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职业高中学校体育的现状与思考
1、前言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有1万8千多所,在校生超过950万人, 占整个高中阶段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受教育群体,长期以来,各地各校的体育教育情况杂乱不一,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难以反映职中特点、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现实问题很容易使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成为一句空话,使21世纪全民健身效果的期望值大打折扣。现就个人的肤浅认识,对现行职高学校体育现状进行改革作初步探讨。
2 对目前职高学校体育现状进行分析
2.1职高学生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终身体育在这些劳动者一生的生活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作为教育与体育交叉点、结合部的职高学校体育来说,应该具有较重要的地位,但事实恰恰相反。
2.2学校体育的任务,短期而言,是提高学生的体质;长期来讲,要着眼于学生终生体育的发展,而传统的教材内容却是以竞技为主,这种教材体系的教学结果是:学生在小学、初中、职中十多年所学的体育基础知识在离开学校后即宣告结束使命,了无用处。如铅球的教学,试想:通过小学到职中毕业“一投到底”多次重复学习铅球技术, 学生在毕业后又有谁能应用铅球去锻炼身体, 又有几人能真正了解铅球的起源、发展等体育文化知识, 于是在体育理论界存在“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的争论也不足为怪了!究其真正的原因:应该说是学校体育在不断发展:50--60年代,学校体育的宗旨是发现人才, 为国家争荣誉、取金牌,所以就要在“金字塔”的塔底, 大面积地学习比赛项目的各种技术、技能 ,以筑出塔顶。所以铅球作为投掷的代表项目,因为相对简单和安全等因素被挑选出来,这种以掌握技能为主的学校体育目标成为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体育的目标经历了从“技能”到“体质”到“人材”的演变发展过程;应该说, 比原来的“技能”进了一大步,所以, 我们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也必须同步发展,这就要求学校体育的教材体系,要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真正达到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良好愿望。对职中学生而言,专业课是他们的饭碗,学生会积极、主动学好,但体育课给学生形成的往往是一种负担, 现实的局面是强制你非学不可,否则不能及格,在这种高压之下,学生就往最低要求上挤--及格就行、高分也没用;所以就形成了每次考试就几个成绩处在及格线边缘的学生为了及格而被动练习,而大部分学生却毫无反应, 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某个项目可考三次,但学生只随随便便考一次, 达到及格就“弃权”的现象。另外,在职中的每个年级,都不可能是同一年龄的学生,相差1--3岁都属正常现象,这种小龄或发育较迟的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的个体成绩差异就显而易见了。另外,个别轻度残疾、 有慢性病的学生虽然在考试中能够表现出好于其他学生的优秀的体育精神,但成绩中却无法表现出来,教师的口头表扬在面对学生的记分册时往往显得苍白而无力,每当考完,这类学生只有静静地站立用自己的表情空无来感受高分者的欢腾与傲慢。长此以往,人性上受到的压抑太大, 心理上容易形成残缺感,对体育也就不得不破罐破摔了。而往往这类学生应该成为学校体育的重点。
2.3 课余体育活动难以开展,名存实亡。出现的景况是,下午正课之后,学生回家或放学,教师看报闲聊,
体育教师开始带运动队训练,运动场上剩下个别不愿回家,酷爱篮球足球活动的学生自己玩篮球、踢足球,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课余体育活动是处于名存实亡状态。
3 职中学校体育应如何进行改革
3.1 要重新对职中体育教育任务进行认识
3.1.1 职中学校体育任务
我认为:职中学校体育任务的主要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让每个学生都了解体育健身的基本常识,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培养出1--2项自己喜爱的项目,逐步形成运动兴趣与习惯,并让学生自然地将这种兴趣和习惯保持终身并从中获得健康与快乐。这种以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为目标的新的职中学校体育任务与传统的以培养尖子参与竞技的学校体育任务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最明显的特点是职中学校体育的时间界限已扩展到毕业后的社会生活之中。
3.1.2 从职中学校体育任务的理论到方法-论到各类体育活动这三个层面来认识职中学校体育文化明确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所在,就可以此为原则 新审视我们以往的各种体育制度和工作方法,对以往缺乏科学理论作依据的行为应该作出必要的调整和大胆的否定。例如, 学校体育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考试”和“比赛”,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进行一些思考:考试、比赛究竟为了什么?为排名?为第一?在绝大多数人思维中,排完名次,拿到第一后,任务也就宣告结束,但如果对照学校体育任务,这显然相差太远, 笔者认为:比赛和考试应该是为了促进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自我锻炼中来,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根据这个原因,我 认为:对于职中的大型体育集会--校田径运动会,应该将原来的纯竞技项目进行调整和补充,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有一定群众基础的项目,条件允许的话, 应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直接参与到运动中来,让他们亲身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有了职中学校体育任务的理论作指导,具备了理论指导下的各种制度、方法和依据这些具备科学性的制度和方法来开展职中的各项学校体育工作、组织职中的各项体育活动,这样,也就具备了构成一种文化的三个理论层面。笔者认为,这才是真正适合我国职中的完整的学校体育文化,而这种文化与纯竞技体育文化相比较两者具有部分的兼容性,但职中体育文化更具备教育性和大众参与的特性,综合个人接受教育的阶段性特点,倒是具备了普高与高校学校体育中的共同点。
《职业高中学校体育的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2 改造体育课教学现状
3.2.1 建立职中“1+1”或“1+1+1”体育课程模式。
