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常规>《第四单元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和要求

第四单元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和要求

时间:2022-11-21 03:25:52 常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四单元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和要求

方法是从事任何工作要注意的要素,方法是达成目的的工具。班级常规管理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就需要有好的方法和合理的要求。实施班级常规管理的有以下主要方法与要求。

第一节 采用灵活多样的具体方法

(一)讲解法

对学生讲清常规的内涵及要求,让学生明了行为常规的做法与要求,以便他们有明确的行动方向。这是班主任最经常使用的方法。每天十分钟的晨会,老师可以有计划地提出一、二条要求,并予以讲解,这样日积月累,能够形成学生的正确认识和感情,形成良好班风。但是,讲清不等于一味说教,讲解也要多种“说法”,并讲究场合、气氛和形式。江苏某一中学某班的学生曾对公共环境的保护不以为然。学校将教室墙壁粉刷一新,可是总有学生在墙上乱蹬,留下各色脚印。严禁不能奏效,惩罚效果也不明显,该班班主任在墙上贴了一张纸条,上书:小心墙壁弄脏你的鞋底。学生见后,大笑。此后,墙上不再有脚印。老师用说“反话”的方式,幽默地教育说服了学生。

(二)歌诀法

有些班级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编写成歌谣或口诀让学生记诵,然后指导行动。由于这些歌谣和口诀简洁、明了、朗朗上口,受学生喜欢,学生也容易记忆,有较好的效果。

河北饶阳中学的李雄居、张迎雪老师积累多年的教育经验,编写了《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四字经”》。全篇分为三大部分、1500字。不仅语句通俗、明了、顺口,而且内容涵盖面广,既有方法的指点,也有思想行为的要求,同时,情感充沛,字里句间充满了对莘莘学子的关爱之情。真可谓其意也深深,其情也切切,只要坚持教学生传诵,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里摘取其中几段,以饷读者。

在“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修养”部分:报国之志:吾华学子,日出之阳,后生可畏,前途辉煌,自小立志,报效祖国,振兴中华,匹夫有责,庸庸碌碌,枉活一生,蝇营狗苟,人所不齿。

在“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部分,对预习、上课、复习、做作业、应考、自习、做实验、应用资料、课间的行为都有指点和规范。如应考要求是:“镇定自若,不慌不乱,先审全题,制定方案,先易后难,把握重点,偏题怪题,不去纠缠,填涂答案,准确规范,严守考纪,心地坦然。”这一段,既有对应考方法、心态的指点,也有对考试纪律的教诲,是很好的。

在“中学生良好生活习惯”部分,对起床、早操,打饭、吃饭,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睡觉,劳动,姿势,会风,都作了具体要求,如:睡觉常规:“熄灯铃响,说睡就睡,不再说话,不做他事,人人守纪,不扰他人,睡眠充足,精力充沛。” (《班主任之友》1999年第1、2期)

我国自古有用“三字经”形式教育少年儿童的文化传统。宋朝出现的《三字经》既是少儿识字课本,也是进行礼仪常规教育的读物。1997年 编写了《新三字经》,主要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行为常规、历史传统教育的材料。班主任也可以组织学生一段一段地学习它,一点一点地去实践。如其中有敬长爱兄段:“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能让梨,小孔融,手足谊,记心中。”(《中国教育报》1997年 )如果以适当方式教学生学习记诵,也能起到指导行为和铭记终身的效果。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本班教育重点,编一些歌诀歌谣,教育学生。

(三)活动训练法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更是训练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班级良好的日常状态的基本形式和途径,因为活动的操作性、交际性与人的行为直接相关。可以说,活动是人的行为的产物;行为在活动中展现。初中用于训练学生行为的活动方式很多,班主任可以根据教育的内容和目标需要,创造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及环境,实施训练。 1、主题班、团(队)会。用主题班、团(队)会针对基本品德和重要行为进行专题讨论和演练体会,如《做有礼貌的中学生》、《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孝敬父母,人之美德》、《什么样中学生的服饰最美》、《审判香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具体深入地研究,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及其教益必定是深刻有效的。

2、小型讨论会。就学生日常行为的某些表现,及时召开班级讨论会。讨论会要求内容单一、时间不长,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帮助他们及时明确应该或不应该有的行为和做法。

3、模拟演习。主要是针对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某些具体行为或学生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单项的动作行为的演练学习。如,出操排队演习、上课师生行礼演习、与人交往打招呼演习等。

