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意见>《基层统-战组织的现状与思考

基层统-战组织的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2-09-25 04:25:45 意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层统-战组织的现状与思考

基层统-战组织是整个统-战工作的重要基础与支撑。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出现,统-战对象日益增多,基层统-战组织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近期,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历时一个月,采取查阅档案资料、逐个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隆回县乡镇台联、侨联小组、工商联分会等基层统-战组织进行一次全面调查。

一、现状

隆回县现有26个乡镇113万人,属国家级贫困县。目前有乡镇工商联分会16个、行业(商)协会10个,在有3户以上台属、侨属的乡镇设立台联小组22个、侨联小组22个,均明确了负责人。26个乡镇也都配备了宣传统-战委员。70名基层台联、侨联、工商联分会负责人中,按性别分,男性63人,占90%,女性7人,占10%;按学历分,初中及以下的35人,占50%,高中或中专23人,占33%,大专及以上的12人,占17%;按年龄分,45岁以下的13人,占18%,45-55岁的21人,占30%,55-60岁的18人,占26%,60-70岁的12人,占17%,70岁以上的6人,占9%;按从事统-战工作时间分,3年以下的8人,占11%,3-5年的12人,占17%,5-10年的15人,占22%,10年以上的35人,占50%;已作政治安排的29人,占41%,其中市、县人大代表各1人,县政协委员27人。26个乡镇的宣传统-战委员中,按性别分,男性22人,占85%,女性4人,占15%;按学历分,大专及以下的12人,占46%,本科及以上的14人,占54%;按年龄分,35岁以下的5人,占19%,35-45岁的15人,占58%,45岁以上的6人,占23%;按从事统-战工作时间分,3年以下的13人,占50%,3-5年的10人,占38%,5年以上的3人,占12%;按任副科职时间分,5年以下的10人,占38%, 5-8年的11人,占42%,8-10年的1人,占4%,10年以上的4人,占16%;无在任的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隆回县现有台属5万人,侨属1.6万人,工商联分会会员1512人,会员单位从业人员9698人。他们2017年来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980万元,在支持学校、医院、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扶助贫困学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爱心助学和2017年抗冰救灾、汶川地震救灾中,全县工商界人士分别捐款392万元、66.12万元和118.3万元。2017年县光彩事业促进会成立时,各界人士举牌认捐621万元,其中工商界人士451万元,侨胞侨属

120万元,台胞台属50万元。

目前,隆回县70个基层统-战组织有专职人员,有对象台帐,负责人每年到台属、侨属与会员家中走访一次或集中召开一次座谈会,工作运转基本正常。金石桥、六都寨、小沙江、周旺、桃洪镇等统-战组织负责人协助本镇城-管整治、治安维稳、税收征管等取得实效。

二、问题与原因浅析

经调查了解,隆回县基层统-战组织在工作运转中折射出一些问题。

一是统-战工作成“副业”。乡镇宣传统-战委员除分管协调本乡镇宣传、统-战工作外,大多身兼数职,如驻村、担任片线长、分管招商引资和工业等中心工作。其他基层统-战组织负责人没有固定生活来源,忙于务工劳作以维持生计;繁杂的事务使他们难以专心统-战工作,有的已名不符实,有的统-战工作成为“副业”或“搭头”,还有的统-战工作甚至成了抛荒地。 二是后备力量短缺。基层统-战组织负责人难以物色,尤其是台联、侨联组长,不仅要求是台属或归侨侨属,还应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从事统-战工作的热心与耐心。乡镇工商联分会会长、台联、侨联组长目前是只有奉献没有报酬的“义工”,身份及素质的要求与零报酬的巨大反差使人选物色越来越困难。隆回县现有的70名基层统-战组织负责人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35人,占50%,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只有12人,仅占17%。从年龄上看,45岁以上的57人,占82%,其中60岁以上的18人,占26%。整个队伍文化素质偏低,年龄日趋老化,更严峻的是后备力量短缺,可能出现青黄不接。

