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电影半生缘赏析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过电影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半生缘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本信息
《半生缘》由东方电影制作有限公司于1997年出品,该片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十八春》,由许鞍华执导,由黎明、吴倩莲、葛优主演。
该片以19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主要讲述了黎明和吴倩莲饰演的一对恋人在保守的时代因承受生命中不可得知的遭遇,饱受命运折磨的故事。
电影剧情
三十年代的上海,性格内向的沈世钧(黎明饰)和顾曼桢(吴倩莲饰)在同一工厂做工,两人产生感情。曼桢早年丧父,家庭生活靠姐姐曼璐当舞女维持。张豫瑾(王志文饰)先爱上顾曼璐,后来又追求其妹曼桢。后来曼璐又离弃恋人,当了妓女,最终嫁给投机分子有妇之夫祝鸿才(葛优饰)。世钧的母亲撮合他和表妹石翠芝成婚,而世钧却她没有好感。翠芝所暗恋的人却世钧表弟许叔惠(黄磊饰)。
曼璐小产后,要求曼桢陪她,当天晚上,喝醉了的鸿才把曼桢玷污了,曼璐企图劝曼桢嫁给鸿才做姨太太,更把曼桢软禁。曼桢为姐姐、姐夫生下一子,葬送了自己的恋情。世钧失去了曼桢,父亲又病逝,在家人的安排下与富家女翠芝(吴辰君饰)结婚。曼桢在医院生孩子的时候,终于找到机会逃走,她马上四处打探世钧的消息,后来知道他结了婚,也没有再找世钧,姐姐死后,她也嫁给了祝鸿才。十几年后,世钧与曼桢重逢,世钧希望再续情缘时,曼桢说此情不再,大家都回不去了
电影半生缘赏析 1
出于移情,我们会不自觉地把情感寄托在与生命一同经历过却依然存在的外物之上。对于我来说,这种情感寄托虽然一直很模糊但是却从未消失过——“仰面躺在草地上,草尖划过侧面的脸庞,痒痒的,惟一让人乐于享受的甜蜜的伤害。被风吹得慌乱的碧绿叶子在头顶沙沙作响,绿得像是液态。树叶的阴影在脸上抚过,好像正在摸索的盲人的手指,清凉的,忧伤的,享有着语言表达能力的手指,在移动它们的悲怆意味全在温柔里。”我知道,这种携带着生命印记的透明伤痛将一生跟随我,它会时不时地把我所有的情感寄托在上面。 同样的,我知道并且非常清楚电影是一种视听语言,是通过看和听来感悟的,但是很奇怪,每次我对一部电影的感觉却总是从触觉感知,一直如此。出于性格因素,我比较接受情节拖沓缓慢的电视剧,最起码在上大学之前,我是不大接触电影的。如果不是因为身在中文系,上了一堆各种各样的课,被迫看了一堆各样各式的电影,我想我还是会继续停留在自己的世界的。如今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但这并不表明所有的片子都能得到我的认同,恰恰相反,在如今这种粗制滥造的速成时代,真正的电影精品是越来越少了。即使电影只是供娱乐的,是一种消费文化,我们没有必要苛求,然而在心底我还是期待着经典的重现。
喜欢《半生缘》,一如《悲情城市》,感觉也许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其实要是能用语言表达那真正的韵味一定失色很多。现在想想,情节、演员、音乐差不多都已淡忘,留下的唯有淡淡的情绪在萦绕,幽幽的、怅惘的、直接触摸心灵的,无论何时想起心湖都会漾起一阵阵涟漪。时间过去,它已经如同那种透明的伤痛一样变成我生命的印记。
最初看的当然是张爱玲的原作《十八春》,读的时候还很早,早到没有经历过任何情感的年纪。那时的我,必定以为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十四年那是难以想象的一种漫长。事隔多年后才看到影片。黎明、吴倩莲、葛优、王志文、黄磊、吴辰君等一大批红星压阵的《半生缘》,由许鞍华导演,于1997年出品。许鞍华的作品有自己的风格,那就是提示人生的苍凉。好在原著的故事够曲折,为许鞍华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婉约情爱到苍凉人生,电影的展述很有一番深沉的味道。张爱玲小说创作于世道曲折之时,对苍凉人生的体味是不言而喻的。原著《十八春》的结局有一道光明的“尾巴”,写男女主人公走过十八年曲折的情路之后,虽然各有家庭,但还是一同去参加国家刚解放时东北的建设,化哀怨为淡泊。许鞍华如今的《半生缘》则一刀切断了它,让这个哀怨的故事彻底地以宿命的结局完成“苍凉”的主题。原著“光明的尾巴”并不符合张爱玲作品的一贯风格,所以《半生缘》的这一改动,反而使张爱玲的风格恢复完整。
慨叹苍凉,以结尾世钧和曼桢重逢达到极致。影片不曾丝毫暗示二人有重拾旧爱的可能,也不渲染世钧、曼桢的爱情悲剧,因为《半生缘》写的本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千千万万滚滚红尘中的儿女们都可能遭遇的故事。曾经是最好的,曾经有过真爱,但终归于平淡,只有在重逢的瞬间,才悔恨起错过一生的最爱影片最终提示:世事人生之苍凉不在于过程,而在于回首的刹那。
