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毒理学名词解释
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毒性: 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称为该物质的毒性。
选择毒性: 指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害;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挥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毒作用。
毒作用(毒效应): 是毒物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故又可称为不良效应、损伤作用或损害作用。
靶器官: 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生物学标志:
指各种环境因子对生物机体作用所引起的机体组织器官、细胞、亚细胞水平的生理、生化、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观测值的改变,也包括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体内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的可检测指标。
剂量: 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重要因素。
反应: 指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两类。
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量反应关系
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剂量-质反应关系 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群体中发生的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上两者统称为剂量-反应关系。
阈剂量: 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区别于LOAEL,阈剂量观察不到)
毒作用带: 是表示化学物质毒性和毒作用特点的重要参数之一,分为急性毒作用带与慢性毒作用带。
吸收: 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通常是机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的生物膜转运至血循环的过程。
血/气分配系数: 当分压差达到平衡时,血液中的浓度与肺泡中的浓度之比为血/气分配系数。
分布: 指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血流或淋巴液后,随体循环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 吸收的药物通过循环迅速向全身组织输送,首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再向亲和力大的组织转移,这种现象就叫再分布。
排泄:
是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运的过程,是生物转运的最后一个环节。
自由基: 外层轨道上有单个不配对价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
稳态: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化学致癌作用: 是指化学物质引起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肿瘤的过程。
化学致癌物: 是指具有化学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
终毒物:
可以与内源性靶分子相互作用,使整体性结构或功能改变,从而导致毒性作用。
蓄积系数:
在一定的期限内,以低于一定的致死剂量(小于LD50),每日给实验动物染毒,计算多次染毒使半数实验动物出现毒性效应(或死亡)的总累积剂量与一次染毒该化合物产生相同效应(或死亡的剂量,即LD50)之比值。
K=LD50(n)/LD50(1)
亚慢性毒性: 是指人或实验动物连续接触较长时间、较大剂量的外源化合物所引起的毒性效应。
慢性毒性:
是指人或实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低剂量的化学毒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毒理学名词解释2017-04-09 22:52 | #2楼
1.毒理学(toxicology):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现代毒理学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3.自由基(free radical):是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它主要由化合物的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
4.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5.半减期(half life):外源化学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它是衡量机体消除化学物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6.癌基因(oncogene):一类在自然或试验条件下,具有诱发恶性转化的潜在基因。
7.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合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包括一般行为、大体形态变化及死亡效应。
8.基准剂量bmd\be-nc-hm-ar-k dose:是依据动物试验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一定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限区间的下限值。
《毒理学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9.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又称代谢转化,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历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而形成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10.代谢酶遗传多态性:不同种属,不同个体内的同一种代谢酶的基因编码不同,从而导致了其功能的不同,这就是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11.危险度(risk):又称危险或危险性,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12.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13.遗传负荷(genetic load):指一种物种的群体中每一个携带的可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
14.危险度评定(risk assessment):指特定的靶机体、系统或(亚)认为群暴露于某一危害,考虑到有关因素固有特征和特定靶系统的特征,计算或估计预期的危险的过程,包括评定伴随的不确定性。
15.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
16.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 效应标志 易感性标志
17.暴露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产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18.效应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和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应早期的生物效应结构和功能改变及疾病的三类标志物,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19.蓄积作用(accumlation):外源化合物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排出速度或总量时,化学物质就有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或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分为物质蓄积和损伤蓄积。
20.抑癌基因(anti-oncogen):指机体内正常细胞内所具有的能致癌的遗传信息,在dna加合物的作用下原癌基因突变、激活成为癌基因而导致疾病发生。
21.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是现代毒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毒理学包括收集、处理和评价流行病学和实验毒理学数据,以及基于毒理学针对化学物又害效应保护健康和环境的决策。
22阈值threshold: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23.ames实验:是利用突变体的测试菌株,观察受试动物的能否纠正或补偿突变体所携带的突变改变,判断其致突变性。
微核实验(micronuleus test,mnt):是观察动物是否产生微核的实验
染色体畸变分析(chromosome aberration analysis):观察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改变。
姐妹染色单体sce:指染色体同源座位上dna复制产物的相互交换,其频率与dna断裂和修复有关。
24.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是一个衡量遗传变异的数据,即群体中多态基因的比例。
25.发育毒理学(developmental toxicology):研究出生前暴露于环境有害因子导致的异常发育结局及有关的作用机制、发病原理、影响因素和毒物动力学等。
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指出生前经父体和母体接触外源性理化因素,引起的在子代到达成体之前内出现的有害作用,包括:结构畸形、生长迟缓、功能障碍及死亡。
26.实际安全剂量:指与可接受的危险度相对应的化学读物的接触剂量。
27.联合作用:同时或先后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被称为联合作用
28.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外源化学物引起受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剂量赖表示
29.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指引起一组受试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30.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指引起一组受试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毒理学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锂电名词解释09-23
炒股名词解释03-16
采访名词解释09-23
高层名词解释09-23
地貌名词解释06-15
润滑名词解释09-23
仓储名词解释09-23
中医的名词解释05-26
西方名词解释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