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意见>《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思考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思考

时间:2022-11-22 08:18:28 意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思考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思考

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不断变化,网络的普及,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以及近年来高职院不断降分录取带来的学生素质整体下滑,高职院学生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着重从高职学生关于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制造行业涉及到了全世界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制造行业对用工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更大的要求,正是在此时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高速发展。面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样一种新兴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片面重视技能的高职教育面前,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犹为重要,成为影响高职院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在高职教育中,学生的职业道德是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反馈的数据表明在高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道德问题。譬如,不少学生缺乏职业理想、专业学习兴趣不足,到基层企业工作思想准备不足,盲目“跳槽”情况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与用人单位和家庭、社会影响有关,更与高职学校的教育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密切相关,正是由于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弱化问题才指出了我们今天加强高职院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二、对高职院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职业道德教育不重视

职业道德教育应该贯穿就整个学校教育过程,部分高职院的德育工作者,普遍认为职业道德是在就业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教育暂不涉及。许多高职院毕业生正是由于缺乏职业道德教育出现了不少问题,对其本人和学院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发展。

2、职业道德教育观念落后

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是教育学生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基本职业道德,更多的关注的是学生的当前状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为之提供可行的解决办法。

3、职业道德教育陈旧空洞

高职院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集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就业指导》两门课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课程体系并且教材十分陈旧,空洞,与社会的现行要求差距甚远,职业道德教育大多是教师自身的理解,却未能针对将来学生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教育。

4、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教学只强调理论教学,甚至有的教师知识掌握得少,研究得不够深入,不能深入分析疑点、难点问题,教学效果一般,教学时甚至还存在照本宣科,无法贴近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抓不住重点,不会处理授课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三、应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设立职业道德教育教研室,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其在学生学习阶段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应设立专门机构,划拨专项经费,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来开展,全面铺开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课研究工作,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确保学生的平衡发展。

2、提升任课教师素质,努力提升教育素质

职业道德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素质培养,只有用自己正确的政治觉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去影响、感染学生,才能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可信度和实效。同时要加强研究,要能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以科学的解释。要加强学习,不断调整知识结构,要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废弃“满堂灌”、照本宣科等落后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课质量。

3、加强引导,让学生快乐学习。

通过时势政策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使学生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用科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明确是非,正确认识社会现在的职业道德要求。并通过案例或是其切身利益和关心的问题的切入,引发思考和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保证教学的新鲜感和实用性,从而提升职业道德教育课的吸引力,促使学生快乐学习。

4、多重并举,结合实践开展教学

高职“双师型”教师有过企业工作经历,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类教师应当仁不让地参与职业道德教育课中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顶岗,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请一些社会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保证教学方面能够更深入体现学以致用,从而发挥来自企业与第一线行业的兼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榜样示范作用,起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双重教育方式,确保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素养同步发展。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5、加强生产实习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

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是将大学学习分为理论教育和生产实习两个阶段,而将职业道德教育毫无悬念的放在了理论教育阶段,其实职业道德教育应伴随大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参与到生产实习中去,并联系工作岗位实际,具体进行职业道德指导。

6、积极编写专业课程教材

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实质的载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可以作为基础教材,但并没有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所在工作岗位来进行编排,高职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的专家人士共同编写既适合学院学生成长、发展,又适合于企业岗位要求、企业文化需要的新型职业道德教育教材。还可以将职业道德规范融入专业课程教材,改变过去专业课程教材与行业职业道德相分离的状况,在对专业课程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完善的同时也给予了学生职业道德指引,从而提升高职院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不容忽视。探索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道路,大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德技双馨的综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浅析对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2017-05-12 09:05 | #2楼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塑造人才灵魂的工程,它应渗透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本文从高职生源特殊性谈起,提出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必须积极探索出适合高职生特点的、有效的德育途径和合理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关注、群众关心、家长揪心、学生忧心的民生问题。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成功与否,需要接受市场等多方面要素的检验,其中就业率是关键。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虽呈上升的趋势,但受大学扩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减员增效等因素的影响,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的企、事业单位用人理念更趋于理性与实际,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评价的重点也不在局限于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的掌握,学生的道德素质正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成为影响就业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积极探索出适合高职学院学生特点的德育工作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

