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以叶龄诊断技术为核心,以标准化生产为保证,全面推广水稻“三化一管”生产技术,即品种优质化、全程机械化、旱育壮秧模式化、突出本田叶龄诊断技术管理。
一、品种优质化
根据寒地水稻生育日数少、感温性强、主茎叶数少、分蘖节位少、有效分蘖时间短的品种特性,结合黑龙江省气候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的特点,按照“调早、调优、调专、调特”的品种选择原则,水稻品种要选择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米质达到国标优质米三等以上品种。
目前黑龙江垦区水稻应用的主要品种:10叶品种有垦稻9号、三江1号等,11叶品种有空育131、垦鉴稻3号、10号、11号,龙粳12号、14号等,12叶品种有垦稻8号、垦鉴稻6号、7号等,13叶品种有垦稻10号等。
二、全程机械化
根据垦区地多人少的特点,充分发挥机械化优势,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实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即在水稻生产的播种育苗、移栽管理、整地施肥、收获等各生产环节全部实行机械化生产。
三、旱育壮秧模式化
(一)旱育秧田规范化。育秧田选择要求地势高平、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排灌良好、适当集中、便于生产,秧田内要求井、池、床、路、沟、场、林等基本设施配套,坚持做好“两秋、三常年”,采用标准钢骨架育秧大棚,推广使用育秧微喷技术。
(二)旱育壮秧模式化。运用“增养壮根、提高胚乳转化率、器官同伸”等理论,按照不同秧苗类型培育出标准秧苗。
1、壮苗标准。机插中苗标准:叶龄3.1—3.5叶,秧龄30—35天,苗高13cm左右,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3、1、1、8”,即中茎长不超过3mm,第一叶鞘高3cm以内,1、2叶叶耳间距1cm左右,2、3叶叶耳间距1cm左右,3叶长8cm左右,百株地上干重3g以上;地下部根数为“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1叶节根9条待发。芽谷盘播量100—110g;人插大苗或钵育苗标准:叶龄4.1—4.5叶,秧龄35—40天,苗高17cm左右,带1—2个分蘖,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2.5、1、1、1、11”,即中茎长不超过3 mm,第一叶鞘高2.5cm以内,1、2、3叶的叶耳间距各1cm左右,4叶长11cm左右,百株地上干重4g以上;地下部根数为“1、5、8、9、11”,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1叶节根9条,第2叶节根11条待发。人插大苗芽谷盘播量40—50g,钵育苗芽谷
盘播量60—70g。
2、置床。秋做高床8—10cm,当地气温稳定通过0℃扣上大棚膜提高土温。置床时每平方米施用腐熟有机肥8—10Kg、尿素20g、磷酸二铵50g、硫酸钾25g,均匀撒施并耙入3—5 cm的置床土层内,摆盘播种前用1%硫酸水调酸,使土壤PH值达到4.5—5.5,5小时后用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http://www.oh100.com,加水3L进行消毒。
3、床土配制。按3份土、1份腐熟有机肥均匀混拌过筛,用壮秧剂进行床土调酸消毒施肥,闷好备用。如采用种衣剂包衣的可以不进行床土消毒,只进行施肥,即摆盘装土后每100 m2苗床可用硫酸铵2Kg、磷酸二铵1.8Kg、硫酸钾1.8Kg混溶于水中均匀浇于苗床土中。
4、种子处理。
晒种:选择晴暖天气晒种2—3天,结合风筛选进行种子脱芒。
盐水选种:用比重113的盐水(50Kg水加大粒盐12.5Kg搅拌溶解均匀)选种,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漂洗1—2次,洗掉种子表面盐分。
浸种催芽:
(1)常规消毒浸种:多采用袋装浸种法,每天上下翻倒一次。用水温11—12℃的水50Kg +10ml施保克浸种40Kg种子,浸泡6—7天,消毒后的种子码好堆、浇温水,积温85—100℃。
