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意见>《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时间:2022-11-22 08:18:58 意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估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重视估算也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变化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一项重要的任务。然而,放眼当今估算教学现状,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教师普遍反映估算教学开展起来很难,这就需要教师用心走进估算,分析原因,并积极寻找办法,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一、“估算教学难”的成因探析 

首先,是教师重视不够。估算虽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但在考试中却鲜有涉及。当下实质意义上的应试教育使得老师们拥有一种功利化的心态,与其把心思和精力花在估算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上,还不如花时间提高一下学生的笔算能力,考试的时候多出一点成绩。老师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思维和计算能力的深远影响,加之在考试中的缺位,导致教师动力不足,这是估算教学在课堂上很少“登台亮相”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使然。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计算,便反复被老师告知“计算结果是对或不对”,学生的计算结果一旦与标准答案不符,便会迎来一个大大的“红叉”,久而久之,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数学是严谨的,结果是唯一的。而估算结果没有唯一的、标准的答案,从“准确的笔算”到“答案不唯一的估算” ,让学生对“多元化答案”难以接受。同时,学生的思维特点限制了估算能力的发展。与笔算的“直截了当”所不同的是,在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把不是整数的数据进行“化整”处理,以便于口算,得出结果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如此一来,学生在估算时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要比笔算复杂得多,这与小孩子所擅长的形象思维有着本质意义上的区别,所以学生学起来觉得困难也就在所难免了。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先算后估:受笔算结果精确唯一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的影响,学生担心自己的估算结果与标准答案相差太多而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被同学笑话,所以学生常常在估算前先通过笔算得出标准答案,然后根据准确答案取近似值得出一个估算结果,如此,学生先算后估,力求估算的“准确性”,使估算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学生不愿估:学生没有发现估算的魅力,缺乏对估算的兴趣,所以不愿去估算,这是学生在估算学习中表现很普遍的一个现象。面对一道题目,若不是题目规定,大部分学生最先想到的是精算,而不是去估算。举例来说:妈妈给了儿子50元钱去楼下超市买一些水果,包括3斤苹果和2斤葡萄,其中苹果7.5元一斤,葡萄9.8元一斤。问:妈妈给儿子的钱够不够用?此时,通过估算可以更快地得出结论,它所展现出来的魅力非精算所能及,遗憾的是有那么多的学生不愿去估算,而采用了根本用不着的精算方法。

二、解决“估算教学难”的措施初探

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的运用与估算教学的现状已经成了一对极为突出的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让学生对估算有兴趣,在生活中自觉主动地运用估算,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估算意识

估算教学滞后的现状与教师、学生估算意识的淡薄有很大的关系。改变估算教学的现状,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估算的重要意义,它不但在生活中不可或缺,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时,要建立估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载体,学生才愿意尝试着去估算。例如,要让学生估计一下学校操场的跑道有多长,那么可以先让学生测量一下自己一步的长度,然后用“步测法”估算出结果。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估算一下课桌的高度、教室的高度、书本的长与宽等等,估算出结果后,再和实际长度做一个对比,学生会发现两个数据相差无几,感受到估算的乐趣,激发起估算的欲望,从而主动探索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又如教学笔算除法3624÷12时,学生在笔算时容易漏掉商中间的0,如果先估算一下,3600÷12=300,所以3624除以12的商肯定比300多,这样就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 当学生精确计算后,教师再次组织学生将精确计算的结果与先前的估算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出在计算过程中有没有错误。这样既让学生体验到估算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又培养了学生在计算前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将估算方法与估算策略进行有效的整合

1、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

所谓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大概的推断或估计。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估算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技巧,让他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形成较熟练的估算策略。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又不是无章可循,大概可以总结出以下一些基本的方法:

(1)化整估算法

在进行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时,根据“四舍五人法”把数看作整十、整百进行计算。如将192+201简化为200+200;又如把3.98+4.06+3.97转换为4×3。这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广泛。

(2)根据数位估算

在计算多位数除法时,根据被除数、除数的位数,估计商是几位数。例如:4992÷24,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前两位49比除数24大,可以商2,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但很多同学在笔算过程中因为粗心漏掉商中间的“0”了,于是可判断商“28”的话就是错的了。