三是老办法难解决新问题。随着新形势的发展,统-战工作对象越来越多,领域越来越宽,内涵越来越丰富,老办法与新形势的矛盾日益凸现,基层统-战工作急需新的知识、思路和方法。比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社区统-战工作,由于对象多,流动快,思想观念、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创业理念、贫富差距也大,基层统-战工作者的老知识、老办法、老思维很难与他们形成共识、有效沟通,统-战工作领域难拓展。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基层统-战组织的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是经费短缺无动力。目前,暂未收到上级有关解决基层统-战组织负责人工作经费的“尚方宝剑”, 本级财政较为困难也无法专项安排,故没有将基层统-战组织负责人纳入财政固定补贴范围,负责人打个电话慰问统-战对象也要倒贴电话费,造成少做少贴、多做多贴的尴尬局面。

二是年龄偏大无活力。70名基层统-战组织负责人中,55岁以上的36人,占52%,年龄

偏大、行动不便、观念不新造成普遍活力不足。

三是久居其位无压力。26名乡镇宣传统-战委员中,从事统-战工作3年以上的13人,占50%;任副科职时间5年以上的16人,占62%。70名基层统-战组织负责人中,从事统-战工作5年以上的50人,占72%,其中10年以上的35人,占50%。久居其位极易滋长得过且过、无过便是功的思想。

四是素质偏低难创新。70名基层统-战组织负责人中,高中或中专及以下学历的58人,占83%,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35人,占50%。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与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很不相适应。

五是事务繁杂难专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宣传统-战委员承担的工作任务繁杂,台联、侨联、工商联组织负责人忙于务工维持生计,很难专心统-战工作。 六是“权利”太小难安心。基层统-战工作既无“权力”,也无“油水”,有的多是服务、联络、沟通、慰问,面对现实的诱-惑与示范效应,有些人己“身在曹营心在汉”。

三、几点思考

统一战线曾经是我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时,统一战线还是不是“法宝”?现阶段还需不需要这个“法宝”?如何进一步认识并发挥“法宝”作用?中央已作出明确而肯定的回答。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太多的现实与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令基层统-战工作者越来越困惑,也引发一些思考。

(一)肯定基层统-战组织的价值存在。基层统-战组织为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稳定和-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明显实效。那种认为基层统-战组织可有可无的思想,是对统-战工作的肤浅认识。做好基层统-战工作的前提,首先要肯定基层统-战组织的价值存在。

(二)明确基层统-战组织的性质与职能。目前,很大部分基层统-战工作者对基层统-战组织的性质和职能存在模糊认识,确有必要予以明确,以利指明工作方向与前途,鼓舞士气。统-战部李微微部长多次强调要加强基层,夯实基础,明确界定其性质和职能,也是落实李部长要求,为基层统-战组织提供体制保障。

(三)正视基层统-战组织目前的困难与问题。基层统-战组织在权力小、经费少的现状下开展工作,确实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与努力,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四)规范基层统-战组织的工作运转。按照有牌子、有场地、有桌子、有台帐、有制度的标准,加强阵地建设,规范基层统-战组织的工作运转,建立负责人绩效考核机制,实行目

标管理与双向述职,重点考核其联络服务、保稳定促发展的实效。

(五)适当安排基层统-战工作经费。上级可考虑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解决基层统-战组织负责人待遇,可考虑参照村干部的固定补贴标准,或参照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纳入财政固定补贴范围。如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解决 70人则每年需新增预算4.2万元,解决44人则每年需新增预算2.64万元。

(六)优先考虑基层统-战工作者的政治待遇。对工作积极、成绩显著或从事统-战工作10年以上的基层统-战组织负责人,可优先考虑其政治待遇,择优推荐安排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或授予相应政治荣誉。对扎根基层工作,任职时间超过10年的宣传统-战委员,可考虑在干部交流任用时优先安排。

