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调查与思考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普九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就在于有8亿多人口的广大农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这些论述和要求充分表明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党中央、国务院抓好农村教育的决心。然而,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广大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与中央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需要有着很大的差距,当前许多农村学校出现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教师数量和水平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等诸多问题,又让人感到农村教育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初中学生辍学严重的现象,对农村普九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巨大的
压力。本文作者结合工作需要,专门深入农村完全中学开展辍学现象的调查,在调查了解过程中,召开了教师、学生座谈会,并结合期初动员流生复学,深入辍学生家庭中了解情况,以期通过对这所学校解剖分析,来对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作初步探讨。
一、辍学的现状 该校所在乡镇按教育发展规划及学校布局调整合并后只有一所完全中学,其中初中学生1984人。据核实,该校施教区基本情况:全镇共13个行政村,人口5.32万人,该校2003—200学年下学期初中部的平均辍学率为8.7%,远低于普九年辍学率低于3%的要求。从辍学年级分布看,初二年最高为10.8%,初三年8.2%,列居第二,初一年稍微低,为7.1%。从地域分布看,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和、永兴、万马几个乡镇,共4018人,占全镇人口7%,辍学人数占辍学生总数的35.7%,而经济较发达的新陂、平寨、山格3个平原村,人口13747人,占全镇人口25%,辍学人数占辍学生总数的11.3%。 从性别分布看,男生平均辍学率为4.5%,女生平均辍学率为12.4%,女生辍学现象明显高于男生。 二、辍学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社会性问题,受到多种、多层次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 管理机制的因素。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控辍必须实施政府行为,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负责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复学,学校负责教好学生留住学生。习惯上学校和教师往往把控辍理解为政府
的责任,而实际上镇村并没有把这项工作作为自身的一项任务,没有制定具体的工作制度,没有落实真实有效的工作措施,造成责任机制的明显缺陷。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主要是在学期初组织教师进村入户作动员说服工作,但由于缺乏政府强有力措施,工作成效不够理想。
2. 学生家庭的因素。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是影响辍学率的重要原因。在那些经济比较落实的边远山区,一些家庭因经济困难而无力缴交和支付杂费与其他学习和生活费用,而不送子女上学,是造成辍学的重要原因。此外,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教育价值观也影响着学生辍学。一些家长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低,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状况,认识不到教育对生产、生活和劳动致富的重要意义,更难于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认为读书就是让孩子识几个字,会算数就够了,这样家庭的孩子容易辍学。
3. 教育内部的因素。农村中学师资水平低,教育方法陈旧,使得学生感到学校生活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加上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一些教师把精力放在尖子生身上而放松对差生的关爱和转化工作,甚至会把差生当作影响升学率的包袱加以歧视,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此外,初中课程设臵,教材内容没有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一些后进生对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听不进、学不懂,于是产生升学无望而厌学、辍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因学生个人学业负担(考试成绩不好),导致辍学的比例正在增加,纯粹因为交不起费而导致辍学的比例正在下降。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调查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 社会因素的影响。几年来,高考招生并轨和现行的劳动用人制度不配套,特别是取消了高校毕业生分配之后,就业问题突出,相当一部分农民子女跳农门的愿望破灭,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加上有些家长为解决劳动力不足或为利益所驱使,不劝甚至不愿送子女上学,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家做农活或带到外面打工挣钱。
5. 法制观念淡薄。法制宣传不到位,一些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学读书完全是自己的私事,不懂得送适龄子女上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家长的法定义务,不懂得什么九年义务教育,甚至不知道有《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更没有认识到不送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
三、控制辍学对策与措施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辍学已形成一种突出的社会问题,成为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一大障碍,严重地影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正常实施和巩固提高。而农村初中生的辍学的根源比较复杂,要整治辍学现象,必须通过构建责任机制,加强依法治教,优化社会环境,强化家庭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来求得解决。
(一)强化政府行为,落实责任机制,依法组织入学 加强领导,落实政府控辍责任机制,加大依法治教力度,是控制初中学生辍学前提。
1. 落实政府行为,构建乡镇、村领导控辍责任制。当前,一些乡镇、村领导对初中学额巩固工作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是造成初中生年辍学率超标的关键所在。必须按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规定,强化政府行为,落实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承担应有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动员流生入学的职责,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做好动员流生返校入学的各项工作。 要积极推广乡镇成立领导小组,形成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学校全力配合抓,社会各界参与抓的工作氛围的做法。
