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的认识与推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对新能源的认识
一、关于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和意义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按照各种能源在当代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人们把能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大类。
常规能源为技术上比较成熟,已被人类广泛利用,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裂变能等。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为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试验与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所谓新能源,是相对而言的。现在的常规能源在过去也曾是新能源,今天的新能源将来也会成为常规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人们在自然界中能有规律地得到补充和不断再生的能源。 新能源中大多属于可再生能源。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能源的基础,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的洁净能源,有着广阔前景。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太阳能: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即太阳每秒钟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万吨标准煤。
(二)风能: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换形式,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能源。据有关资料推算,全球的风能资源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目前,风力发电不到全世界发电总量的1%,预计到2020年它将可提供世界电力需求的10%。
(三)地热能:地热是指地壳内岩石和流体(液、气相)中能被经济合理地开发出来的热能,可分为蒸气型、热水型、地压型、干热型和岩浆型五种。地热资源开发的对象是热能,其中以热水形式存在的地热是至今利用价值较高的替代绿色能源之一。它集热能、水资源为一体,可用来发电,亦可直接用于供暖、洗浴、医疗保健、休闲疗养、养殖、农业种养殖、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产业。
(四)小水电:水能是指人们利用河流流水下落所产生的能量。将水能转换为电能,则称为水电,它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据资料估计,世界水电可开发资源大约为22亿~4亿千瓦,其中小水电(<10MW)可开发资源约为1.2亿
~1.44亿千瓦。关于小水电的定义,世界各国是不统一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如有的以10MW为小水电,有的可到25MW,我国则可达到50MW。
(五)海洋能:地球表面71%为海洋。一望无际的海洋,不仅为人类提供航运、水产和丰富的矿藏,还蕴藏着巨大的能源。海洋能是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海洋盐差能和海流能等。
(六)生物质能:生物质是由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生物质能是指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是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据估计,全球每年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消耗能量的10倍。生物质能遍布全球,形式繁多,数量庞大,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量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是不发达地区的主要能源。生物质能资源主要有薪材、农作物秸杆、林作物及农林业加工的残余物、禽畜粪便、城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水生植物等。
二、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生存依赖能源,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一方面石油、煤作为重要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总有一天要消耗殆尽;另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使我们正面临严峻的能源形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使得我国接入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近10年来,我国石油消费增长率达到7%,而同期石油产量年增长速度仅为1.8%,石油供应形势十分严峻。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9112万吨,对外依存度达35%。近年原油进口量已突破1亿吨,面对50%的进口石油,我国石油安全形势令人担忧。由于我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的相对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的缺口增大,未来我国能源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能源安全及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显突出。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价格有可能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改善而趋于稳定,但也有可能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而波动。今后国际石
《对新能源的认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石油供给,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我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要求提高能源效率,清洁使用化石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替代能源,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而大力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有利于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提高我国能源、经济安全;对解决边疆、海岛、偏远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用能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施可持续能源战略中,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再三指出: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要大力提倡和扶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由此可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已成为实施可持续能源战略的重要措施。
