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近代史的名词解释
1.虎门销烟
由林则徐在广东虎门主持的一次销烟运动,是清政府禁烟运动的高-潮。当鸦片泛滥对清政府造成巨大危害且威胁到上层统治时,在禁烟派努力下,道光帝命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自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将所缴获英美两国的鸦片当众销毁。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虎门销烟的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2.林则徐
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1850年10月于赴广西统辖平叛途中病故。嘉庆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等提倡经世致用,同属今文学派。主持编译和审定《四洲志》并积极探求西方知识,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也是禁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839年奉道光帝之命到达广东开展禁烟运动。林则徐的思想和实践成为维新思想的先驱,为启示后人向西方寻求真理起了开拓作用。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英国侵略军在三元里遭到中国人民痛击,损失惨重。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4.“亚罗号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之一。“亚罗号”是一艘走私的中国船只,曾在香港注册,所领执照在1856年9月底已经失效。10月8日,广东水师搜查停泊在黄埔的“亚罗号”走私船,拘捕了船上12名中国水手。这本是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可英国公使包令却指使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诡称“亚罗号”是英国船只,蛮横要求送回拘捕的人,并捏造说中国士兵扯下了挂在船上的英国旗,要向英国公开道歉。叶名琛对英国的无理要求拒实力驳所,但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将所获疑犯交给英国领事馆。在事件交涉过程中,英方故意制造事端,激化矛盾。所谓“亚罗号事件”只不过是英国侵略者为挑起战争而制造的借口。
5.永安建制
太平军攻克永安州(今蒙山县)后,进行的一次建制。天平天国建立了领导体制。洪秀全颁布封王诏令,以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所封各王受东王节制。另外,还确立了十二等级官制。又颁行《天平天历》。永安建制初步确立了天平天国的各项体制。
6.圣库制度
太平天国建立的一种分配制度。天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在天京设立天朝圣库(亦称总圣库),掌管全国公有财富,派员专司其事。太平军各军也都分别设立圣库。原则上官兵不准私蓄财产,衣食器物一切费用,全由圣库供给。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其中规定以二十五家为一“两”,每一“两”设一国库(即圣库),试图把在太平军中实行的圣库制度,推广到整个社会中去。但这个改造社会的计划,并不曾实行过。到了太平天国后期,圣库制度日益破坏,已是名存实亡。
7.天京事变
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发生于1856年的天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主要事件包括杨秀清逼封“万岁”、韦昌辉滥杀无辜、石达开负气出走。其影响是
太平天国运动从此由盛转衰。
8.陈玉成
天平天国将领。汉族,初名丕成,天王洪秀全嘉其忠勇,改名玉成。他是广西藤县大黎里西岸村人。出身贫农。幼时父母双亡,依靠叔父生活。1851年太平军向永安进军途中,陈玉成随叔父从军,编入“牌尾”,随军作战。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极着手组建新的领导核心。在1858年恢复了五军主将制,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枞阳大会后,陈玉成率部东征,与李秀成部会师,一举击破江北大营,取得浦口大捷。后又取得三合镇大捷趁胜追击。安庆陷落后不久,陈玉成被捕就义,年仅26岁。
9.《海国图志》
魏源所著的,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10. 厘金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厘金创始之初,本是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同治三年七、八月间,清廷臣工多有整顿备省厘金革除积弊的奏议,厘金曾经一度者裁而未果,使它取得经常正税的地位。1931年1月1日,国民政府取消了厘金制度。
11.公车上书
《中国近代史的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因为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应举之人到京称“公车”,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的代称,因此,叫“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的爱国行动,它冲破了清政府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干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变法维新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的标志.