(2)种衣剂消毒浸种:盐水选种后淋去种子表层多余水分,堆放在大棚或室内10—12h后用种衣剂按照使用说明拌种。一般情况下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量的2%,即1Kg种衣剂兑水1.5Kg拌种50Kg,混拌均匀后灌袋或堆放36—48h阴干,待药膜固化后即可袋装浸种,100kg包衣种子加水100—120Kg浸种。
(3)集中保温浸种:浸种水层要没过种子20cm以上,浸种温度11—12℃,积温85℃,浸种7—8D,浸种箱内上下层、内外层种子温度要保持一致,如果温差较大要及时翻倒2次以上。
(4)浸好种子标准:种子呈半透明状,颖壳表面颜色变深,透过颖壳可看到腹白和种胚,剥开颖壳种粒易掐断,用手可捻成粉末,没有生芯。浸种后捞出可直接进行催芽。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5)催芽:捞出浸好种子,置于30—32℃的环境高温破胸,种子露白后在20-25℃室温条件下进行催芽。在30—32℃的条件下破胸,根、芽露出1mm左右呈“双山”形为标准,催好芽后在阴凉处晾芽待播。
5、摆盘播种。在置床上浇透底水,在播种前2—3天摆盘,摆盘要平,相互间要靠紧,四周用土封严,床土厚度应确保2.5cm左右。播种期一般以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为开始时期,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机插中苗播种芽种平均100g/盘左右为宜。
6、秧田管理。
按照旱育壮苗模式,以调温、控水为手段,抓住四个关键时期,使秧苗地上、地下均衡发展,育成标准壮苗。
1、种子根发育期水稻长势诊断
水稻地上部生长鞘叶、不完全叶、1叶露尖,地下部生长种子根1条,诊断标准是:鞘叶是否过长,种子根长度越长越好,须根和根毛越多越好,中茎长不超过3mm。
2、1叶期水稻长势诊断
地上部生长第一完全叶,地下部生长鞘叶节根5条。诊断标准是:杂草发生情况决定是否使用除草剂。第一叶鞘高3cm左右。鞘叶节根5条,须根、根毛越多越好。
水稻1.5叶期是秧防草的好时机,除草剂选择:安全、高效、广谱、低毒、环保。防治技术:50%杀草丹300—400ml/亩,可以在播种覆土后施药;20%敌稗300—500ml/亩在水稻1.1叶龄期前施用;水稻叶龄在1.5—2.5叶期,根据杂草种类,推荐除草配方有:10%千金60—80ml/亩或10%千金60ml+48%排草丹160—180ml/亩。
3、2叶期水稻长势诊断
地上部长出第二叶,2、3叶期长出不完全叶节根。诊断标准:1—2叶的叶耳间距1cm,是否有立枯病发生。防治技术:土壤消毒,用30%土菌消3—4ml/ m2或3%育苗灵15—20ml/ m。苗后消毒:水稻叶龄在1.5—2.5叶期,用PH值4.0—4.5酸水,配合土壤杀菌剂各喷施一次。
4、3叶期水稻长势诊断
地上部长出3叶,地下部不完全叶节根长完。诊断标准:2—3叶叶耳间距1 cm,2叶长5 cm左右,3叶长8 cm左右。
5、插秧前准备
3.1—3.5叶期,进一步调温、控水,加强练苗。插前要“三带”,即带药,可用70%艾美乐6g/100 m 防治潜叶蝇、负泥虫等,带肥,可用磷酸氢二铵肥125—150g/ m,带菌,可用生物菌肥促进微生物活性。
四、本田突出以叶龄诊断为核心的管理
(一)建立轮耕体系
要采取1旋2耕或2旋1耕制,耕层要常年保持在15—20cm,充分发挥耕深效应和干土效应,使得土壤能够释放更多的养分。
(二)泡田整地
稻田要提早泡田、提早整地,达到平、碎、软、深的标准要求。
(三)基肥施用
基肥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1—1.5吨,全年氮肥用量的30—50%做基肥,一般施尿素4—6Kg/亩,磷肥可以全部用做基肥,一般施用磷222
酸二铵8—10 Kg/亩,钾肥一般施用全生育期用量的60—70%,一般施用硫酸钾3—5 Kg/亩,施肥要全层施或深层施。
(四)封闭除草
插秧前水整地后第一次封闭灭草,选择安全性高、防效好的除草剂。主要选用的药剂有:有机磷类的阿罗津,酰胺类的苯噻草胺,磺酰脲类的乙氧磺隆(太阳星)、环丙嘧磺隆、灭草松、恶草酮(农思它)、二氯喹啉酸、四唑草胺(拜田净)等。施药时期:插前5—7天,用毒土法或甩喷法,水层3—5cm,保水5—7天。等水自然渗降花达水进行插秧。
(五)水稻分蘖期田间管理
插秧规格和基本苗的确定:根据秧苗素质好坏,壮苗宜稀弱苗宜密,地力水平高宜稀低宜密。一般基本苗数:100—120个/ m2,25—30穴/ m2。
1、返青期诊断
移栽后早晨看叶尖吐水,或植株发新根,晴天中午有50%植株心叶展开为达到返青期标准。
2、4叶期诊断
机插中苗返青即出4叶,因此也叫返青叶片,叶长11cm左右,株高17cm左右,茎数应有10%的1叶分蘖露尖。
