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

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

时间:2023-03-23 14:48:11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包含以下内涵:1)一个目标,为了促进学习。2)两大对象,过程和资源。3)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4)两种性质,教育技术既是一个实践领域,又是一个理论领域。

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

2、多媒体课件:应用计算机技术,将多媒体素材如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信息,根据教学或学习需要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并借助计算机实现信息传递的软件。

3、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也称教学设计。

4、教学系统:教学系统是为达成特定目标而由各要素按照一定互动方式组织起来的结构和功能的集合体。教学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均为人员要素)、教材(教学信息要素)和教学媒体(物质要素)四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它们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并组成了系统的空间结构。

5、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6、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衡定并给以价值判断。

7、信息化教学设计:为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运用系统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8、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或远距离教育指的是学习者和教师处在不同的地点,相互之间有一定地理距离,采用特殊的课程设计及教学技巧、特殊的电子或其它科技传播方式、特殊的组织与行政作业配合传播学习内容,达到特定的教学和学习目的。

9、课程开发:“课程开发”,也被称为“课程编制”、“课程研制”或“课程编订”。 从广义上讲,课程开发主要包括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调整这三个阶段方案的开发。等同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活动的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程序等方面的技术。

10、知识与信息:知识是信息接受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结论,是通过思维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的一种精神产品。知识是信息传递的结果,信息是知识的载体。

11、信息:信息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本质上看信息就是对社会、自然界的事物特征、现象、本质及规律的描述,其价值体现在差异之中。

12、技术:技术涵盖了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事物,是生存和生产工具、设施、装备、语言、数字数据、信息记录等的总和。

13、信息技术:指对信息的识别、获取、加工、利用、交流、应用和创新的手段和方法的组成,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

14、信息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获取、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以及能力和情意等方面的基本品质的总和。

15、信息情意:是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意识、情感、态度与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形成信息素养的主要动力。

15、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16、注意:教育技术包括,一个目标:为了促进学习;两个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

17、教育(学)媒体:教育(学)媒体是指在教育教学情景中所使用的承载教育(学)信息和传递教育(学)信息的所有工具、中介。教学媒体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8、媒体: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所利用的各种工具。媒体(Media)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媒体是指各种信息的载体或传递信息的工具、中介。广义的媒体概念包括人体器官本身在内的(自然媒体)的工具、媒介。

19、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20、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既指研究性学习课程,又指研究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强调以问题为载体,让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1、现代远程教育:广义上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应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远距离教育模式。狭义指依赖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建立的,在具有双向交互功能的电子教学平台进行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远程个性化学习方式。

22、现代教育技术:是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侧重于教育技术中与现代教育媒体、现代教育理论以及现代科学方法等相关的内容,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的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一种体系。

23、课件:为了辅助教学或辅助学习,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手段开发和制作的用于表现教学或学习内容的应用软件。

24、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人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

25、教育传播: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活动是一种典型的传播活动。从教育系统的构成来说,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因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这四个因素在教学环境中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

26、电声教育媒体:电声教育媒体是以电声技术和设备为其硬件基础,以录音教材为软件基础而构成的教学媒体系统。常见的电声教学媒体有有线教学广播、五线教学广播、各种类型的录音教学媒体和语音实验室。

27、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自动化的教学技术。计算机通过特别编制的程序可以为学习者显示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并通过人机对话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引导和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计算机可以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如可以显示动态的、多媒体化的教学信息: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作出相应的的反馈可以基于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和技能的训练;可以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发现和探索;可以基于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等等。

28、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开发而成的网上虚拟会议系统它通过网络在两点或多点之间交互传播视频、音频和数据来实现远距离用户“面对面”的沟通与信息共享。在现代远程教育中,视频会议系统可用于实现实时教学、讨论、答疑等基本教学功能。

29、常规教学媒体:常规教学媒体是和基于电子技术的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相对而言的,又称传统教学媒体,是在日常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各种教学媒体。最常见的常规教学媒体有教科书、教学板、图表和模型等。