12.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推翻新政,并下令通缉康有为、梁启超,大肆搜捕维新人士,明令逮捕惩办参与和支持新政的官员28人,康、梁在外人协助下外逃。28日,清廷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被捕的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等六人,未经审讯,同时处死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13.《应诏统筹全局折》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请求光绪帝决定变法。在这篇奏折中,他引述当时波兰、埃及、土耳其、缅甸等国,由于守旧不变,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险境,认为世界各国的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中国所以面临危亡,就是由于保守旧法不知变革所致。他说要推行新政,就要走明治维新的道路。《应诏统筹全局折》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
14.保国会
保国会的主要发起人是康有为和御史李盛铎。1898年4月17日,保国会在北京粤东会馆召开第一次会议,到会的官僚士大夫一二百人。康有为在会上演讲,历述帝国主义侵略日急,瓜分危机严重的事实。会上议定《保国会章程》30条。它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北京、上海设两总会,各省府县设立分会,略
具政党规模。保国会是御侮救亡的团体,它的成立具有爱国意义。保国会的规模比强学会大,后来列为“四卿”而参预新政的林旭、刘光第、杨锐等都是保国会会员。
15.东南互保
义和团运动期间英帝国主义分-裂中国活动的一个阴谋。英国为了维护其在长江流域的利益,阻挠义和团运动,防范东南各省人民的反帝斗争,由驻上海代理总领事华伦策动大买办盛宣怀,联络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发起组织所谓“东南互保”。由盛宣怀缀合,上海道余联沅代表刘坤一、张之洞与驻上海各领事议订《东南互保约款》9条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10条。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也加人“东南互保”。它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使帝国主义能够集中力量镇-压北方义和团运动。
16.邹容
原名绍陶,四川巴县人。1902年留学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撰成《革命军》一书,由章炳麟作序发表。全书共七章,二万余字,宣传“革命是天演之公例”,“顺乎天而应乎人”,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书中论述了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他号召人们奋起革命,同清朝统治者“驰骋于枪林弹雨之中”。《革命军》写成后不胫而走,风行海内外,发行总数达一百多万册。
17.华兴会
是黄兴等留日学生在湖南长沙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2年,黄兴被派到日本留学,经常与湖南留日学生倾谈反清革命。他十分留意军事技能的学习,每天演习枪弹骑射。1903年7月,他被东京军国民教育会派遣回国,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武装反清的道路。11月4日,他在长沙以庆祝自己30岁生日为名,邀集陈天华、宋教仁、章士钊等人举行秘密会议,决定组织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黄兴被推为会长。次年2月15日,华兴会正式成立,先后入会的有五百多人,大部分是归国留学生和国内各学堂的知识分子。
18.北京强学会
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后,维新成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8月,在翁同等人支持下,由康有为发起,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强学会。入会者数千人,康作《强学会叙》,痛陈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号召发愤图强。学会每隔数日集会一次,每次都有人发表演说。又附设“强学书局”,刊行《中外纪闻》,翻译西方和日本书籍,宣传维新主张。 1896年1月,慈禧太后强迫光绪帝下令封闭北京强学会。
19.辛酉政变
1861年11月慈禧勾结奕訢,在外国公使支持下发动政变,处死载垣、端华、肃顺,史称祺祥政变(又称辛酉政变)。从此,慈禧掌握了清朝的统治权。这一政变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
20.百日维新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始,至9月21日发生政变止,是戊戌变法实施时期,历时一百零三天,故称百日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有:经济上,中央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各省设商务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发展,提倡商办各种实业,私人兴办后工厂,兴办商会、农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政治上,允许上书言事,改定律例,澄清吏治;文化上,设中小学和京师大学堂,设翻译局,创办报馆,改革科举,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中国近代史的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1.《中民-国临时约法》
