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漫谈
一、总述——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涵与关系
(一)企业内部控制
一直以来,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风险和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内部控制为其在内部管理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帮助企业制定内部制度并监督其执行过程,以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类制度被有效落实。从而促使企业实现目标、完成任务、提高经济效益。(二)风险管理
无论任何一种经济实体和经济类型,在发展过程中都难以避免风险的发生。而这种风险,既可能是因企业内部管理而产生,也可能是因外部环境而产生,种类和大小均不一,对企业的影响大小也不同。完全的风险防范几乎难以实现,企业在发展中只有不断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对风险进行识别、预测、衡量,选择合宜的对策和手段尽可能减少风险,保证企业的安全。
(三)对企业而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何样的关系
上文分别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了简要分析,可以发现,其实风险管理也属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范畴。二者殊途同归,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企业持续经营,并且在这种持续经营中逐步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二者之间还直接相互影响。倘若企业在平时较为忽视内部控制或者内部控制工作不到位,风险管理可想而知也不会十分优秀;同理,倘若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存在一定问题,那么其内部控制也肯定存在某些漏洞,倘若严重,势必会影响企业发展。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较为混乱
内部控制环境也即企业的内部环境,其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在无形中影响着企业每一位员工和企业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员工职业道德素养、管理者品质等一切与企业相关的组织结构。从我国当前企业的状况来看,目前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较为薄弱,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混乱。主要表现在,领导者内控意识不强、员工职业道德素养整体偏低、企业文化缺失、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等。内部控制环境的混乱,容易直接造成企业无法全面控制经营风险,使风险管理出现问题。
(二)管理者等拥有薄弱的风险控制意识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非常密切。国内很多企业都已经或者希望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市场经济的竞争之
中,与此同时,很多国外企业也在积极涌入我国。这给我国市场经济带来发展的同时,也给国内众多企业带来不断增大的竞争压力和逐渐增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给其风险管理带来一定难度。然而,在此背景下,很多国内企业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未相应增强,依然还较薄弱。其更多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财务风险方面。
目前,国内企业在涉足金融衍生品业务时,发生亏损情况较严重。追其主观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者薄弱的风险管理意识和严重的投机心理。虽然管理者们并非不清楚企业在经营中所面临的诸多风险,而且也采取了金融衍生工具等相应措施加以应对。但是,企业管理者并不具有对来自于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的清醒认识。实际上,金融衍生工具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有效抵御风险,却也能在同时无限扩大风险产生的损失。
(三)全面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尚且缺乏
企业自身的内控体系与管理者的风险偏好直接决定企业的经营风险,尤其是企业内控机制是否完善和健全以及风险管理措施是否得当和有效执行,会直接影响企业风险的大小和程度。而企业内控机制完善健全和风险管理措施得当且有效执行,有一个重要前提,即企业具有一个全面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企业内部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地全面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无法及时对已经出现或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准确分析、全面评估。并没有实际将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统一。而且,企业没有对风险管理操作系统和价值评估方法等进行严格控制,也没有制定一个准确且统一的风险计量标准。
三、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未来发展的对策
(一)培养企业员工和重点相关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
风险识别意识直接关系企业的风险管理状况,而且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企业风险管理是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所产生的一种信念或态度,风险识别意识是这种信念或态度的基础,不仅能够直接反映出企业的整体价值观,而且还能直接影响企业目标能否实现。因此,企业在运营中,应注意对企业员工,尤其是风险管理相关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唯有企业员工具备充分的风险识别意识,才能保证其一定具有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继而有助于企业从整体的角度上及时且灵活的应对企业各种风险,保证企业持续经营。作为企业在日常运营中所产生的一种信念或态度,风险识别意识唯有被企业管理者和重要相关员工共同认同,方能及时发现风险、准确识别、合理评估、灵活应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员工须主观加强风险识别意识,在此基础上,企业也要利用各种渠道、途径培养员工风险识别意识,告知员工可能在风险管理中会遇到的各类风险,以及在遇到风险时灵活运用风险管理工具的能力。(二)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制度
《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漫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防止舞弊或错误行为的发生,也即防范风险发生。因此,企业内部控制
财会研究 |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实务分析
王一锗 西安鸿业通行有限公司 710068
摘要: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针对本公司员工进行长期激励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员工的经营管理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务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研究来提出完善的对策建议,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处理
在实践中,如何对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进行会计处理,一直都是上市公司会计实务中的一大难点问题,本文以新准则为背景,对此加以研究。
一、新准则下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实务分析
新会计准则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手段称为“股份支付”,股份支付的工具可以分为两类,即权益结算和现金结算。本文以Y公司为例,对其以两种工具形式进行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进行实务分析。(一)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即企业面向激励对象支付股票期权等权益性工具,作为其所提供服务的对价。其中激励对象的服务确认为企业成本费用、股份支付作为企业权益的增加。在计量日、等待期和行权日进行的会计处理有所不同。在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授予制度要以风险为导向。在此基础上客观、独立,负责评价、咨询、监督企业经营活动,增加企业价值,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在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机制中,企业内部控制部门的相关人员实际上是在负责防范和减少企业潜在的各类风险。为此,该部门和人员需要参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站在企业整体的高度,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继而进行风险评测、分类、评估,选择最佳风险应对策略。此外,负责具体内部控制的相关人员还要注意运用自身专业优势,提高分析企业风险的能力。在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决策负责人提供更有力、客观、全面的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措施,及时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将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三)不断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应对机制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风险识别尤其是全面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首要工作和最困难的部分。其需要相关人员及时对企业经营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不断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应对机制。企业在政策的营运过程中,必须随时留意可能会面临的潜在风险,熟悉以前期间遇到的风险类别。对各类风险都能做到及时识别、全面应对,把握机会、分清种类,以便企业能够抓住机遇,灵活应对风险,或者及时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