返青后立即施分蘖肥,使肥效反应在盛蘖叶位(6叶),如分两次追施蘖肥,第二次蘖肥最晚在6叶期前施用,以免肥效反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位之后。追施氮肥量为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30%。
3、二次灭草及灭虫
在水稻5.5叶期根据苗情、草情进行第二次灭草,选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禾本科杂草在1.5叶龄以前选用酰胺类除草剂,在2.5叶前选用有机磷类除草剂,可与防治阔叶杂草除草剂如太阳星等混配,采用毒土法或甩喷法,水层3—5cm,保水5—7天。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5.5叶期注意防治潜叶蝇,在6叶期注意防治负泥虫,对水深苗弱地块要喷施艾美乐、敌杀死等药剂进行防治上述虫害。
(六)生育转换期水稻长势诊断
水稻完成有效分蘖后,有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进入幼穗分化期。生育转换期是以幼穗分化为中心前、后一个叶龄期,即以倒4叶为中心的前后1个叶龄期,约在出穗前20—40天,11叶品种为7、8、9叶期,12叶品种为8、9、10叶期。
1、施用生育转换肥(接力肥)
11叶品种7.1—8.0叶龄,根据功能叶片颜色的浓淡酌施调节肥,防止水稻中期缺氮,施肥量不超过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
2、生育转换期防治防治病虫害
水稻叶龄7—7.5叶,选用8%好米得、施保克等药剂对稻瘟病进行防治。继续搞好负泥虫及田间杂草的防治。
3、生育转换期水稻增减叶诊断
在营养生长期由于温度、密度、苗素质、栽植时期、营养等因素回使幼穗分化提前或拖后一叶,出现增减叶现象。
(1)减叶诊断
11叶品种于7—8叶龄(12叶品种于8—9叶龄)连续数日在全田不同点取样10处,每处取主茎2—3个剥出生长点,若生长点已变幼穗,出现苞毛即可确定减叶。全田50%以上减叶,穗肥可提早2—3天施用,减叶20%以内按常规施肥。
(2)增叶诊断
11叶品种于8—9叶龄(12叶品种于9—10叶龄)采取与减叶同样方法进行观察,若生长点未变幼穗,即可确定增叶。全田50%以上增叶,穗肥可延迟2—3天施用。增叶20%以内按常规施肥。
(3)生育转换期病害防治
水稻9叶期是稻瘟病、细菌性褐斑病、胡麻斑病等病害的高发期,要进行及时重点防治。一般用爱苗15ml/亩、施保克75—100ml/亩防治效果较好。
(七)水稻长穗期诊断
当水稻叶龄余数达到倒4叶(11叶品种8叶的后半叶,12叶品种9叶的后半叶)进入幼穗分化,开始生殖生长,一直到水稻抽穗的这段时期称为长穗期。
1、长穗期施肥
11叶品种10叶前半叶(12叶品种11叶前半叶)为施穗肥的好时期,用水稻生育期氮肥总量的20%及钾肥总量的30—40%施用。施用时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如未退淡、底叶枯萎回有稻瘟病时应该晚施肥,晒田壮根或施药防治后再施穗肥。
在孕穗到齐穗期,为健身防病、促进早熟,可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加米醋及防病药剂等,可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2、长穗期防病
(1)稻瘟病
用2%加收米80—100ml/亩或25%施保克75—100ml/亩在水稻9.1—9.5叶(7月2日—7月5日)、孕穗期(7月16日)、齐穗期(8月2日)各施用一次。
(2)叶鞘腐-败病
用12%加收米80ml/亩+50%多菌灵50g/亩或25%施保克70—80ml/亩或70%甲基托布津100g/亩或40%多菌灵100g/亩+酿造醋100g/亩。
(3)纹枯病及小球菌核病
选用30%的爱苗15ml/亩进行防治。
(八)抽穗期诊断
最晚抽穗期11叶品种在7月25日左右、12叶品种在8月1日左右,初穗到齐穗7天左右。
此时期是防止穗颈瘟和褐变穗、褐变粒的关键时期。方法是:穗颈瘟防治选用2%加收米80—100ml/亩或25%施保克75—100ml/亩。褐变穗、褐变粒防治选用2%加收米80ml+施保克50ml/亩,同时在栽培上调温控水管理,使水稻生育不能延迟。增施硅肥,提高水稻植株体的硅酸含量,可以明显减轻上述病害的发生。
(九)结实期诊断
从出穗到成熟的时期是水稻的结实期,此时期是稻谷产量的生产期。抽穗前15天到出穗后25天是水稻产量的决定期,历经开花、受精、灌浆成熟,最终完成水稻的一生。
