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思考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教师非常重视学生方式的转变,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状态;力求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历程;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养成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摇篮。然而,由于对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把握不准,许多课堂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的热热闹闹,教师的无可奈何;学生的随心所欲,教师的束手无策……”毫无疑问,这些真实的隐患大大削弱了课堂中教学相长的真谛,影响了课堂中教学的质量,掩盖了课堂中真实的教学事实。
一、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思考
[现状1]:重视活动课“铺地砖”,教师充分应用现代网络的资源与优势,请学生收集网上信息,并利用一定规格的(自己喜欢的花面)地设计铺法,这是很有现代课堂气息的教学设计,但在教师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创作互相交流时,由于任务布置不明确、目标不明确,结果学生从东头跑道到西头,你撞我我撞你,走马看花不知如何去跟别人交流,就这样结束一堂课,学生了个 1
性化的设计最终没有得到创作的认可和充分的展示。
又如,现在课堂中最流行的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布任务,学生回头,四人小组说说议议,每人说些什么,谁也听不清。我们也经常看到教学时教师特意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观点,学生因此也敞开心扉、大胆发言,但最终教师扔掉了学生的智慧,注入了自己的观点。
[分析与思考]《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中指出:建设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以上一些诸如此类的现象,课堂上所用的或者是鼓励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看似乎合手教学方式或者是学习方式的要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趣高昂,从但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差距很大,表面的热闹、形式的多样,掩盖了课堂学习真实的效应。一堂课下来,学生究竟获得些什么、教师给孩子留下点什么、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却很含糊。这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或者是深究学习,成了装点门面的无效学习。因此,在转变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更深入地理解理解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现状2]重视学习方式的先进性,但缺少实际应用的科学性。 我们说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的办法也不同,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倡算法多样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这种方式就完善的。恰恰相反,学生的方式有很多需改进或提炼的地方,这需要 2
考尽可能的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的法进行比较,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这则案例,让我看到的是学生缺少交流,缺少观点的融合,更缺少教师对学生原始经验的提升。
又如,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体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教学理念,一揭示课题就问:“看了这课题你想研究哪些问题?”学生个个紧缩眉头,苦苦思考,挖空心思的想出一些问题来配合教师的教学。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自己的问题,学生没有经历过程的体验,还没有产生困惑和疑问,哪来值得探究的问题?
[分析与思考]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转变学生“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这表明着我们的教学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接受学习。由于教师地理解上的偏差,造成了实践事的茫然。于是课堂上教师该讲的不敢讲,该提炼,该评价的不评价;不需要通过探究得的知识在滥用探究;学生完全能够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却随意的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我想,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为和认知取向,它反映了学生在学习时不同的思维水平。方式的改变,将意味着学习学习品位、学习态度、学习意识的改变。面对现实,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更好的发挥传统的接受学习的优势,使之与现代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更好的促进自己发展。
[现状3]重视学习方式的主体性,但缺少教师角色把握的准 3
确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师都在积极地探讨新的学习方式,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但有些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感到困惑。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时教师布置了任务,学生在小组里开始讨论,有的教师往往在讲台上一部,左顾右盼,不知道做些什么,似乎自己在这过程中只需要布置任务,至研究与讨论于自己无关;有的教师能走下讲台但很少参与,缺少个别差异的指导,这样的行为削弱了教师的组织意识和管理意识,使得堂教学的质量与预期的效果相差胜远。
《对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分析与思考]《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中强调要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这种互动意味着师生将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就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对学生而言,这种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分享和理解。因面我们急需要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并研究相应的对策,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习活动的调动者、合作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学习方式转变的对微
1、 认真研究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验。
教材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重要资源,教材是汇集众人智慧的宝贵财富,其中必须蕴涵着一定的科学价值。因此教师必须研究和挖掘其促进人性发展的因素,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打
开“课本”,寻找“亮点”,释放育人的功能。例如和三册“认图形”的教学,教师在明确每项活动目标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手段来实现教材的意图。
活动一:描一描,剪一剪、分一分。剪下某个物体的一个面,在小组里看一看、分一分。这静静地剪、认认真真地分、仔仔细细地思考,真实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图形知识、分类知识的经验,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并利用这些原始资源支持和帮助以后的学习活动。
活动二:想一想、说一说、认一认。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学生介绍自己小组的成果——怎样分。事实上有按形状分的,有按边数分的。通过不同分类方法的交流,把学生对图形的隐性认识,以显性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再通过数一数、看一看等活动,逐步认识多边形。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教师是在充分汇集学生原始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习材料之间的多向互动,生成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轻松有效的建构了新的数学模型。
活动三:创造多形。教师为学生的创作留下了空白的时间带,学生在可以自由支配怕时间里,展开充分的想像,自由发挥,利用各种材料设计自己心目中的多边形,空间观念得以培养。 整个学习活动,教师让学生经历观察、分类、整理、创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实践体验中逐步学会学习。
2、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学习能力。