三、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在过去几十年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的基础上,“九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初具规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取得长足进展。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初具规模。到2000年底,全国从事太阳热水器研制、生产、销售和安装服务的企业有1000多家,年生产量达610万平方米,产值超过60亿元;全国太阳热水器拥有量达2600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太阳光伏电池组件的年生产能力达到5兆瓦,生产企业(含组装及销售企业)40余家,累计用量已超过15兆瓦。“九五”期间,我国大型并网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率约为50%;到2000年底累计建成26个风电场,形成了34万千瓦的发电能力,使我国风力发电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国累计安装使用小型风力发电机19万多台,为解决西部无电地区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0年底,全国共建成近1000座工业废水和畜禽粪便沼气工程,形成了约6亿立方米/年沼气生产能力。全国累计开发利用地热资源1300多处,其中地热采暖面积已逾1000万平方米;地热电站总装机容量约30兆瓦。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太阳能技术方面,国产晶体硅电池效率达到了11-14%,比“八五”时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中,太阳热水器技术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其应用方式已由季节性、间歇式应用发展到全天候、连续性应用;中温集热器、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开发取得实质进展。在风力发电方面,我国自主开发的200-300千瓦级风
电机组的国产化率已超过90%;600千瓦机组样机的国产化率达到80%左右。我国具备了自行研制开发容量从100瓦到10千瓦的10多种小型风力发电机的能力;还开发了一批风光、风柴联合发电系统。大中型工业沼气工程和农村户用沼气池技术应用不断拓展,已成为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秸秆等生物质高效利用试点工程取得阶段性的进展。地热采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热泵等新技术的引进进一步提高了地热利用的价值。 我国政府较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 “九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我国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总量已相当于3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一次性能源消耗总量的1/3,占农村地区能源消耗总量的47%以上。但从总体上看,对比国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所取得的长足发展,我国尚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产业整体实力不强,市场竞争能力弱,一些阻碍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化发展面临技术、资金、市场、机制等各方面的障碍。
1、对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从政府到老百姓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认为中国的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因而缺乏能源资源危机感;各地政府也因而未能因地制宜地把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列入发展战略规划和工作计划,或者没有将中央的战略方计真正加以落实。
2、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新兴产业,与常规能源技术相比,仍处于发展初期,企业生产规模小,缺乏足够的系统技术与设备的开发与研究。技术水平低、设备制造能力弱是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尽管在一些单项技术研究方面有所进展,也有一些好的研究成果,但却因资金和缺乏重视等种种原因,长期闲置不用,未使这些新技术通畅地转化为生产力,而对不少关键设备,如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等,则长期迷信和依赖进口,导致国产设备发展缓慢,产业化、商品化程度低。一些原材料和产品国产化程度低,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水平。
《对新能源的认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缺乏专门的技术人才。我国目前学校教育中尚没有设立专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学科,现有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人都是半路出家。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知识的社会普及程度也比较低,未引起全民的关注与重视。
4、市场发育不成熟。目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大多缺乏系统的技术规范,产品质量标准不完善,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地方保护、恶性竞争等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除小水电、太阳能热利用发展较快外,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参差不齐,可商业利用的技术不多,生产规模小,过于分散,管理水平和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不高,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尚无法与传统能源竞争。
5、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还不完全具备与常规能源进行竞争的能力。以风力发电为例,尽管“九五”期间风电场建设平均单位投资已由10000-10500元/千瓦下降到8000-8500元/千瓦,但上网电价(含增值税)平均水平仍然在0.60-0.70元/千瓦时之间,远高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投资、税收、价格、财政等方面的激励政策。
6、融资渠道不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个新兴产业,资金短缺又缺乏融资机制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障碍,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融资渠道和探索各种融资方式。
7、长期来,由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部门分割管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以及对重要技术的推广和重要工程项目的大力发展。
四、对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通过对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知识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资源的危机将日益加剧。进入21世纪,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能源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发这些洁净能量也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影响的五项技术领域之一。
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面对世界能源形势的挑战,调整和改变我国能源结构,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能源资源、能源安全和能源环境战略的需要。因此,为促进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发展,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
(1)政府应大力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其作为我国“十一五规划”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予以考虑。要制定好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调整和
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不断提高其在一次能源供应中的比重,适当降低煤炭的比重。
(2)按照资源节约和开发并重的方针,在加大对我国能源资源勘查和能源储备的基础上,在合理开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煤矸石、油页岩、石煤和可燃冰等其他化石能源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3)在注意节约和合理开发或有限制开发化石能源资源的原则基础上,应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我国能源资源发展的重点。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的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应成为重点发展地区,以加快这些地区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建立和完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如完善资源保护和节约的管理法规,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的管理;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对高能耗企业的重点监控,实行减排目标计划管理和严格的环境污染处罚制度,保护和改善环境,并推动企业积极采用清洁能源。
