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能源汽车展望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全球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带来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而我国自1994 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 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而国际贸易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直接导致油价波动, 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石油供给, 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 汽车尾气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据联合国调查, 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 个城市中, 有7 个在中国。在石油危机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 我国必须转变原有的能源消费结构, 更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因此, 为汽车寻找新能源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汽车行业的头等大事。为了应对能源短缺和环保压力,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所有知名汽车公司军投入巨资开始进行新型能源汽车实用车型的研制和开发。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性能的日益提高以及其成本不断降低,产业化成都逐步增加,其中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大,已成为终点发展的新型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特点: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 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 形成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可分为清洁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三大类。 清洁燃料汽车指使用非石油提炼的天然气、醇类燃料、醚类燃料、生物柴油、煤制油及氢气等作为直接燃料的汽车。清洁燃料汽车的特点是依然使用内燃机作为驱动装置, 汽车在进行技术和结构改装后, 使用性能与普通汽、柴油车相当。使用清洁燃料可以减少对石油的消耗, 降低空气污染, 减少CO、HC 和有害颗粒物的排放。
混合动力汽车指装有2 种动力源, 采用复合方式驱动的汽车。车载动力源有多种: 内燃机机组蓄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当前的混合动力汽车一般由内燃机和蓄电池共同驱动。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是实现了内燃机与车载动力电源的有效互补。由于有发动机的辅助作用, 现阶段蓄电池的性能水平已经可以满足使用要求。由于将刹车、减速时的能量损耗转化为电能,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利用率由传统汽车的50%~60%提高到90%左右, 节油率可达20%~40%, 尾气污染也减少近一半。
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高性能蓄电池) 为动力, 用电机驱动行驶的车辆。目前, 车用蓄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纯电动汽车的特点是动能来源广泛, 可利用现行常规电源为蓄电池充电, 可以实现使用时真正的零排放和低噪音, 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 除硫和微粒外, 其他污染物排放
量显著减少, 且有利于污染物的集中处理。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 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燃料电池的种类有碱性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磷酸型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近2 年来, 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下, 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不景气的整体环境中。但新能源汽车技术却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 各国政府和汽车公司均不约而同地把新能源汽车视为未来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制定了多项优惠性政策, 以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017 年首季举办的两个A 级车展—北美车展和日内瓦车展, 虽然参展商有所减少, 但新能源汽车却强势不减。 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自2001 年开始起步。2001 年9 月30 日, 科技部组织召开了国家“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可行性研究论证会,这标志着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电动汽车专项正式启动。专项确立了“三纵三横” (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种整车技术为“三纵”, 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三种关键技术为“三横” )的研发布局, 采用总体组负责制, 由整车企业牵头, 关键零部件配合、产学研相结合, 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同步研究, 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研发体制。随后的几年里, 在各大汽车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多项关键技术已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制定了相关标准, 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激励政策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 采取各项优惠措施, 推动使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突破、成本大幅度降低、技术设备商业化程度逐步提高、不断加大产业链的完善程度, 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是一项投入大、回收期长、社会公益性强的工作, 况且存在不同的技术路线, 在其推广试运行期间已出现诸多问题。 国内汽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于核心技术的强弱。之前, 燃油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 而国内技术能力较弱, 较难实现自主开发, 曾一度处于跟随和徘徊状态。而新能源汽车使得各个国家都在加大投入并企图争夺主动权。参与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竞争, 国内汽车必须加快自主研发的投入, 开发出核心技术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新能源汽车展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价格也是一个大问题。尽管各大汽车厂商使出浑身解数力推新能源汽车, 但市场是现实的, 消费者是理性的。人人都明白新能源汽车与城市环保、节能减排息息相关, 但很少会有消费者愿意为高价格、高成本的新能源汽车买单。曾有消费者算过一笔账, 以每年行驶约2 万公里计算, 电动车可节省油费约5000 元, 而同高额的车价相比, 只是车价的尾数。对目前不受补贴或补贴极少的个人消费者, 成本节省的费用并不明显。除了购买价格外,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还会产
生保养成本和维修成本。一旦发生故障,新能源汽车如何进行维修、维修又有多高? 如果算上这并非“小头” 的后期使用成本, 价格确实让买主望而生畏。
另外, 新能源汽车在使用中面临如电动汽车无法上牌照、充电站的配套设施缺失等问题, 给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怎样解决这些一系列的问题呢?