4、实际训练。在实际教学和班级生活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行为、技能的训练。如,上课听课、做笔记训练,作业训练,做操训练,食堂就餐排队训练,教室卫生值日训练等。上海陆行中学组织全校学生来回步行50多里路,到浦东参观孙桥农业高科技开发区。这一活动,有多重目的,其中对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团结互助的精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校长陈时俊的亲自带领下,全校600余名学生无一掉队,胜利完成了这次远足参观学习活动。

《第四单元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和要求》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评比竞赛法

评比竞赛是中小学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在班级常规教育与管理中使用更有效,因为常规教育与管理是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的,直观、具体,可比性强。加上初中学生普遍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因此适当使用评比竞赛的方法是可行的。

在一段时间里,选择一项或几项行为作为竞赛的内容,给每项内容按等次赋一个分数值或记一个标识,然后累计学生在一段时间里的表现结果。当然,组织评比竞赛要适度,除了公正、公平以外,还要注意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评比竞赛意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和修养中去,但使用这种方法也只在激发热情和一段时间内的行动上有作用,真正要是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和自觉行为,或者培养习惯,那还需要其它形式配合和做长期、细致的训练。

第二节 抓住管理、训练的几个关键期

之所以称常规管理的关键期,是因为在某些时间,学生的心理及行为容易产生新的动向苗头或出现波动,出现异常。班主任抓住这些时间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极其思想的教育和管理,把工作作到点子上,可以事半功倍。关键期一般有如下几个:

1、新班组建期

组建新班是指学生由小学升上初中开始新的学习开始时期。此时,学生刚刚结束小学学习,升入中学,来到一个新的班级,心中充满喜悦和憧憬。同时,学生来到新班,与老师、与同学、与学校都还不太熟悉,行为、思想都还比较拘谨,对老师的教诲和要求重视程度更高,更易接受。因此,抓住这个时间对学生进行个人的日常行为和班级日常规范的教育管理,提要求,定制度;抓出勤、抓纪律、抓卫生值日,都容易出成效,既便于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尽快走上正轨,也有利于班级形成好的班纪、班风。有些班主任设计在新生进校后组织召开《学习日常行为规范,争做品学兼优的中学生》主题班会,上好第一课,影响深远。但如果在这个管理的关键期没有抓紧工作或引导、规范不力,那么,则可能形成“坏坯子”,以后再纠正,就需要加倍付出工作量,“发然后禁,则强悍而难成。”

2、开学初

学生离开学校,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假期生活,一般都盼望回到学校,与老师、同学一起过紧张、有序而又热闹的班级集体生活;同时,在假期中,学生经过家长等人的教育,或经历了一些有教益的事情,加上自己的思考,也一般都有一些新学期的新打算。班主任利用开学初的机会,向学生展示一些新计划,提出新要求,学生会倍感鼓舞,继而在班级抓紧进行规范教育工作,以改变以前班上的某些问题,创造班级新气象、新局面。

3、期中和期末

学生经过半个或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容易出现疲劳、倦殆现象。此时,学生个人或班级纪律也容易变得松懈而出现违纪问题。如,上学迟到,课堂纪律不好,作业质量不高,卫生值日不认真,课间操有人缺席等;而期中、期末考试在即,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复习考试上,对卫生、纪律等规定也会放松。因此,班主任在此时要抓紧班级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要更关心学生,切不可造成松弛印象。但许多事情的组织管理形式可以有所变化,如卫生值日可以临时组合班子,以适应复习考试的要求。

4、大型活动期

按计划,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一些大型活动,如,春游、秋游,运动会、艺术节,庆祝会,社会调查实践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活跃了学校气氛,深受学生欢迎。但大型活动也改变了学校的教学常规,学生很兴奋,各班全力以赴地搞活动,常常忘记了学校的纪律要求,容易乱套。此时,班主任要加强组织、纪律、人员等方面的常规管理,以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同时,借以培养学生在任何场合和环境都持之以恒地守纪、自律的好习惯。此外,也要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地实施管理,如把学习小组改为活动小组,在班委会下设立活动领导小组,管理活动期间的事务,通过这些方法,既做常规管理,又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锻炼他们的个性。

第三节 让学生做班级常规管理的主人

(一)学生应做班级常规管理的主人

常规管理的对象是学生个人和班级里发生的日常行为,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也就直接与每个学生相关。班主任是实行这项工作的主体,但班主任要认识到,学生也是班级常规管理活动的主体。因为他们既是管理对象——个人日常行为的主体,又是班级生活的主人。

