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供热现状的思考和建议
为落实国家节能减排规划,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火电企业在积极开拓电力市场的同时,都提高了对供热的重要性认识,开拓热力市场成为火电企业与发电同等重要的工作。根据对一家发电集团77家供热电厂的调查情况,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1 热电联产现状
根据我国能源特点,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火电仍将是我国主要发电方式,发展热电联产是传统煤电转型发展最现实、最可行的选择。近年来,该集团所属火电企业大力开展供热改造,积极开拓热力市场,有74%的火电厂实现了供热,供热机组容量达到54.8%,被政府认定为热电联产机组的容量达到33.1%。为居民供热面积达到2.9亿平方米,为700多家企业提供工业供热。
1.1 供热机组分布。按机组等级分,供热机组主要集中在30万千瓦级机组,占57.2%,其次是60万千瓦时级机组,占21.6%,20万及以下机组占11.9%,100万千瓦时机组占9.2%。按地区分布看,供热机组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地区,其中华北地区占35.1%,华东地区占24%,华中地区占15.2%,东北地区占13.1%,其他地区还有少量供热机组。
1.2 供热量情况。由于各地执行节能减排政策,同时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该集团供热量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从供热结构来看,民用供热占68.9%左右,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工业供热主要集中在华东、东北、华中地区,占31.1%,随着工业小锅炉的关停,工业供热比重有所提升。
1.3 供热价格。当前居民供热价格普遍较低,特别是三北地区实施普遍居民供热的情况下,供热已成为一种公益事业,热价往往倒挂,居民供热价格平均32.2元/吉焦。而工业供热由供热电厂与用户直接洽谈,供热价格基本反映供热成本,且有的供热电厂与用户建立了煤热价格联动机制,价格相对比较合理,工业供热价格平均52.5元/吉焦。
1.4 热电比。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地政府往往鼓励用大机组替代各类小机组、小锅炉实现供热。由于大机组发电量较大,热电比往往达不到行业关于热电联产机组的相关要求。该集团热电比在17%左右,各电厂中,热电比能达到热电联产机组要求的主要是一些2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
2 供热成本分析
供热成本一直是个难题,受到业内专家和学者的普遍关注。当前,除少量背压机组外,大部分是以发电为主,在供热成本核算中,主要按照热量法进行核算,即“好处归电法”核算供热成本,因供热产生的节能降耗效益体现在发电上。
2.1 供热燃料成本。供热单位燃料成本,包含两部分,一是供热消耗的燃料成本,二是供热所消耗的厂用电对应的燃料成本。供热单位燃料成本受入炉标煤单价、供热煤耗直接影响。该集团供热单位燃料成本为25.8元/吉焦,最高47.5元/吉焦,最低7.6元/吉焦,差异较大。
2.2供热固定成本。各热电厂供热和发电的侧重点不同,在核算供热固定费用时,考虑的因素不同,分摊有一定差异。一般情况下,热网投资较少、趸售供热、有较大工业热用户的热电厂固定成本较低;而直接供热到居民用户、热网布局较广、供热量较少的热电厂单位固定费用较高。该集团供热平均单位固定成本为10.7元/吉焦。
2.3 供热单位煤耗。因各热电厂锅炉效率、供热管道效率、热用户性质、供热厂用电率等存在较大差异,供热单位煤耗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该集团供热煤耗为45.8公斤/吉焦,平均供热效率为74.7%。最高达到66.3公斤/吉焦,供热效率仅为51.6%;最低38.5公斤/吉焦,供热效率达到88.8%。
3 供热效益分析
因供热成本是按照“好处归电法”原则测算,财务上反映的供热利润,不能完全反映供热的实际效益。供热效益包含三部分:
一是供热本身的效益;二是因为供热,在年度发电量计划安排时奖励的供热电量所带来的效益;三是因为供热提高了热效率,降低了供电煤耗所带来的节能效益。
3.1 供热直接效益。从供热直接效益来看,居民供热是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居民供热价格普遍偏低;其次,居民供热管线较长,管损较大,供热效率较低;第三,居民供热固定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居民供热单位总成本偏高。工业供热,整体上是盈利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供热价格普遍较高,工业供热管线相对简单,热效率较高,同时投资较少,分摊的固定成本也较少。
3.2以热带电效益。由于集中供热有助于实现节能、环保目标,地方政府在安排供热机组发电量计划中,会根据供热情况,增加一部分发电量计划奖励。从调查情况看,热电厂增加了50-800小时不等的发电量。另外,为保持连续稳定供热,特别是居民供热,在供暖期,机组基本上不能调停,且必须保持一定负荷率,这样对提高发电水平具有一定帮助。
