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时间:2023-12-22 12:20:46 海洁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也称地区经济学)是经济学与地理学交叉而形成的应用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一词常作为区域经济学的同义词。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欢迎阅读与收藏。

  1、区域结构:

  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种网络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并不是先无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并不断演进而来的。这种结构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区域的形成过程。当然对不同区域而言,这种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握该区域的结构特征是构建区域经济的关键所在。

  2、区位论:

  研究如何为各个厂商寻找最佳的生产区位,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理论。

  3、区域经济: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4、新区域经济观:

  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循环经济:物质闭环流经济。是指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的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行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生产专业化:生产在空间上高度集中的表现形式。它是指按照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利用特定区域某些产业或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大规模的集中发展某个行业或者某些产业。然后向境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

  区域增长趋同:在一个国家内部。如果区域之间是相互开放的,那么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要素在区域之间的自由流动将对区域增长不平衡产生自我修正作用,从而引起区域乍现经济增长水平趋向均衡。

  产业集群:大量关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资源诅咒:丰裕的资源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非但没有起什么作用,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陷阱,也就是说,资源丰度高的国际或地区发展水平未必高。

  经济区划:依定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主观认识和划分,已达到组织区域合理分工,有计划的建立与加强区内各部之间,各子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知道区域经济朝着最有利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最优化的目的。

  区域区划:政府对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所作的战略谋划和战略部署,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区位指向: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

  城市经济区:就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包括若干个中小城市,众多的城镇和大片农村的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经济区域。

  区域系统的特征:综合性与整体性,动态性与开放性,空间性与地域性,层次性,自适应性。 区域系统的演化: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结构日趋复杂,功能日趋多样,与环境相互作用日趋增强。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概述:资源承载能力、区域生产能力、环境缓冲能力、进程稳定能力、管理调节能力。

  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

  区域发展规律:区域发展初期,水平低、规模小、速度慢;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区域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规模迅速扩大,水平迅速提高、经过一段高速发展时期,区域经济进入成熟阶段,水平已经很高,规模已经很大经济发展速度进入稳定缓慢状态。

  我国学者对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待开发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区域性衰退,资源性衰退,消聚性衰退)。

  供给方面循环:低收入—低储蓄能力—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力—低收入。

  需求方面循环:低收入—低购买能力—投资引诱小—资本缺乏—低生产力—低收入。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平衡与不平衡发展理论、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模式、点轴开发模式、网络开发模式。

  库兹涅茨理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区域内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家收入中的比重同样与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第二,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都会提高。其中前者上升速度快于后者。

  第三,第三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的比重会持续的处于上升状态。其中在工业化中,前期阶段,劳动力比重的上升速度会快于国民收入的比重。

  克拉克对区域的划分:第一产业:直接取于自然界的自然物的生产,包括广义的农业和矿业。第二产业: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生产,主要有广义的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并繁衍与有形物质生产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

  弗里德曼学说:四种类型区:核心区、上进过渡区、后进过渡区、资源边际区。四个阶段:前工业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过渡空间的区域空间结构、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后工业化的区域空间结构。

  梯度理论:区域经济的盛衰取决于他的产业结构的优劣,而产业结构优劣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产业化部门在工业寿命中所处的发展阶段。创新活动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段推移,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地梯度地区推移。梯度推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传递的。

  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成的经济中心。增长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联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重心;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

  经济区特征: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对外联系的开放性。组合上的层次性。

  经济区类型:经济类型区;部门经济区;综合经济区;新型经济区。

  经济区划:一是按照既定的原则,指标,识别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并把他们空间界限划分出来;二是对各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依据全国或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对经济区未来发展方向,目标,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等进行战略性规划,提出相应的对策。

  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经济类型区内部必须具有某方面经济特征或经济发展问题的相似或一致性,而与区外相比则有明显的区别。

  划分经济类型区的方法:统计分类法;经济中心法;经济联系法;劳动生产力法

  经济区划分步骤:

  1、调查研究

  2、划分经济区的界限

  3、规划综合经济区的内部结构

  4、划分综合经济区的次一级经济区,并指出次一级经济区的发展方向构建经济区内部分工格局。

  5、编制综合经济区划方案。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定的具有主体功能的规划区域。四种类型: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

  区域合作原则:

  1、自愿平等、互惠互利。

  2、优势互补,相互协调。

  3、依据投入分享利益和分担风险。

  4、区域之间在空间上尽量相连。

  如何开展循环经济:

  1、在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是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2、在工业集中地区,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在企业清洁生产基础上,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原料,不断延长生产的链条,实现区域或企业群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3、在一定区域内,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地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

  城市规模分部理论:城市首位度理论、城市金字塔理论、位序规模率。

  大都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区域发展龙头、对外经济的窗口、区域协作的纽带、科技创新的前沿、总部经济基地。

  总部经济的五种效应: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劳动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

  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有三个方面:

  (1)经济背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分工不断深化,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如日本的表、里差异,美国的东北部同西部和南部的差异,英国的英格兰与苏格兰、北爱尔兰的差异以及苏联的东、西差异等;二是区域经济问题的显露,如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1933年人均收入只有168美元,不及全国平均收入的一半,英国英格兰的西北部、东北部和苏格兰失业率超过25%,威尔士失业率超过36%,而伦敦和东南英格兰的失业率不到14%。

  (2)政治背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政府的经济职能加强,政府有能力干预区域经济发展;在东方,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政府是配置资源的主体,政府可以在区域之间配置资源,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要求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包括区域之间。

  (3)科技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先进,与其他经济学科明显不同。

  正是在上述三个背景下,形成了区域经济学。

  研究观点

  关于区域经济的研究对象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围的经济学,它与一般经济学并无什么差别,只是其研究范围是区域而不是国家,持此种观点的多为初学者。

  (2)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规律,所以又将其称为空间经济学,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区域的主要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被誉为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周起业和刘再兴等。

  (4)研究区际差异和联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贝。

  (5)研究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张敦富。

  (6)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关关系的决策性科学,持此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栋生、李京文、郝寿义和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采访名词解释09-23

测井名词解释03-21

单反名词解释03-21

给排水名词解释03-21

高层名词解释09-23

地貌名词解释06-15

名词解释监督03-21

就业名词解释03-21

润滑名词解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