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现状与思考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知识产权的现状与思考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参与到了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中,并且还在各项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企业在不断创新技术过程中,其自主知识产权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其创新要素能否在企业生产中发挥实际效果,成为了当前评价一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高低的最重要也最直接的指标。但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必然少不了一批知识产权人才的推动,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后金融时代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重视知识产权人才的引进。但是因为各方面因素,我国当前知识产权人才过少、质量有待提高,还无法满足企业对其所需。因此研究我国知识产权人才供应现状与对策,采取有效途径加大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知识产权人才的相关界定
纵观国内,不同的学者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定义各持己见,但若从知识产权的运行环节分析①,再结合当前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国内学者普遍认同将知识产权人才定义如下:所谓知识产权人才即从事跟知识产权相关的专业人员,是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创造、运用、保护以及管理知识产权的人才[1]。后来有学者根据实际工作将知识产权人才划分为以下六类:其一为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工程、经营和管理人员(如:知识产权主管、知识产权工程师等);其二为专业服务机构中的知识产权代理和法律服务人员(如:商标代理人、专利代理人等);其三为国家知识产权行政部门中从事审查专利和商标的人员;其四为各级司-法-部门中从事知识产权司法的人员(如:检察官、法官等);其五为在各级知识产权管理机关中参与知识产权公共管理的人员(如:在工商局、产权局等机关中从事行政管理和执法的人员);其六为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知识产权教学和研究的人员②。
二、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供求现状
通过大量研究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转型背景下,尝试通过研发和凭借自主知识产权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知识产权人员的重要性,并为此设置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工作一职或者部门来管理知识产权相关事宜,而知识产权经济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很多企业要逐渐意识高知识产权人才战略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归纳起来,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供求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应急型实用人才缺口严重
所谓应急型实用人才即针对当前各个行业急需的具有一定知识或者技能,在应急方面提供服务发展并作出贡献的人才。应急型实用人才缺口严重主要体现在大中型企业和高科技产业领域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的实务型人才,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著名的陶鑫良教授曾经说过:当前我国的知识产权应急型实用人才面临着“等米下锅”的现状,因此急需培养出更多应对涉及知识产权纠纷和诉讼的知识产权应急型人才、自主驰名品牌的知识产权应急型管理和经营人才[2]。
(二)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加大
当前,我国是在法学学科和法学专业基础上来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通过这种途径培养
的知识产权人员为纯法学性质,因而其法学基础扎实,在法理方面全面能够适应司法和立法的需要。然而在现实服务中,因此缺乏理工类专业知识,再加上缺乏经营和管理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满足岗位的需求。知识产权学科本身作为一们交叉性、复合型、综合性学科,不仅要求知识产权人才具备扎实的法学功底,还应该具备基础的理工科技术知识。对于企业来讲,要想在国际市场中站稳并有较强的竞争力,必然少不了一批复合型的知识产权管理经营人员。
(三)从事知识产权教育和研究的人才队伍有待加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应该加大对与时俱进的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创新人才、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还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宏观角度来培养更对致力于高级知识产权研究和教学的人才,进而促使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不断趋于完善和健全,为培养更多的知识产权人才做保证。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致的,两者均正朝着国际化和大众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教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注定也要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这便对我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备宏观发展视野,牢牢把握国际法律的规则,而且还应当具备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能力[3]。唯有如此,才能带领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前进。当前我国在知识产权人才供应上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数量上严重不足。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产权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知识产权人才已经成为企业乃至地区和国家竞争的关键所在,也成为新形势下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指标③。虽然我国在关于知识产权的司法、立法、执法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依然跟构建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特别是企业的知识产权人才严重不足的现状。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各地高校接受过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的人才还不到12%,纵观全国2548多所高校,仅仅只有20余所高校设立有知识产权双学位专业。根据国际惯例,企业中知识产权人员的比例已经占技术人员的4%,例如:日本的松下公司在其本国内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人员数量高达700余人(技术人员总数约2万人),即便对于该比例,该公司依然认为偏低。而辽宁省作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全省技术人员高达200万人,若按照上述比例,知识产业人才的数量约8万人。但是我国各大高校在每年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数量还不到200人。当前我国从事专职代理的人员共4500人,再加上商标代理人、知识产权研究和教学人员、植物品种代理人等,从事知识产权人数约1万人④。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面临着知识产权人才严重供不应求的现状。另外,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仅仅是设置兼职机构和配备兼职人员从事知识产权相关事务,很少有企业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来管理知识产权事务。二是质量有待提高。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知识产权教育起步较晚,高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的时间也较短。就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现状来来看,在数量上不仅严重不足,在质量方面也有待提高。我国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主要途径为短期培训,换而言之为了满足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方面所需,有针对性设置知识产权培训班,招入拥有知识产权基础的人员参加,然后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开展教学。例如:专利审查人员,其必须具备法律知识、专业技术知识、自然科学、文字表达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就招收的专利审查员现状来看,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的理工科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仅仅接受了为期3至4个月跟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便担任专利审查员一职。然而那些从未接触过知识产权的理工科学生,在毕业后经过半年培训,便完成了知识产权专业学生3至4年的所有课程,这必然会影响专利审查员的质量⑤。不仅如此,我国大多数高校将知识产权专业设置在法学学科中,并且主要是培养法学专业的知识产权学生,教学内容也局限于法律课程,导致培养出来的知识产权执法者缺乏专业技术能力,对新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够,因此知识产权人必须是复合型人才,不仅应该具备理工背景,懂技术、懂经济、懂法律、懂网络,还应该会管理、会外语的综合型人才,我国这种高质量、复合型的知识产权人才严