人的行为的最大特点是受目的性、意识性的支配,一个比较成熟、有一定知识和理性的人都应该明白自己行为的目的和自己行为对周围人的作用,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正确地支配自己的行为。明确学生是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就是要让他们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年级水平看,他们有一定的个人自我管理和班级常规管理的能力,但是,老师的教育、引导、督促仍是不可缺少的。根据实际情况,初中实施班级常规管理的重点,随着年级升高,要由以班主任管理为主,逐渐要过渡到以学生自己管理为主。

《第四单元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和要求》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学生还是班级常规管理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十分明确,班级常规管理的最终目的或归宿是学生,为了学生在校愉快地学习、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在基础教育阶段要着重对他们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管理训练。教育育人、管理育人,这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但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和能力。只有激发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只有使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具有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常规管理和教育才真正取得了成效。

(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要在常规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常规管理的主人。第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日常行为的规范和标准,提高对基本行为准则的认知水平,明确自我锻炼发展的方向。第二,要引导学生学会将自己的言行举止与中学生行为规则进行比较,寻找两者间的一致处和差异点,联系自我训练的方法,以不断激励自己进步。第三,在学生中树立文明行为的榜样。有优秀人物榜样、老师榜样、学生榜样、家长榜样。榜样是活生生的教科书。给学生树立榜样,就是让学生从榜样的身上看到文明行为的具体特点和内涵,学习他们自我修养锻炼的方法。第四,在一定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规则或纪律。如某班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经过集体思考、讨论、推敲,制定了本班的“五个一”的《广播操要求》,即:一支曲集合,一个人不缺,一条线站好,一句话不说,一节节做好。来自大家的规定,必然有最佳的管理效果。

第四节 养成学生自动化遵守常规的习惯

(一)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意义

习惯是由点滴行为积累而成的,也是个体将学习获得的认识内化为自我需求、而又自觉实践的结果。习惯也就是高度自动化了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形成了一种动力定型,不需要外力督促,在任何条件、任何环境下,主体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按一定的模式去做。一个人,只有养成了文明行为习惯,才能说形成了文明行为素养,才奠定了一个现代人文明人的基础。

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然后再训练使其自动化——变成习惯,这是班级日常行为管理的理想目标。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在辽宁盘锦中学任校长、党总支书记和班主任时,校务、校外活动繁忙,一年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地开会、作报告,但他所带的班仍然井井有条,一切都在按老师在班上时一样做。这就是形成自动化常规管理的理想结果。

(二)养成自动化遵守常规习惯的一般要求

要养成学生自动化遵守常规的习惯,第一,要对学生提出的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贯彻到底。只要要求合理,就要求学生做到,不要随心所欲地朝令夕改;小事要求一丝不苟,大事规范有序,只要持之以恒,天长日久,必有收获。第二,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地多次、反复强化,使已形成的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形成习惯。

第五节 班主任要从日常行为做起当学生的榜样

(一)师者的形象也育人

“师者,人之模范也。”老师是学生天然的榜样,老师不仅用知识教学生,而且要用自己的行为、思想品质引导示范学生。尤其是在班级常规管理中,班主任除了用制度、纪律、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外,更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里启发学生的“理”、感动学生的“情”,不能仅仅是老师的说教,重要的师者的行。身教胜于言教,一个行动胜过一打说教。而人的日常行为由于其直接、外显,更容易被学生看见和模仿。班主任更是随时随地在几十双眼睛的监督之下。马卡连柯告诫他的儿童教-养-院老师们:“不要以为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对儿童都有意义。”(《马卡连柯教育文集》)而班主任老师尤其要“既美其道,又慎其行”,也就是要以身示范、以身立教。

(二)学生喜欢神形秀美的老师

在日常行为方面,要求班主任严于律己,做学生的楷模。从装束打扮、语言动作,到对待许多日常的人和事的态度、行为,都要符合教师的身份,端庄、高雅、文明、有修养,做一个神形秀美的使者。其实,每个班的学生都是一面面明亮的镜子,从他们的身上会“反映”出班主任的形象。

一位老师撰文坦呈自己的亲身经历。

“到过边远农村的人都了解,那里的一些教师尤其是男教师,走进课堂常常是随随便便不修边幅的。出于种种原因,他们有的懒懒散散,圾拉着鞋就进教室;有的忙忙乎乎裤脚一高一低的就上课;更为可笑的是还有的头发也不梳理一下,翘着一缕‘青丝’,如收音机天线式的在讲台上晃来晃去。

坦白地说,笔者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有过而无不及。一次,我上课正讲得来劲儿时,下意识地掏手帕擦嘴角,下面却‘ 哄 ’的一声笑开了锅,而且后排还有几个笑得四脚朝天了。我定睛一看,原来我手中捏着的竟是一只袜子!

