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开放式教育>《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12-16 18:35:47 立宇 开放式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学内容应该是开放的,教师应该选择开放性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以学习的空间,给教师以创造的空间。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1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注重语言知识传授,学习途径和教学评价形式单一,没有调动学生参与、体验、交流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开放式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主体的开放的“人—人”互动组织系统,它追求教学过程动态化,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近几年来,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开放式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实施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对策思路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看法。

  一、开放式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开放式语文教学强调大语文的教学主张,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主渠道,向课外阅读开放,向其它学科开放,向生活开放,语文学习将以学生学习兴趣为保障,保持浓厚的兴趣,开放式教学才能得以实施。

  2、实践性原则。开放式语文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全程参与。必须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宽语文学习渠道,为学生创设更为丰富的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主体实践中锻炼提高语文素养。

  3、综合性原则。语文教学思想强调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既有学习内容的综合,又有学习方式的综合,还有学习评价的综合。因此,开放式语文学习要求教师处理好教学资源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最大功效地发挥作用。

  4、可行性原则。开放式语文教学应依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发展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要统筹考虑各方面情况,考虑开放的程度于实践的可行性。否则,开放式教学难以取得实效。

  二、努力促进语文教师教学思想的开放

  1、民主教学,是开放教学的`前提。

  教师首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在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教学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和个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当学生质疑问难时,当学生答错问题时,老师应用微笑的神情、亲切的话语,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鼓励和点拨,尽量缩小师生间感情上的距离,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问,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战胜自己、超越自我,闯过学习中的一道道难关。笔者认为,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也是开放教育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2、以学生为主体,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首要任务是要充分认识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实践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导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引导、诱导、辅导的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一帮、扶一扶甚至可以进行一些示范,但绝不可以越俎代庖,用过多的讲和问代替学生的学和思。教师要转变观念,把教学的重心由“教”转到“学”上,由“学”体现“教”:要优化教学设计,凸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通过引导、启迪,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最终使学生产生3种力量:即激发动作的力量,使无能的手变成万能的手;引活思想的力量,让学生的头脑真正成为双手的司令官;释放“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具体地讲,就是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三、开放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教师要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成功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给每个学生,把温暖的语言播撒给每个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避免使用讽刺、挖苦、旁敲侧击,含沙射影等不良语言或以冷漠的态度伤害学生感情。

  其次,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或不同意见,教师要放下架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自信心,发展创造力。

  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形式往往是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面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教学舞台上唱独角戏,学生是听众、观众。这种教学形式的最大弊端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抑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充分开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下决心开放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下功夫。可将课堂组织形式分为集体学习、小组学习、伙伴学习、独立学习等几种。集体学习内容有读课文、默读思考、集体讨论、练习等:小组学习内容有组内朗读课文,人人发言参与讨论,共同解决某一学习任务等;伙伴学习内容有:同桌或前后讨论、互批互查作业等;独立学习主要指独立阅读、思考问题及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能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获得训练的机会,有利于学生间信息的交流,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在集体学习中迸发智慧的火花,提高学习质量。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巡视学生的学习,发现总结学生中好的学习方法,发现学生普遍不能解决的难题,为教师“点”和“导”作好准备。教师处在学生中间,便于多向交流,教师掌握情况及时,了解问题深入,不仅缩短了师生间的物理距离,更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成了学生可感、可亲、可信、可依的学习伙伴。

  五、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必须开放语文教学的内容。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博物馆、纪念馆等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以及鲜活的现实生活,星论文网是一家专业从事论文发表,论文辅导的老牌机构!

  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是开放性的。开放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让每一位学生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语文学习乐趣,感受自我智慧的力量,让我们的语文教师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一个宽松的语文学习的舞台,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原有的那种繁琐的,脱离语感,“强词夺理”的文本分析,那种争分夺秒,紧锣密鼓的课堂节奏;那种欲盖弥彰,扭捏作秀,脱离文本的煽情早已不适合当前语文教学的发展了,这样的课堂只会使我们的学生渐渐倦怠,我们的教师慢慢庸俗。为规避这种趋势,我认为当前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搞好开放。

  一、语文教学的目标要开放。

  传统教学是将教学目标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局限在认知方面的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传统教学在制定目标时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很少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当前的知识,生理和心理实际。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尽量做到分层制定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个性化。教学中我们应跳出《教参》的束缚,以教材为凭借,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确定出“最近发展区”,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既要有基础性目标,又要有发展性目标,让每一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有教者自主的分析与自我主见,针对本班学生实际,一堂语文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各个层次的学生留下一点儿实实在在的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效果要有效的多。