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11日公布施行。其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规定了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创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新局面,在中国近代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2.二次革命:
即“讨袁之役”,又称“癸丑赣宁之役”。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共和的武装斗争。 袁世凯“善后借款”合同的签订直接导致了“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维护共和制度的一次武装反袁斗争,实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它的失败使民-国初年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时期。
23.马神甫” 事件:
又称西林教案,1856年广西地方政府惩办法国不法传教士的事件。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从广州潜入广西西林县,勾结官府,作恶多端,激起民愤。1856年2月,知县张凤鸣将马赖和不法教徒逮捕归案,后判处死刑。法国以此为借口,于次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24.皇族内阁:
1911年5月,清政府为迎合“预备立宪”而设立的以皇族成员为主导的内阁。清政府撤裁军机处,设内阁,任命奕劻为内阁大臣。阁员13人,满人有9名,汉人只有4人,而满人中皇族成员竟占7名,而且居于领导地位。因而这一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皇族内阁的出现,表明“预备立宪”只是一场骗局,使立宪派的极度失望,离心倾向日益加深。
25.苏报案:
清末著名的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6月,上海租界的工部局派巡捕到报馆捕人,章炳麟和邹容先后入狱,发生震动一时“苏报案”。清政府要求工部局将章、邹引渡,解送南京审讯。列强担心这会影响他们在租界的特权,拒绝引渡。最后由租界会审,判决章炳麟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苏报案”发生后,革命分子将《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收集在一起,题名《章邹合刊》,各地交相翻印,进一步扩大了革命思想的影响。
26.兴中会: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进步华侨的支持下,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兴中会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会员有一百多人。兴中会以救国为目的,孙中山在会员秘密入会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表明兴中会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宗旨。
27.保路运动:
清末兴起的群众性的保护铁路利权的运动。1911年,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的行径,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人民的强烈反对,迅速掀起群众性的保路运动。
四川人民保路运动尤为激烈,逐渐发展为武装起义,给武昌革命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28.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黄兴率敢死队120余人在广州举行起义,革命党人大部牺牲。七十二烈士的遗骸被葬于黄花岗,故称“黄花岗起义”。
29.宋教仁案:1913年初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中的多数党。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党将以多数党的地位组织责任内阁,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出任内阁,从而成为总统袁世凯独揽大权的最大政敌。1931年春,宋教仁至上海途中,沿途发表演说,批评时政,反对袁世凯,使袁世凯大为嫉恨。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袁世凯所派刺客枪击,22日逝世。
30.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拜上帝会众两万余人在桂平县金田村正式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军队称太平军,并颁布军纪五条,这就是举世震惊的金田起义,它标志着气势磅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
31.天演论:清朝末年,甲午海战的惨败,再次将中华民族推到了危亡的关头。此时,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该书问世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32.日俄战争