1) 营造社会氛围, 促成共识, 发挥政府示范作用。政府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宣传力度, 调动民间组织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的宣传推广活动当中, 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制性采购, 形成消费示范效应。
2) 制定战略和标准, 促进多种技术路线的共同发展。鼓励开发和接受各种新技术, 形成多种汽车能源技术共同发展的格局, 共同解决全球面临的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
3) 建立财税激励政策体系, 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大众消费。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投入, 颁布税收抵免、财政补助等优惠政策, 开征燃油税, 抬高常规能源汽车支出从而相对降低新能源汽车支出, 达到鼓励消费新能源汽车、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接受度的目的。
4) 对生产企业的强制性和鼓励性政策。强制要求汽车生产厂商每年必须生产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 且逐年递增, 同时要求分销商每年必须销售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但同时应给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一定幅度的税收减免优惠。国家可在加强对新能源汽车规范认证的基础上, 给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以加速折旧、增值税和所得税减免的优惠。
5) 支持建设必要的配套设施, 如充电站、制氢厂、加氢站, 以及氢气运输管道等。
6) 完善道路交通管理, 为新能源汽车提供良好的道路环境。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为新能源车辆提供道路行使优先权, 如允许新能源汽车在公交专用道上行使、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的便利、免收或减收高速公路通行费、对电动汽车充电的电价给予折扣、对新能源汽车的保险金额给予优惠等。
综之,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将随着能源使用的多样化,根据地区能源的现状和技术发展,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汽车发展模式。因此,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总体发展趋势。
但是在21世纪初期的现阶段,尽管发达国家政府都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制,但是其传统汽车产业庞大,石油基础设施完善,消费习惯难以转变,实施转型社会成本高昂,转型难度很大。另外,全世界的新能源汽车都在一个多元化、齐头并进发展的时代很难说谁是主流、谁是支流。如果汽车只用电不用不用汽油,那么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史有颠覆性的,在传统汽车领域,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差距较大,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双方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跨国公司并不具备发展优势。只能通过不断的发展,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能看清楚未来的方向。但发展中孕育着更大的跨越式的变革:电池技术、汽车
轻质化技术的突破,新技术的创新,将是汽车的传统工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时代到来了。
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展望2017-04-22 21:44 | #2楼
世界上各国为了应对可能的石油枯竭和日趋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以及降低环境污染程度等方面的因素,都重视新能源汽车之研发。世界上各车企也不同程度的不约而同的进行相应的技术研发。但虽经不小的努力,收效都不大,离实用、市场商业化距离较远。同时这波研发热潮中,各国各企业似乎对目标存在着迷茫。如到底什么样的汽车是未来终极产品?新能源是什么?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市场在哪里?这是个目前急需梳理的思路和问题,笔者试谈一二。
新能源汽车与汽车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是指用一种人类新发现,新发明的新能源品种,应用于汽车。汽车新能源是指以前或现在汽车所用过的或正在使用的常规能源之外的能源。现在的汽车新能源是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炭等,相对而言氢气、乙醇、甲醇等应用于汽车之能源动力则可称为汽车新能源。电力、电能今后若应用于汽车之能源动力,它相对石油天然气而言,也可认为是汽车之新能源。只是100年前电力曾应用于汽车,但由于性能综合优势不如燃油汽车而被淘汰,但是若电力以另外一种形式供应于汽车,若以有别于原先、现在的电动机驱动汽车之方式,那么电力也可以称之为汽车之新能源,这种车辆也可以成为另外一种电驱动的车辆。
《新能源汽车展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新能源汽车与电动汽车
我们现在议论或认定新能源汽车,就是以电动汽车为主,而且电动汽车就是用动力电池提供电能,供电动机驱动车辆行驶,而且动力电池又被公认为是锂电池,锂电池又以磷酸铁锂电池为最有可能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这种思维方式引来了技术概念的程式化,和思路的僵化。这以技术发明产品研发的进步过程乃至最终结果极为不利,这也是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历经几个“五年计划”而不能产业化商业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电动汽车的多项选择
