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外科学第七版名词解释

外科学第七版名词解释

时间:2023-03-23 14:49:05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外科学第七版名词解释汇总

外科学第七版名词解释重点整理 感染:当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人体组织对该细菌极其毒素产生一系列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

休克: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氧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质,产生炎症介质是休克的特征。

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集管理制度。

灭菌: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随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呈比例的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疖:是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痈: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病菌以金葡菌为主。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持续存在、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并引起严重全身性症状。

菌血症:是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内,迅速被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不引起或引起短暂而轻微的全身反映。

毒血症:是由于致病菌、严重损伤或感染后组织破坏分解所产生的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所引起剧烈的全身反映。 脓毒症:病原菌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神志明显改变。 脓血症:是局部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或脱落的感染血栓间隙的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全身各处的组织或器官内发生转移性脓肿。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所致的急性特意性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肌肉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特别是伤口较深而污染严重处理不及时。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局部麻醉: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心肺复苏(CPR):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肿瘤: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颅内压(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所

产身的压力,正常成人为70-200mmH2O。 颅内压增高:由于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征象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0mmH2O以上,从而引起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三联征。

脑疝: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大于邻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硬脑膜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

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的损伤。

原发性脑损伤:是指在受伤当时,暴-力作用于头部立即发生的脑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是指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

中间清醒期:脑外伤后在最初昏迷和脑疝昏迷之间的意识清楚的时间。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伤后首次CT检查时无血肿,而在以后的CT检查中发现了血肿,或在原无血肿的部位发现新的血肿。 脑脓肿:化脓性细菌侵入脑组织引起化脓性炎症并形成局限性脓肿。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部分。

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循环受租、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使大量的脑脊液积聚于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导致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扩大,形成头颅扩大、颅内压增高和脑功能障碍。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先天发育异常而未能自愈的在一组心脏病,其中以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法洛氏四联征常见。

《外科学第七版名词解释汇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合形成的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异常通道,若婴儿出生后12周动脉导管仍没有闭索称为。

法洛氏四联征:右室漏斗部或圆锥发育不全所致的一种具有特征性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的心脏畸形,包括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和右心室肥厚。 贝克三联征(Beck三联征):临床表现为静脉压增高、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心搏微弱,脉压小、动脉压降低。 低心排综合症:是心脏术后常见的的并发症,病人表现为:BP低、CVP高,呼吸急促,动脉血氧分压下降、HR快、尿少、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

张力性气胸: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处形成活瓣,使气体每次吸气时进入胸膜腔并积累增多,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 创伤性窒息:钝性暴-力作用于胸部所致的上半身广泛皮肤、粘膜、末梢毛细血管淤血及出血性损害。

连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

反常呼吸运动:连枷胸时胸壁出现反常呼吸运动;表现为吸气时软化的胸壁内陷,不随其余胸廓向外扩展,呼气时则相反。 纵隔扑动:胸壁软化时由于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平衡使纵膈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影响静脉血回心血流,引起循环障碍。

胸腹联合伤:下胸、上腹部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造成膈肌破裂,同时伴有胸、腹腔脏器损伤。

胸腔闭式引流:胸膜腔内插入引流管,管的下方置于引流瓶水中,利用水的作用,维持引流单一方向,避免逆流,以重建胸膜腔付压。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癌。 中央型肺癌: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

甲状腺亢进: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循环中甲状腺素异常增多而出现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总称。

甲状腺危象:表现为高热(大于39℃)、脉快(大于120次/分),同时合并神经、循环机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呕吐等。

桔皮样改变:乳腺癌晚期,淋巴液潴留,致乳-房肿胀,使皮肤毛囊呈现小凹。

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 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

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残胃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余胃发生的原发癌。 倾倒综合症:由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原有的控制胃排空的幽门窦、幽门括约肌及十二指肠球部解剖结构不复存在,加上部分病人胃肠吻合口过大,导致胃排空过速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

