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防范>《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时间:2024-04-29 10:35:08 晓丽 防范 我要投稿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措施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措施是针对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措施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然灾害防范措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今年8月初重庆遭遇特大暴雨袭击,重庆公司遭受严重经济损失。经现场抢险救灾,后续清理、保险索赔以及与客户的积极协商,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在妥善处理了后续工作后,重庆公司立即着手研究加强整改措施,并在生产经营分析会议上进行专题研究和总结,将暴雨灾害的防范升级到对自然灾害的防范,集中研究暴露出的问题,明确以下整改措施:

  一是检查安全责任制执行情况,增强自然灾害防范意识。会议要求层层学习安全责任制,使制度深入人心,达到“人人清楚、人人掌握”。同时结合岗位责任制的具体要求,针对分公司的具体业务类型,督促相关科室强化安全管理,制定、落实整改措施。通过检查,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尤其是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切切实实使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职能部门、每一个工作环节和工作岗位,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自然灾害防范的敏感性、预见性,有效地克服松懈麻痹的思想。

  二是检查完善应急预案,密切关注气候变化。针对重庆夏季暴雨雨量大、来势猛的特点,重庆公司决定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应急预案,特别强调应急预案要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根据分公司业务类型的差别,仓库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结构,以及库存物资的不同性质,应急预案要有所区别。通过不断反复的演练,确保出现灾情时“拉得出,打得赢”。在汛期来临前密切关注气候变化。

  三是组织全面彻底排查,加强防范措施的落实。会议要求各职能部门汛期前组建联合检查小组,对重庆下属各分公司的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等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重点对集中存放的防汛设备、物资进行清点检查,对排水设备的运行情况做现场查勘,并检查载货电梯、车辆、机车的保养记录,以及查验仓库清理疏通排水沟渠、管道的现状。此外,检查小组要对分公司汛期前的夜间巡逻制度、值班情况、应急预案联络方式等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四是建立统一的商业保险,完善仓库修缮的设计、验收制度。 根据分公司目前各自的商业保险现状,年底前80%纳入统一保险范畴,由于保险期间暂不能纳入的,一旦届满立即归入,最大限度保障公司的利益,将受灾后的财产损失降至最低。仓库修缮,需要进一步完善原有的申报、立项、设计、建设和验收程序。针对仓库的不同地理条件和结构,从修缮的设计方面出发要充分考虑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提高仓库的结构级别,采取逐步更新改造的步骤,让年代久远、存在隐患的库房焕然一新,从而杜绝小修小补,暂时解决问题的情况。开展业务需要外租的仓库,在选址上要结合自然灾害防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必要时可联系相关的地质勘测机构进行协助。

  防自然灾害安全常识与防范应急措施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

  1、雷电灾害与防范 雷电是大自然中静电放电过程,是雷云接近大地时,产生云和云之间以及云和大地之间放电,迸发出光和声的现象。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生的巨大声响是雷声,雷雨天容易遭受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

  (1)雷电天气时,要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雷雨时,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应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臵。

  (4)减少使用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外出。

  (11)大量的雷击抢救实践证明,遭受雷击后,有一部分呈死亡状态的人还未真正死亡,即使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也往往是一种暂态现象,通常称为雷击“假死”。辨别的方法是观察受害者的身体是否出现紫兰色斑纹,若未出现,说明还未真正死亡,应迅速就地抢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法,对雷击导致“假死”人员的抢救,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切不可半途而废。

  (12)据有关专家介绍,出现雷击事故后,最好对被击伤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13)在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

  (14)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

  (15)特别要小心的是,遇到雷电时,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下站立;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击危险。

  2、暴雪、冰雹灾害与防范 暴雪、冰雹比较常见,虽然不一定会形成灾害,但也应注意保护自己:

  (1)暴雪天,要注意添加衣物,注意保暖;要减少室外活动,避免冻伤。

  (2)下冰雹时,应在室内躲避;如在室外,应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并尽快转移到室内,避免砸伤。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一、加强预警系统

  建立高效的预警系统是防范自然灾害的关键。政府应加大对预警系统的投入,提高预测精度和覆盖范围。同时,公众也应关注预警信息,及时做好应对准备。

  二、完善法律法规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与自然灾害防范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应对措施。此外,还应加强执法力度,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三、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组织定期的防灾演练和培训,让公众了解灾害应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例如,加固房屋结构、完善排水系统、建设防风林等。同时,还应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推广科技应用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灾害发生情况,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等。

  六、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工作。加强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救援能力。同时,还应储备充足的救援物资和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防范自然灾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和公众应携手合作,共同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相关文章:

学校自然灾害防范措施03-24

雨季防范措施11-21

防范措施模板05-26

防范措施集合05-26

安全用电防范措施10-18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06-07

粉尘爆炸的防范措施11-21

护理纠纷防范措施03-24

风险点及防范措施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