30、系统关:系统观是一种特定的世界观或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其基本特点是动态性、非线性、综合性、整体性。系统观认为任何系统都是由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自成一体,并与其外在环境构成更大的系统。

31、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2

32、计算机管理系统: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的各种系统的总称。常见的教学管理系统包括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师信息管理系统、课堂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学习监控系统、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等。

33、教育技术AECE94定义:教育技术就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4、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是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积极强化理论,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分解为若干小的单位,编制成教学顺序,由学习者自主学习。程序教学的模式有两种直线式模式和分支式模式。

35、学习资源的定义: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

36、因特网:是将世界上所有的计算机按照一定的网络传输协议连接而成的。因此,又叫国际互联网、网际网。最早是由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发展而来。

37、学习动机: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即学习动力。决定学习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学生的学习动机又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大类。这两种动机决定着学生是否持续掌握他们所学的知识。

38、教学资源:所谓教学资源是指学习的支持系统、教学材料和教学环境等能够为教和学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所有物质、信息的总称。更多的时候是指课程资源、教学信息资源等。

39、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

《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0、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对所要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41、教学方法:指在一堂课上为讲清某一知识点所要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方法、手段、策略与方法用来改善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教学策略与方法实施的前提是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

42、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43、教学系统设计:也称教学设计教学系统设计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44、教学系统开发:教学系统开发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对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料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维护的过程。

45、课程: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制定的关于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总体教学活动计划,其中既有活动内容的规定,又有活动时间和活动形式的规定。课程包括三方面内容:输入、加工过程和产出。

46、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总和。包括两部分:按照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47、智能超媒体: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超媒体的信息组织、管理方式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智能型知识处理技术

48、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积件系统由积件库和组合平台组成包括教学信息资源、教学信息处理策略与工作环境。

49、教育技术运用:不仅包括媒体的运用,而且包括各种学习资源的运用以及教学系统开发结果的实施,同时要求系统的使用传播、推广、实施制度化,并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订提供实践依据。

50、教育技术评价:主要是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具体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四个范畴。

51、教育技术管理:是教育技术应用领域的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等一系列的方法、手段和制度来调度所有资源、协调各种关系,以便有效地达到既定目标的教育活动过程。

52、信息化教育: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数的教育形式。具体来说,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实现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引入过程。而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和认识的过程,信息化教育就是把教育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指导构建起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地是实现教育现代化。

53、项目管理:就是对教学计划和项目开发过程的计划、监督与调控。

54、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常规的传播方式进行传递知识,能够固化于书本、磁带等媒体介质中的知识。

55、隐性知识: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获得的知识,这些知识不易用言语表达,缺少外化的物质载体,很难传播给他人。知识管理的重要观点就是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有创造价值。隐形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将成为个人和学习组织成功的关键

56、知识管理:就是将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就是要对知识进行规范化管理,以利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

57、权重:就是根据组成事物的要素在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而赋予一定的数量。权重既反映了各指标之间客观存在的不平衡性,同时揭露了其相应因素在影响事物的价值上的差异。权重一般要满足两个条件:全中一般在0---1之间取值,各指标权重之和为1。

58、学习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方案,设计指标体系,由相关专家与用户进行评议,其核心是评价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59、计算机辅助评价CAA :是指在评价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过程中引入计算机作为工具和手段,它引发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形式的深刻变革。

60、总结性评价:指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结果而进行的评价。借以进行鉴定、区分等级和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定。

61、CAI:教师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学生通过与计算机交互作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

62、信息高速公路:以光纤电缆为通道,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交互工具,使用能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信息的四通八达的信息网‘连接到千千万万个计算机用户。光缆具有信息强大、抗干扰性能好、可提供进行双向交流和发展大范围内合作的条件。

63、教育信息:按一定的系统,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遵循一定的目标进入教育传播过程之中,供传受双方进行交换,控制的内容。