(七)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可考虑参照村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将基层统-战组织负责人纳入教育培训计划,定期对基层统-战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水平。

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与思考2017-05-11 20:04 | #2楼

作为基层普通干部中的一员,我扎根基层已经过去四年。然而就是在这平凡的四年里,在这从事干部队伍管理工作的四年里,我接触到了中国最基层、最忙碌的镇、村干部,了解了基层干部的奉献和付出,知晓了基层工作的甘难和辛苦。时代的发展,灌输着新时期基层干部的激-情与智慧;与时俱进,促使了新生代基层干部的成熟与进步。工作的接触,视野的拓宽,经验的增长,不得不让我对他们这个群体有了感性的认识,有了些许的思考。

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九多九少”

学历偏低多,学历偏高少。现在无论是镇级,还是村级,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干部总数还是偏少,镇级干部学历普遍以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为主,村级干部主要以初中及以上学历为主。就笔者工作的乡镇政府来看,在职的30名公务员中,大专以上学历13人占43、3%,高中及以上学历17人占56.7%;就全镇13个村而言,在职村干部58人中,大专以上学历13人占22.4%,高中及以上学历45人占77.6%,且村干部大专学历还是通过新农学院进修而来的大专学历。就整体而言,镇、村共88名干部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仅26人占总数的29.5%,这个比例相当低,学历偏低成为制约基层干部队伍知识更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瓶颈问题。现在在镇政府工作的老同志中,机会全部是高中或初中学历。

《基层统-战组织的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年龄偏大多,年轻干部少。放眼基层,在现有镇、村干部队伍中,几乎清一色全部是40周岁以上甚至50周岁以上干部,年轻干部的身影是少之又少,除了每年新进公务员1至2名外,几乎没有增添任何新鲜血液。就本人工作政府机关而言,30名中35周岁以下仅13人占43.3%,且其中9名还是在2017年之后才补充,2017年之前政府长期处于无年轻干部状况。在现有村干部中,35周岁以下只有5人占8.62%,更是微乎其微。村书记中几乎清一色都是40岁以上人员,近60岁左右老干部尚有6人占13人的46.1%。镇、村干部后继乏人的情况日趋恶化,镇级公务员年龄结构近几年还在改善,然而村级年轻干部几乎处于断层状态,在201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仅仅补充了2名35岁以下委员,并且还是党委积极动员主动引进人才才可以更新新成员,就自愿而言几乎为零。

工作任务多,工资待遇少。我县地形地貌属于典型山区,各乡镇山大人稀、地广物薄、交通不便,工作环境较县城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基层政府属于社会管理的公共机构,且是非营利性公共机构,无任何经营性收入。各乡镇、村资源稀缺,无法吸引大批工矿企业扎根发展,地方预算收入几乎处于“挤牙缝”状态。干部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与同等其它单位相比仍然处于偏低水平,同宜昌市区相比几乎相差千元。就本人工作的乡镇而言,13个村村干部工资最高的年收入为7117元,最低的为5746元,相差幅度为1371元;如果按照平均工资计算,村干部月收入最高也仅为593元,最低只有442元,平均工资也只有517元,这离城镇最低工资标准750还差160元之多。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基层工作逐年加压,任务逐年加大,然而基层干部工资收入与工作量增长即不协调和匹配。

留任干部多,后备干部少。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经济产业的单一,人才的流失,造成80后、90后农业人口急剧涌入大中城市,加入到事务工大潮中。各村里高素质人员、带头致富人才、扎根本地人口一而再、再而三地减少;优秀毕业大学生嫌弃乡镇政府工作环境差、待遇少,不肯选择报考基层公务员,引进不了人才;留任年轻公务员刚工作一两年,就心浮气躁,加紧准备报考各地热门岗位和职位,一旦考上就远走高飞。这些现象,均对基层干部队伍的扩充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在2011年换届选举中,村书记、村委员中几乎90%以上全部是原班人马,村副职也仅仅在本地选拔补充不到5人,仅占8.6%。后备干部严重缺失,情况较为严重。