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执法意识。春节,暑假往往是初中流生的旺季,特别是春节,外出打工的同乡兄弟、姐妹回乡过节,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往往经受不住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随同外出打工而失学,而且往往是群体性的,因此,春节期间,是控制辍学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广播、简报、标语等渠道大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使家长进一步认识让子女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明确没有学完九年义务教育是违法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依法治教摆到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措施保证教育法规的贯彻落实,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使广大群众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上升到法的高度来认识,使各级干部认识教育是裕民之路,使社会各界认识到支持教育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3. 认真履行职责,依法组织入学。为了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健全控辍的工作责任制。学年初,由与乡镇长、乡镇长与村长、校长签订《控辍工作责任状》,明确学额巩固动员流生复学责任,并把动员流生复学工作纳入考绩、奖励的重要内容。
(二)强化学校管理,构筑控辍防线
提高办学效益是保学控辍的重要途径。学校是育人的基地,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影响着办学质量,而办学质量的高低与学生辍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1. 加大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单纯追求升学率,使学校只为几位尖子生服务;单一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毕业后无一技之长。目前的办学体制,升学制度还没有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一时难以从根本上转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来。一些学校、教师有意排挤后进生,后进生受到冷遇,自尊心受到伤害,弃学了之,因此,要把学生留在学校,让他们乐学,就必须实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 加强薄弱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重视薄弱初建设,在经费投入、教师配备、设备更新等方面给予倾斜,尽最大可能消弭学校间的落差。同时,多形式、多渠道地挖掘办学潜力,支持薄弱学校教育的发展,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使学生进得来,学得好,留得住。
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心。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教师的政治素质入手,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基础,认真组织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内容,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要让广大教师明白,在一个班级中,五、六十名学生中失学几个,看起来是少数行为,比例不高,但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却是百分之一百。不断增强教师的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和事业
心,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调查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 加大帮扶助困力度,尽量减少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对于经济困难而中途辍学的贫困生,学校收费应该实行减、免、缓办法给予帮助。社会资助是帮助特困生入学有效的途径,要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扶助贫困生,使他们完成学业,有效地控制初中生辍学。学校、社会对贫困生的资助,激励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信心,从而提高初中学额巩固率。
5. 健全学校制度,增强工作责任感。为了及早发现初中生辍学念头,学校实行上课班长或科任教师点名制度,发现学生无故缺课,应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原因,一旦有辍学苗头,班主任及时家访做动员复学工作,并建立档案跟踪记录。学校在学年初与班主任签订工作责任状,明确要求班主任应认真履行控辍工作职责,采取措施使班级的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并把学额巩固工作纳入班主任、科任教师评优、评先、奖教、晋级的重要内容。学校还可建立帮教制度,减少学生因学习跟不上而产生辍学。为使帮教工作落到实处,不定期跟踪检查转化成效。并对学习或表现有进步的学生在公共场合给予表扬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
6. 实行适当分流,让学生学有所得。对于一些文化课程学习上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应适当地引导他们参加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习得一技之长,尽最大努力地提高他们的素质,不求人人成为栋梁之才,但要求得人人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人。
(三)加强教育督导检查,有效控制辍学 教育督导部门把控制初中生辍学作为普九巩固提高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加强对学校巩固学额的检查督促,把这项工作纳入期初工作检查和各项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通过检查、指导、促使控辍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不断总结,推广制止学生辍学的好经验,对工作不力的乡镇,学校给予通报、责令整改。
[转载]转:农村学生辍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017-05-11 21:04 | #2楼
一、课题的提出