1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对象特点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点,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其生源主要来自三种途径:一类是经历过高考落榜对复读没有信心的高中生;一类是参加了三校生高考成绩优异被录取的中专、职、技校生;还有一类是对普通高考、三校生高考信心不足,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进来的学生。他们无论在认知方式上,情感归属上,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1.1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信心不足

高职生从入学的考试录取成绩上看远低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文化知识掌握相对薄弱,部分学生会有较强的自卑感。受一些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家长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低等次教育,只有考不上“大学”或是急于就业的学生才会选择的教育类型;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高职生还存在一定的偏见,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时大部分单位、部门纷纷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另外高职学院的办学时间不长,办学质量参差不齐,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都对高职学生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产生了一定的挫折感,对自己能否成才信心不足。

1.2动手能力较强,环境适应能力欠缺

高职生中有部分学生为了准备三校生高考和自主招生考试“3+综合”的科目组合,在中学阶段就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考试前更是侧重加强了专业性方向的训练。有了基础再加上高职三年的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得他们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加强,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就表现了出较强的专业技能。然而这些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深受家长的溺爱,对于挫折和艰难的考验甚少,在家中唯我独尊,占有欲强,与他人相处、分享、合作能力较差。特别是高职院校招生中本地区学生的比例较大,他们周末经常回家“享乐”,每学期开学、放假常常是全家出动接、送,由此更加突显出环境适应这方面的不足。

1.3社会活动能力较强,自我约束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学院的学生大都思维活跃、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对院、系各级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和校外的公益组织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乐于在各类社会活动中寻求一切可能的力量提升活动质量。他们进入大学后也暴露出在中学阶段养成的一些毛病:学习、生活习惯较差,组织纪律性方面疏于要求自己,常常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找借口、理由,对他人的不满情绪较强,以自我为中心,且好自我表现。高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虽喜好求新、求变但辨别能力不强,容易被人引导,缺少自我约束的锻炼。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有效途径探究

面对21世纪科技、文化、教育大发展给我国高校德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形势和学生德育工作环境、对象变化的新特点。高职学院必须积极探索出符合自身要求、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道德教育途径,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协调发展的、个人潜力得以显现的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

2.1重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的道德教育方式

受学制的影响,高职院校目前开设的道德教育相关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势与政策》等,这些课程虽然所占课时不多但却是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培养高职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显性德育课程的接受程度有了一定的变化,高职德育要想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就应重视结合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把显性教育的主导作用和隐性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特点相结合。道德教育应更多的应融入在非德育课的教学中,融入在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中,使学生自觉的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高职学院需要发掘优势、突出特色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特别要重视融入企业文化,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形成符合自身特点和要求的校园文化特色。

2.2运用现代技术创新道德教育手段

道德教育手段能否与时俱进将直接影响其教育效果,在注重传统道德教育作用的同时加强与合理的道德教育手段结合,才能最终促成道德教育成效的提高。传统的德育课堂的教学应借助情景化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方式增强德育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有效性。课外应建立健全德育信息网络:包括校报、校广播台、宣传橱窗等校园宣传平台,特别是校园计算机网络。21世纪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先进载体创新德育手段,更新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应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德育活动如:网上宣传、网上讲座、电子信箱、网络bbs等,提升大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延伸德育的时间和空间,扩大教育的覆盖面,结合学院实际建设好“德育网站”、“思政部网站”特别是校园网的党建、团建板块,并加强对网络的管理、监督。