就电动汽车而言,是用电力为能源,电力可以是由动力电池储存,也可以是车载发电设备发电,也可以由电网设备随车供给等几种形式。电力转换成机械动力进而推动车辆行驶,现在都用电动机来取代,但是也可以采用新的电力推进方式来驱动车辆。因此电动汽车之两大重点:电能和动力其实有很多的技术方案可供选择。只要最符合汽车行驶之特征,能获得最佳之效能,达到最佳效率和最低的制造、使用成本,就能发明、研制、生产出市场、用户所青睐的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就电动汽车之动力电池而言,目前有很多品种可供选择:若一次性电池方面锌空气电池、铝空气电池、锂空气电池。其中锌空气电池中国也有产品,也有企业在进行研发,其关键是使用成本和供应网点,若将它与风力、太阳能发电放在一起联合生产或许是一个最佳组合,而且能解决发电并网问题。二次动力电池之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是电动汽车目前较为成熟的产品,若将它们恰当合适的应用于城镇短途、低速车辆是可以一试的,而且用户有自助私家充电条件和城市公用快、慢充电设施为其提供续能服务,在行驶半径不大的区域内是合适和恰当的。至于要与目前之燃油汽车相比,这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唯一优点是行驶途中无排放。另外锌碳电池也许将来会替代上述动力电池。未来人们寄希望于常温超导线圈来储存电能,这当然是最理想的了。用动力电池供电机驱动车辆行驶的电动汽车目前的问题是成本和电池更换费用太高,车辆速度较低、续行里程较短。同时用户家用充电和公用快慢充电设施是个基础设施,是电动汽车普及的一个要素。
车载发电
电动汽车的车载发电是指燃料电池发电、热能发电、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等。燃料电池发电又分氢氧燃料电池和直接型燃料电池。这种发电堆和发电方式成本较高,适合于地面的专用特种发电,同时启动较慢,不断适用于汽车发电,另外前者加氢气是个大问题,后者燃料是甲醇、甲酸等液体燃料,加注补给可以利用现有加油站。燃料电池发电技术要适用于汽车,那必须发明新的原理,新的结构和新的发电方式,否则无法施工使用。热能发电的燃料可以是液体燃料,最好是采用将废弃的物质经生物工程处理后制造成的液体燃料,具有环保、再利用的优势热能发电得降低成本,提高效力和改进功率。或许不远的将来会实现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应用于电动汽车是一种理论上的方案,充其量是一种辅助发电装置,无法达到电动汽车所需的电能需求和功率密度。同时风力、太阳能发电靠天发电,同时电动汽车行驶在城市道路上,光照和风力都十分有限,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奢侈设计,只会增加整车成本,不会有多大实用价值。
电网供电
电力由电网沿途随车供电在专用车辆上应用已经历史悠久,技术成熟,且十分广泛,如有轨无轨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电气化铁路、动车组、高速铁路、磁浮列车等,同时ipt供电带也有在专用场地车辆上使用。人们正在研发将电力,无线移动,提供给汽车上面,这是个全新的发明,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许在研发者的技术突破之后,这种供电设施遍布城市大街小巷和交通干道之后,一种新型的电动车辆会面世,给电动汽车以突破性变革。可以预计若无线电车得以实用,它将不用车载动力电池、车载发电设备,那么整车成本比现在的电动汽车低许多,甚至比燃油汽车都低,那么电动汽车之产业化、商业化来临了。
电力推进取代电动机驱动
电动汽车由电动驱动车辆行驶,早在1839年苏格兰人罗伯特·安德森在自己的马车上安装了电池和电动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辆电动汽车时,就是这个方案。在100多年之前电动汽车与蒸汽机汽车、内燃机汽车相互竞争时也是这样的,今天人们仍然采用电动机驱动车辆。虽然不能同日而语,但仍然难以与内燃机相抗衡。实践证明电动机在低速工况下是十分优秀的,但在高速工况下则不十分理想,启动、加速都不如内燃机,而且成本很高,同时电子控制元器件不堪重负容易损坏。如果有一种新的电力推进设备,特别适用于汽车之启动、加速、爬坡、重载之恶劣工况,且电力消耗不高于现有电动机,那么就能提升电动汽车之性能,就能不逊色于现在的内燃机汽车。若能做到这点,电动汽车研发也就完善了,这是研发者面临的一个挑战,也是市场所需要的用户所欢迎的。
市场和用户
世界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经这么多年之研发,已进入到示范试销阶段,有的已进入市场卖给用户。目前的反应是“叫好不叫座”。原先企业希望政府出台相应之法规、政策,以支持鼓励和促进此事的发展。现在已经准许生产、允许上路和公告,新车优惠补贴等政策,政府该给的、能给的都一一相应到位,但企业都拿不出相应的、市场所需的产品。而且企业困惑所生产的汽车之市场在哪里?用户是谁?而用户却找不到买得起用的起的汽车,是研发的产品仍然停留在展台上和样品阶段,使国家推动了十几二十年的项目无法实现产业化,也无法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计划。据于目前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研发之技术水平和相关条件制约,目前的产品应以我为主,不与燃油汽车相比。定位于低速、短程,应定位于中小城市和乡镇,应针对有自助充电条件的上班族,应将他定位于遮风挡雨的代步工具,且以微型超微型车型系列,而且价位在5-8万元/辆。那种与燃油汽车相比较,时速100-120km以上,续行里程300km以上,应用于城市公交出租,以购买电动汽车为身份标志和素质表现的高档车型,将产品市场化寄希望于国家补贴、用户高价买单的卖方市场意识,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有价无市、有市场无用户、有公告无产品、有成果无产业、有热潮无收获的原因。同时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先前未用功研发后来也拿不出有实效的产品,只是求得在趋势上不落后,故公告有了、样品展示有了,但产品不能造不敢买。这种情形给政府造成了错觉,使相关政策出台后未能产生该有的效能,这一切的一切原因一方面是研发未成熟,另一方面是市场定位不恰当。只有在离市场、用户最近的地方下功夫,研发才有结果,而现今政府、企业、研发者的着力点在市场之外。
结束语
世界各国各相关车企研发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历经十几二十年,效果不甚理想,原因是时机未到,因为石油尚能正常供应,而且价格在可承受之例。同时研发未摸到成功彼岸之边缘。如果一味拘泥于现有常规思路是很难有突破性发明的。接下去要做的是换个思维角度,走出技术断层,探索到汽车真正的新发明乃至新能源新动力。并且最终为它找到市场和用户。
【新能源汽车展望】相关文章:
新能源电动车未来展望09-24
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09-24
新能源汽车分类知识09-24
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方案01-11
新能源汽车规划政策解读09-24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09-24
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09-23
新能源汽车岗位职责09-22
汽车销售工作展望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