不过,另有一次学生们的大笑却引起了我的反思。记得那是我刚参加完别人的婚礼回校,来不及更换笔挺的西装就跨进了教室。殊不料,全班同学立时不约而同地起立。霎时间,暴风雨般的掌声和笑声持续了一分来钟,拍得我十分不好意思,赶紧摆手制止:‘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星星还是那个星星!’可学生却齐声高喊:‘不!月亮不是那个月亮!月亮不是那个月亮!’那节课,我上得特顺,直觉得我始终沐浴在一种温馨而亮丽的光辉里。“(赵凤龙〈人民教育〉1998年第12期)

这位教师有趣的经历不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借鉴吗?

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2017-04-23 13:13 | #2楼

班级常规管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可以说学生在校的所有表现及与学生身份相关的校外行为表现都在管理的视野内。但是,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人,在常规管理中也要心中有目标,有系统,抓主要、抓重点,切不可事无巨细地一概抓在手,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乱抓。总的来说,班级常规管理要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实施。为了分析的便利,这里把常规管理分成几类进行研究。

第一节 思想常规管理

思想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观念、想法,它支配人的行为和感情。初中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他们的基本思想进行引导、教育,规范,是常规管理的内容。

爱祖国是公民的基本思想道德要求,也是初中学生应有的思想道德品质。管理中要求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理想。具体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要尊敬国旗,会唱国歌。每周认真参加升旗仪式,在升旗仪式上,着装整洁,肃穆,全神贯注地唱国歌,行注目礼。爱科学是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基本特征,也是初中学生在成长中需要形成的基本品德。在班级生活中,要求学生积极地学习科学知识,讲科学,追求科学,不讲迷信,反对迷信,远离邪教。

二节 纪律常规管理

这是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内容。纪律是集体中协调成员行为、使其步调一致、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规范系统。纪律能起到统一行动、统一意志的作用。它是集体有序生活、高效率工作学习,有战斗力的保障。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除此之外,纪律还是一个班级班风的具体而集中的反映。一个班级纪律严整,说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学习努力,团结友爱,积极上进;相反,如果一个班级的纪律松弛,那么,学生的学习、锻炼、班级卫生可能都很懈怠。班主任通过纪律管理,除了为班级营造一个井然有序的学习工作的人文环境外,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遵规守纪、文明自律的品德素养。

实施班级纪律管理作用、指向的内容很多,具体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到校出勤的纪律,这是学校及其班级开展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具体要求学生坚持到校学习,勇于克服困难,不迟到,不早退,更不无故缺课。

2、课堂学习与自习的纪律,这是学校教和学的最重要的保证,具体要求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学习,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打扰他人,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积极思考,用心领会。

3、课间两操及休息的纪律,要求学生迅速、安静、做操的动作到位,师生总结为“快、齐、静”。课间休息不大声喧哗。

4、晨会,包括一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纪律。升旗仪式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集会,也是进行日常生活道德、理想情操教育的好时机,要求学生着装整齐,神情庄严,注意力集中,用心领会。

5、班级卫生值日则要求学生人到心到,打扫工作认真负责,做到窗明几净,同时保持教室日常环境整齐洁净。

班级的纪律状况常常呈现波浪起伏状态,任何班级都会有纪律良好、精神振奋的高峰,也会出现纪律松懈、情绪懒散的低谷。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因为学生学习身心疲劳了,有的因为外界诱-惑,有的因为出现了意外的事情。因此,班级纪律管理就是动态的,任何班级纪律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班主任既要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抓纪律教育训练,使班级纪律走上正轨;又要注意日常对纪律的规范和维护,使班级保持有序的纪律状态,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第三节 学习常规管理