“普九”实现以后,农村教育最大的难题除经费外就是流生率回升了。虽然国家早在1986年就制订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来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来控制学生的流失,许多教师也想尽一切办法来转困保学,但流生始终禁而不止,学生辍学率仍然居高不下,有些地方学生流失率高达30%。流生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它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了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实现步伐,温-家-宝说过:今天的辍学生,明天就是一个贫困户;它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其中辍学生比例很高足以说明了这一点。面对流生问题,无论学校还是教师,既感困惑,困惑的是学生为什么流失?为什么不愿意上学?又感无奈,无奈的是采取了那么多的办法为什么就控制不住学生的流失?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流失问题,要想控制学生辍学,必须要找到学生辍学的原因。基与此,我们开展了“农村学生辍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的课题研究。我们的设想是通过对农村学生辍学问题的调查,找到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然后,针对问题,对症下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控制学生的流失。
二、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座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主要采取家访的方式。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包括三部分:在校的学困生、近年来的辍学生、10—20年前的辍学生。
调查研究10—20年前的辍学生的目的是通过对他们目前的生存状态和质量的了解来教育现在的学生。
(三)研究的具体过程
本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确立课题,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二是制订和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三是搜集研究对象(学困生、辍学生)的材料,包括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家庭经济状况、在校期间学习和品德表现、流失去向等。
第二阶段为调研阶段。
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充分调查研究在校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思想状况和动态,辍学生辍学的原因,针对调查发现的原因和问题,提出自己的控辍意见。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
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造成学生流失的原因、后果、危害等方面进行汇总,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思考,撰写研究报告。
(四)调究情况
1、对在校学困生进行调研。
对在校学困生的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8份;组织召开座谈会六次,参与学生数89人次。在问卷调查和座谈讨论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于学困生家庭成员文化层次、个人的理想和目前的学习状况三个方面。
通过调查了解到学困生家庭成员文化层次普遍偏低,他们的兄弟姐妹学习成绩一般都不是太理想;学困生往往都缺乏远大的理想,绝大部分学困生的目标就是为了拿张初中毕业证;学困生现在的学习状态是普遍的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信心。
2、对近年来的辍学生进行家访
一年来,我共走访209户流生家庭,这些学生都是近年来流失的。这209人只有68人在家,或帮助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劳动,或游手好闲,到处闲逛,其他141人都到外地打工。通过家访,从流生或家长口中了解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绝大多数家长反映上也没有用,绝大多数流生说学习成绩不好,也有的流生是因为教师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所致,有的反映是因为与同学关系没有搞好,极个别学生是因为家庭突遭变故或家庭经济非常困难而辍学。总之,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很多,但又很简单。
3、对10—20年前辍学的人进行调研。
对这部分人进行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想了解他们现在的生存状态和对当时辍学的想法并以此来教育现在的学生。通过家访了解到这些人生存状态一般,以打工为主,但因为文化程度比较低收入也就不高,据他们反映,在南方打工,具有高中学历的人月收入在1800元以上,而具有初中或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月收入只有1400元左右,相差大约400多元,所以现在他们对当初的辍学很后悔。但当初他们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从单个人来看,相差400元的收入并不是大数字,但从整个乡镇、县区乃至全市、全省、全国来看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单以我所在的乡镇来粗略估计,每年在外打工大约近一万人,每人每月少收入400元,一年合起来就是4800万。
三、结论及其分析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对流生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流生问题有了比较全面的认
识和深刻的思考。
1、流生问题的危害是严重的
首先,流生问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在我所走访的209名辍学生中,虽然只有68名学生在家,但他们大多无所
事事,除了农忙季节帮助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其余时间是游手好闲,到处闲逛,或进“三室一厅”,或沉湎于网吧,或到母校骚扰学校、引诱学生去网吧或打群架,这些都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其次,流生问题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从调查得知,流生中90%以上是学困生,他们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很差,有些
学生六门功课总分不满100分,许多学科考试成绩都是个位数,文化知识贫乏的可怜,科学素养更是一无所知,这些严重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第三,流生问题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的是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但是这只是一种可能的生产力,要想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生产者必须掌握这种工具,流生肯定无法掌握这种工具。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流生也不可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流生问题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2、流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社会、政府、教育主管