(3)根据尾数估算

有时在计算过程中只需要口算出末尾位数是几,就能大概判断结果的对错。如28×37=1063,积的末尾应该是6,而这里是3,所以结果是错误的。

(4)寻找区间估算

如课本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的一道习题: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要求先估再算。如果把114看作100,把59看作60,因此它的结果应该比6000大;如果把114看作120,把59看作60,因此它的结果应该比7200小一点;所以把两个答案综合起来,这个算式的结果应该在6000至7200之间。这样确定一个结果的取值范围,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5)按照规律估算

根据计算教学中的有关规律进行估算:一个不为0的数乘以一个小于1(大于1)的数,所得的积比原来的数小(大);一个不为0的数除以一个小于1(大于1)的数,所得的商比被除数的数大(小)。

(6)联系生活经验估算

在解答应用题时,根据题意估算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果。例如,在一次秋游中,从学校出发汽车每小时行驶78千米,2小时到达目的地,原路返回时,汽车只花了1.5小时便回到学校,汽车返回时每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根据经验可知,返回时所花的时间比去时要少,说明回程的速度一定比去程时要快,也就是比78千米/时要多。又如在计算合格率、成活率和出勤率等问题时,计算出的结果如超出100%也肯定是错的。

2、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估算的方法很多,可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得出问题中较为合理的答案呢?这就要根据实际问题情况来判断,是要估算得“大”些?还是要估算得“小”些?同时,还要对估算结果进行调整。针对实际问题灵活选择不同的策略,达到估算方法与估算策略的有效整合。

例如,片段一:六年级350名同学要举行春游活动,有7辆车,每辆车56个座位,请你估计一下,够坐吗?学生中出现以下两种算法,方法一,7×56≈7×50=350   方法二,7×56≈7×60=420。这时老师问:往大估(方法二)和往小估(方法一)哪个更好?有学生答道:往小估都够了,一定够坐,所以往小估比较“保险”。

片段二:一座桥限重3吨,一辆货车装了6箱货物,每箱285千克,车重984千克,这辆车可以安全过桥吗?学生大多数采用了往大估的方法,6×285+984≈6×300+1000=1800+1000=2800,以此判断能安全过桥。老师追问:这个问题怎么不往小估了?生1回答:300千克都行,那285千克就更可以通过了;生2接着说:往小估的话,“万一”超出了就不安全了。

从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讨论、比较,学会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而“保险”、“万一”两个词已经说明学生有意识地在具体问题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再如:王老师要买一双皮鞋,他了解到小商品市场每双198元,九折出售;专卖店每双318元,六折出售。王老师计算了一下:批发市场,198×0.9≈200×0.9=180(元);专卖店,318×0.6≈300×0.6=180(元)。价钱一样,随便到哪里卖都可以,你们认为呢?有学生立即指出,应该去小商品市场买,198看成200,估大了,实际要付的钱比180元少;专卖店原价估小了,实际要付的钱比180元少,所以小商品市场的要便宜一些。几句简单的解释,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对于估算的方法要灵活运用,学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数学才有价值。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精心设计练习,养成估算习惯

学生有了一定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策略之后,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渗透和训练,让学生灵活运用,养成估算的习惯,并能带着这个习惯应用到实际生活和数学学习中。

1、 结合教材不同内容丰富估算题目。

目前的习题和试卷中很少会出现估算的内容,这样势必造成估算练习少、形式单一等现象,影响估算教学目标的达成,导致学生很难养成估算习惯。笔者认为,估算内容的检测应该分布在各种题型中,估算的题目可以是客观题,也可以是主观阐述题,这样学生学习估算的过程也就是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过程。例如:小明一家去吃饭,点了一些饭菜的价钱分别是42元、56元、19元、33元、25元、9元。结账时服务员报出要收226元。小明估了估,认为大约不超过200元。你认为小明的想法正确吗?你认为小明是怎么估算的,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开展实践活动。