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1904年2月8日,日本舰队偷袭驻在中国旅顺的俄-国舰队,战争爆发。次年1月,日军攻陷旅顺。此后又在陆战、海战中接连击败俄军。经美国调停,两国于9月签订《朴次茅斯和约》,俄-国被-迫让出辽东半岛,并承认日本对朝鲜的特权
33.三河大捷
太平天国著名战役之一。1858年9月,李续宾率湘军大举进攻安徽,据太湖,进扑安庆,连陷桐城等地,攻三河镇,直逼庐州(今合肥)。陈玉成率太平军迅速往救,绕至湘军后背。李秀成援军继进。11月,两军决战于三河,经过三天激战,全歼李续宾部,使湘军遭到沉重打击,太平军乘胜夺回失地
34.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的对称。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占统治地位。具有自给自足、排斥社会分工以及生产单位分散、规模狭小、生产技术墨守陈规等特点。在自然经济形态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处于从属地位,起着补充的作用。封建社会末期逐渐瓦解,为商品经济所代替。
35.沽口之战
咸丰九年(1859年6月25日)共打沉英法军舰3艘,重创3艘,英法联军共计伤亡420余人。英国侵略军司令贺布也受了重伤,大沽口保卫战的胜利是鸦片战争后,清军在抗击外来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大胜仗,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唯一的一次大胜仗。
《新学伪经考》
是康有为第一部关于变法维新的理论著作。刊行于1891年。在书中,康有为对“祖宗之法,莫敢言变”的传统守旧思想提出挑战。他认为东汉以来的经学多出自刘歆伪造的“伪经”,是为王莽“新朝”服务的“新学”,绝非孔子的“真传”。《新学伪经考》不仅在学术上推翻了古文经学的绝对权威形象,而且在政治上沉重打击了“恪守祖训”的顽固派,为维新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梁启超赞此书“此实思想界一飓风也”。
《孔子改制考》
是康有为一部重要的维新变法的理论著作,在1898年刊行。该书指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其目
的是为“托古改制”。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创“改制”的孔子,实际上是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把孔子打扮成变法改制的祖师,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他还宣称人类社会必然是按照“据乱”、“升平”、“太平”三世的顺序演变发展的,则君主专制肯定要被君主立宪制所取代,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历史理论依据。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22017-04-09 22:56 | #2楼
【兴中会】 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 年(光绪二十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次年设总会于香港。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表明兴中会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宗旨。筹划在广州起义,未发事泄,陆皓东被捅牺牲,孙中山等被通缉,流-亡国外。1900 年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旋派郑士良在惠州(今广东惠阳)三洲田起义,屡败清军,因外援不继,中途遣散。与此同时,史坚如爆炸两广督署,被捕殉难。该会又先后在横滨、河内、旧金山以及南非洲等地成立分会,在华侨中发展组织。1905 年与华兴会、光复会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
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 会:亦称支那亡国纪念会。1902 年(光绪二十八年)4月由章炳麟、秦力山等十人在日本东京发起。定于4月26日纪念明永历帝覆亡二百四十二周年(南明永历帝覆灭于1661年)。章炳麟撰《宣言书》,号
召留日学生“雪涕来会,以志亡国”。中国留日学生报名赴会者达数百人。因清驻日公使蔡钧和日本外务省勾结,阻止开会,遂改在横滨补行纪念式。这次会议扩大了革命思想的影响。
东京青年会:清末留日学生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小团体。由秦毓鎏、张继,叶澜、陈独秀(由己)等人发起,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成立于东京。会名取“少年中国刀之意。提出“以民族主义为宗旨,以破坏主义为目的刀,编刊《法兰西革命史》、《中华民族志》,鼓吹反清的民族革命。会员共计二十余人,多属早稻田大学学生。1908年其主要成员加入了拒俄义勇队。
中国教育会:清末资产阶级著名的文化教育团体。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生月由蔡元培,蒋智由、黄宗仰等发起,于同年冬正式成立于上海,举蔡元培为会长,下设教育、出版、实业三部,以“编订教科书,改良教育,以为恢复国权之基础为宗旨,会员共计一百余人。该会为收容南洋公学退学青年,曾设爱国学社(南京陆师学堂退学学生亦来就学)、爱国女校,并办有科学仪器馆、镜今书局、《中国白话报》、军事讲习会、同川学堂、女子俱乐部等,另常熟支部办有塔后小学,同里支部办有自治学社。该会曾假张园组织演说,并经常为《苏报》撰稿,进行革命宣传活动。苏报案发生后,爱国学社被解散。该会于1907年停止活动。