腹膜刺激征: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是腹膜炎的重要体征。

肠梗阻: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机械性肠梗阻:各种原因引起肠腔变狭小,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麻痹性肠梗阻: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但无器质性肠腔狭窄。

痉挛性肠梗阻:是由于肠壁肌肉超常收缩所致。

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肠内容物不能通过。

闭襻性肠梗阻:一段肠襻两端完全组塞,如肠扭转。

粘连性肠梗阻: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

肠扭转:一段肠管沿其系膜长轴旋转所形成的闭袢型肠梗阻,同时肠系膜血管受压,也是绞窄性肠梗阻。

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其临近肠管肠腔内。 阑尾残株炎:阑尾残端保留过长超过1cm时,或者粪石残留,术后残株可炎症复发,仍表现为阑尾炎症状。

腹外疝: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

腹内疝:腹内脏器异常地进入原有的或病变所致的腹内间隙,如膈疝。

易复性疝:疝内容物可回纳入腹腔的。 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到腹腔。 嵌顿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到腹腔者。 绞窄性疝:肠管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壁及其肠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

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内容物经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下向前经过腹股沟管,再穿过腹股沟外环并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直疝:老年人多见,是疝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向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 股疝:盆内或腹内容经股环、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称为股疝。

直疝三角:又称Hesselbach三角构成,由三边组成: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是腹直肌外缘,底边是腹股沟韧带。它与腹股沟管深环之间有腹壁下动脉和凹间韧带相隔。

《外科学第七版名词解释汇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肝蒂:肝十二指肠韧带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门静脉高压:是因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的综合症。 胆石病;是胆囊和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 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极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为主的疾病。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急性肾衰竭(ARF):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在短时间内出现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病征。 肾自截:肾结核时,由于输尿管完全闭塞,含菌尿液不能排入膀胱,膀胱的结合炎症好转或痊愈,尿液检查菌体阴性。 皮质醇症(库欣综合征):由于机体长期处于过量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而出现的一系列典型综合征。

向心性肥胖:皮质醇症病人,由于皮质醇使脂肪的动员和合成都得到促进,致使脂肪分布不正常,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等,躯干明显肥胖。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由于体内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所致,典型表现为高血压、高醛固酮、低血钾、低血肾素、碱中毒和肌肉软弱无力或周围性麻痹。

儿茶酚胺症:是嗜镉细胞瘤和肾上腺髓质增生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肿瘤或肾上腺增生的髓质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病人以高血压、高代谢、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病理性骨折:由于骨骼本身的疾病,使骨质脆弱和破坏,轻微外力即可引起骨折。 反常活动(假关节活动):在肢体非关节部位出现不正常的类似关节样活动。 复位:将移位的骨折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位置,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 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

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

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小头脱位,骨折远端向背侧尺侧移位,近侧向掌侧移位,形成典型的银叉 枪刺样畸形。 关节脱位:(脱臼)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和关系。

骨筋膜室综合征: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迫所引起的三个半指酸痛、麻木等症候群的总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边极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临近组织,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

脊髓损伤:受伤脊髓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称完全性截瘫,部分功能丧失为不完全性截瘫。

脊髓震荡:表现为迟缓性瘫痪,骨折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可为不完全性,最后可完全恢复。 骨肿瘤:是指骨组织及骨附属组织所发生的肿瘤。

急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骨膜、骨、骨髓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内因血流障碍而引起的静脉扩张迂曲、晚期常并发小腿慢性溃疡。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由称buerger病,是一种累积周围中小动静脉的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和闭塞性病变。

间歇性跛行:慢性动脉阻塞或静脉功能不全时,步行时可以出现小腿疼痛,迫使病人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缓解。

静息痛:严重的血管疾病,静息状态下仍有持续性疼痛。

齿状线:肛瓣边缘和肛柱下端共同在直肠和肛管交界处形成一锯齿状的环行线。 肛裂三联征:肛裂、前哨痔、乳头肥大同时存在。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列开后形成的小溃疡。