  二、语文教学内容要开放。

  文本体并不就是教学内容,它是一个“导火索”,一个“药引子”,只是教与学的一个立足点。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文本但不应拘泥于文本。教学内容首先应做到简约,选择那些关乎学生终生受用的“核心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读,充分发挥教材的语文教学价值,其次,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将文本中最精彩,最有趣,最有魅力的地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好感,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文本,开掘文本内涵的`兴致。第三,教师做到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可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这个拓展是不离开文本的拓展。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先应不急于学习课文,可用较长时间介绍周的相关故事,不光介绍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故事,还要介绍他关心群众,幽默风趣,机敏智慧的故事,让学生全面认识周,这样既积累了伟人故事,又激发了学生急于学习文本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如在教学《鹿与狼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们不妨先让学生争着说出有关狼的成语,讲一些有关狼的故事,教师点拨出狼在这些成语与故事中不好的角色。这样学生既积累了知识,又为学生学习文本时理解罗斯福总统的举动埋下了伏笔。

  三、语文教学的方式要开放。

  首先应做到由“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研究性学习“提到教学过程的重要位置,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对此产生了误解,认为“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一对对立的,不能统一的矛盾。其实不然,语文教师只有把“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置身与教学活动过程中,才能培养出既有兴趣接受传统文化精髓,又有独特见解,创新精神和终身发展能力的新型人才。我在这里说向“研究性学习”转变,并不是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及文本的了解与理解,走向”研究性学习“的极端,为什么要转变,只是我们以前教学中”接受性学习”的比重过大而已。我们课堂上所需要探究的问题,首先应该立足于文本,但质疑不能来源于老师,应该发自于学生,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千差万别。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去精心设计问题,认真准备问题的结论,容不得学生有半点偏差,这样最终的结果只能导致学生说假或闭嘴。曾有外国同行听了中国老师一节语文课,首先委婉地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最后却提出了一发人深省的问题:“老师讲的好,同学门回答的都正确,为什么要上这节语文课呢?”如在教学《四季的脚步》时,在谈及“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时,有个学生说“春天给我们带来了水果。”话音刚落,同学大笑,老师愕然,孰不知,这位学生只是根据自己的认知说出与众不同,与时令相反的事物来,是他在观察生活,研究生活中学习到的。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肯定,保护孩子那宝贵的探究之心。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让我的老师反复回答,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的,更何况我们的学生呢?再说,任何文本它所包含的思想,寄寓的情感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微妙的。比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时,教师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应用较多时间介绍当时政治背景及作者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根据诗句挖掘探究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既要说出思念家乡之情,又要体验出那种政治上的远大报抱负,对政治前途的伤感,倍感渺茫和无奈之情。

  其次,应做到由“教课文”向“用课文教”转变。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文本的语言形式,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该由此而选择,通过一篇篇文章教给学生阅读和习作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提高语文水平。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积累有特点的“例句”,而后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谴词造句的,最后让学生或运用积累的句子,或模仿新出现的“例句”语言进行描写,从而习得言语经验。再比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绝不是记住春天具有“春风美”,“春景美”等,而是要学习朱自清如何抓住关键词句来描绘春色,如何将情感用形象贴切的语言表现出来,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等,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立足点。

  第三,应做到由“传授系统的完整的语文知识”向“语文实践”转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系统和完整。”基本的语文能力表现为语感,学生语感的生成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的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要达到如此熟练的程度,就要增加语言的积累,就要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丰富语文的实践经验。新课标中规定的145万字的阅读总量,100多首的诗词背诵任务及较大写作量的要求,正反映了语文实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这就说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是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重要目标。语文教育中丰富的人文内容要使学生吸收并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验,去揣摩,并将它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由此看出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是统一的,有语文教学,就应该有人文教育,就应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

  四、语文教学的时空要开放。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打破学科壁垒,发展学生的语言,并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认识实践能力。要做到以上所述,当前语文教学就必须从传统的时间与空间上解放出来。首先要做好课堂时间的开放,还时间给学生,留足学生探究与思考的时间,以前那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满堂灌,机械练或者是形而上学的探究再也不适应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了。其次要做好课外时间与空间的利用,试想,新课标小学阶段那么大的识字量、阅读量,写作量是可怜的几节语文课能完成的吗?我们语文学习的阵地可以是语文课,可以是活动课,可以是图书馆,可以是班队会,可以是山间田野,可以是舟车街市。可以节假日踏访学语文,也可以寒暑假参观学语文。让兴趣与生活做学生的另一位语文老师吧!

  五、语文教学的风格要百花齐放。

  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是“师者”而不是“匠人”,一堂理想的语文课,不仅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需要教师高尚人格魅力。人有特点,课就应该有风格。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师,有时并不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而是急于去模仿他人,于是语文教学中呈现出形形色色虚假的繁荣。孰不知,我们在模仿中得到了一点点,却失去了更多,我们的语文教师,也不妨根据自身的条件,张扬自己的个性,利用好自己的优势资源。有的善演讲,有的善朗诵,有的善诗词,有的会写作,有的善书法,有的爱文艺这就是各自宝贵的教学资源,何不各显其能呢?丢弃自我,失去风格,没有独特的课堂品位,成为名符其实的教书匠,实在可惜啊!