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与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创意识的发展。例如“认图形”这一课,学生在创造多边形时,面对同一项学习任务,教师为学和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有小棒、有钉子板、有纸、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这样的安排看似小事,其实完全反映教师新的教学理念于课堂的实践效果,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学生彼岸选择进行再创造的活动过程,他们将体会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意识将促使学生始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情感参与探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挥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面对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知识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在知识的内容、价值和掌握知识的方法上重新做出选择,需要从原来的“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因此教材显然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惟一资源。因此我们必须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必须对学习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才能满足学生需求。
3、精心设计数学化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建构。
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简单地说,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数学活动不是一个一般的活动,而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过程的活动。课堂上,教师创设了师生比赛画角的活动场景,“比一比谁画的
角大”,把学生引入了经验与新问题的矛盾之间,学生在其内在需求的驱使下积极开展探索研究活动,在几次延长所画角的过程中充分感知,角的边是可以向一头无限延长的,因而判断角的大不能看边的长短;那么到底与什么有关?教师又一次策划了探究的空间,学生有的拿出活动角不断放大缩小——用自己各自的方式研究着同一个问题。在这期间,学生自由支配着自己的“空白时间带”,用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和方式去自悟自得、敢为人先。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而非“解题者”,学生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建构者”,而非“模仿者”。我想学生只有通过这样数学化的途径进行数学学习,才能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4、重新认定教师的角色,让师生真情互动
《对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不断产生着交互作用,换句话说,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的历程,在课堂上,师生双方不断“捕捉”对方的想法,产生积极的互动。这“互动”实际上就是“沟通”和“合作”。
我觉得教师的作用至少可以在以下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第一: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当学生将要进入学习状态时,教师应当是学生的导游,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遇困难时,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明灯,提供学习帮助、指明研究方向;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当是学生的编辑,给
予成功的希望、树起成功的自信;当学生取得结果时,教师应当是学生顾问,引发学生的回顾、学会怎么思考自己的学习。第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观点参与讨论;要及时评估学和的学习情况,以便对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第三,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
学生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值得反思和研究的课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总结、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不惟书、不惟师、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成为独特的自我,树立自主的尊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2017-05-11 18:11 | #2楼
一、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关注教学认知目标多,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少;
2、教师关注知识点多,关注知识结构、关注学生学习方法、方式少;
3、教师关注的结论多,关注学生探究发现的过程少;
4、教师占有课堂时间多,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时间少;教师提出问题后便急于让学生回答,由于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也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很多问题,但只是一问一答地解决,达不到引发悟性的目的;有时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其间虽然也给学生参与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但是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这样就达不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因此,在课堂上我们争取多给学生一些学习上的主动权,多给学生一些参与时间和思考的机会,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师生一问一答活动多,师生、生生有效活动少;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死板。
6、教师关注教案完成多,关注课堂教学动态变化少;
7、群体回答问题多,学生个体回答问题少;
8、不能把握“有效课堂”,更谈不上“高效“”课堂。课改意识不浓,课改理念不新。
9、课标要求教师不熟,不精,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
10、传统叫教法依旧存在。教师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教学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教师们善于完成“规定动作”,对于
“自选动作”缺乏足够的信心。
二、构建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观
1、数学教学要重视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开发育人功能
首先,要把小学数学间接经验的知识与小学生直接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经验进行总结升华,感受从社会生活背景中抽象出的数学。其次,要提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会学数学和用数学。再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拓宽视野。能用数学的眼光重新发现和认知熟悉的生活世界。从而达到学生发展的长远目标。
2、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的参与,积极地探索,努力地动手实践,在“做中学”。
3、数学教学要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思维要求的反复练习,不能算是真正的数学学习。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出“有方法、方法多、方法好、方法落实”的既保底又不封顶的教学层次,是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往深度发展。
4、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
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资源,使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
者。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经验,是教学的基础性资源,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的观点,是教学的生成型资源。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判断学生,研究学生。
5、追求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
变教学的超长稳定性为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师生有效互动的结果,学生有高质量的表现,动态生成出众多的新问题、新思想、新观点、新创意这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对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思考】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与思考09-25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09-25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分析与思考09-25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09-25
大学生理财观现状的分析与思考09-25
离退休工作现状的分析与思考09-25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思考09-25
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09-25
对乡镇财政所现状的分析与思考09-25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