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2017-04-09 21:53 | #2楼

开源软件:开放源码软件《open-source》是一个新名词,它被定义为描述其源码可以被公众使用的软件,并且此软件的使用,修改和分发也不受许可证的限制。

信息道德:信息道德(informationmorality)是指在信息领域中用以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因应市场的变迁。

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系统方法:是以对系统的基本认识为依据,应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理论、系统工程与系统分析等方法,用以指导人们研究和处理科学技术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也应该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内容。

直观教具: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用具。

程序教学: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有机器教学;课本式程序教学;cai等。

非语言符号:是指不以人工创制的自然语言为语言符号,而是以其他视觉、听觉等符号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教育,以面授教学、函授教学和广播电视(视听)教学为辅助,它以学习者为主体,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

语言实验室:简称ll,是一种装有录音系统和其他电化教育手段的供语言教学用的教室。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教学媒体: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 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口头语言。

乔纳森: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美国教学设计领域著名专家,被认为是继加涅(robertm.gagnd)、梅瑞尔(david^f.merril1)之后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第三代领军人物“。我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频繁引用乔纳森的建构主义观点,其建构主义观点对我们教育技术学领域影响颇深。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条件。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泛在学习(u-learning):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

课程开发(curriculumdevelopment):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微型教学(microteaching),又译小型教学,微格教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在1963年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师资训练方法。它旨在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提高在职教师的基本教学技巧。

个别化教学: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当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针对班及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时,为顾及个别能力、兴趣、需要及可能遭遇的困难,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设计不同之教学计划。

学习策略: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划、方法和技巧、即学生能够自觉地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其中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cognitivestrategies)是指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有关知识的知识,二是对知识的调节。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理论:是人们思考教学过程所获得的成果,是人们对各种教学现象及本质所做出的能动的、系统的反映。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sdesign)是以系统观,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方法分析教育、教学问题,在需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来设计教学系统,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导论)

课程开发(curriculumdevelopment)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是对教育或教学的一系列程序和模式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过程。

整合学习系统(integrated learning system)将一组彼此相关的基于计算机的课组织起来,以配合学校或训练机构的课程。

掌握学习法()是由布卢姆和他的学生在芝加哥大学创行,其核心是根据实际情况变那个动教学时间和材料,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每一项学习内容,故称掌握学习法。

初始能力(entry competency)学习者从事新的学习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它是从事新的学习的基础。网络课件()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网络课件指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在网络教学环境中被共享的课件。

经验之塔:经验之塔是戴尔在1946年提出,在1969年修改的。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包括“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

信息高速公路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isw)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即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在现有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等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以光导纤维缆为主干,简历纵横贯通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双向大容量和高速度电子数据传递系统。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由传统的电化教室发展而来,在教室中配备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应的信息呈现设备,构成一个多媒体信息播放系统,也可称为电子教室。它把多种媒体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加以综合利用。 

智能超媒体: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超媒体的信息组织、管理方式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智能型知识或信息处理技术。 

智能导师系统(blendinglearning)具有某一领域的学科知识和相关的教学知识,能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即能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教学专家进行教学活动的软件系统。 

智能代理教学系统:智能导师系统强调-教师“教”,利用“学生模型”,“教师模型”和“领域知识”模块等,帮助教师实现因材施教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没有很好考虑如何帮助学生自主的“学”。智能代理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弥补its的缺陷而被教育技术领域所关注的一种实现智能化的新技术。 

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i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新发展,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和个别化教学系统的开发,并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关于教学与学习的理论来构造的,提高了教学系统的科学性、灵活性和个别化程度。 

教学设计自动化:是指能够有效地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为教学设计人员和其它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在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开发过程中提供帮助、指导、咨询或决策的过程。教学自动化工具包括专家系统、咨询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由内容专家及程序员组成一个小组所完成的一种计算机程序,能教导学生如何应用适当的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

专家系统:(expertsystem)能应用专家的知识为解决工作领域中的问题提供决策和建议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系统将有关专家的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以适当的形式组织成知识库存入计算机。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使用存于计算机中的知识进行推理、演绎、做出判断和决策,为用户提供在价值的结论和咨询意见。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system,epss)一种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提供一种“信息库”、专家系统、工作辅助物、工具和其他要素,以帮助执行任务。

