情感的朗读形式。在朗读教学中,可根据课文的风格特点,选用适合儿童情趣、感情基调与课文相适应的乐曲来进行配乐朗读。心理学研究表明,美妙的乐曲能直接刺激大脑的兴奋,使其迅 2

速地步入情境之中,能更好地调节情感,促使学生读好课文。如在朗读《优雅的“请假条”》一文时,播放海顿的《告别交响曲》高把学生引入文中,再配乐练习轻声朗读,让学生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

4.观片朗读,激发情感

实践证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是朗读训练中激发情感的有效方式。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观赏教学片,一边聆听配音员的标准朗读,一边观看绮丽壮观的景色变化,以唤起学生身心的愉悦,并形成难忘的印象,然后再朗读课文,学生极易进入情境。

5.分角色朗读,体验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分角色朗读必须在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或在检验朗读效果时进行。按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各有分工,循序渐进。课文叙述部分可由解说员导读,也可单独采用对话式练习,深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之真正进入角色。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体验情感,突出角色语言所表达的语感,是朗读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当然,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惟妙惟肖。教师再以点拨指导、评价激励。

6.学演课本剧,品味情感

这是一种极富创新意义的朗读尝试,其特点是创设一种乐学的环境,让学生深入品味情感。在编剧、排剧、演剧的过程中,学生必定着力研究朗读课文需要体现的情感,从中品味人物语言特点和故事情节,使朗读训练得到升华。当然,编剧需要在教师精心策划、指导下进行,正式表演之前,可以先作预演(预习阶段);演剧要安排在课文学习之后(收尾阶段);演出之后,让学生品头论足,品味情感。如教学《景阳冈》一文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武松喝酒、上冈、打虎几个主要情节,结合朗读训练,让学生进行认真排练,反复琢磨人物语言特点和每个动作,怎样突现人物性格特征。这样,武松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本色,通过课本剧突显出来,比单纯由教师讲和学生读的效果更好。

(二)有样可依示范读

范读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理解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精彩的范读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地传达出来。”这样的范读语言清晰,委婉悦耳,可以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点燃学生的“趣”,活跃学生的“思”,发展学生的“智”。当然,范读应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不要机械地模仿,以免造成动嘴不动脑的后果 1.教师范读

由于小学生的“向师性”强,又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方法。范读指导就是由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学生 3

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即“教读”。一般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必要的、恰当的朗读指导,可以是朗读技巧方面的,可以是内容理解方面的,可以是感情体会方面的等等。范读指导法多用于低年级,也可用于中高年级中那些有一定难度的、仅凭学生自己练读无法读好的内容。一般来说范读的文字宜少而精,要真正起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产生朗读的欲望、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的作用。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率先垂范,要求学生读的,自己先会读;要求学生背的,自己先会背。教师范读时应声情并茂,和-谐婉转,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自然的、娓娓动听的声音,直观地再现作品的神韵意境,给学生带来强烈的美感,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朗读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的范读除了声音的传递外,表情和体态也作为一种信息,及时、直接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最直接地受到启发。从而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朗读技能,提高朗读水平。如《迷人的蝴蝶谷》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那美景令人如入仙境一般,上课伊始,我就以朗诵的形式把学生引入那美妙的人间仙境,学生闭目沉浸在美妙的文字中,仿佛真的来到了迷人的蝴蝶谷。一切的一切都让人陶醉,同时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的念头。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读书不仅要读出声音,还要读出画面,读出感情。此时大多数学生对读书产生了兴趣时,整个班级就形成了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模仿老师的样子来朗读课文,朗读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3]

2.学生范读

让学生范读,一方面对范读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荣誉、一种奖励,能促使其更认真地学,另一方面对听读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和比较的机会,会暗暗促使他们练好朗读的决心。教师要及时发现班里的朗读苗子,给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自信地感到我是会读书的,我是班里的朗读小能手,读书原来是一件这么快乐的事,久而久之,班内就会形成较好的朗读氛围。

3.录音范读

录音磁带范读,字正腔圆,节奏新明,语调抑扬顿挫,角色明显,给人以无穷的韵味和美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弥补教师素质的不足。

(三)恰到好处的言语激励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小学生尤其喜欢赞扬和鼓励。因此,教师应带着欣赏的态度去聆听和感受学生的每一次朗读,让他们体会到被赏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一句“你的朗读越来越出色了”、“老师快要被你陶醉了”却可使学生受益一生。如在教学《五彩池》中描写五彩池形状一段“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时,有同学提出“我认为应该懂得越来越快,因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过来了, 4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所以要快点读。”大家都认为很有道理,对这位同学的答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让他试着读一遍。没想到老师的赞扬又引来了别的学生的不同看法:“这四个‘有像的’该读得越来越慢,因为五彩池真神奇,作者边看边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可见,教师的鼓励、赞许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更可点燃起他们对朗读方式处理的独到的创造火花。