1、粒肥施用
叶色正常情况下不需要施肥,剑叶明显退淡,脱肥严重地块,要早抽穗期补施粒肥。用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10%,对植株小、穗数不足、落黄多的地块,在始穗期施用,反之根据剑叶退淡情况在抽穗后8天内施用,可用多元素型叶面肥代替。
2、防治病害
要及时防治穗颈瘟、枝梗瘟、粒瘟及其它穗粒部病害,要与喷施叶面肥及促早熟技术结合进行。
3、结实期管理
主要是养根保叶。乳熟期要间歇灌溉3—5cm浅水,自然落干至地表无水再补水,如此反复,直至蜡熟末期停灌,黄熟初期排干。抽穗后30天内不可停灌,防止撤水逼熟。
(十)收获、脱谷、贮藏
1、水稻适时收获标准
95%以上的粒颖壳变黄,三分之二以上穗轴变黄,95%的小穗轴和副护颖变黄,即黄化完熟率达95%为收获适期。
2、脱谷
按品种分别脱谷,换品种时必须清扫场地及机具,防止异品种混杂降等,脱谷谷外糙米不超过2%。
3、贮藏
粮食入库贮藏,最晚在结冻前完成,防止冰冻、雪捂,降低品质。种子要割在霜前、脱在雪前、藏在冻前,水分降到14.5%。
五、水稻生产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农田基本建设要规范。“能不能种水稻看能不能灌水,能不能种好水稻看排水”。尤其是改造低产田,以排水为主导的条田建设更为重要。
2、选用高产优质品种。以空育131等11叶品种为主,搭配新品种。但目前品种退化问题要引起重视,有些品种的抗病性减弱,要注意病害流行的可能性。在施肥上要科学,要考虑水稻对温度的敏感性,越生育期短的品种对温度越敏感,要防高温(双
25)、防低温(冷害)。要防大雨,排水要顺畅。
3、旱育壮苗要注意旱育不旱,壮苗不壮的问题,播量问题,浇水问题。
4、基本苗数是群体结构的基础。多年来生产调查表明:110苗/m2为高产的株数。
5、科学管理。关键是肥管理,这其中N肥尤为重要,不要多施,不要随便施,要科学施,否则要出大问题,要提高警惕,认真对待,否则,病虫害可能严重。
宝泉岭分局农业局
二O一O年三月
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2017-05-12 11:55 | #2楼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水稻生产、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水质、大气、土壤、投入品、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认证过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630.1 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
GB/T 19630.2 有机产品第2部分:加工
GB/T 19630.3 有机产品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
GB/T 19630.4 有机产品第4部分:管理体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有机农业
遵照特定的农业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3.2 有机稻米
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按照有机稻米标准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符合有机稻米质量要求,并经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稻米(包括稻谷和成品米)。
3.3 常规
指生产体系及其产品未按照本标准实施管理的。
3.4 转换期
从按照本标准开始管理至生产单元和产品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段。
3.5 平行生产
在同一生产单元中,同时生产相同或难以区分的有机、有机转换或常规产品的情况。
3.6 缓冲带
指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邻近田块的禁用物质漂移的过渡区域。
3.7 投入品
指在有机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所有物质或材料。