所谓“1+1”意思是:每周一节公共体育课加一节专项体育课(每天课余体育活动必须保证),而“1+1+1”则是再加一节活动课( 体育教师人数较多时可用)。公共体育课的内容是对学生体质进行监测、“达标”的检查、基本健身及保健理论的学习、评价(如在运动中如何把握量和强度等等)。专项体育课则是学生根据自身素质和学校条件等实际情况,在教师所提供的不同的选择范围内进行兴趣专项的选择。教师在上这种体育课时要较为系统、详细地讲解这些项目的理论技术要素、发展,使学生能够在这些项目上有他自己的发展空间。
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己练习为主的体育课, 旨在巩固学生专项体育课上所学到的技术,同时增强了学生体质。如果体育教师人数不足的话,活动课的内容可暂时由课余体育活动时间代替。
3.2.2 改革体育教材内容,建立职中体育教学大纲
调整或扬弃以竞技体育为主线的体育教材内容,结合职业特点,建立有职中特色的体育教学大纲。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为目标的体育教材内容,主要表现在形式上由竞技技术型教学向实用健身体质型教学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将直接导致教学内容
在健身、保健、娱乐等方面得到不断的充实。
3.2.3 教法上引入新的单元理论
单元本身是指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和相配套的教学内容的集合,后来发展成二种形式:一是在原有的单元概念上向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向扩展,形成了如“理论单元”、“运动处方单元”、“题材单元”等理论与实践;欧美等许多西方国家的学校体育教育所走的是这一条路;另一种是向教材的体系方面扩
展, 将单元理解为某一教材的“部分”或“分节”,重点在于教材分析和技术的系统性,我国与前苏联的学校体育属于这一种。如我们较为熟悉的“铅球单元”或“投掷单元”,这二种形式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前者注重人与体育实践,后者注重教材内容与竞技体育,根据这不同的侧重点,对照新的职中学校体育任务,就可以很清楚地理解到:长期以来,以教材内容为主体,重视竞技体育,忽视大多数学生个体的单元教学观念应该向以多数学生为主体,注重体育教育实践的单元观念转化。
3.3 改进体育成绩评定办法
3.3.1 职中学生新的体育成绩组成:(如下图所示)
┌专项课分 ┌水平分50%
体育成绩─┤ ┌达标分─┤
└公共课分─┤ └进步分50%
└理论分
在上图所示的构成因素中,“专项课分”中凡能用数值衡量的部分都可用二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当时的水平分,另一部分是进步分,之所以设立进步分,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无论你基础如何,旨在鼓励参与和锻炼的行为本身,这种进步分的设立,是对“考试是促进全体学生参加锻炼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3.3.2 体育考试的形式,朝灵活性、多样性方向发展
考试是一种检阅,但应避免过去的过份军事化特性, 应该尽可能减少限制,鼓励学生在教师所教内容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灵感及特长,体现自己的个性,为此,外界条件都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情况进行改变。例如,在女生篮球比赛中考查每个人的综合能力时,完全可以降低篮框高度;在武术考试中,不限哪种拳、哪些器械、不限是自编、自学、祖传、还是教师所教,可以用录音、配乐或喊口令等,在各方面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选择余地。
3.3.3 对在考试中某方面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给予附加分奖励
这种奖励每奖一次要给学生分析一次,让所有学生明白为什么老师要奖他,体育运动中哪些行为是提倡的, 这样可以助长良好的体育道德风气,褒扬优秀的体育行为,同时培养学生正常的运动心理品质,如篮球比赛的考试中,一方摔倒在地,另一方能主动伸手帮助对方的
行为等等。
3.4 结合职业特点,开展课余体育活动
职中课余体育活动除按“1+1+1”课程模式中所讲到的,巩固自己在专项体育课上所学到的技术技能之外,应该具备自己更多的职业特点。
3.4.1 充分结合自己的工种特点:按照全面发展的原则,开展课余体育活动。
3.4.2 有意识地在职中学生体育人口中为社会培养出一部分体育爱好者或体育活动骨干,提高他们在体育锻炼中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力以及个别项目的裁判与组织能力。
3.4.3 课余活动的组织办法可以在个别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尝试俱乐部形式:体育教师在课余活动时实行挂牌上课,学生有偿接受高质量的体育教育和服务等。
3.4.4 职中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组织单项骨干, 成立职中各种运动队,抛开以往局限在教育系统进行比赛的观念,与社会各界,广泛交流,以职中体育为龙头, 带动社会全民健身向积极方向发展,同时也为体育骨干走向社会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当前职业高中学校体育现状进行了一些展示, 指出了学校体育中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不相符的因素,围绕职中学校体育目标这个中心内容,探讨了现代职中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职中学校
体育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4.1 在学校体育目标的基础上, 进一步确立更加详细的职中学校体育亚目标,使职中学校体育工作更加明确和利于操作。
4.2 职中体育课应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以终身体育为主要目标,改变过去一切服务于竞技的局面。
4.3 课余活动应具备一定的职业特点,逐步与社会体育接轨。
4.4 改革体育成绩的评价办法, 建立以增强体质实效为中心的成绩考核制度,注重将体育过程评价与体育结果评价紧密结合。
4.5 对职中学校体育进行改革 ,是一个迫在眉睫且非常复杂的工作,建议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能积极参与探讨,将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早日形成科学的职中学校体育教育体系。
【职业高中学校体育的现状与思考】相关文章:
机关党建的现状与思考09-25
农机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思考09-25
关于工程监理现状的思考09-25
医患纠纷的现状及思考09-25
对基层统计执法现状的思考09-25
留守儿童现状和思考09-25
对社区矫正工作现状的思考09-25
对供热现状的思考和建议09-25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思考09-25
关于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思考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