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它是学生来到学校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校从事的最经常最大量的活动,更为重要的,它是学生成长为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一员的主要训练途径。学生通过学习前人留下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经验,逐渐形成自己对世界的一般认识和把握,与此同时,个体经验的也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和改造,结合所学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富有个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学习”是学生的重大任务。而学校组织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进行的,学生在校学习以学习间接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并且迄今仍以课堂学习的形式为主。这种高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快速成长、全面发展。当然,这种学习也是艰苦的,它是一种社会责任,因此,学习需要承担责任,付出努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短时间的快乐才能学成。无疑,把班级学生的学习活动管理好是班主任肩负的主要的重大的任务,并且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是应多层次、多-维度的。针对学习的社会责任性而言,有对学习态度的引导;针对学习是个掌握的过程而言,有对学习过程的环节的管理;针对学习是一种高智力活动,有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1、 学习态度的管理及教育

态度是个体在对某件事物产生认识和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倾向性特征,它是个体人格的重要的特征之一。由于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就是作为学生这个角色的关键品质。学生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不仅热爱学习,会勤奋地学习,努力获得好的学习成绩,而且能迁移锻炼学生形成其它良好品德,如形成对工作认真负责、专注投入的良好社会性品质。积极的正确态度品德一旦形成,对人的终生可能发生良好的深远影响。

初中是形成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初中学生完成学业、思想品德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管理,培养他们好学上进、认真负责、勤勉严谨的学习态度。当然,态度属于人的认识、情感、意向性的特点,是一种由内向外的心理品质,如果仅仅用单纯的控制、组织、协调的管理手段,是无法奏效的。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管理,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以榜样,让他们了解学习的意义和乐趣,由内向外地形成正确的态度。又要提出要求,进行学习纪律上必要的约束,如上课专心听讲,不搞小动作,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不敷衍塞责,如此由外向内地强化训练,形成正确的态度。

对班级学习态度的管理,不只是对一两个学生的教育,而是面向全班学生的工作。要教育全体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就要在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学习风气制约影响每一个人的学习积极性,而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又影响到班级的学风。这是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班级的学风重在建设。班主任可以领导全班同学建立必要的学习制度,规范学习行为;举行一些学习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加强对学习环节的指导与协调,使学习的每个环节都有高涨的热情。

2、学习活动常规管理

学习常规的管理要分为不同时间阶段和场所进行,可分为课堂学习常规、课外学习常规、考试常规的管理。

⑴课堂学习常规

课堂是班级授课制中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课堂是教学的中心。老师在课堂集中向全班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兴趣;而学生也主要通过课堂学习知识,学习科学的、社会的、思维的等各种知识。课堂学习不仅知识的信息量大,而且传授的是经过筛选的知识精华;课堂有老师面对面的讲授指导,使学生能快速地尽量少走弯路地掌握知识;课堂上同学们共同学习探讨,相互激励启发,因此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形式。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是主体,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等。理论研究和实践使课堂不断得到改革、完善和发展。但课堂作为一种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为了保证高质量的教和学,是有常规要求的。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下课时,起立向教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这几条规范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常规。第一,关于礼貌的常规。课堂上要表现对老师的尊敬及对老师劳动的尊重;第二,关于学习的一般要求。如,准备好学习用品,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第三,关于积极主动性和个性的激励。表现出“勇于”、“敢于”、“积极”。这是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在遵守课堂纪律的范围内,表现个性,学习创新,体现纪律的实质,纪律和创新的辨证统一关系。

⑵课外学习常规

课外是指课表上安排的课堂学习以外和校外的时间与空间。课外有广阔的天地,是中学生学习锻炼的好场所,尤其是实行双休制以后,属于课外的时间更多。江-泽-民-主席指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由于对课外学校没有具体的严格的纪律规定和管理,加上当前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与复杂多变,再加之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辨别力弱,因此,班主任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和学习指导的研究,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课外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总的来说,课内课外要以课内为中心,课内学习指导课外,课外活动的学习要丰富课内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课外要“认真复习、预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进营业性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厅、酒吧和音乐茶座等不适宜中学生活动的场所。”对课外学习,总的有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延伸完成课内的学习;第二,进行丰富的有益的课外活动和学习,锻炼、娱乐、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身体,增长智慧与经验,锻炼意志、情感、思想与道德,这是课内无法满足的极有价值的学习。第三,辨别、抵制不适宜中学生的社会生活,这需要提高中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抗拒诱-惑的能力。 ⑶考试常规