《知识产权的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重不足[4]。 三、解决我国知识产权人才供求不足的对策
之所以我国知识产权人员会出现数量不足和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归根结底在知识产权人才方面存在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知识产权的立法、执法、司法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培养知识产权人员培养的长远规划和方案方面缺乏国家宏观政策作指导;二是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培养范围有待加强;三是在学科设置方面,应该将知识产权法当作法学的一门课程,没有将其作为一门法学交叉学科来开设;四是关于知识产权的人才培养教育机构和体系缺乏统一布局和发展空间。上述种种,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因此要解决知识产权人才供求不足,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和投入
知识产权人才作为一类复合型人才,其也属于专业知识交叉型人才。正是该特征决定了培养知识产权的学科也具备交叉性,知识产权科学的专业知识不仅应包含知识产权评估和管理、理工科更饿专业知识,还应该包含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知识经济与管理等科学。有专家建议关于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培养其应用型和实务运作能力,其次是培养其理论研究和政策规划能力。因此在学的建设方面,应该争取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产权管理学、知识产权法学以及知识产权经济学三者的有机联合,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管理专业中,将知识产权经济学准入经济专业中,如此便能够在培养复合型的知识产权人才方面有明确目标和方向。另外,政府部门和高校还应该继续加大对知识产权学科的支持和投入⑥。在布局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学科时,国家相关部门可以专门制定统一指导性建设方案,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出资,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依托力量较强的高校组建中国知识产权师资培训中心,培训各种层次的知识产权师资。除继续培养法学背景的知识产权教学人员外,更加注重吸引具有管理学、经济学、理工科等学科背景的教师从事知识产权教育工作。国家重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可以在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上直接成立长效性知识产权学院,也可以当现有重点高校建立的知识产权学院中建设用于培养我国最高层次并且跟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人才的基地。而对于省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学科或者基地则可以直接在省内高校中设置独立的知识产权学院或者在法学院中设立知识产权系,或者直接在经济学院中设立知识产权专业等等,以此根据各个省份具体情况和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现状来设立培养格局[5]。当前关于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还需要各大高校予以高度重视,从而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二)为知识产权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制度设计,比如在战略上做好知识产权人才的规划统筹,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总体要求出发,科学地规划知识产权人才的总量和结构,尤其是规划好知识产权的急需人才和高端人才。有关部门一方面要收集、加工、分类知识产权人才的信息库,定期发布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信息,鼓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合理流动;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机制,为知识产权人才不断改善知识技能结构、丰富职业发展手段提供支持。当然,政府还要强化有形的激励措施,解决贡献与待遇不相适应的问题。
(三)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职业资格的认证制度
当前,无论是企业专利工作人员还是知识产权管理工程师,该职称并非国家、地方劳动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承认或者认可的,如此便导致企业知识产权的人才地位和岗位缺乏稳定性,这也是引起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巨大,我国呼吁知识产权职业认证的声音越来越高。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各级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应该以知识产权战略部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
权职业资格认证相关的制度的建立,并积极跟当地劳动部门、人事部门取得协作,建立健全职业产权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使广大知识产权人才受到广泛认可[6]。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产权因为其具备高生产力和高附加值等优点逐渐成为了企业增强自己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并逐渐成为了企业和国家竞争的关键所在。虽然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供求还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但是笔者相信,只要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在不仅的将来,我们将拥有更多、质量更高、能力更强的知识产权人才。
注释:
① 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课题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究报告”,2011. ② 季任天.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 ③ 王淑贤.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前线,2011,11.
④ 于立.浅析我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国商界,2017,1.
⑤ 袁真富,赵妍.日韩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情况简介.载陶鑫良主编.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研究(第二辑),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1.
⑥ 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和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先后于2003年、2017年和2017年向国家教育部等主管部门提交“建议书”,提出了明确知识产权法或知识产权管理的二级学科地位、单设“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等建议。
【知识产权的现状与思考】相关文章: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现状与思考09-25
机关党建的现状与思考09-25
对基层统计执法现状的思考09-25
农机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思考09-25
留守儿童现状和思考09-25
关于工程监理现状的思考09-25
医患纠纷的现状及思考09-25
对社区矫正工作现状的思考09-25
对供热现状的思考和建议09-25
教育理论与实践现状之思考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