部门、家庭和学生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学校方面看:办学思想不明确,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教学行为违反教育法规和政策,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一是教育学生方法不当,某些教师对后进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使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有的教师偏爱优秀的学生而嫌弃差生,对待后进生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方法粗暴简单。有些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学生排名次,排座位,歧视学生,对差生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加上有个别老师道德修养不好,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变相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大大挫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这些都加剧了学生的辍学。
二是一些教师业务水平不高。农村学校目前师资普遍短缺,相当多的农村初中是从小学借调-教师拔高使用,加之近几年毕业的师范生素质不是太高,致使农村教师业务水平整体不高,再加上平时不注重钻研业务,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一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仍采用“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讲课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教学手段简单生硬,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听不懂,学习难以适应,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加上个别教师缺乏耐心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后进生越来越赶不上优等生,产生厌学情绪。
三是目前农村学校基本上还是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推行素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在全面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各科老师为了高分数轮番上阵,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给学生不断布置各类练习、补充题、测验题。一些学校干脆把其它的“副科”和课外活动时间全部用在“主科”上,有的学校甚至连节假日都不让学生休息,继续给学生补课,部分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许多学生的个性特长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难以实现,哪有什么兴趣可言?必然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辍学。
从社会方面看: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心理和生理上都很不成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而目前农村学校周边的环境令人担忧,第一、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欠佳,学生被打或抢、被勒索财物、被盗等屡屡发生,学生缺乏安全感。第二,一些个体业主利欲熏心,不顾有关的法令或向学生出租不健康的书刊,或向学生售烟酒,或打着“学生优惠”的招牌引诱学生入录像室、电子游戏室、网吧、桌球室等场所,以达非法牟取暴利的目的,学生一旦痴迷上这些以后,就会无心学习,经常逃学、旷课,最后导致辍学。第三,农村文化市场上“黄毒”的影响,致使一些学生无心读书,一场黄色录像或一本淫秽书刊都可以使多年的学校教育付诸东流。第四,一些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部分家长和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不论是大、中专生毕业分配,还是招工、招干,部分单位不是量才用人,而是搞拉关系、走后门、行贿受贿、以权谋利等不正之风,出现了没才能也能找上好工作、好单位,而把有真才实学的人拒之门外的现象,使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事业与前途失去信心,逐渐产生弃学心理。
从家庭方面看:
首先,家庭经济贫困仍然是影响学生辍学的原因。即使目前农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还没有实现脱贫致富,没有富到可以随心所欲地拿出供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的费用,即使考不上大学、找不到理想工作也无所谓的程度。相反还会认为子女要上学就会直接给家庭经济带来更大的负担,在农村人们思想认识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大多数家庭看到子女升学无望的情况下就会选择让子女辍学,以致使更多的儿童辍学在家或外出打工。
其次,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对子女辍学的影响相当大。在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往往较低,甚至从未受过教育,他们囿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状况,认识不到教育对生产、生活及经济的重要意义,盲目地认为“读书无用”。在子女尚不能自立的情况下,父母的这种陈旧观念无疑成为农村学生辍学率高的催化剂。
再次,农村“重男轻女”封建意识仍根深蒂固。在流生中,女生比例高这充分说明了女孩受教育的权利被落后的封建残余思想所剥夺。
第四,家长缺少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不履行送子女或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定义务是导致学生辍学的又一原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了近二十年的今天,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小孩是自己的,送不送他读书是自己的事,不关别人的事,几乎没有几个家长认为不送子女(或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
从政府部门看:
执法不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不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对不接受义务教育这一违法行为的执法主体应该是当地人民政府,而有的政府官员却认为学生辍学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与政府没有多大关系,不愿管这些事。有的想管,但不知道如何执法,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才能督促家长依法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另外,辍学的初中学生大部份都打工去了,劳动部门对违法招收童工的治理也缺乏力度,这从另一方面促长了学生的辍学。
从教育主管部门看:
课程设置不科学。当前课程内容显得难而无用,严重脱离农村学生实际,也是造成农村初中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有不少学科知识,如数学中三角函数、物理中的各种计算,其实都是为学生读高中读大学准备的,对于考不上大学的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既难学且枯燥。要他们每天面对这些并无多大实际意义的知识,怎能不令他们生厌?