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痔:是直肠下段黏膜下或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块,并因此而引起出血、栓塞或团块脱出。 环状痔:混合痔逐渐加重,呈环状脱出肛-门外,脱出的痔块在肛周呈梅花状,称为环状痔。

外科学名词解释2017-04-09 22:54 | #2楼

移植术: 将一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用手术或其他方法,移植到自体或者另一个体的某一部位,统称为移植术。 崁顿包茎:包茎患者由于包皮外口过小,包皮上翻而又不能及时复原,使狭小的包皮口紧箍在阴-茎冠状沟上方,引起远端包皮和阴-茎头回流障碍而引起局部水肿、淤血,形成嵌顿包茎。

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A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心房间隔先天性发育不全所致的左右心房间异常交通。

Dugas征阳性:肩关节脱位时,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 应激性溃疡(SU)是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和其他严重的全身病变如心肌梗死等的一种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病变过程可出现粘膜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此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作为MODS其中的一种病变。 休克(Shock);是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血液灌流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MODS:,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

的功能障碍或衰竭。 灭菌法:指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与手术区域或伤口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

消毒:系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 无菌术:是针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中各种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消毒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功能性细胞外液:绝大部分的组织向液能迅速地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 DIC,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另一部分组织向液仅有缓慢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小,但胃肠消失液的大量丢失、可造成体液及成分的明显改变。 ARDS,即急性呼吸迫综合征,是一种可在多种病症过程中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共同特点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及肺部浸润性病变的X线征。 SIRS:即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性感染如得不到控制,由病原菌及其产物内毒素、外毒素等和它们介导的多种炎症介

质可互相介导,发生级链或网络反应,引起脏器受损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具有下列临床表现中两项以上者即可诊断:(1)体温>38 C或<36 C;(2)心率>90次/分;(3)呼吸频率>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O 2<4.3KPa; (4)WBC>12×109 或<4×109 或未成熟白细胞>10%。

ARF: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及由此所致的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时,一方面钾离子由细胞内逸出,与Na,H交换增加,使细胞内液的H浓度降低,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另一方面,远曲肾小管Na K交换减少,Na H交换增加,使H排出增多,导致反常性酸性尿。 肠源性感染:肠道是人体中最大的“储菌库”和“内毒素库”,健康情况下,肠粘膜有严密的屏障功能。在严重创伤或抗感染能力降低的病人,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或衰竭时,肠内致病菌和内毒素可经肠道移位而导致全身性感染。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纳,指机体的摄水量超过了排水量倒置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

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随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呈比例的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呼吸性酸中毒:指肺泡通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存的二氧化碳,一致血液的P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碱中毒:指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存的二氧化碳排出过多,一致血的而氧化碳降低,引起低碳酸血症。

阴离子间隙(AG):血浆中未被检测相互的阴离子的量称阴离子间隙,其主要组成是磷酸、乳酸及其它有机酸,其正常值为10~15mmol/L。 代谢性酸中毒:由于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的丢失过多,导致机体血液中HCO3-原发性的减少,称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体内H+的丢失或碱性物质产生过多以及低钾等原因,造成体内HCO3-原发性的增多,称代谢性碱中毒。

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循环血量减少性休克,各种因素造成全血或血液成分之一部分发生急速丧失,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引起。 感染性休克: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中心静脉压(CVP):是指右心房与腔静脉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相符。是反映循环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正常值为6~12cmH2O。

休克代偿期: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早期有相应的代偿能力,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交感一肾上腺轴兴奋。 休克抑制期:病人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 冷休克:低动力型,低排高阻型。暖休克:高动力型,高排低阻型。 基础麻醉:麻醉前使病人

进生产方式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处理。这种麻醉前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吸入麻-醉-药:是指经过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内并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复合麻醉:又称平衡麻醉,合并或配合使用不同药物或(和)方法施行麻醉的方法。

局部麻醉:指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响应区域痛觉丧失,运动障碍,而病人意识清楚。 全身麻醉:指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抑制,病人的意识和痛觉丧失,肌肉松弛,反射活动减弱。