(5)研究制定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政策,如实行政府补贴政策,国家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基本建设投资资金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项目建设;设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专项基金,用于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商业运作;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除给予项目支持外,实行购电协议、价格和税收优惠政策等,以培养和发展有竞争性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市场主体;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6)加强技术研究与创新。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支持体系,紧密联系市场需求,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并与工程项目相结合,迅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同时,要加强国际能源技术合作,不断提高能源工业的现代化水平。
(7)大力广泛开展资源保护与节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意义和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以及基础知识的普及,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和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推动新能源战略的实施,加快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新能源的认识看法2017-04-22 21:41 | #2楼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核电、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日前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上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在电气工程邻域方面,接触到的新能源主要有风能、光伏发电等等。所以,本讨论主要从风能和光伏发电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讲述。
一、 风电
与其它新能源相比,风电具有建设周期短、投入运营快的特点,其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发电成本接近火电成本,因此近年来我国风电装机以每年超过100%的速度增长。风能未来将会取得非常迅速的发展,全球风能产业的前景相当乐观,各国政府不断出台的可再生能源鼓励政策,将为该产业未来几年的迅速发展提供巨大动力。风能具有可再生、永不枯竭、无污染等特点,综合社会效益高。但尽管在理想条件下,虽然风能利用的成本比较低,但仍高于化石燃料,风能受地形、气候、风力的变化影响较大,连续性较差,转换效率较低,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风能的发展也值得期待。但是风电具有随机性强、不易调控调度的特点,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大规模风电接入时将对容量小、结构弱的电网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风电装机不能超过电网容量一定比例,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以不超过10%为宜。我国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占全国装机容量的75%左右,但这些地区绝大部分属于中国电网的末端,电网建设相对落后,风电消纳能力有限,从2017年规划装机及区域电网容量看,内蒙、东北、甘肃、新疆地区风电装机已超过当地电网总容量的10%,因此,未来3-4年,在特高压电网建成之前,这些区域的风电发展规模将遭遇电网消纳能力瓶颈,风电场盈利能力堪忧。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米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不需要使用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
二、 光伏发电
目前光伏发电应用比较普遍的是硅基光伏电池,而代表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是聚光型光伏CPV。硅基光伏发电目前无论从技术成熟度、发电成本、设备利用小时数以及单位投资看都不足以满足大规模应用的条件,其电价构成中受原材料(多晶硅)价格波动影响大,发电成本不确定性强,发电稳定性低,不易调控,对电网运行有干扰。目前各国对光伏发电都采取政府补贴方式支持其发展,但金融危机后补贴力度逐渐降低,表面看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家财力降低,其实质是硅基光伏发电较其他新能源发电而言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大幅降低的可能性较小,未来发展空间有限。从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看,至2020年光伏发电规划为180万MW,仅为风电的6%。在有光照(无论是太阳光,还是其它发光体产生的光照)情况下,电池吸收光能,电池两端出现异号电荷的积累,即产生“光生电压”,这就是“光生伏特效应”。在光生伏特效应的作用下,太阳能电池的两端产生电动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是能量转换的器件。太阳能电池一般为硅电池,分为单金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非金硅太阳能电池三种。
与此同时太阳能以其清洁环保、取之不竭在全球范围受到了追捧,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的新能源之首,发展前景极为被看好。只有太阳能才能满足人们更进一步的需求,这种更加清洁的能源将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能具有普遍,无害,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是极其宝贵的。太阳能储量巨大可再生。但同时太阳能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开发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太阳能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但成本目前大大高于风能,数倍于化石燃料,利用也是断断续续的。太阳能开发难度大,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利用还受矿物能源供应,政治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道路比较曲折。尽管如此,从总体来看,20世纪取得的太阳能科技进步仍比以往任何一个世纪都大,太阳能在人类的未来能源结构中必将占据着主导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技术也在逐渐提高。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在新能源的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电气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需要对这些能源的开发方式进行大量的研究,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人们生活的发展,使消费市场得到较经济实惠的能源,推进新市场的开发。
【对新能源的认识】相关文章:
新能源的认识与推广09-23
新能源口号02-04
新能源发电种类09-24
能源与新能源及利用09-24
新能源知识总结04-25
新能源汽车分类知识09-24
电线电缆的新能源09-24
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09-24
新能源的发展与政策建议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