其次,对风险进行进一步细化分类。其目的是以方便企业日后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更为科学。具体而言,企业可以对风险进一步细化分类为两个风险维度,即业务活动层面风险、公司层面风险。具体见表1。
因为每个企业所在的行业不同,所处的市场环境也不同,所以他们所处的风险也会有所差别。出于这些原因,企业要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我的风险因素划分方法,将各种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再通
日,一般不做会计处理,而在此后的等待期内,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应根据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对激励对象的服务确认为成本费用,并确认相应的权益;而到行权日后不再对成本费用和对应权益总额进行调整,而应当根据行权情况结转等待期内的资本公积。具体的会计处理为:
上市公司Y公司于2017年1月1日授予公司管理层100名员工每人100份股票期权,须自授予日起在公司连续服务满3年方可以每股5元的价格购买100股公司股票。授予日公允价值为每股10元。到2017年12月31日,有10名管理人员离开了公司,公司估计未来二年中还将有10名管理人员离开,即离职比例为10%,2017年末的股票期权公允价值为12元;到2017年12月31日,有5名管理人员离开了公司,公司估计未来一年中还将有5人离开,即离职比例为5%,当年末的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来找出企业的潜在风险。
浅析民营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2017-05-09 22:03 | #2楼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于完善内部管理、预防和控制各种风险、顺利实现组织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动荡背景下,笔者以多年从事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经历,谈谈民营企业建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些想法。
《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漫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目前企业风险与内控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许多民营企业为实现业务快速扩张,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环节上远远滞后于业务的发展。造成机制缺陷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其一是近阶段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给社会和企业创造太平盛世经营环境下,生产要素的大幅上升和业务的高速发展掩盖了内在积淀风险与问题因素;其二是财务基础非常薄弱,无法提供和提炼准确的供决策层有价值导向目标的相关数据因素;且与民营家族企业没有外部压力难以主动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因素有关。
二、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基本条件与原则
控制构架设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五大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5要素框架,构成了企业内控设立的基本条件。
1、建立内控机制应遵循的重要性、全面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第一,要识别评估企业潜在的主要风险点和面,进行轻重缓急排序;第二,内控制度覆盖要全面,要从内到外、由上至下、从部门到岗位,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进行覆盖;第三,设置相互制衡是内控的主要目的,所有的制度均应有部门或岗位予以制衡;第四,制度出台要充分考虑成本和适应的原则,如果把一些发生概率很少涉及面很窄的控制环境安排用很严密的制度那就失去制度设立的目的。
2、自我评价的原则。目标、计划、执行、检查构成管理四步曲。自我评价就是检查环节,是保证目标实现的最重要的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应通过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和内审制度来保障,有条件可聘请非同一审计机构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内控审计报告。
3、机构独立设置的原则。机构独立设置是内控体系中内部环境环节最基本的要求,内控主管部门应独立于经营层之外。许多民营企业监事会形同虚设,在强调内控时必须正视这个现实问题,否则建立内控就失去意义。
4、控制措施和风险识别的设定原则。控制措施设置应考虑,外部反舞弊协议、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手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及其涉及面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环节。
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的特点
根据我国的国情,现有的法规是以突出内部控制为主线,贯穿风险管理的内涵。其原因是由于国内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人才相对匮乏,目前仅国有控股银行有这方面的内控专业人员。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还处于基础建设起步阶段,如强调全面风险管理,会使企业无法承受人力资源与成本的压力。对此,建议企业在建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时,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在内控机制提升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建设。
四、企业风险内控机制建立的规划目标
根据企业内控建设的需求,要明确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目标定位。确定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定位目标要满足风险评估和控制手段的要求;要与企业行业地位相匹配,如企业已跻身行业龙头地位,其定位必须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在内控建设上已没有喘息的机会,业务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是风险快速积累的过程,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企业家的基本职能是管理风险。无论从目的、目标,还是从要素来看,内部控制的根本功能是风险管理。因此,在机制建设的规划上就要以高起点去规划,以适度导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要素的规划目标去设置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框架,可以从源头上梳理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的问题冲突。
在具体的建设过程要遵循与实际结合的原则、近期与远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与局部结合的原则、轻重与缓急结合的原则、成本与效益的结合原则及时间紧迫性的原则。
五、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熟悉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碰到具体新问题都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厉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和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将会面临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管理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开拓市场的风险、产品集中度的风险、客户结构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管制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等。在诸多风险中,大多数企业最主要的风险是营运风险。但不管是什么风险,企业都应该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识别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控。
【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漫谈】相关文章:
企业员工风险管理研究04-19
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与企业HR管理改进09-25
从内控着手全面提升企业管理11-30
加强企业内控管理的意义09-25
内控制度风险评估报告09-25
增强风险管控意识提升内控管理效率09-25
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建设09-25
以风险防控为导向的内控管理体系实践09-25
企业内控采购管理制度09-25
大学内控风险评估报告(精选13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