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红安县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从七月初开始,我们花一个月的时间,从机构、人员、经费、基础设施、网络运营、统计服务、规范化建设等七个方面,对全县12个乡镇的统计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们既为基层统计员的辛勤工作所感动,也为乡镇统计所面临的困境而深深忧虑,但更多的是诱发了一种强烈的求变心理:统计管理体制必须全面改革!
一、问题透视
1、乡镇统计机构和编制被撤并。2000年以前,我县的乡镇统计机构比较健全。统计站单设,房子、章子、桌子齐全,乡镇统计网络运转基本正常,制度上墙、资料归档、规范化建设像模像样。但随着2000年开始的乡镇机构改革的逐步深入,乡镇统计工作首当其冲被大幅度削弱。一是撤消独立的乡镇统计站。到目前为止,全县没有一个独立的乡镇统计站,12个乡镇统计站均被撤并,挂靠其他站所。其中,与党政办合并的有7个,占58 %;与经管站合并的有5个,占42%;统计成为其他站办的附属工作,其重视程度大打折扣,统计人员的工作重心也转向了其他方面,由积极主动做统计工作转变为被动消极完成统计报表交差了事。统计站的综合职能弱化或消失。二是撤消统计编制。机构改革前,我县所有乡镇都设置有单独的统计编、属于行政编制。机构改革后,统计职责附属在其他岗位职能之内,成为不受欢迎的搭头。编制取消,职能弱化,于是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就自然而然了。
2、统计人员轮换频繁。全县有12位乡镇统计员,有3位是2004年上岗的新手,占25 %;有3位是近两年上岗的,占25 %;从事统计工作三年以上的仅6 人,占 50 %。从年龄来看,20岁至30岁的2人,占16 %; 30岁至40岁的6人,占50 %;40岁以上的4人,占34%。从学历来看,大中专毕业生9人,占75%;高中毕业生3人,占25 %。由此可以看出,从事乡镇统计工作的,大部分是刚刚从事统计工作的中青年大中专生,他们从统计学起,在统计岗位上得到锻炼提高以后,就被轮换到其他职位。统计扮演了一个搭梯子的角色。统计法规定,乡镇综合统计员的变动必须征求县级统计局的意见,但这一条在实际中很难落实。因为在乡镇机关人员的眼中,调离统计岗位就意味着重用,谁会不乐意呢?县级统计部门即使强行干预,也是两头不落好,难以奏效。人员轮换频繁的必然结果是:队伍散、效率低、质量差。
3、争取经费非常困难。目前,乡镇一级的财政普遍紧张,重点是保工资发放,除了极少数被领导视为的重要部门外,经费很难列入年度预算或予以保障。统计经费更是难上加难。我县12个乡镇中,2004年经费普查经费和统计事业经费在1000元以下的1个,5000元以下2个,1万元以下7个,突破万元只有2个。可想而知,在没有普查的年份,统计事业经费非常紧张。12个乡镇,有400个村民委员会,平均每个乡镇有个33村,一年到头,几百至几千元的统计经费,主要是用于支付年报会议的伙食费,其余所剩无几。乡镇统计员下村和进县城送报表的车费都是自己掏腰包,不能报销。而现在乡镇工作人员的月工资一般在600元左右,扣除各种捐款及养老保险、公积金后,只剩500多元,而且还不能按时发放。乡镇统计员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默默地完成大量的统计工作,真令人感动和钦佩!
