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对策的思考
一、小城镇发展的现状
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城镇人口已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0%以上。近10年来,小城镇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多万人,占同期转移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小城镇发展已成为推进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之一。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已经成为农村的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服务的中心。在东部地区,一些小城镇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一些中、
西部地区县级市甚至地级市的水平。
尽管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一些地方把推进城镇化片面地理解为加强城镇建设,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不惜举债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和标志性建筑。还有一些地方通过修编城镇规划、设置开发区,以及“县改区”、“乡改镇”等,把规划区做大,把开发面积做大,以获取土地开发的短期收益。很多地方城镇规划面积的扩张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有城无市的地方为数不少,没有把推进城镇化的工作重点放到如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上来。
一些地区把城镇化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原则绝对化。简单地将城镇化等同于工业化,片面强调要在本市或本镇建多少工厂和制造业基地。反映在工作上,就是不惜代价招商引资,盲目上工业项目,但却忽视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带动、互为前提的作用。还有一些城市脱离本地实际,贪大求洋,追求高标准,试图建成国际性经济中心、国际大都市等;只重视现代服务业,不重视那些能增加就业、吸纳农民进城的一般性服务行业的发展。
二、目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小城镇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短期行为。有的小城镇规划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与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小城镇没有制定详细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宽,进展缓慢。乡镇没有产业支撑,不能形成新的、大的经济增长点。乡镇受资金短缺的限制,基础设施配套迟缓,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
3、政策落实不力。目前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小城镇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根本问题是落实不够,如资金政策、用地政策、户籍政策普遍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4、基础设施普遍不足。小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滞后于小城镇的发展,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
作为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的小城镇建设既具有世界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所以我们可以在借鉴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寻求加强中国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的对策,以促进协调发展。
1、搭建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
小城镇建设要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在投融资体制方面,要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方式,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集体和个人出资为主,国家、集体、个人和民间资本共同投资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2、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
在发展建设小城镇的同时,必须把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摆到突出的位置。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必须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条件,围绕建设工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型、旅游拉动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来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建立主导产
业。农业资源优势强、经济实力弱的小城镇,应确定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个体手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
3、结合实际,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
规划应适当超前,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重科技合理布局,一步到位,建设可分期进行,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改变。在制定建设规划时,要把小城镇建设目标与本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注意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重视城镇特色的研究,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将特色风格和现代气息有机结合起来。
4、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要理顺体制,建立健全小城镇建设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强化对农村建筑市场和施工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加强小城镇内部的综合治理,优化内部环境;制止“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营造宽松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平安环境;加强美化、绿化和公共卫生管理,打破“一条街,两行树”的旧格局,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强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对策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对策的思考2017-05-11 18:11 | #2楼
为响应“走进乡村、贴近乡亲、亲近乡土”农村大调查活动号召,近期,带着“聚焦小城镇建设,关注新农村发展”的指导思想,对我乡发展小城镇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鹅岭乡基本概况
鹅岭乡乡域总面积64.12平方公里 ,6个行政,43个村民小组,村乡域总人口5900余人与新城镇、柏露乡接壤。耕地面积 437公顷,山林面积3498公顷,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盛产优质大米、油茶、箬叶等特产,素有鱼米之乡,油茶之乡。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3560元 。城镇建成区面积1.48平方公里 ,人口近1500人 。境内交通便利,铁路有货运站,高速公路有出口,是通往龙市片的交通要道。
二、制约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原因
1、无产业支撑。
在城镇化建设上,发展小城镇的推动源应当是产业行为,即市场行为。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产业来支撑,即需要产业载体,这种产业可以是第二产业,也可以是第三产业,或者二、三产业并重。但在我国不同地区小城镇的就业结构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人员比例不同。小城镇发展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的替代上。在调查中发现小城镇居民大部分是单纯的本地农户。
2、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小城镇是非农产业发展的物质载体,为非农产业提供场地、设施、劳动力、市场等,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非农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内容,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力,使之规模扩大。在调查中了解到鹅岭目前还没有工业。
三、发展小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小城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是乡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基础,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如何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我认为当前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大大提高其承载能力,这样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1、准确定位,依托产业,增强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产业是立镇之本,产业是兴镇之基。只有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城镇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才能实现。通过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它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发展。因此,要先研究产业主体,靠什么立业才能把小城镇支撑起来,要突出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可以依托资源优势和农产品优势建设交易市场,努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集散能力的农产品、工业品市场,发展商贸,搞活流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强小城镇发展的后续动力。要把小城镇建设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
2、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经营城镇的道路。同时,要强化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通过存量资产置换、出让公共
设施经营权、财政贴息贷款等途径,吸收社会投资和外资,来筹措小城镇基础建设的资金,以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加快城镇水、电、路、气、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在基础设施上要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树、环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复建设,以最大限度降低开发成本。
3、结合实际,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规划应适当超前,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重科技合理布局,一步到位,建设可分期进行,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改变。在制定建设规划时,要把小城镇建设目标与本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注意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重视城镇特色的研究,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将特色风格和现代气息有机结合起来。
4、精细规划培育几个生态、旅游型,交通枢纽型,特色农业产业。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扬长避短,走特色兴乡之路。 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着这个要求,我们要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水是城之灵,绿是城之魂,文是人之品,人是城之本”的理念,把城镇建设与发掘文化特质,打造产业特色,凸显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批工业主导型、市场贸易型、交通枢纽型、历史文化型特色小城镇,构筑全民和-谐创业的平台,为实现富民强县这个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对策的思考】相关文章:
农村党建工作的现状思考和对策09-25
农村党建工作的现状及思考和对策09-25
小城镇建设现状调研报告12-21
乡镇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09-25
关于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思考09-25
乌审旗党建带妇建工作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09-25
留守儿童现状和思考09-25
对供热现状的思考和建议09-25
乡镇联村干部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09-25
国税基层建设的现状与思考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