3.8稻田轮作
指在同一田块上按照预定的方式或顺序轮换耕作不同种类作物的农事活动。
3.9 有机水稻种子
指按有机农业要求生产的水稻种子。
3.10 认证
指具有相应资质的独立第三方组织给予书面保证来证明某一明确定义的生产或加工体系经过系统的评估且符合特定要求的程序。
3.11 生产基地
指具有一定面积、集中连片、与周围隔离或设有缓冲带的有机农业生产区域。
4 要求
4.1 生产基地的基本要求
4.1.1 田块必须集中连片,其内不能夹杂非有机田块。
4.1.2 周围1.5公里范围内没有明显的污染源(如化工、电镀、水泥、工矿等企业),交通干线边,大型养殖场和生活垃圾等污染源。
4.1.3 生产基地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山、河、道路、林带等)或设立不少于30米的缓冲带。隔离带或缓冲带应有明显的标志。缓冲带上若种植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但收获的产品只能按常规处理。
4.1.4 必须建立相对独立的排灌系统或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所用的灌溉水不受禁用物质的污染。
4.2 环境质量要求
4.2.1 土壤
有机稻米生产基地选择时,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二级标准。
4.2.2 灌溉水
有机稻米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4.2.3 空气
有机稻米生产基地的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要求。
4.3 农事管理要求
4.3.1 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有机稻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的实施,统一农事管理。
4.3.2 制定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
4.3.3 加强环境监控和生产过程监管,实行严格的质量监督控制和跟踪,防止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出现。
4.3.4 田块/农场地图
地图应清楚地表示出基地内田块的大小和位置、田块号、边界、缓冲区、相邻田块使用情况。还要表示出种植的作物、建筑物、树木、河流、排灌设施和其他相应的地块标志物。
4.3.5 建立基地档案,做好过程记录。
4.3.5.1 农事管理记录
农事管理记录应真实反映整个生产过程,如品种、育插秧的日期、耕作及灌溉的日期和方式、病虫草害发生防治、物质投入、气候条件、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收获日期、产量、干燥方法、贮藏地点和其他观察的过程纪录。
4.3.5.2 投入品记录
投入品记录要以表格的形式详细记载基地以外的投入,包括使用物质的类型、来源、购买理、使用量、使用原因、日期和田块号。
4.3.5.3 收获记录
收获记录应显示产品的类型、收获设备、设备清洁程序、田块号、收获日期、产量。此时开始设计批号。
4.3.5.4 贮藏记录
贮藏记录要显示仓库号、贮藏能力、日期、产品种类、批号、进库量、出库量、出库日期及运往目的地。对于仓库清洁,害虫发生情况和控制措施也要详细记录。
4.3.5.5 销售记录
销售记录包括销售发票、销售日期、购买定单、提货单等,内容包括销售日期、产品名称、批号、销售量、购买者。
4.3.5.6 标签
标签应包括产品的类型和数量、生产者的姓名和地址、认证机构和认证号、批号。
4.3.5.7有机原料批号的编制方法
有机原料批次号的形成包括YL、收获期(年、月、日)、生产地块(N****-**.**),如:YL20120930N6015-05.02表示2012年9月30日从第六管理区15作业站5号2区收获的稻米原料,YL为原料缩写,N****为管理区作业站编号。
5 检测
5.1 检测项目
5.1.1 有机稻米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一般要求全项检测。
5.1.2 环境质量确实好的,检测项目可由认证机构来选定。
5.2 检测方法
5.2.1 土壤环境质量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按GB15618中5.1,5.2执行。