4、办公条件简陋。全县12个乡镇,大多数乡镇的统计员没有固定的办公室和资料柜。在上级部门纷纷向信息化、无纸化办公进军的今天,我们还有少数的乡镇统计员连办公桌都没有!更不用奢谈电脑操作!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之薄弱可想而知。
5、统计网络运转失常。随着统计站机构的撤并,乡镇综合统计的职能迅速弱化,
乡镇统计员对各站所、对村级统计的管理和协调能力下降。很多乡镇的站所不再向综合统计员报表。综合统计员现存的主要职责是完成县级统计局布置的农业报表任务。职能的弱化导致统计为乡镇党政领导的服务作用弱化,地位下降,形成恶性循环,村级会计的配合程度也大打折扣。2004年,全部12个乡镇没有撰写一篇统计分析报告。绝大多数乡镇只在年底召开一次统计年报会议。
6、乡镇统计数据失真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一是领导干预。凡是上级政府部门要予以考核的指标、凡是可能影响到当到利益的指标、凡是年初党委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诸如乡镇企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畜牧水产品产量、专业户发展数量、退耕还林、财政税收等等重要指标,统计员在上报前都必须请示有关领导,征得同意,才能上报。所以,不管上级制定多高的目标,乡镇总能无一例外地超额完成。很多从乡镇出来的领导对我们直言不讳,乡镇统计数据假的成分高,想报多少就报多少。即使是我县统计工作搞得最好的一个乡,其统计员私下里也说,他每年要做两套统计报表,一套是反映真实情况的,送给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看;一套是按领导意图填报的,往上级统计部门报。二是人员流动快.业务不熟,工作连续性差,数据大起大落的现象屡见不鲜。三是基层配合程度下降。特别是涉及到企业、家庭收入方面的指标,很多人都有怕露富的思想,瞒报、不愿报的现象比较普遍。
《红安县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总之,调查中我们深深地感到:乡镇统计已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再继续下去必将被淘汰出局,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原因分析
乡镇统计工作陷入今天的困境,原因很多,但追根究底最关键的一条,是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滞后造成的。
我国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它已经很难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需要,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1、统计管理的责权利不一致。当今的绝大部分统计工作都是自上而下布置的,上级政府只发指示和命令,只履行权力,而下级往往只能被动地履行责任和义务,既要出钱又要出力,而且取得的统计成果对当地的作用不大,责利极不相称,越到基层越没有积极性。这就是一到机构改革、一到经费压缩,统计部门首先遭殃的真正起因。
2、统计部门的归属与职责矛盾。现行统计管理体制实行分级管理,统计部门是当地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必须服从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管理。而《统计法》赋予统计部门的职责是信息、咨询和监督。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要求统计部门承担对上负责、对当地进行评价、考核、监督的责任,统计部门作为当地政府的一员,既要当裁判员又要当运动员,自己考核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公正和可信度必定大打折扣。
3、统计方法笨重低效。现行的统计调查方法仍以全面调查为主,要求层层上报;调查指标体系讲求大而全。这种方法只在计划经济时代行政管理无处不在的条件下行得通。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政府管理已经从微观转向宏观方面,微观经济主体复杂化、多样化、自主化,笨重的统计方法已经丧失了赖以依存的行政管理基础,不顺时而变只能是事倍功半、自讨苦吃。所以,与其哀叹基层配合程度下降,不如更多地从自身的调查方法上找原因。对于乡镇统计而言,乡镇政府的职能逐步萎缩,日子难过,不仅仅统计站,其他站所也同样处于收缩和弱化的状态,这是大势所趋。乡镇统计员在机构、人员、经费全面缩减的条件下,仍要承担繁重的全面调查任务,难免产生工作难做的怨言,难免人心思走,这样,数据质量不高也在情理之中。
三、对策探讨
乡镇统计该如何走出困境?我们认为,如果只是简单地以上级政府的名义,发一个
强制性的指示,要求乡镇党委政府重视统计工作,给予机构、人员、经费保障云云,可能暂时会在形式上起到一些作用,但终究只是锯剑疗伤而已,风雨过后,江山依旧。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办事,对统计管理体制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全面改革。
改革统计管理体制有两种方式:一是保持现有的分级管理方式不变。即乡镇一级的统计职责仍然由乡镇承担。但是,应赋予乡镇政府自主管理乡镇统计的权力,机构、人员、经费、工作内容均由乡镇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乡镇统计只对当地政府和当地民众负责。上级部门需要分派调查任务时,必须同时解决相应的经费,做多少事就得给多少钱,形成平等的供求关系,而不是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当乡镇统计机构不能承担或者不愿承担上级部门的调查任务时,上级部门也可以以其他方式与其他组织或机构合作达到自己的目的。双方都有选择的权力和自由。二是建立垂直管理的统计体制。即县级统计局在乡镇建立统计派出机构,其人员、编制、经费、工作任务均由县级统计局安排,他只对县局负责。乡镇政府或当地其他组织需要求购统计产品时,必须与县局协调,并提供相应的经费。
比较而言,我们认为,建立垂直的统计管理体制更为有效而且可行。理由是:
1、有利于整合资源,树立统计权威。垂直管理后,全县各乡镇的统计员均由县局统一调配,有利于快速机动地完成各种调查任务。最关键的因素,是乡镇统计不再受到当地政府的左右,可以独立行使应有的权力,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这样一来,统计权威就将大大提高。从此,不需要再仰人鼻息,彻底摆脱左右不是人的尴尬境地。
2、有利于稳定队伍,提高专业化水平。垂直管理后,队伍稳定,乡镇统计的基础设施、业务培训等工作将得到相应的改善和加强。整体的作战能力肯定会大幅度提升。
3、实行垂直管理的主要担忧是经费问题。通过调查,我们认为经费问题困难不大。首先,从人头经费来看。现在全县12个乡镇的兼专职统计员有10个是行政编制、2个是全额或差额拨款的事业编制。按现行的工资统发制度,行政编制、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是由县财政统发的,只有差额拨款的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由乡镇财政补贴一部分。所以,现有的乡镇统计员的人头经费60%以上是由县财政负担的,实行垂直管理以后,人头经费的开支增加不了多少,无非是变换一下发放单位。其次,从业务经费来看。现在乡镇每年的统计业务经费开支在5000元左右,实行垂直管理以后,即使每个乡镇的业务经费增加到1万元,我县的财政负担仅增加6多万元。最重要的是,统计权威一旦树立,人员经费等等问题的解决都将容易得多,统计部门的日子也将好过得多。所以,实行垂直管理,是统计事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红安县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2017-05-11 18:14 | #2楼
0 引言
统计工作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人建功立业之基,是统计事业兴旺发达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实现“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