血/气分配系数:指麻-醉-药气体与血液达到平衡状态时,单位容积血液中该气体的溶解量。 表面麻醉: 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用于粘膜表面,使其透过粘膜而阻滞位于粘膜下神经未梢,使粘膜产生麻醉现象。 低温麻醉:有意降低病人的体温以提高组织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 局部浸润麻醉: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射局麻药,阻值组织中的神经末梢。 区域阻滞:围绕手术区,在其四周及基地部注射局麻药,阻值通入手术区的神经干和神经末梢。 神经阻滞:是在神经干、从、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值其冲动传导,使其受支配的区域产生

麻醉作用。

高敏反映:使用小量局麻药后即出现毒性反映症状。

椎管内麻醉:将局麻药选择性的注入椎管内的某一腔隙,使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值的麻醉方法。 腰麻:是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阻值部分脊神经传导的麻醉方法。

硬膜外麻醉: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作用于脊神经根,使一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受到阻值的麻醉方法。

静脉麻醉:麻-醉-药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而产生麻醉方法。

静脉复合麻醉: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静脉全身辅助药物而满足手术要求的全身麻醉方法。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室颤终止的方法。

心肺复苏: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外科感染: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在临床上相当多见,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可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感染,按病程分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和亚急性感染。

非特异性感染常见的病菌有金黄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肝菌、拟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

特异性感染指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 条件性感染:在人体局部或(和)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性或机会性感染。 二重感染指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或抗生素后,原有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被消灭或减少,此时在原有感染灶或自身其它部位的耐药细菌异常增殖,发展成明显的感染。 医院内感染指在医院内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所引起的感染,通常指在医院内发生的创伤后和烧伤后感染,以及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 气性坏疽:是指以产气荚膜梭菌为主的多种梭菌引起的大面积肌肉坏死,故又称为梭菌性肌坏死,是一种迅速发展的严重急性感染

感染;当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人体组织对该细菌极其毒素产生一系列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映。急性:3周以内。慢性:超过2个月。 软组织感染:是指发生于皮下、皮下组织、淋巴管

和淋巴结、肌间隙极其周围的疏松结弟组织间隙等处软组织的外科感染。 疥:由金黄色葡萄求菌和表皮葡萄求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皮肤单个毛囊和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

涌;是由金黄色葡萄求菌引起的多个相邻毛囊和所属皮脂腺、汗腺极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疥融合而成。 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经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丹毒:是由P-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皮肤极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病变。

脓肿:是在身体个部位发生急性感染后,病灶局部的组织发生坏死、液化而形成的脓液积聚,其周围有一完整的脓腔壁将脓液包绕。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持续存在、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并引起严重全身性症状。 脓血症:是局部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或脱落的感染血栓间隙的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全身各处的组织或器官内发生转移性脓肿。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及病毒体温,呼吸,循环有明显改变

菌血症:是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内,迅速被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不引起或引起短暂而轻微的全身反映。

毒血症:是由于致病菌、严重损伤或感染后组织破坏分解所产生的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所引起剧烈的全身反映。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人体组织,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急性特意性感染。

电烧伤(electric burn):电流通过人体可以造成全身电击伤和局部电烧伤。电流通过人体有"入口”和“出口”,入口处较出口处重。

交界性肿瘤(或临界性肿瘤):在临床上除良性与恶性肿瘤两大类以外,少数肿瘤,形态上属良性,但常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多次复发有的可出现转移,从生物行为上显示良性与恶性之间的类型,称交界性或临界性肿瘤。

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经所形成的新生物。

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颅内压持续在200mmH2O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 脑震荡:是最常见的轻度

原发性脑损伤,脑表现为一过性、广泛性脑组织的功能障碍。无明显结构上的器质性变化,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有时在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

库欣反应: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库欣反应。 脑疝:当颅内某分腔的压力大于邻近分腔压力时,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从而出现一系列重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逆行性遗忘,脑外伤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以及受伤前一段时间的情况