资源配置不合理。从教育资源来看,农村学校无论硬软件都远远落后于城市,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了许多“惠民工程”,但师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许多地方师资依然短缺。
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仍然是以升学率为主要甚至是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教育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会加剧学生的流失。
从学生方面看:
升学无望。就目前情况来讲,升入大学虽不是读书的惟一目标,却是读书的第一目标。如果学生确信自己升学无望,那么,他读书也就失去了动力。前途无望、丧失信心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读书无趣。在不少学生看来,读书如同嚼蜡,毫无乐趣;读书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是一件异常辛苦、枯燥和乏味的事情。他们视教室为监狱。他们盼望早日长大,早日结束学习生涯,以脱离“苦海”。可见,读书无趣也是导致农村初中生辍学的重要原因。
学习困难。有些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同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很难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他们听不懂课,作业不会做,成绩不好,学习倍感吃力,有度日如年之感。
四、控制农村学生辍学的对策和建议
(一)落实“三农”政策,强化教育扶贫力度
“三农”政策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基本国策,只有认真落实这一政策,才能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农村小康。同时,落实“三农”政策,也是解决农村教育和控制农村学生辍学的最根本措施。从教育这个角度说,落实“三农”政策,就是要强化教育扶贫工作,既要有声势,又要有力度。
一要建立对农村教育的倾斜政策。对农村教育投资倾斜,对农村毕业生就业倾斜,对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倾斜,对农村教师待遇倾斜。
二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既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硬件投入,也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软件投入。
三要建立健全社会助学制度,让学生读得起书。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要充分利用助学金、希望工程以及社会各类助学组织,对学生的书杂费实行减、免、缓,不能让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读不成书。
(二)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
政府要依法行政,按照《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依法保证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要依法保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对各种违反国家规定,侵犯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的行为,随意改变教学计划、削减思想品德课、体育课的行为,非法印制复习资料、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传播、贩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印刷品和音像制品的行为等等,进行重点监督和查处。
依法规范义务教育收费行为。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收费审批制度、收费公开制度、收费使用管理制度、收费监督检查和违纪处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明确收费程序和办法,规范收费行为,严禁学校擅自扩大收费项目,尤其对实行“一费制”的地区,严禁提高收费标准,并努力做到向社会公开,使收费行为走上规范化轨道。
依法防止初中学生辍学,实行乡镇政府目标责任制,将控辍任务落实到乡、村一级,依法健全和完善辍学生报告制度。县、乡镇和学校建立详细的学籍档案,各中学定期向乡镇和县报告辍学情况。一经发现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立即查明原因,查明后由当地政府和学校针对具体问题帮助解决,动员学生复学。
加大依法治理学生辍学的力度,使适龄儿童、少年不敢不读书,学生家长不敢不送子女读书,用人单位不敢招用童工。一方面要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树立学生、家长、教师、学校、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法律意识,要让他们认识到适龄儿童、少年不接受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要依法建立治理学生辍学问题的目标责任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严惩造成学生辍学的直接责任人。劳动部门要认真清理使用童工的现象,加大查处力度,杜绝使用没有接受完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
对实施义务教育漠不关心、不作为的政府及其官员,进行教育和依法查处。
(三)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弘扬素质教育理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农村基础教育是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教育。农村教育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首先要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理念,不仅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学校负责人要知道,教师要知道,而且所有的学生,包括辍学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知道,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其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的决策,必须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和方向,各种教育改革举措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革除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侵袭和干扰;第三,素质教育不能只挂在口头上,必须落在实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都要狠抓落实,一抓到底。
应深化教育改革,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方位的改革教育评价体制,不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师的唯一指标,不把文化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改变传统的、生硬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终身有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得有味、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学生辍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自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个性差异,自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第三,培养农村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根据学科特点,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创造性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改革农村课程设置。从增强农村初中课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以及学生就业需要出发,对农村初中课程进行调整、改革:第一,增加选修课。当前农村初中课程,选修课所占比例太低,需要随着年级的提升而逐步增加,而且实用性的技术课程,职业性选修课程应占相当的分量;第二,增强普教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性。普教和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农村,要把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联系起来,与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实践的能力;第三,要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第四,结合当地实际,有选择地把“绿色证书”课程内容纳入到农村初中课程之中,农村初中毕业生实行“双证制”;第五,农村学校增加劳动课,增加职业技术课,从而使学生能在心理和技能上适应就业的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改善农村学校管理。首先,改变管理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农村教育需要有现代素质的管理人才,能理解、尊重教师,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开放而有效的管理为老师注入活力和热情,激发他们的工作智慧;同时也会打破沉闷的学校生活,让学生离教师、离课堂更近,而不是辍学。其次,改变教育评价体制。以成绩、排名为基础的传统评价方式既害学生又害教师。还有什么比排名次更能打击、伤害大多数学生?还有什么比以考试分数为评定标准更能误导教师的教育方向?