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因此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一些实践活动设计丰富多样的估算内容。比如,结合学生的春游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将春游活动与估算内容结合起来做一份数学小报,以买食物估价钱、估计本班门票总价、估计途径时间、估计学校到目的地的距离等等为内容;又如,在学校每年举行的“红领巾”义卖活动中,要求学生将义卖活动与估算内容结合起来,尝试写一篇数学日记,将自己如何运用数学知识买到更合算的物品的过程写下来。 

(四)采取合理的评价方法

估算带有直觉和猜想的成分,答案也是不唯一的,那么教师合理的评价对学生估算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关键。首先,要重视估算方法的评价,估算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只要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给与肯定和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别人的估算方法,提倡方法的多样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其次,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的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估算结果时,不应强求结果的唯一性,更应关注结果是否合情合理。如果用“某某同学估算的结果最准确”等类似的评价语言,显然是不合适的。笔者认为,在保证估算思路正确的前提下,尽量避免用“对”或“不对”来评价估算的结果。

估算教学,任重道远。估算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教师能够真正重视起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平时的课堂上,多一些实效,少一些形式,那么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便是指日可待之事。

(转)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现状与思考2017-05-12 10:05 | #2楼

在这次县局组织的常规检查中,我有幸成为二实小教研片检查组成员之一,历时5天的检查,共听了8节常态课,收获颇丰,使我对当前我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些了解,同是也感触颇深,使我对课堂教学中所反映出的一些现象感到困惑,并因此产生了一些思考,现结合自己的想法与理解整理如下,或许对大家有点启发。

现 状

1、新理念、新思想掌握不够,课堂平淡,无亮点。在许多课堂,还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教师做得多,学生动手少;教师引导多,学生思考少;教师总结多,学生反思少;教师评价多,学生评价少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老师们新思想、新理念掌握不多,或落实不够。

如:有的教师在讲“9的乘法口诀”,当学生得出9的乘法口诀后,让学生齐读一遍后,教师不是引导学生去观察这些乘法口诀有什么异同点,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是说;“下面大家花一点时间把它背下来。”这样教学,学生即使背得滚瓜烂熟,又有什么用呢?

2、课堂活动组织不规范,效率低。许多课堂都有意识的开展数学活动,但组织不力,实施出现问题,以至于影响了活动效果。这主要表现在:活动内容无挑战性、开放性,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活动过程缺少明确分工,存在盲目研究、任务目标不明等现象;活动结束的总结评价教师放不开,很少引导学生展开汇报、交流和相互评价,而教师急于总结、概括。

如:有的教师在教“数学乐园”一课时,在做乘火车游戏时,由于课前没有把车票(算式卡片)发给学生,而在做游戏时再分发给学生,于是就出现学生争着向老师要车票,课堂纪律紊乱,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活动效果,影响教学效率。

3、师在把握教材上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准;二是不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三是不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在各学段教材、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目 的要求。

如:有的老师教学“数学乐园”这节课,在做第一个“走謎宫”游戏,这个游戏应是让学生在走出謎宫的同时复习1-9的顺序,但老师只是让学生在謎宫上画出路线,并教学生怎样画不遗漏、不重复,而没有让学生根据画的路线读出1-9的顺序;最后一个“掷球”游戏,老师只是让学生开展掷球活动,而没有充分利用掷球所得的材料,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多几个”也可以说成“谁比谁少几个”的训练……,而是老师根据材料说出“谁比谁多几个”让学生来列式,大部分学生都没办法列出,因为这部分知识在一年级下册才能学到。

4、课堂缺少适时的总结与归纳,新规律、新思想、新方法提炼不出来。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的新思想、发现的新规律、掌握的新方法。而一些课堂很少关注这些。

如:有的老师教学“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虽然教师能放手让学生去计算,也能关注学生计算结果的正误,但很少对计算过程是否简便进行分析与总结,致使学生上完一节课后,还是应用上节课“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这节课教学内容与上节课的不同。这样的教学,就缺少必要的总结与反思,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计算之后结合计算过程进行适时比较、小结,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

有的老师在课上还是就题讲题,很少顾及学生。还有的教师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将教学过程分解化,人为地降低了课的品味。本来很具探究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或活动,却在教师认真、细致、周到的一环一环的引导下来完成,实在可惜。