应付工作多,工作激-情少。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日益高涨的工作要求,长期偏低的工资待遇,干部选拔的瓶颈关口,让一部分镇、村干部对未来失去了信心,长期高压力的工作状态让一批基层干部天天处于疲劳应付状态,主动工作、创新工作的劲头日趋衰竭。年轻公务员初期2年的“新鲜期”已过,组织尚未提拔,就暗自唉叹,抱怨组织,不肯以积极心态对待事业,想走捷径的想法久久萦绕。镇机关干部由于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常常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来工作,尽量避免难事、大事、担责任的事,逃避风险、躲避责任;村级干部一般都工作了十年八年,经验也有了,家也安在农村,过着衣食无忧、下岗不愁的平淡生活,也渐渐失去了工作热情和耐心,跟着组织“拖”,不求进步和工作创新。某些部门如安全管理部门、社会维稳部门的责任重大,工作人员往往揪心操心,其余“清闲”岗位上的干部却高高挂起,应付了事,效率低下。

干部工作多,干部学习少。很多基层干部都是在镇、村工作多年,人脉、资历、经验都相当丰富,可以说都能独挡一面、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工作业绩自然不容置疑。论起做事,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估计还比不上一个有20年基层经验的文盲村官。对于民情、民-意,老同志们常常体会颇深,然而对于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却往往犯了愁。现在是一个开放型社会,信息四通八达,电脑、qq、微博、网页、微信、3g等新事物陆续进入我们的视野。年轻干部掌握起来上手快,爱学习,但是老同志们由于文化基础的制约,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接受,本着“反正我也学不会,那是年轻人的东西”等惰性观念厌恶学习。不仅如此,在日常理论学习方面,基层干部由于时间紧迫、工作量大,往往也不愿意抽出时间、挤出空隙来主动学习。学习型干部口号提出了很久,实际事半功倍,相当一部分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走读干部多,本地干部少。干部因为要实行回避规定,往往采取异地干部交流使用的方式,本也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干部交流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本人工作的基层政府,30名公务员中,家住外地的干部22人占总数的73%,班子成员9人全部是非本地户籍干部。外来干部并非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工作初期对本地情况不了解,对家乡的热爱程度比不上本地干部,时间长了难以真正扎根本地,年轻外来干部更是想着提拔交流到外地,离开本土本乡。走读干部心里由于牵挂这家庭、子女,也不能真正安心工作,周末夫妻现象在基层干部中尤为显著,甚至极少数家庭也因干部走读等诸多因素而造成夫妻失和、妻离子散。目前乡镇班子成员几乎全部是异地干部交流,如要让干部安心,组织上需要给予干部们更多的关心关怀,切实为干部工作营造更好更和-谐的工作环境,解决干部们的后顾之忧。

科级干部多,科员干部少。本人工作的乡镇政府,30名国家公务员中科级干部就有18人,占总数的60%,科员还仅仅是总人数的40%;30名工作人员中,领导就有9人占总数的30%;每年几乎都有乡镇干部从科员提拔为科级干部,职级身份变更机会较多。就其它乡镇而言,也存在这一普遍现象。基层干部中领导担任着双重身份,既是工作的组织者,也是具体的办事人员,甚至部分领导工作中和办事员是承担着一样的工作任务,压力大、任务重、事情繁杂。公务员的进口关越来越紧,招考的公务员交流速度较快,留下不多,人员变化频繁。