1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1 统计网络不健全,业务经费无保障 由于《统计法》只规定乡镇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乡镇机构改革时,不仅撤掉了原有的统计站,而且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岗位。统计人员不专一,有的乡镇统计工作由乡镇办公室文书、经管站干部等兼职。统计管理不归口,从分管领导来看,出现了管人的不管业务,管业务的不管人的矛盾;从统计工作归口管理看,未进行详细区分,乡镇政府一个统计往往兼搞农业、工业等多个专业。由于统计机构不健全,绝大多数乡镇财政紧张,造成了统计工作办公条件普遍较差,业务经费无保障,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办公设备简陋。由于经费无法保障,大多数乡镇一年难以召开一次,乡镇统计工作会议,对于上级会议精神和工作任务,只能分级贯彻安排,导致会议精神传达不及时、不准确。致使统计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统计数据不能准确上报。
1.2 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不专业 由于乡镇统计人员归乡镇政府管理。工资由乡镇政府发放,办公费用由乡镇政府出,而且关于乡镇统计人员的管理问题,有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县级统计部门大多权力有限,无力干预乡镇政府调配统计人员,因而乡镇政府随意更换统计人员,随意安排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统计人员一年一换、一年几换,导致乡镇统计人员不稳定、素质不高、兼职过多,统计只当副业干,迟报、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1.3 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年度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1.4 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县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要求统计工作做相应的变化,而多年来,农村统计制度一成不变,农业是一个受自然影响大的行业,因自然灾害和农民生产趋向而改种、弃种的现象时
有发生,而报表却不变。如春夏播种面积和全年播种面积调查表,上半年报的数字,下半年不得做任何改动,而实际的情况有时却有很大的出入。这既不能反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进度,更凸现出统计制度和统计报表呆板,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1.5 统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 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 2 解决乡镇统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指出:“要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2.1 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1至2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条件成熟的可以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5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2 稳定队伍,上下联动。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指导和监督作用,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乡镇政府要重视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统计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统计人才不断创新,要使统计人员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自身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严格执行《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基层统计人员变动必须征得统计管理部门的同意,统计员必须持证上岗,统计员不得随意变动。
2.3 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审核、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2.4 加强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基层统计电算化。首先要加强硬件建设。要为各乡镇统计站解决办公用房、办公桌椅、资料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并配备专用微机,解决统计手段落后的问题,逐步实现县、乡统计信息微机联网,推进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对统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从统计报表指标复杂化,还是从报表的趋势上看,统计工作网络化、信息化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所有乡镇都要配备电脑设备,统计人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快速提高统计工作的服务水平。其次是加强软件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才进入统计队伍,并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2.5 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对乡镇统计历史资料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乡镇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优势,撰写出有一定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加快统计数据对乡镇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提供速度,在统计数据上报县级统计部门审核和评估通过后,要及时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切实体现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红安县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相关文章:
统计工作现状的思考及建议11-17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09-25
机关党建的现状与思考09-25
农机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思考09-25
关于工程监理现状的思考09-25
医患纠纷的现状及思考09-25
对基层统计执法现状的思考09-25
留守儿童现状和思考09-25
对社区矫正工作现状的思考09-25
对供热现状的思考和建议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