(四)灵活多变的方式训练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变换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体会朗读的快乐,由此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如教学《狼和小羊》时,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指导他们用讨好、凶狠的语调来读出狼的狡猾、凶恶;用和顺、轻声轻语来表现小羊的善良、机智。由于有了表现的机会,学生个个都十分乐意朗读,因此也就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策略三:有层次的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

(一)指导正确的朗读要求

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并逐步做到有感情。所以教学生学习朗读课文,指导正确的读音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学习课文,培养朗读课文的需要,也是养成认真朗读的需要。

1.发音要正确、清楚

发音正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对多音字要能按字义确定读音,如:“好奇”中的“好”读“hào”,不能读成“好人”中的“hǎo”。读音清楚就是要求每个字的声、韵、调都要读得清清楚楚,万万不能读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声母读得短促而有力,韵母要读得充沛而响亮,声调要读得正确到位,音节要界限分明。

2.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

在朗读中轻重、停顿都是非常的重要的。重音是指在课文中需要突出强调的词或词组,是句子的精华所在应进行强调。当然重读的突出方法不只是加强声音的强度,有时轻读也可达到理想的效果,一篇课文如果轻重、停顿都能够分的清楚,这篇课文的感情就能充分地表达出来。如:朗读《丰碑》一文中“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这几句话时,抓住“久久地”、“深深”、“缓缓地”来加强声音的强度,同时又轻拖些,那么这样的效果就极佳了。

3.速度的快慢要合适

朗读的速度是指在读的过程中音节的频率的快慢。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应根据课文的意思进行朗读。一篇课文如果在朗读是速度快慢不合理,好的一篇文章听起来都会变的很难听。如一篇诗歌在读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速度的快慢,这样才能体会得到作者写诗的含义。

4.语气、语调要恰当

语气指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及支撑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的气息状态、句子的语气和语调也是表达思想感情得一个重要的手段。同样的一段话,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就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和感情。所谓语调,就是根据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声调。如朗读《狼牙山五壮士》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时,就须以高亢的声音、短暂的气息读出豪迈之情。

(二)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整体

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初读课文,并能说出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根据小学生的注意易分散的心理特征,教师启发一要生动有趣,二要结合实际,提出初步目标。如:《猫》一文,教师要求学生按下列要求进行初读课文:(1)边读课文,边划出不懂的字词。(2)你喜欢猫吗?为什么?猫有哪些习性呢?(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读不懂的字词,让其自行查字典,教师检查指导,然后指名口答上述问题。通过初读,使学生感知整体,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2.细读课文,重点引读

在细读课文时,结合朗读训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时教师应紧扣重点,突破重点段,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细读其它的自然段。“引读”即为学生朗读、思维、说话训练搭桥铺路的过程。教师切忌面面俱到地讲解,应着力抓住重点段进行教学。

3.从朗读入手,读中领悟

教师按自然段的顺序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朗读。对重点词句多读,扎实地进行词句基本功的训练。如:《小候子下山》,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前4段句式是基本相同的。先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话主要说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图中小猴子非常高兴的表情,通过“又大又多”、“非常高兴”等重点词语让学生弄明白小猴子为什么要去掰玉米,它为什么扛着走,因为它非常喜欢这个大玉米。“非常高兴”在文中出现了四次,从中说明小猴子见到什么就喜欢什么。在学生体会到小猴子的思想感情后,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又大又多”就要读出非常喜欢的语气,“非常高兴”“掰”“扛”等词语就要读出充满欢乐、活泼的语气。读第二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按照上一段的学习方法勾画出本段中再重点的词语。思考:它为什么要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理解这个问题时仍要引导学生注意“非常高兴”和“扔”等各个词语,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小猴子见到什么就喜欢什么,干什么事件都没有明

确的目标。第三、四段,让学生自己去对照图画读,并和第二段去比较一下,又有哪些词语不同。重点指导:理解“真”,体会小猴子对小兔子喜欢的程度,通过“看见就扔了”的语句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小猴子见到什么就喜欢什么,做事情不专一。在朗读时,同学们都要读出喜爱,充满欢乐的语气。在读最后一段时,同学们可以联系前几段的提问:小猴子下山后,都看见了哪些好东西,为什么它最后会空着手回家去的呢?让学生仔细看一看图上小猴子的表情,说说“只好”在这里使什么意思,想象小猴子当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这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上学生读出无可奈何、十分扫兴的语气,使学生认识到小猴子做事不专一,有始无终,最后的结果只会是一无所有。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人人参与朗读训练,受到较好的思想教育。