人员编制多,在职干部少。本人工作的乡镇行政编制为37人,实际在岗只有30人,还空缺编制7人,人员尚没有完全配备齐全。一方面由于地方财政负担问题,另一方面也由于进口关越来越严、越来越紧。基层乡、村两级工作任务较多,政府工作人员几乎都是一人多岗、一人多职,常常扮演多重角色、从事多份工作。就工作实际而言,急需补充更多的基层工作人员来分担部分工作,既可以确保工作质量,又可以确保人员的精力和时间。就全县而言,大乡镇45个编制,中等乡镇37个编制,小乡镇30个编制,目前12个乡镇人员编制均没有配备齐全,差人成为基层干部队伍的普遍现象。

基层干部队伍现状原因分析----“四大问题”

对于上述情况,本人结合实际,进行了初步分析,我认为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历史遗留。基层乡镇从设立到如今经历了多次历史改革 ,人员经历了更新换代,机构、职能、职数等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变更。现在公务员中一部分老同志是当时政府的合同人员、临时工作人员及借调人员等在改革中一次性招录进入,年龄、学历、知识等因素在当时招录时并未向现在召开如此严格;同时,教育培训条件、管理能力等也未向如今这样开放、全面、信息畅通。所以,遗留下来的老干部比比皆是,低学历、低文化、思想封闭者大有人在。本人工作的乡镇是由原屈原乡、新滩镇2个乡镇合并而来,经历了乡镇合并、人员变更的大历史背景,老干部居多,年轻干部偏少,只是近几年才得到一定的改善。

二是由于机制问题。人才引进、干部招考等政策在历经实践检验后愈发成熟和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也对当今干部队伍的发展、管理开辟了新道路、提供了新思路。然而,公务员进口关的严格管理、招考职数的偏少依然不能满足基层干部队伍的实际需求,大量干部通过外地招考的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和突出,留不住人成为制约基层干部队伍发展的致命瓶颈。干部交流机会偏少、城乡干部待遇的偏差、年轻干部提拔任用较少等机制因素也是影响如今基层干部队伍发展壮大的诸多因素之一。当然,近几年来我县在干部机制探索中也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实效,令人振奋。

三是由于财税制约。秭归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农业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工业发展滞后,地方财政税收长期处于全市中小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也属于偏低层次。工作需要人,人工作需要钱,没雄厚的财政资金支持就无法养足必备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我县乡镇编制并不配齐其中很重要因素就是地方财政收入不足以负担大量公务员人员的工资,更不用提提高村干部的基本待遇了。虽然近几年公务员的待遇收入也水涨船高、大有改善,然而和宜昌城区相比、和其它富裕地区基层相比,我县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村干部待遇偏低的情况严重制约着村干部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提高村干部待遇也成为村官们向组织、向政府提出的最为显著的、最为迫切的要求。

四是由于教育管理。基层政府作为基层干部管理的主导部门,更是应该主动担负起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基本职能。干部的成长成熟,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帮扶。老同志如何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年轻同志如何掌握经验、了解民情?领导干部如何把握全局、统筹协调?这些都是基层政府理应担负起来的重任和第一责任。然而,由于过去机制的不健全、教育手段的欠缺、管理理念的松动、干部管理的忽视等诸多因素,对干部成长培养并没有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造成了干部不学习、干群不和-谐、素质偏低下等很多不良倾向,影响了基层政府公务员的社会形象。特别是在村级干部的管理上,过去并不十分重视,关心不够、教育不多、沟通不畅,让政府干部和村干部产生了心理上的鸿沟、工作中的对立,不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

对策及建议———“六点建议”

针对以上现状,结合分析的原因,本人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交流。

一是新进干部要向基层倾斜。国家、省、市每年都在招考选调生、公务员、选聘生(俗称“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支援西部人员等,建议组织上给予基层分配名额要加大、倾斜。刚毕业的年轻人需要深入中国最基层、最真实的地方去锻炼和洗礼,需要接触最真实的中国农民,掌握真正的民情民-意。基层环境对新进干部有着得天独厚的锻炼优势,是他们人生课堂上的必经之路、成长之基。缺乏基层的锻炼,就不能正确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就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就不能真正走进群众、融入群众。特别建议基层新进人员至少要在基层工作3年以上,才能有资格参加选拔、招考或调任。不热爱基层就更不配成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