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不仅会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也同时引领教师不断地追求真知、提高能力并勇于参与到教育变革的实践中来。第三,提倡严肃诚实的管理风尚。管理态度、方法、风气都会直接影响教育部门的风尚也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和素养。诚实的精神面貌是现代的楼房和设备所换不到的。不诚实、不务实,再大的财力投入也改变不了教育力量的苍白。在教育管理上,要实事求是,坚决摒弃弄虚作假等腐-败的行为,这是养成教师和学生诚信的基本条件。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由于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和学校教育不力,使部分学生心灵受到污染,思想不求进步,学习不求上进,这需要进一步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第一、学校应把后进生转化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政教处牵头,各处室配合,以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第二、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后进生,对后进生要经常进行教育,不歧视、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批评后进生应耐心细致,把握尺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激励。对待后进生可以采取倾斜政策,如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批改作业,优先安排座位等。第三、学校要对后进生转化实行档案管理,建立后进生转化卡,摸清后进生的表现,定出转化目标、计划和措施。政教处要定期对各班转化差生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和评比,把转化后进生工作作为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第四、转化后进生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要建立家庭与学校联系制度,经常进行家访,召开家长座谈会等,互通信息,研究后进生转化办法。
四、对流生问题的思考
思考一:学校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是学校办学的目标。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者的目光往往会不由自主的聚焦于少数英才身上,他们重视尖子生,忽视中等生,歧视后进生,以牺牲大多数人来成全少数人,学校在制造少数胜利者的同时也制造出大批失败者,教育逐步异化为“精英教育”,优胜劣汰成为现行学校教育体制下的自然规律,不是学生选择了辍学,而是“精英教育”模式淘汰了学生。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学校应该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的能力、兴趣、个性等千差万别,学校不能不顾差别,不从实际出发,千篇一律地按照“英才”模式去培养学生,而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道,哈佛最引以为自豪的不是培养了六位总统,三十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给予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思考二: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这一问题应该属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范畴。教育不是管束,更不是惩罚,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却充斥着体罚与变相体罚,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变着花样去罚学生,罚站,罚抄书,罚扫地,罚款……有的甚至亲自出手,拳脚相加;学校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不顾教育法规的明文规定,动辄以勒令退学或开除威胁学生,这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对学校、对老师产生恐惧感。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假如管教到了极度严酷的地步,也可以治好目前的毛病,但是接下来的常是更恶劣更危险的心情颓丧的毛病,那时,你便算是丧失了一个放荡不羁的青年,换来了一个心情沮丧的家伙……”,“放荡的青年,却是生龙活虎一般,精神十分饱满的,一旦走上轨道,常常可以变成一些能干、伟大的人物,心情沮丧的儿童就不然了,他们的态度是怯孺的,精神是抑郁的,很不容易振奋起来的”,辍学就在所难免了。教育应该是一种保护,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教育应该是一种关怀,要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关注学生的现实发展,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淡化个人功利,避免急功近利,防止肤浅庸俗,远离空洞虚伪;教育应该是一种服务,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考三: 课堂教学应该怎么教?
教学应该是一种享受。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满堂灌”现象比比皆是,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法陈旧,缺乏创新,学生在课堂得不到快乐与享受,而感到一种压抑,产生厌烦感,对学习不感兴趣,厌烦和不感兴趣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学生的流失。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首先,必须实现师生关系的情感化,努力构建科学、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国有句古话,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尊重学生,尤其要关爱后进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强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创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创立了学生乐学的最重要的环境;其次,必须实现教学内容的情境化,创造条件让学生感知你所教的内容;教学工作的一项最重要任务是创造教学情境,即通过口语描述、实验操作及运用教具、设备等,创造特定的认知环境,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情境化,就可以让教学内容便捷地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就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知、理解知识;第三,必须实现教学过程的情趣化,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教师要善于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努力将学生接受人类已有知识的过程设计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探求之乐、发现之乐、成功之乐。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对学生有吸引力。
思考四:教育法是“软法”还是“硬法”?
造成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校因素之外,家庭、社会、政府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经济困难,家长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认为上学不如打工,对子女上学持无所谓的态度;社会也没有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种网吧包围校园无人过问,招用正处于义务教育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成为某些企业谋取暴利的手段;政府对学生流失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只是象征性地起草一些文件(其实,只是盖盖章而已)。接受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少年应该享有的权利,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是教育法规明确规定的内容,然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成为一部“软法”,表现为执法主体不明确,执法手段不过硬。要想做好“控流”工作,必须依法控辍,首先要加强教育法规的宣传力度,让教育法规深入人心,达成共识;其次要严格执法,这是关键,一是要明确采取行政执法手段,责令流生返校上课,应有政府来执行,二是执法要严格,要采取必要的强制执行手段,让教育法规成为一部“硬法”。只有这样,控流工作才能引起家庭、社会、政府的高度重视,才能使控流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调查与思考】相关文章:
泰安农村养老现状的调查与思考09-25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思考09-25
安岳县大学生村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09-25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思考09-25
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09-25
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09-25
农村党建工作的现状思考和对策09-25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09-25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