  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3

  自己确立的教改课题是《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探究》,刚刚接触这个语文开放式的教学,真的使我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开放,在摸索中逐渐积累了一点儿经验。但现在教的是二年级,孩子小,所以一度使我真的不知所措。一晃一年过去了,回望走过的历程,真的百感交集。

  我班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有的孩子一节课老实不了几分钟,所以刚开始我认为只要能让小孩子老老实实地坐稳了听讲就行了,对于开放式教学,好像离我现在这个班真的还很遥远。

  随着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落实,自己也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看各种教学刊物,长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对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有了更深的理解,课堂不能把孩子固死了,应该让孩子放飞理想,还给他们更多自由的想象空间,让孩子们畅所欲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孩子们更应当是自由的、放松的,因为他们还小,还不习惯那么长的一节课,这时候的老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要起主导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开动思维机器;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注重创造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性,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师生情感和谐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维多向交流的局面。因此我逐渐开始尝试了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课堂的内容要开放,要回归生活。

  二年级的课文,从内容设计上说,都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图文并茂,学生很容易接受。但对小孩子来说,有些不怎么好理解,“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因此学习课文时不能孤立地处理课文内容,必须尽量把自然中、社会中的人文性内容引入课堂中来,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这可以通过实物或表述、图片、录像、课件等再现自然或社会内容,或通过引导学生表情朗读、联想、想象、表达、表演等表现课文情境。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例如:我在教《问银河》时,在通读课文的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看到的,看书、上网查到的知识,说说银河里都有什么?银河到底能不能起浪,能不能生波?有长胡子的小虾、爱钻洞的泥鳅、穿着硬壳衣服的小海螺、摇头摆尾的小鲤鱼吗?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了解这些问题都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向银河提出的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同时学生也了解了一些天文知识。然后利用儿歌的留白处: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续写儿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在开放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适当创设情境,善于捕捉反馈信息,进行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进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尤其是学科的学习,更是一种充满个性、表现个性的活动。我们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不强求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有一定的选择学习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潜能就能得到较好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雪趣》这课时,初读完课文后,我就让学生来看课件,“雪花纷纷飘落,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房子白了,树木白了,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下课了,孩子们在操场上做着各种游戏。”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出来,使学生观察、体会,冬天来临时植物、人物和大自然的变化。真切地感受到冬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回味冬天孩子玩游戏时的那种快乐心情,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共鸣,找到生活中的印记,然后再回过头来指导学生有感情、有语气地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有的知识点在备课时,我认为学生可能理解不了,就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让孩子感受开放的内容,还应该与其它学科融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我认为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智力潜能,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作为教师我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所想、所说、所做中的合理因素,充分肯定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尽量减少指令性、唯一性的成分,而适当增加开放性的成分,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开阔、独辟蹊径的创新意识和不断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进取心。

  《村居》这首古诗将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集于一体。在教学中,在学生感知诗意、体会意境、感情朗读后,我让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画成一幅画,让学生自己画一画,贴一贴,各展其能,学生们专心地画着,当他们完成自己的创作后,我看得出,他们的脸上挂着成功的喜悦。然后让学生主动参与民主评议,“你觉得他画得怎样?”这时的学生就说开了,有说学生画得很好,也有说学生画的不好的,说“他把太阳画在小孩头上很好,因为春天太阳暖融融的。”,有的提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觉得他把白云的位置画错了,要画在风筝上面,因为风筝不能飘过白云。”一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度过。有时候,我还把音乐融会一起,让学生在音乐中陶醉,在音乐中理解,使课文更加融会贯通。

  把音乐、美术、语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采用让学生读读、画画、评评的方式,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画面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四、走出课堂,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开放式教学的动态性还表现在教学活动不完全局限于课内进行,学生思维、讨论和学习的空间可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在课堂上,有些问题解决不了时,我就引导学生到课外去,让他们到大自然去,使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体验全新的感受。

  在教学表达《小小创意广告牌》时,在学生了解了怎样写广告牌后,我就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欣赏大花坛里百花的娇艳,观赏小树的勃勃生机,体会小草的柔软美丽,我及时引导,学校正因为有了这些美丽的景色,才更漂亮,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学校,保护我们学校美好的环境。现在学校在征集广告语,同学们现在就即兴给花草树木设计广告语吧。学生们很兴奋,都积极动笔,写出了“我还没长大,请不要伤害我。”“脚步轻轻,足下留情。”等很有创意和价值的广告语。我及时对学生提出表扬,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一下子兴趣盎然,异常兴奋,忍不住又给学校的走廊、楼梯设计起广告语,这节课的目的在玩中达到了,我和学生都感到很轻松。

  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善于抓住课内、课外知识的情感点,以自己饱含的激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在学生心灵上引起共鸣,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受到美的熏陶,在情感体验中得到升华,从而使人格得到发展和完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开放式课堂教学,努力使学生具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对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相关文章:

关于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09-24

关于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09-24

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09-24

开放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09-24

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思考09-24

生物开放式教学评价的思考和实践探索09-24

论开放式语文教学09-24

对河南民办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05-19

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反思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