中间清醒期:指颅脑外伤后最初的昏迷和脑疝的昏迷之间有一段意识清楚的时间

甲状腺危象:是因甲亢术后甲状腺激素过量释放引起的爆发性肾上腺素能兴奋引起的高热、脉快,合并神经、循环和消化系统严重紊乱的一系列严重反应

cooper 韧带:指乳腺、腺叶间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 橘皮样外观:是指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酷似橘皮

创伤性窒息,指突发暴-力挤压胸部,传导至静脉系统,迫使静脉压骤然升高,以致头颈肩胸部毛细血管破裂。一般状况似严重,如未合并其他严重胸外伤,可无需特殊处理,观察即可

连枷胸:指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胸壁软化,引起反常呼吸运动,即软化胸壁吸气时不随胸廓外展反而内陷,呼气时却膨出,使呼吸更加困难。 张力性气胸,常见于较大较深的肺裂伤或支气管破裂,其裂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活瓣,吸气时空气经裂口进入胸膜腔内,而呼气时活瓣关闭,空气不能排除,久之形成胸膜腔高压。因此,急救应立即排气,降低胸膜腔内压

纵膈扑动:开放性胸部损伤后,伤侧胸膜腔负压消失后,肺被压缩而萎陷,纵膈向健侧移位,健侧肺叶因纵膈移位而扩张不全。吸气时,因健侧胸膜腔负压升高,与伤侧压力差增大,纵膈进一步向健侧移位;呼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差减小,纵膈遂摆向伤侧,这种反常运动称纵隔扑动。纵膈扑动能影响静脉血流回心脏,引起循环功能严重障碍 Beck三联征:包括以下3种体征:静脉压升高;心搏微弱心音遥远;动脉压降低。为急性心脏压塞的特征性表现

艾森曼格综合症,见于各

种左向右分流的心脏病,如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等。由于肺循环血流增加,肺动脉压升高,当肺动脉压升高至等于或超过主动脉压时,左向右分流消失,甚至转为右向左分流,临床上出现发绀 法洛四联症,为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指肺动脉口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大等联合心脏畸形 夹层动脉瘤:动脉壁中层坏死或退变,内膜破裂至中膜内1/3,将内膜分离,形成具有真、假腔的双腔状结构

假性动脉瘤: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动脉壁破裂出血、破口周围血肿形成,血肿机化后形成外层瘤壁,其瘤壁不含正常的动脉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结构,仅为纤维组织及附壁血栓

Richer疝:疝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

Littre疝:疝嵌顿的内容物是小肠憩室(通常是Meckel憩室)

逆行性嵌顿:有时可有几个肠襻嵌顿,状如W形,其中间的肠襻虽然不在疝囊内,但却属于被嵌顿的场馆,这种情况称逆行性嵌顿疝或Maydl疝 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是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直疝即在此由

后向前突出,故称直疝三角

疝: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疝

OPSI:即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是因脾切除术后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而发生的严重的全身性暴发型感染,主要发生于婴幼儿,主要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

倾倒综合征:由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原有控制胃排空的幽门窦、幽门括约肌以及十二指肠球部等解剖结构不复存在,加上大部分病人胃肠吻合口太大,特别是BillrothII 式导致胃排空过速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症 早期胃癌:指胃癌仅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者

皮革胃:进展期胃癌,如全胃受累引起胃腔缩窄、胃壁僵硬如囊革状者,称皮革胃,几乎都是由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引起,恶性程度极高 Krukenberg瘤:女性病人的胃癌形成的卵巢转移性肿瘤,称Krukenberg瘤

闭袢性肠梗阻:指病变肠襻两端完全阻塞,多见于肠扭转、结肠肿瘤等 机械性肠梗阻: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腔变狭小,因而使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可因肠腔堵

塞、肠管受压或肠壁病引起

绞窄性肠梗阻:指梗阻伴有肠壁血运障碍者,可因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

动力性肠梗阻: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无器质性肠腔狭窄

McBurney点:又称麦氏点,是指阑尾基部的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阑尾残株炎:切除阑尾时如残端保留过长超过1cm时,或因粪石残留导致术后残株复发炎症,仍会表现阑尾炎的症状,称阑尾残株炎