考试是学校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的作用在检测教师教的质量,学生学习的质量,同时通过考试督促学生进一步巩固、系统化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考试成绩能够说明许多问题,历来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方面的重视。 考试的常规管理要求分考试前、考试中和考试后。考前要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系统复习,以迎接考试。考试中要沉着应考,诚实考试,“考试不作弊”,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同时,也是对学生起码道德品质的检验。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考试道德的教育,考试中要运用监督手段,杜绝舞弊。但是,在腐-败之风盛行的情况下,考试不作弊似乎难以做到。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出于功利目的,纵容包庇学生在考试中舞弊,这当然是极其错误的,这属于另外一类问题,不在常规管理研究之列。考试后,班主任则要领导学生分析考试中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学习。同时,要做好各类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是要关心那些在考试中失利的学生。

第四节 活动交往常规管理

(一)中学生活动交往的意义

活动是个体人生命和意志的能动性的展现,班级活动则是班级活力的表现。初中生正处在人生的加速发展时期,除了面临生理上的第二生长高峰以外,其社会性也呈快速发展,因此,他们显得精力充沛、情感丰富、喜欢活动,乐于交往。可以说,活动是他们青春生命的需要,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的知识不充足储备,对生活的理解还比较肤浅,社会阅历都不够丰富,他们考虑问题多从“自我”出发,比较片面简单、偏激,因而,往往不善于交往,有时还会做出莽撞行为。所以,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引导、规范是很有必要的。

活动交往是教育的重要载体。活动也是个体积累经验、自我教育的好形式。人的活动实际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是一种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外部行为。在人——活动——环境系统中,活动是联结人和环境的中介,人的正确思想认识、知识技能,严格地说都来自活动。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其实质是揭示了生活、社会、活动的教育价值。有些中学生在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可能一时处于后进行列,平时在人们的眼里是“灰姑娘”,但在其它活动中,如文娱、体育、制作、劳作,他们却能大显身手,成为瞩目的“明星”。所以,活动是展现人的才能、思想的最好契机。

1993年国家教委在课程改革中首次将活动纳入课程计划中,成了与学科课程同等重要的活动课程。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适应新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把加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德育改革,要求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强调要“结合各地、各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和组织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各种有益活动。”在我国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活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指导与管理,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生活动交往常规管理的内容

活动交往常规指学生在生活、学习活动中,或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应有的行为方式与举止态度。班主任要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基本行为举止给以训练、要求和规范,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举止,积极活动、勇于实践锻炼的性格和尊重他人、真诚友爱的品德以及辨别是非与道德选择定向的基本能力。

1、日常行为常规训练

日常行为常规指学生在个人日常生活和学校学习生活中应有的文明规范行为。文明而又规范的日常行为是一个人文明素质的基本反映。在班级,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常规训练,力图使他们变得举止文明,参与学校活动的态度及行为表现积极主动。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初中学生的个人日常行为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个人行为方面:“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不吸烟、喝酒。举止文明。不打架骂人、说脏话。情趣健康爱惜名誉。” 爱护公物方面:“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涂抹乱刻画。借公物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惜庄稼、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律方面:“遵守交通法规,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乘公共车、船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妇让路、让座,不争抢座位。”“遵守公共秩序,购票购物按顺序,对营业人员有礼貌。” 生活自理方面:“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齐。主动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刷餐具和打扫楼道。”“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

正义感方面:“遇有人问路,认真指引。”“见义勇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告。“ 2、与人交往常规训练

交往常规是指中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应具备的礼貌与行为规范。具备交往方面的礼貌与行为规则,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品德。

与同学交往:“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正常交往,真诚相待,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与师长交往:“尊敬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候。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接受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经常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尊重体贴帮助父母、祖父母。”“对长辈有意见,有礼貌地提出,不耍脾气,不顶撞。”

与人交往:“尊重他人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帮助残疾人。遇见外宾,以礼相待,不卑不亢。“待客热情,起立迎送。邻里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动用他人物品、看他人信件和日记。”“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别人要道歉。”“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按时归还。”

(三)对初中生活动交往引导的要求

中学生活动交往的范围和对象还是相当广泛的,有校内、校外的;有文娱、体育、生活、生产、思想、道德的;有与老师、同学、家人、亲戚、邻里、朋友;有现实的,也有虚拟的等等。班主任对学生活动交往范围的引导规范,总的来说,有两条原则:

一是避害,即有益性原则。学生中,无论进行什么活动和交往,一定“要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对那些危害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活动与交往要坚决制止。