2.3侧重道德教育目的的职业性、加强实践教学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职业定向性是其的最基本属性,实习、实训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最佳的平台。职业素养的培养,应是一个贯穿高职三年,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全方位、系统的、长期的过程,任何的德育理论都需要在实践中磨练、规范、完善,特别是职业道德原理产生于职业实践又将指导于职业实践,高职院校要重视实践对高校德育的作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此外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不但能接受进一步的道德教育,而且他们的现场应变能力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也能得到加强。现代企业越来越讲求实效,需要的是能直接能上岗、独立承担工作的毕业生,如果学生在高职阶段不重视德育养成的实践锻炼,其参加工作后很难完全适应新时期企业的要求。高职学院要善于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中,教育学生养成对工作认真负责、忠于职守、努力奉献的工作态度和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还要帮助对就业信心不足的学生树立自信。

2.4打造优良的道德教育师资、有效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道德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师资队伍,现今高校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全员育人”的德育观虽已在全面提倡,但专职学生辅导员队伍依然是高校德育工作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辅导员直接面对学生开展工作,他们承担着日常教育学生的重担,更容易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效果。大学教师特别是德育教师只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高校德育体系中教育主体是教师,受教育主体就是学生,即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道德修养的提高,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应该主动地参与到德育过程中来,进行自我修养。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份子,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通过自身的良好表现影响和转变其他同学,这将极力于道德教育在学生中的深入。此外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活动加以规范、引导和激励,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增强德育的自主性,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这也正是德育所最终追求的目标。3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完善学生道德教育途径

客观的德育评价是对德育效果的有益反馈,同时又能促进德育的进一步改善、提高,是大学生道德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过去评价体系中反映出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来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反馈。

3.1坚持量、定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评价

在学生德育评价中,采用的定量考核标准必须事先予以明确,含糊的量化标准只会带来考核结果的非客观性。而评价中的一些无法量化考核标准,促使我们在对不同学生的评价中总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主观成分,故采取定性方法进行评价较为恰当,辅以必要的定量指标评价。学生也是德育评价主体之一,为使得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更科学、评价结果更趋向公平,评价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广泛参与道德教育评价。要广泛发扬学生组织在德育评价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在平时做好每位同学的日常生活、学习、活动记录。学生本人也应在平时时刻关心自己的德育表现,积极参与各项德育活动,根据相关考核指标自我初步考核,再将考核结果上交-班委会校对、检查,最后通过教师反馈结果,广泛听取意见。通过学生自己参与的德育评价,其结果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也促使同学的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意识得到增强。

3.2建立学校、企业、社会多方位合作动态评价体系

任何一个社会人都具有多面性,合理、客观的德育评价应该是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综合评价。当今时代高校德育载体http://www.oh100.com日益丰富,社会实践是德育体验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们利用假期和休息时间深入校园、社会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另外高职学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道德教育实践进一步拓展到了企业,高职学生真正融入到企业的环境中。因此要科学的对高职生进行道德教育评价必须要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展,让学校老师、企业带教师傅和社会人员共同参与、共同评价。评定方式也应是阶段性和连贯性结合,每学期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有一个阶段性评价,毕业时要结合整个大学期间的表现有一个连贯性评定方式,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德育评分纳入学生的毕业学分之中。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只有在长期的熏陶、感染、实践中形成,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高职院校只有在其过程中加强引导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3.3注重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强化德育评价导向功能

道德教育评价不能只看重学生德育表现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过程发现优势、不足,改进对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有效的评价应具有激励、教育功能,评价结果可与学生评奖、评优挂钩,着力从个人到组织上完善评价作用。高职学院应在充分了解学生所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关注学生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育起点并实施相应的德育评价。学生在校期间是一个不断的接受教育改正、学习、进步的过程,因此学校对其德育评价也不应是终结性评价,而应是发展性评价: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不断的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另一方面要利用社会、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评价即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学院德育工作以适应现代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思考】相关文章: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考03-08

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现状与模式思考09-25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09-25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思考09-25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思考09-25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及对策思考09-25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之思考09-25

对大学生士兵现状的思考09-25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09-25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思考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