《对供热现状的思考和建议》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3供热节煤效益。对于常规供热机组来说,由于供热所抽蒸汽已经过汽轮机做功发电,但供热煤耗按照不发电纯供热进行分摊,分摊给发电的耗煤量就减少了,供热企业的热效率要高于同类纯凝机组热效率,因此供热企业的供电煤耗普遍较低。该集团由于供热,供电煤耗平均下降9.8克/千瓦时,节约标煤达251万吨,减少了燃料成本。
4 供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该集团的供热调查中,发现了在供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
题,有些是个别的,也有一些是共性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研究和解决:
4.1 对供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供热产值相对发电来说,比重不大,有些单位和管理部门对供热工作不够重视。供热管理工作量较大,难度较高,直接面对热用户,但在供热人员配备略显不足。承担居民供热的热电厂,部分企业供热备用紧张。也有少量企业认为居民供热价格较低,供热亏损,对供热积极性不高。
4.2 供热发展不均衡。部分火电企业没有供热,市场开拓力度不足。供热企业中,有一些企业供热量增长缓慢,存在建设时虚报供热面积、夸大热负荷现象,热电比偏低。各地方政府对供热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也不均衡。
4.3 部分供热企业经营困难。以供热为主的电厂,投资比同等级的纯凝发电机组大;设备运行和维护需要人员较多;因供热半径的限制,运煤条件比大电厂差,煤价较高;因此,热电厂投资更多,运营成本更高。有些热电厂专供采暖,采暖期一过,供热机组设备闲置,利用率低,负担重,经营出现困难。
4.4 居民供热价格较低。按照现行成本核算办法,居民供热价格偏低,难以消化供热燃料成本和固定成本,如果不考虑其他方面的获利,普遍出现亏损状态。
4.5 供热环保效益未能充分体现。热电厂取代分散的小锅炉,具有容量大、热效率高、除尘效率高等优点,更有利于灰渣综合利用和节省宝贵的城市建设占地。但热电企业为环境和社会所做出的公益性贡献,未能得到相应经济收益。
4.6 税制政策未惠及热电企业。热电企业承担相当部分的社会和公共利益的义务,国家应在税收和财政政策上给予适当的照顾,但供热企业在改造资金方面未得到低息、补贴等优惠。
4.7 供热指标体系不健全。各热电厂供热煤耗、供热厂用电率、供热与发电的耗煤分摊,供热对供电煤耗的影响,供热固定成本的分摊差别较大,对供热指标的考核缺少相应规则,在年度指标计划中,设置比较粗放,难以对比和衡量。
4.8 供热技术研究不够。对火电的科技研究,国家一直很重视,但对供热方面的研究则相对不足。热电联产比常规火电无论在环保、税收、金融、价格等政策上,还是在供热机组选型、供热技术、供热效率、供热综合利用、供热指标体系等技术上都有更多的问题急待研究。
5 供热的工作建议
5.1供热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国家应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大力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厂实现集中供热,能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发电燃料成本,综合效益明显。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发电量计划奖励,理顺热价,促进热电联产的大力发展。
5.2 供热表面上亏损,但隐性收益较大,应全面分析供热收益,提高供热重要性认识。供热的隐性收益主要来自于增加的发电量和节省的燃料成本,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电力市场竞争的加剧,供热成为火电企业赢得市场的有效竞争力。
5.3 应加强供热指标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供热的技术指标、
财务指标、经济指标,加强指标的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不断优化供热指标,降低供热成本,合理分摊供热与发电的能耗,达到科学、规范,易于比较、衡量。
5.4 大力开拓热力市场,提高热电比,充分利用已有的供热设备,提高供热贡献率。许多热电厂,热电比还较低,供热水平远未达到设计热负荷,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5 积极争取供热优惠政策,不断提高居民供热价格。积极向地方政府及供热用户反映客观情况,努力争取热价上调、脱硫脱硝热价、热价补贴、财政补贴等政策,解决居民热价偏低问题。
5.6 加强供热政策和供热技术研究,增强对供热企业的指导和监督。要有针对性地研究供热政策,各热用户的蒸汽、热水的压力、温度等不同的需求,合理布局供热管网,提高蒸汽和热水利用率,降低供热成本。
【对供热现状的思考和建议】相关文章:
留守儿童现状和思考09-25
统计工作现状的思考及建议11-17
对中国养老保险现状的思考与建议09-25
筛学节能减排现状的思考与建议09-25
农村党建工作的现状思考和对策09-25
统计宣传工作的现状不足和思考06-02
语文学业水平评价的现状和思考09-25
对新疆农民增收的思考和建议09-22
农村党建工作的现状及思考和对策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