当前,在社会生活十分复杂的情况下,一些见利忘义者,只图从青少年身上赚钱,把一些危害孩子身心的东西兜售给他们,如,电子游戏,色情、凶杀的读物等。还有一些别有用心者,诱导青少年做坏事,毒害孩子,如,盗窃分子,流氓、迷信头子、法-轮-功分子等。因此,当发现学生中有参与不正当活动的苗头时,老师要坚决制止。同时,要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提高他们的觉悟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受坏人的利诱。对一些基本禁止的活动,要教育告诫学生,明令禁止。如“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看色情、凶杀、迷信的书刊、影视片,不唱不健康的歌曲。不进营业性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厅、酒吧和音乐茶座等不适宜中学生活动的场所。爱惜名誉,拾金不昧,不受利诱,不失人格。”从另外的角度要求,最主要的是学校要多组织有教益的活动,以正压邪。如,体育活动,唱好歌活动,读好书活动,远足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城乡手拉手活动,德育基地实践活动,助孤帮残活动,等等。这些内容形式俱佳的活动,既可以发挥青少年的聪明智慧和精力,又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锻炼他们的能力,要大力号召学校创造性地组织实施。

二是多样性原则。学校组织的活动从内容到形式要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以适应和满足青少年追求新鲜、多样、变化的心理要求。组织的活动既可以一个主题多种形式,也可以多个主题多种形式。

第一,要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有科技的、体育的、文艺的、文学的展示、表演、比赛活动;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告别十四岁走近共青团的、少年军校、学雷锋等的德育活动等。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使学校富有吸引力,使学生热爱学校、向往学校。

第二,要认真组织好学生的校外活动,如,夏令营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生产实习活动、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勤工俭学活动等等。在组织校外活动的过程中,要真正从锻炼、教育学生出发,抓落实,抓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第五节 环境卫生常规管理

(一)环境卫生常规管理的意义

环境卫生常规管理指训练、要求学生讲究个人卫生和形成学生保持教室、校园及其它公共环境卫生的意识及习惯。

讲究个人卫生和保持教室、校园环境整洁卫生是每个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而健康的体魄又是青少年素质发展的首要因素。同时,洁净、优美的环境是学生在校愉快生活、用功学习的必要条件。此外,具有讲究卫生的意识、具有要保护、创造整洁卫生、幽雅环境的意识是文明现代人的重要素养。在社会物质文明日益发达、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的背景下,似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人们靠攫取自然力、破坏环境获得的物质享受的行为正在遭受大自然的惩罚。因此,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是国际上的共同呼吁;保护生态、善待生物是人类一种新的伦理道德。在初中学校,对学生进行环境卫生的教育、训练,是班主任一项基本的经常性的工作。

(二)环境卫生常规管理的内容及要求

环境卫生的常规管理首先要从学生的个人卫生教育督促做起。要求他们“穿戴整洁,头发干净整齐,不烫发,不化装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不吸烟,不喝酒。”然后进而爱护周围的公共卫生环境,要“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最后要把爱护环境的意识上升到保护生态环境:“爱惜庄稼、花草、树木。保护有益的动物和生态环境。”

班级常规管理方法

对于学生而言,自己的班级就是自己的第二家,所以所赋予的感情极其深厚。于是,便有了这样的一条规律: 有一个健康、向上、团结、文明的班集体;、才能有健康文明的学生。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而言,在接手一个新班以后,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班级的一日常规管理工作,下面就这一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有规可依

凡事都要有规定,否则必定大乱。对于一个由几十个孩子组成的班级,没有合理的、有力的班规,则此班必然成为全校的大乱。班规的制定虽无定法,但也有章可循,这个“章”即要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班的规定。

二、管理到位

这里所说的管理主要有纪律管理、学习管理、班干部管理、卫生管理等主要的班级管理事项,还包括班会、家长会、班科联系会、学生会等教育活动,这些管理贯穿于班主任日常事务中,是每一个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的基本功,不仅要掌握它们,而且还要驾轻就熟,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具体来说应该这样:

1.纪律管理有了良好的纪律管理,才能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和-谐,学生就有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规范的制定一方面可以来源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在校一日要求》及《文明学生标准》等学校发布的规范,另一方面,也可以是让本班学生自己写下一些他们认为必需遵守的规范,然后师生共同协商最后形成规范,规范一旦制定,则全体学生及班主任共同遵守,共同监督,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奖惩不容许有特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规矩,班规才会有效。