【拒俄运动】清末中国人民反对帝俄侵占东北的爱国运动。1902 年(光绪二十八年)4 月清政府与斋俄订约,规定侵占中国东北的俄军分期全部撤走。次年,帝俄违约不撤,反向清政府提出更多的无理要求,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慨。4 月,上海人民在张园召开拒俄大会,北京等地学生也纷纷集会抗-议,留日学生秦毓鎏等在东京举行拒俄会议,成立*拒俄义勇队,派代表回国宣传,要求上前线抗击帝俄。这次运动遭到了清政府的镇-压
【苏报案】1896 年(光绪二十二年)6 月26 日《苏报》创刊于上海。1899 年,由陈范接办,宣传改良,倾向革新。1903 年夏,《苏报》支持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的活动,聘章士钊为主笔,章炳鳞、蔡元培等为撰稿人,发表推荐邹容《革命军》和章炳麟驳斥康有为改良主义政见的论文,鼓吹革命。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于6 月底逮捕章炳麟,邹容旋亦入狱,《苏报》被封。章邹在会审公廨上继续宣传革命,坚持斗争,成为轰动清末著名的政治事件。后章邹被处监禁,邹并瘐死狱中。
【陈天华】(1875—1905)近代民-主革命者。字星台,号思黄。湖南新化人。1903 年(光绪二十九年)留学日本,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并与黄兴等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著《猛回头》、《警世钟》等书,宣传革命思想,影响甚大。次年回国参与组织华兴会,准备在长沙起义未成,逃亡日本。1905 年参加发起同盟会,担任书记部工作和《民报》编辑,12月在东京参加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的斗争,愤而投海自杀,留下绝命书,鼓励同志誓死救国。有《陈天华集》。
【蔡锷】(1882—1916)近代军事家。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早年入时务学堂,从梁启超学习。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归国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训练新军,擢云南三十七协协统。1911 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与云南讲武堂总办李根源在昆明举兵起义,建立军政府,任云南都督。并派唐继尧进军贵州,由唐接任贵州都督。1913 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阴加监视。1915 年与梁启超策划反袁潜出北京,12 月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与袁军激战于四川沪州(今沪县)、纳溪。袁世凯死后任四川督军兼民政长,赴日本就医,病死。有《蔡松坡先生遗集》。
华兴会:1903年11月4日,是革命党人黄兴30岁生日,在寿宴上,商定建立反清革命组织华兴会,推黄兴为会长。拟定华兴会在长沙联升街设立机关,为了避免官方的注意,这个机关对外是“兴办实业”的“华兴公司” ,华兴会的骨干都是公司的股东,入会者均称“入股”,股票即为会员证。会员通讯也都用商号作为化名。华兴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又与会党首领马福益建立同仇会作为联络会党的组织,准备11月在长沙起义。华兴会的首次武装起义就此流产。次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会员相继加入,华兴会遂停止活动。
政闻社:1907年10月17日,清末立宪派梁启超等在日本东京成立政闻社,以配合清政府“预备立宪”。梁启超等提出“实行国会制度,建立责任政府;厘定法律,巩固司法权之独立;确立地方自治,正中央、地方之权限;慎重外交,保持对等权利等四大政纲。创办机关刊物《政论》,鼓吹君主立宪,以总务员、常务员主持日常工作。马良任总务员。次年总部迁上海,积极联络国内各立宪团体,发起国会请愿运动。不久,被清政府查禁。由于政闻社采取维护清朝统治的立场,故遭到革命党人反对。当东京召开成立大会时,革命党人张继、陶成章等闻讯到场轰散,并痛殴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在政治上既为慈禧所不容,又因为不能随时代前行,而为革命者所抨击 .
光复会:清末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革命团体。其活动分前、后两期。光复会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冬在上海成立。会长为蔡元培。激烈宣传革命,而宗旨着重“反满”,有着比较浓重的汉族传统民族思想色彩。后期始自1910年2月(宣统二年)光复会在日本东京重建。以章炳麟为会长,陶成章为副会长。其成员大多是对孙中山抱有各种不满的原同盟会会员,其中也有一部分光复会旧人。章、陶两人都受汉族传统民族思想影响较深,“反满”特别激烈,对农民土地问题比较关心。重建的光复会在政治上的准备并不充分,没有独立提出完整的政纲。
【中国近代史的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近代史整理名词解释08-3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问答09-23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最新版09-23
名词解释2世界近代史09-23
中国股票市场名词解释09-23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09-23
中国建筑名词解释09-22
中国民族史名词解释09-23
中国古建史名词解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