教学代理:是通过在交互式学习情境中与学习者进行交互,从而达到支持人类学习的自主代理,在its系统研究基础上,为促进在线学习而开发的智能系统。

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可将大量的知识素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由使用。

写作系统(authoring system)一种计算机程序,为开发计算机辅助教而设计,其程序预先设定,使用者不需要或只需要少量编程知识。

写作语言(authoring language)一种计算机语言,专门为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而设计,使用者需要具备一些计算机编程知识。 

言语信息(verbal information)又称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它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记住诸如事物的名称、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并能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表述出来。

后象(after-image)当刺激停止作用后,在短时间内感觉仍不消失的现象,是神经兴奋留下的痕迹,故又称“感觉残留”。它存在于各种感觉中,如视觉、听觉、味觉、肤觉等都可能伴随后象,其中视觉后象(简称“视后象”)表现最为明显。视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两种。 

多媒体教学法(multimediaapproach)两种或多种媒体配合使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媒体显示的信息相互配合,可以取长补短、强化教学效果,有利于传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教学效果,通常优于单独使用一种媒体。 

共同经验原理

角色扮演法(roleplaying)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扮演特定角色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表演情境,使学生在失学角色中获得体验,以此增长有关方面的知识或提高某些技能。 

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一种选择、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及评估方案的过程,目的是以最高的经济效益影响人的行为及业绩。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研究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的综合性学科。中心课题是用计算模拟人脑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学习、行为等自然智能。

视听教学(audiovisual instruction)国外运用视听媒体辅助教学的活动。20世纪20年代末在视觉教学的基础上,随着有声电影、广播等应用于教学而发展。其特点是注重斐言语方式的学习途径以及由具体形象提供的学习信息。旨在借助视听形象的作用,帮助学生加深认识,牢固掌握知识,发展智能。运用的媒体除电影、广播、幻灯外,还包括图片、模型、标本等直观老龄以及观察、展览、参观、旅行等直观方法。美国心理学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为视听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60年代起,视听教学吸收传播理论、形成视听传播理论。同时,由于系统论和信息科学应用于教学,又产生了教育技术学。

1、建构主义理论

强调学习的社会性、情境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它认为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的核心

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习需要交流和合作,强调学习过程对情况的创设,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心里气氛

是指群体在共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占优势的、较稳定的群体情绪状态,如群体中人们的心境、情绪体验、情绪波动、人际关系,对工作、学习及周围环境的态度。

3、教学结构

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4、信息素养是指具有选择,获取、加工处理利用创造,管理,判断评价信息的能力。

5、学习策略

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据的学习规则、方法和技巧,即学生能够自觉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

6、认知策略

是指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方面的策略。

7、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教学支持系统和教学信息资源系统。

8、认知风格

它是指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信息加工方式(包括信息的获取、识别、转化、储存、提取、使用等).

9、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

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

10、知识管理

在教育领域,是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网状联系的规范知识的集合,并对这些知识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生产\利用共享。原则:积累原则、共享原则、交流原则。

11、教育信息化

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目的是为了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特征是: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

12、认知工具

主要是指与通信网络相结合的广义上的计算机工具,用于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学习者可以利用它来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分析、处理、编缉、修改制作等,也可用来表征自已的思想,替代部分思维,并与他人通信和协作。

13、档案袋评价

就是收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行信息,包括学生非优秀但有代表性的作品,还包括各种作业信息、考试成绩、成长的反思、论文等,形成一个反映其成长足迹的档案袋。

1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15、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具体的真实性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已提出冲破题,并经过自已的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已解决问题。

16、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的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17、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现代教育学名词解释09-23

石油技术名词解释09-23

数控技术名词解释04-26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09-23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03-24

高速铁路技术名词解释09-23

安全生产及安全技术名词解释09-23

先进制造技术考试名词解释05-15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