2. 学习管理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所以学习管理也是所有管理中的首要任务。这方面的管理虽然与各个任课老师息息相关,但作为班主任,应该主动承担主要工作,协助其他任课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包括作业的收交,上课听讲,课下主动向老师问问题,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监督。不管什么样的方法,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各位老师,需要根据自己班的情况以及工作实践形成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3. 班干部管理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重视班干部的管理,尽量让每个孩子参入到班级管理中来,让孩子们都来成为班级的主人,我在班级管理中,除了班级的主要干部外,将班级的各项事务细化再细化,然后分配落实到个人,做到人人有事管,人人是主人,这样做的好处是尽量不让那一个孩子成为旁观者。班主任对主要干部要及时指导,主要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同时也让他们的工作在同学们的监督之下。我在每学期开学前就会宣读“评优标准”,即优秀班干部评选标准,通过评比,能有效提高班干部的管理水平。此外,我们还可以实行值日班干部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会让班级充满活力和激-情。

4. 卫生管理

保持教室室内外的清洁卫生,既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让学生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体会到身心愉悦,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在卫生管理方面,首先要做到责任明确,即值日表必须不可少,其次,要做到工作细化,即教室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得到,再次,还要做到示范在先,即教室的示范作用。有些活学生第一次不一定会干,例如,挂窗帘的工作,学生未必会干,这就需要教师的示范和教,最后,一定检查和监督相伴而行。有检查,才有进步。

三、爱心相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是至理名言。“爱生”不容易,“爱所有的学生”更不容易了。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爱送给所有的学生,让他们也时常沐浴在阳光里。他们一旦感受到关心和温暖,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乐于接受教育。为此,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地去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共鸣。对于学生的过错,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与谅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因此,在这部分学生犯错的时候,切忌讽刺、挖苦、处罚,而是要在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中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真正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对于班里的问题生,我们要有宽容的态度,除了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以外,还要耐心地教育和期待他们,并且尽快地采用恰当的办法,最终使他们转化成为一位好学生。我曾经教过这样的一位学生:我接手的时候他在我们学校就已经“赫赫有名”了——扰乱纪律,顶撞老师,打架斗殴……我就接手以后,找他谈心,给他“开小灶”,帮他解决家里的困难,他逐渐有所好转,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可是好景不长。他又开始旷课打架…….。我对他没有发火,相反我仔细观察的表现,发现他也有点内疚。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应该拉他一把,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自己转变。世界著名思想大师罗素给我们的忠告是:教育,不要进行道德教化,应让事实在孩子们心里自然形成道德。是的,事实胜于雄辩,应让事实触动他们的心灵。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有爱心相伴,一切一切,好的,差的,都会溶解在春风里。

四、“严”字当头

身正为范,严中透情,这是常规管理的双刃剑。也是一切班级措施实施的保证。学生毕竟是孩子,来校学习接受教育的,再优秀的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具体来说,要做到两点:1. 有理有度,严中透情——善待错误,尊重学生人格。当班级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学生违纪甚至多次违纪。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然后发散思维,初步拟出几种教育措施,接着幻想一一实施,最后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2. 细节入手,严而垂范——让无痕教育沁人心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我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真实的教育意图,而是用轻松的语言和自然的行动去启发和感染学生,通过“小事”和“小节”渗透的教育,往往是最富影响力的教育,而这种不露痕迹的教育,又常常是最能入脑入心的教育。

五、指导及时

学生在我们眼中毕竟还是一群孩子,所以不管什么事情知道是必不可少的。及时的指导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错误。这一条是对上面三条经验的补充。不管是收发作业,还是上课听讲,以及班干部的工作,都需要班主任的定期指导和纠错。教师的指导,还包括方法的指导。班主任要及时地、定期帮助学生寻找学习上的过失以及方法上的失误,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尤其在值日班干部制方面,教师就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指导和纠正,保证这种制度真正的行之有效。

各位老师,班级管理无定法,但是有“规”可依,即本班的实际。作为班主任,别人的经验职工借鉴和参考。我们应该从本班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创造出适合自己和本班的最佳班级管理方法。相信每一位班主任都会收获到自己的喜悦。

【第四单元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和要求】相关文章:

数学常规管理要求09-24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09-24

黄甫学校常规管理要求09-24

浅谈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10-18

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11-25

实验室常规管理要求09-24

小学教学常规工作管理要求09-24

常规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精选14篇)03-03

班级常规管理的初探09-24

(热门)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