5.2.2 农田灌溉水质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按GB5084中6.2,6.3执行。
5.2.3 空气环境质量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按GB3095中6.1,6.2执行。
6 有机转换期
6.1 有机稻米生产基地的转换期一般为18个月以上。新开荒的、长期撂荒的、长期按传统农业方式耕种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多年未使用禁用物质的农田,也应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
6.2 转换期内生产基地的一切农事活动必须完全按照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操作,但其生产的稻米只能按有机转换期产品处理。
6.3 转换期内,生产基地应采取各种措施来恢复稻田生态系统的活力,降低土壤有毒物质的含量,不断提高基地的环境质量。
7 生产过程
7.1 关键生育指标
a 播种期4月 10日至4月20日
b 移栽期5月15日至5月25日
c 齐穗期7月28日至8月5日
d 黄熟期9月15日至9月18日
7.2 育苗
7.2.1 种子选择
7.2.1.1 种子质量符合国家部颁二级标准。
7.2.1.2 选择适合于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品质优良、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品种。
7.2.1.3 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
7.3 种子处理
7.3.1 按每亩用种4公斤准备,做好芽率试验。
7.3.2选种:浸种前在阳光下晒种2-3天,结合进行脱芸和风筛选。用比重1.13的盐水(50kg水加大粒盐12.5kg)选种,捞出稻谷后,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漂洗1-2次,洗掉附着的盐分。
7.3.3浸种消毒
7.3.3.1 蜂胶醇溶液(10克蜂胶加乙醇50ml)50ml兑水50kg,浸种50kg,浸种5-7天,每天搅拌2-3次。水温保持在10-12℃。
7.3.3.2 1%石灰清液水浸种2—3天,再用清水浸种3-4天,水温保持在10-12℃,然后催
芽。
7.3.3.3 温汤杀菌:100斤种子放入120斤60℃的温水(用木棍搅拌将水温降到常温即可),杀菌后的100公斤种子放入200公斤温度为12℃、浓度为1%的石灰水中浸种9天,当种子能够看见种胚、用手捻开成粉末、没有硬心即可催芽。
7.3.4 破胸催芽:浸好的种子在30-32℃温度下破胸,22-25℃均匀催芽,根芽长以1-2mm为准,在背风阴凉处晾芽待播。
7.4 苗床准备
7.4.1选择符合有机生产环境条件,符合旱育、土质肥沃、背风向阳、适当集中的固定秧田,秧苗田的井、池、床、路、沟、林综合配套,坚持秧田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培肥置床,常年积造有机肥和备制床土,全部采用集中育秧方式、开闭式钢骨架大棚育苗和微喷技术。
7.4.2 置床要高出地面10—15cm,秋施腐熟农家肥25—30kg/m2均匀拌入置床内,做到床平、土细、肥匀。床土按3份土,1份腐熟的有机肥配制,均匀过筛。
7.5 秧田播种
7.5.1为了培育相对较大的壮秧,双膜棚的播种时间在4月5日之前完成,单膜棚的播种时间最好在4月6日至10日完成,根据品种、秧苗类型、移栽方式严格控制播种量。盘育机插中苗,播芽谷230-250粒/100cm2。钵育苗播芽谷2—3粒/孔(486孔/盘)。播种后覆土0.5—1cm,最好是0.7厘米,平铺一层地膜保温保湿。
7.5.2 为防除苗床杂草,播种覆土后用食醋(乙酸含量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相关文章:
安全生产管理征求意见稿09-25
征求意见稿09-25
方案征求意见稿09-25
征求意见稿回复09-25
标准征求意见稿09-25
新密征求意见稿09-25
技术规程编写奖励制度04-12
猕猴桃种植技术规程09-25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统计办法征求意见稿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