4.熟读课文,发展朗读能力

熟读课文时,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课文地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就要要求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要有感情地读,同时能边读边在脑海中反映出字里行间所描绘的画面来,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火烧云》可启发学生边朗读边想象,想象一个夏日的傍晚,凉意袭来,我们在院子边了望远处的原野和更远处的河山,以及遥远的落日,不经意间霞光一点一点染红了西天,染红了河山,染红了大地,我们身边的动物也披上了霞光。此时火烧云变幻着向我们走来,以各种形态和我们孩子做游戏。这样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更激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达到了朗读的预期目的。

四、策略四:朗读前的备课预设要充分

(一)正确制订朗读训练指导目标

在语文课程中,朗读作为一种阅读技能,其自身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目标。但作为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又与各种语言学习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而,一般在预设教学目标时,不宜单方面孤立确定朗读训练目标,而应该在先把握好课文朗读训练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再与其它教学要求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制订综合性的教学目标。如《跳水》一课的其中一个目标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描写小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摆摆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理解如“放开”、“张开”、“摇摇摆摆”等,体会小男孩处境的危险。这样的目标导向性更强,也更符合朗读这种活动的特点。

(二)精心选择朗读的落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者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句段作为落点,展开训练指导,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高朗读训练的成效。[10]

1.选择停顿难读的句、段

课文中某些长单句、复句、句群或段,停顿比较复杂,不易把它读流利。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这就需要老师的朗读指导,划分节奏、层次,注意断句、语调、停顿。尤其是诗歌、词等古文,节奏划分、语调停顿很重要。反之,就会导致对文意错误理解。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该句若划分不恰当,在朗读教学时就会出现错误理解。

2.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

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

3.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

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或者蕴含了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

4.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

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10]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可贵,从现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5.选择表情达意的句段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披文入情,抓住那些能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细细品味,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悟出美妙之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品词析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上得到欣赏,认识事物上得到启迪,思想、感情上得到陶冶。这样,学生在品出味来的同时,也就能读出味来了。如《泼水节的怀念》中“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一句中的“一大早”和“赶来”就充分表现了人们想早一点见到周的迫切心情。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进而深刻体会人民对的热爱,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另外,朗读指导的过程要与学习课文、品味语言有机结合,从而体现出课文的整体性和语言学习的渐进性。朗读指导还与朗读的方法和形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好的方法的选用,灵活形式的选择,都与朗读指导息息相关。因此,我们

在朗读教学时,要精心预设高效的朗读训练指导。

当然,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策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总之,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很多,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探索和思考,语文教学一定会变得更加生气勃勃与灵性跳动。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2017-05-12 13:33 | #2楼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阅读浅易文言文。阅读教学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同时有是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来认识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过程中,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生动的情境之中,感受着各种新奇的信息,进行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必然会折射出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积极的 情感往往会微妙地作用于阅读之中,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催动思维,发挥想象,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而且有深化 于学生的认识、净化思维、美化心灵,增强思想教育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情感心理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的道德情感的品质,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写作训练中下足了工夫,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手段,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朗读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是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的教学实践中谈几点自己的肤浅体会。

一、注意教师范读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文兼质美的好文章,无论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都洋溢着作者的真情。要让学生动情,教者先要动情。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做情感投入的表率。只有当教师的情感真正融入教材中去的时候,并渗透于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才会化为活生生的形象,语言文字内蕴的情感、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爆发出来,从而带动学生情感的爆发,教师的范读在教学组织中起着传情的作用。同时结合阅读教学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老师的识字教学密切相关,老师应重视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在课内外有意识地传授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识字训练,帮助学生总结符合个人特点的有效识字方法,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1、调动积极性,挖掘识字潜能。 识字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识字的过程。教师的指导,只有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变被动的“要我识字”为主动的“我要识字”,在识字过程中使学生感到识字有趣。 开始教学前,可以给学生讲个有趣的小故事。当学生被故事吸引住的时候,教师告诉学生:识了字,可以看书,可以知道很多有趣的故事。这样就把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迁移到识字上来。教学生字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教学生死记硬背,而用让学生自己所拼读读,讲讲怎么记住字形,说说怎么弄懂字义。还可以把字形编成几歌,用调谜语、做游戏者方法,用领学生识字。2、借助“展示台”,让学生在收集资料中识字。为了增加识字量,