电影拍的太像小说,只是略掉了时代的变迁,只留感情的低徊。一桌一凳、一风一雨都带着文字味,并且加上了大量原作的的旁白,沉默并不只是压抑,因为再活泼的文字都是安静不动的。张爱玲心肠狠得不留缝隙,而许鞍华倒温柔,但就算撕掉那张盖着真相的薄纸,那手指也纤细得让人颤抖。然即使颤抖,静止的画面却仍旧缓慢地流长,倏忽相识了,倏忽错过了,倏忽两茫茫。一帧一帧的画面,都是悄静的。影片本身的故事我们都非常熟悉,只是细节处让人把玩不已,电影不是电影,只是对记忆的一个注解。
浓烈的怀旧气息让这段无望的爱情恍若隔世。而电影也在很多方面为这种怀旧作了努力,不仅是画面、旁白,譬如说现场原声录音产生的真实感,回忆引出陈年往事时营造的遥远的陈旧感。另外还有就是,影片中导演很少采用宽阔的取景空间。阁楼,车厢,走道,狭小的取景造就了自始至终的被困压的感觉,这一点正可包容了故事中人物的所有特征:纷乱中的平静,没有准确目标的循规蹈矩,没有大悲亦没有大喜的灰色心绪。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有的喜怒哀乐也都被克制在很小的限度里,绝对无法张扬。
“下雪的日子,我好像见到一个人像世钧,但一转身,又不见了。如果我们俩结婚生子,很顺利的话,我们之间也就不成其为故事了。”开篇就是在曼桢平静的叙述中展开的。我喜欢电影中弥漫着的昏黄的回忆的味道,画面没有任何鲜艳的颜色,人人都裹在厚厚的大衣里面,似乎永远是冬季,灰色的天空透着清冷的寒意。如果在那个雪天,重获自由的曼桢追上匆匆而过的世钧又怎么样?错过的总是要错过。
电影半生缘赏析 2
《半生缘》感悟 了解《半生缘》,是从林心如主演的电视剧开始的,然后通读了小说。读完这本书,跟看完电视剧一样,心里只剩空落落的遗憾和伤感。 这本书一开始就紧扣词眼“缘”。爱情的产生,爱情来得如此简单,如此纯粹,曼桢与世均,翠芝与叔惠,仅一面之缘,便永远将爱留在了对方那里。这也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吧,古亦有之,今亦有之,自己身边也有真实的例子。
到了一定的年龄,结婚便不可避免。既使明知自己要娶或要嫁的人不是对方,也会乖乖地顺应家人的安排,结婚生子。之后,脾气好点的,可以相敬如宾,心不在焉地走完人生,如世均夫妇;脾气不好的,干脆吵闹离婚,带着对往事爱情遥眷恋孤独终老,如叔惠夫妇但。更多的,是如世均夫妇那般,在外人眼里过着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只有在知已朋友面前才会提及婚姻的无奈与责任。而真正由爱情升华到婚姻的,却是凤毛麟角。一百年前,故事发生时是这样,而一百年后,人们还是这样的面对婚姻与生活。于是,想到了自己,是否也会这样的随波逐流。
错过了就注定是错过了的,人的一生就是被这样一种抓不住看不见的缘分给捉弄了,也是被这样有缘无份的感情伤害了。更是被那爱着却错过的人折磨着。曼桢、世均、翠芝、叔惠以及曼璐他们都走入了婚姻,然而爱情与婚姻却错位了,在外人看来,他们的婚姻是幸福的天做之合,只有他们自己清楚,没有爱的婚姻是怎样的无奈与怅然,婚姻中没有爱情的影子,有的只是生活的写照,他们的爱情落在了永远不能触碰的地方,只能被封存着,等到白发苍苍时讲故事给别人听,以回想曾经的美好时光与爱情。
书中有那么句广为流传又常被借用的话,那就是“我们已经回不去了。”故事读完让人感到很苍凉,书中几对恋人是 “有缘相见,无缘结果”任何铭心的恋情都敌不过时间的消磨,那一时错过,永生也错过了,既使重逢也是满腔无奈。
人生就像一场戏剧,你刚唱罢我登台,你一转身我上场,总是在对的时间里碰不到对的人,空留一个背影在那里,暗自猜想揣摩。就因缺了那么一点勇气,差了那么一步的时间,你的命运被纂改,我也随波逐流了。虽然多年的时间我们
都在怀想着对方,可谁也不想再改变了。那你幸福吗?想你时是幸福,不想你时是貌似幸福。
主人公世均与曼桢的故事如此,石翠芝与许叔惠也是如此。书中讲到世均与石翠芝结婚的当晚,翠芝冲口而出:“怎么办,现在来不及了吧,你说是不是来不及了?”世均心里也和她一样茫茫无主,觉得他们就像两个闯了祸的小孩。然后他们依然让生活继续,各怀着心事在一起生活。在世均与曼桢重逢相对嗟叹命运的曲折时,石翠芝与许叔惠也在感叹着缘份的奇妙与残忍。
故事让人感痛快的一段时十几年后,世均与曼桢的重逢。他们似乎天天都在期盼却又那么害怕相逢。经历了重重磨难的曼桢平淡的口气将她的遭遇一一说给他听,他听着也痛心,但唯有紧紧的抱住她, 十八个春天的时间过去了,半生的缘份已横断难续。世均心想:是的,他们回不去了,今天从这里走出去,是永别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样”。
这就是缘?
缘,究竟是怎样一个字?缘,究竟又是怎样一种情怀?张爱玲用细腻的笔触,诠释它的残忍与友善,撕心裂肺与刻骨铭心。不错,缘,伴随着生命而来,陪着生命走,最后在伴随生命而去。
让我们记住这句话:我们已经回不去了。愿大家珍惜缘分,把握缘分。
【电影半生缘赏析】相关文章:
张爱玲半生缘经典语录01-31
几部电影赏析09-25
电影赏析活动的策划书05-05
《送别》赏析01-20
《嫦娥》赏析04-04
古诗及赏析02-06
《金缕衣》赏析02-13
经典宋词赏析02-23
《画》的赏析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