5、课后教师能自己设计的课堂练习很少,大部分都是应用课本中的“做一做”和后面的练习,一题接一题,一直做到下课。课本中的练习大多数形式单一,缺少练习的层次性与趣味性,如果学生一节课下来老是重复做这样的练习,必会感到枯燥与乏味,从而降低了练习的效果。

6、目前的课堂教学,老师们开始能够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鼓励、表扬蔚然成风,人情味确实浓了。在我听了这几节课中,给我的感觉是“啪、啪、啪”的掌声此起彼伏,“嘿!嘿!嘿!你真捧!”“你真行”的赞美声不断响起,“好”“很好”是那么轻易而又苍白的出现,几乎成为一句口头禅,整节课几乎没有了批评。应该说,表扬鼓励确实重要,但也不能滥用。试想一想,学生回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也能换来老师翘起大拇指,我怀疑会不会引起学生认为是对其智商的侮辱?这样做,会不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浮躁心态和随意应付的缺失品格。

7、多媒体教学集文、图、声、画于一体,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等毋庸置疑的优点,已越来越被许多教师采用,与以前的“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形成鲜明的对比,再加上本次常规检查常态课中又要求“农远资源”运用,因此有些老师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管有没有必要,都不妨用上一用,仿佛不使用,就不能体现“农远资源”。

如:这次听了“数学乐园”与“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练习”这两节多媒体课,老师只是把多媒体当成了“电子黑板”来使用,出出题目而已,没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导致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化、表演化。

以上所列这些只是现状中的一部分,还有像“概念课教学重结果轻过程”、“计算课教学重计算轻方法”、“练习课教学重练习轻提升”等现象也比比皆是,这里就不一一展开论述。

思  考

1、不断学习,及时掌握数学的新思想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因为教师是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课堂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知识更新如此快的今天,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及时了解和捕捉新思想、新理念、新做法。以此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指导和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2、研究学生,精心组织好数学活动。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他们新技能技巧的形成和发展,均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只有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才能让他们真正感悟到知识的来龙去脉,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在开展数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趣”为首,切实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内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参与的活动感兴趣,对其充満探究的热情,他们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来。所以,在设计数学活动之前,首先考虑的应是,你的活动是否有趣,能否激起学生的探知欲。二是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素材。但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并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教材提供的素材融入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中,让他们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能力。

3、在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把握教材,就是要抓住教材本质的东西。只有把握好教材,才有可能处理好教材。把握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前提。我在听课中发现,教师上课就讲题,就事论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握住教材。把握教材要讲究策略,教师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要致力于对教材进行抽象和概括,而不是拘泥于教材的细微末节,背记一例一题。

把握好教材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资料,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目的要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吃透教材。在初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学科认知结构。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教材只不过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部分资源,要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还需要教师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享受到更丰富的资源。

4、新授课后的练习,不仅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中间环节,而且是学生加深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数学能力的必经途径。因此,在每一节新授课后,教师都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效率,夯实学生的创新基础,达到数学认知结构优化的目的。教师可以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专项和对比练习,再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归类和变式练习,最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挑战性练习,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充分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快乐。

5、在我看来,新课标应该倡导的是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课堂上除了赞美,还是赞美,善意的批评没有了,也会感到心中不安,“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就是表扬,也不一定非得喊口号,赏识肯定,也可含蓄些,教师的一道眼神,一个点头都可以让学生心神领会,其乐融融。因此,教师适当的鼓励是允许的,但应该是有原则、有分寸。

6、多媒体教学虽然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多媒体教学只是为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一种辅助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如果一味追求形式,那只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因此,在多媒体的使用上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实用性,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等优势,只有找准多媒体使用的最佳电动机,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以上只是本人听课后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如有不对之处,还望同行指正、批评。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思考】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与思考09-25

数学课堂小结的现状与思考(精选9篇)07-12

对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09-25

机关党建的现状与思考09-25

中小学档案管理的现状与思考09-25

医患纠纷的现状及思考09-25

对基层统计执法现状的思考09-25

农机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思考09-25

留守儿童现状和思考09-25

对社区矫正工作现状的思考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