借助展示台开展活动。我每周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如:以夏天为题来收集材料,学生找来了在夏天里吃的水果:苹果、梨、桃子、葡萄、西瓜等;也收集了有关夏天的动物:蜗牛、青蛙、蚂蚁等;有的学生收集了冷饮的包装袋;也有的学生收集了有关描写夏天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有一些描写夏天的儿歌,如: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夏天在街上,夏天花儿开,夏天草儿绿,夏天太阳晒,树下去乘凉。我让学生把收集来的资料轮流上台介绍,我问他们,这些字你们是怎么认识的。有的说是借助拼音认识,有的说是从电视里看到的,还有的说是在商店里买东西时认识的。这些学习资源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借展示台这个机会,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识字,从而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进取精神。除此之外,我还通过争当“识字大王”、举行朗读比赛等种种手段,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成功中找到了自信,在赏识中学会了奋发,也给识字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精心设计,朗读形式灵活多样 。

加强指导,培养能力 学生朗读,应在教师有目的、有步骤的指导下进行。在 朗读训练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一是运用范读进行指导。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适当地范读是提高小学生朗渎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农村小学生朗读水平较低,不少学生还停留在上一年级的朗读水平,为此,教师的范读更加重要。阅读教学时,教师适当地进行范读,让学生及时模仿。经过一段时间的范读指导,学生就可以逐渐做到能够准确安排停顿、处理重音、调整速度、把握语调,初步读出文章的韵味了。二是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指导。朗读训练中,教师应注重电化教学在朗读训练中的作用。初学课文时,学生只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而不能领会字里行间的感情。教师在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仔细听课文录音。学生既感兴趣,又听得认真。听完后,再让他们跟着录音再读一遍。经过课文录音的指导,再加上重点语句的范读,他们会一次比一次读得好,一遍比一遍读得有感情。当教材中出现了长句,或学生难以断句的片段,教师可采取领读的办法。同时 引导学生读通、读顺,并指导和训练学生要把视线放宽一点,一次多看几个字,避免读破词,读破句,为理解带来困难: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课文的内容,也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可先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或序目理清文章脉络,捕捉关键词句,还可出示相关的提示问题,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勾画;为了诱发想象,体会意境,发展形象思维,对于画面集中、含义深远、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的地方,教师可指导学生小声自由朗读或听教师吟诵。为了提高兴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对故事情节强或对话较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为了强化记忆,活跃气氛,提高朗读效果,调动学生朗读兴趣,可采用分人或分组轮读比赛。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朗读形式,在于使学生读熟、读通、读好课文,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激发朗读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 教学得良好效果的一个条件。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内在的动力。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激发学生兴趣呢?首先,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激 发学生兴趣。低年级有许多课文故事性较强,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在配有连环画式的插图,这就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学生们被优美的意境所感染,好像自己就是小壁虎,在爬呀爬。其次,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进行课堂表演,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文中聪明的乌鸦,可爱的小猴,

勤学的小白兔,都是他们乐于与表演的对象。这些形象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表演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如教《要下雨了》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我让小燕子、小白兔、小鱼、小蚂蚁戴上各自的头饰,边朗读边体会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再把他们表演出来这样学生越读越有动力,越表演越有劲头。再者,我班每周还进行“朗读”、“背诵”等比赛活动,有学生代表组成评委,给学生的朗读、背诵打分,发现好的及时表扬,在班内形成组与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机制。还为学生朗读进行录音,让他们自己听自己的朗读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精心指导朗读

朗读,对学生来讲,是语文课上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对教师来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朗读。首先,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有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动之以情的范读定会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读的这么好?”的念头。这是老师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想想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自己换成文中的一个角色,试着入情入境,就能感悟出读书的语气、表情来。如:读《胖乎乎的小手》一文,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读这句话时,想一想,你自己帮妈妈干完了活,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是不是眼睛笑眯眯的,嘴巴合不拢。听了妈妈表扬你的话,心里是不是美滋滋的?

想好以后,再来读这句话时,就会笑容满面的读出夸奖、喜爱的语气来。如《乌鸦喝水》一文中,乌鸦发现了水后,情绪正处于兴奋之中,却又被新的烦恼所困扰,一个转折词“可是”显示出乌鸦的心绪有了180 度的大转弯。乌鸦的失望和焦虑正包含在“可是”之中,故朗读此句时,需要降调处理。而下文的“水不多”、“瓶口又小”“喝不着水”使得乌鸦的失望和焦虑的情绪逐步加深。所以朗读时,语调应渐显上扬之势。“怎么办呢?”乌鸦自问,朗读时可用曲折掉。这样就将一只急于解渴而又不知所措的乌鸦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总之,我们应当依据新大纲精神,重视朗读教学,根据年段的不同特点,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掌握要求,教给方法,脚踏实地地培养能力,学生朗读水平就一定会较快地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03-06

小学语文优化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09-25

儿歌朗读教学策略09-25

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初探09-25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反思05-24

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策略09-25

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策略09-25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09-25

语文朗读教学反思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