二是城区干部要到基层锻炼。目前,我县城乡干部差别较大,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工作任务、责任追究等均呈现较大差别。很多县直机关工作干部长期处于较好环境,下队进村机会有限,能以接触到基层民情,不能了解基层辛苦,刚毕业就进机关对干部成长也不全面。因此,建议按照“六个一批”的政策指示,能够在适当时候适当机会实行城区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基层干部到城区挂职交流,进行双向交流,便于干部对社情民-意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和清晰的认识。

三是年轻干部要入多岗交流。作为基层干部,应该成为工作中的“万精油”,应该成为工作的“多面手”,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必须具备。特别是刚进入基层干部队伍的公务员、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岗位上、一项工作中,而要掌握农业、经贸、民政、党务、社会事务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和工作方法,不断丰富基层工作经历,储备基层工作经验,为今后走上领导干部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组织部门,也应该适当考虑让年轻在多个岗位上进行交流锻炼。我镇政府对年轻干部就实行每年轮岗一次,确保每个35岁以下干部都能有机会到不同工作领域学习交流。近4年来,我镇共轮岗交流8人次到7个岗位上进行锻炼。

四是村级干部要有待遇保障。基层工作需要广大基层干部来执行、来推动,尽力落实基层村干部的保障待遇是确保基层干部队伍稳定的必要措施。特别是如果能在政策范围内尽力解决村干部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离任政策待遇、医疗保险等,将是带给村级干部最大的福祉,是真正能让村官扎根基层踏踏实实工作的最可靠的保障。建议、县政府能酌情考虑全县基层干部的实际工作需要,在资金保障上能尽量满足基层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基层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后勤保障,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

五是乡镇干部要有组织关怀。乡镇干部大多家在县城外镇,每周过着“周五走、周日来”的走读生活,夫妻双方分隔两地,子女教育难以尽责,家庭困难实际突出,面临问题比比皆是。建议组织上结合实际适当考虑乡镇干部的家庭困难,给予政策范围内、原则范围内的必要照顾,尽量为走读干部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适当实行干部异地交流,解决基层干部们的后顾之忧。在思想层面上,建议组织上也要经常开展同基层干部的谈心谈话活动,了解干部、教育干部、关心干部,让基层干部留得住心、安得下神、下得动力,真正能为基层办点事、真正能为群众谋点福。

六是基层干部要以教育为本。“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基层干部工作的动力之源、核心之本,教育干部、培训干部是基层党委、政府的首当之责。人是有思想的,干部的思想教育应当成为干部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心。尤其在新时期,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权利观、利益观、群众观等思想观念交杂影响下,一个党员、一个基层干部能否坚定信念,能否信守承诺,能否服务群众,成为摆在一个干部面前的严峻考验。建议组织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干部,以适当的方式培训干部,以典型引导起到示范作用,以奖励先进、弘扬正气来营造氛围,树立干部正确的思想观念,真正落实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成长成熟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基层干部。

本人作为基层干部的一份子,作为一名普通的国家公务人员,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为必当率先示范、遵纪守规、恪尽职守,人,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干部的身份时刻警醒自己,以榜样的力量时刻激励自己,在基层工作的历练中逐渐成熟、逐步成长,积累人生的宝贵经验,让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活得更有光彩、更有意义。

【基层统-战组织的现状与思考】相关文章:

基层党组织现状及思考09-25

对基层统计执法现状的思考09-25

当前基层干部交流现状的思考09-25

基层医院党建工作现状与思考09-25

国税基层建设的现状与思考09-25

基层卫生防疫工作的现状与思考09-25

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现状与思考09-25

县级党校开展基层干部培训的现状与思考09-25

统-战干部考察材料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