肛裂:指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肛周剧痛

前哨痔:肛裂创面下端皮肤因炎症、水肿及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形成袋状皮垂向下突出于肛-门外 肛裂三联征:指肛裂、前哨痔、乳头肥大 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的血流受阻、血液淤滞时,则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临床上表现为脾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具有这些症状的疾病称门静脉高压症 TIPS:即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是采用介入放

射的方法,经颈静脉肝途径在肝内肝静脉与门静脉主要分支间建立通道,置入支架以实现门体分流。这种方法可以明显降低门静脉压,可以治疗急性出血和预防复发出血 AOSC: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因急性胆管梗阻并继发化脓性感染所致,是胆道感染中的严重类型

Charcot triad:即Charcot三联征,包括上腹部剧烈疼痛、寒战高热和黄疸,常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Grey-Turner征:少数严重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因外溢的胰液经腹膜后途经渗入皮下溶解脂肪造成出血,在腰部、季肋部和腹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称

Grey-Turner征 Vater壶腹:约85%的人胰管和胆总管汇合形成共同通道,下端膨大部分称Vater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其内有肝胰壶腹括约肌

间歇性跛行:指以恒速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的下肢疼痛。疼痛大多愈益增重,迫使病人停步,只要休息片刻,疼痛缓解 5P征:指疼痛、感觉异常、麻痹、无脉和苍白。常见于动脉栓色性疾病 象皮肿:由于淋巴液回流障碍致淋巴液在皮下组织积聚,继而引起纤维增生,脂肪组织纤维化,后期肢体肿胀,而且皮肤增

厚、粗糙,坚如象皮,故又称象皮肿

动静脉瘘:动脉与静脉之间出现不经过毛细血管网的异常短路通道,即形成动静脉瘘,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Homan征:在周围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做距小腿关节过度背屈试验可导致小腿疼痛,为Homan征阳性

肾自截:少数病人全肾广泛钙化时,混有干酪样物质,输尿管完全闭塞,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尿液不能流入膀胱,膀胱继发性结核病变常逐渐好转和愈合,膀胱刺激征也逐渐缓解和消失,尿液检查趋于正常,称肾自截 膀胱挛缩:膀胱结核病变愈合广泛纤维化和瘢痕收缩,使膀胱壁失去伸张能力,膀胱容量显著减少,不足50ml,称膀胱挛缩

ESWL:即体外冲击波碎石,通过X线检查或B超检查对结石进行定位,利用高能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结石,使结石裂解 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时称骨折 病理性骨折:在病骨骼(如骨髓炎、骨肿瘤等)遭受轻微外力即断裂时,称病理性骨折

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骨筋膜室综合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

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综合症。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出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

骨折延迟愈合:骨折经治疗,超过一半愈合所需时间,骨折断端仍为出现骨折连接,称骨折延迟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端骨痂少,轻度脱钙,骨折线仍明显,但无骨硬化表现 Dugas征阳性:肩关节脱位时,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 Colles骨折: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桡骨下端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发生骨折。跌倒时,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着地,可引起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

Barton 骨折: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向掌侧脱位

Monteggia骨折:尺骨上1/3骨折并桡骨头脱位 Galeazzi骨折:桡骨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

功能位:是手随时可以发挥最大功能的姿势,表现为腕关节背伸20°~25°,轻度尺偏。拇指对掌位,其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微屈。其他手指略

分开,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半屈曲,而远侧指间关节微屈曲,相当于握小球的体位

Froment征:尺神经损伤后骨间肌和拇收肌麻痹,示指用力与拇指对指时,呈现示指近侧指间关节明显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及拇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

【外科学第七版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诊断学第七版名词解释09-22

重庆医科大学外科学名词解释09-23

高层名词解释09-23

仓储名词解释09-23

西方名词解释04-03

锂电名词解释09-23

炒股名词解释03-16

采访名词解释09-23

地貌名词解释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