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决策,如何在市场上交互以及政府如何试图影响它们的决策。
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运行,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等议题。
经济周期:经济扩张和经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扩张:经济周期中总产出和总就业增加的时期
衰退:经济周期中总产出和总就业减少的时期
经济增长:经济体中生产更多数量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通货膨胀:价格水平逐年之间的百分比的增加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 中间产品过服务:作为其他产品和服务投入品的产品及服务,比如一两卡车上的轮胎 转移支付:政府给与个人的,不以产品和服务作为回报的支付
消费:家庭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支出,但不包括新住宅的购买
投资:企业在新的厂房、办公楼、机器和存货以及家庭在新住宅上的支出
政府购买:政府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附加值:企业在某件产品上增加的市场价值
地下经济:为了避免税收或规制,或产品和服务本身就是非法的,而将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及购买隐藏于政府的视线之外
实际GDP:以基准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名义GDP:以当年价格计算到的最终产品以及服务的价值
价格水平:经济体中产品和服务平均价格的测量
GDP平减数:价格水平的测量,用名义GDP除以实际GDP
劳动力:经济中就业和失业人数的总和
失业率:劳动中失业人数的比率
消极公认:那些有工作能力却没有在四周内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因为她们相信自己现在根本找不到工作
劳动参与率:处于工作年龄阶段的人数占劳动力的比率
摩擦性失业:工人和工作岗位在匹配过程中所形成的短期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工作技能或者工人特征与工作要求之间的持续不相匹配所形成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中衰退所引起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常态的失业水平下,由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构成
效率工资:为了增加工人的生产力,企业支付的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
价格水平:经济体中产品和服务平均价格的测量
通货膨胀率:价格水平逐年之间的增加的百分比
消费价格指数:一般城市四口之家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
生产价格指数:生产商在所有阶段所接受的产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
名义利率:贷款中所表明的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通货紧缩:价格水平下降
菜单成本:企业变更价格的成本
长期经济增长:在这一时期中,增长的生产力提高了平均生活水平
劳动生产率:指每个工人或者每个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数量
资本:指用来生产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资料
人力资本;指工人从教育和培训以及个人经历中积累知识和技能
潜在GDP:指所有企业都在其生产能力上生产所达到的GDP水平
金融体系: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构成,通过他们企业从居民那里获得资金 可贷资金市场:指借款者和贷款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决定了市场利率和可贷资金数量 经济增长模型:在长期解释人均实际GDP变化的模型
技术变革:企业在给定的投入量下生产出一定产出的能力的变化
人力资本:知识的积累和工人从教育、培训以及生活经历中获得的技能
内在增长理论:长期经济增长模型强调技术进步受到经济激励,所以由市场体系的运行决定 专利:企业对新产品从发明起拥有20年的排他性使用权
赶超:穷国GDP预计比富国增长更快
法治:指政府有能力执行国家的法律,特别是保护私人财产和履行合同
外国直接投资(FDI):在国外建立企业或者购买设备
外国证券投资:在国外购买个人或者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
全球化:国家在贸易投资上变得越来越开放
总支出(AE)经济中支出总量:消费。计划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存货:已经生产但是未出售的产品
现金流:企业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之间的差额
乘数:均衡实际GDP的变动除以自动支出的变动
乘数效应:自动支出增加导致更大实际GDP增加的过程
供给冲击:一个没有被预料到的造成短期总供给曲线会向左移动的事件
滞涨: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组合
货币:人们在交换商品和服务,或者支付债务时愿意接受的资产
资产:个人或者企业所拥有的有价值的东西
商品货币:拥有各自独立价值,而又被用作货币的商品
法定货币:由中央银行或者政府实体发行的,中央银行无须为其兑换黄金或者其他商品货币的货币,比如纸币
M1:货币供给最狭隘的定义: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和旅行支票
M2:货币供给较宽的定义:M1加上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银行中的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和非机构性货币市场基金账户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准备金:银行以现金形式存放在自己保险柜或者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存款
法定准备金:银行按法律持有的、基于支票账户的存款的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率:银行按照法律规定持有的准备金占存款的最小份额
超额准备金:银行持有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
简单货币乘数:银行创造的存款额 对于新的准备金之比
部分准备金银行体系:银行无须将100%的存款持有为准备金的银行体系
挤兑:大量存款人同时从银行提款
银行危机:许多银行同时经历挤兑
联邦储备局:美国的中央银行
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为了控制货币供给,买卖国库券的操作
贴现贷款:联储提供给银行的贷款
贴现率:联储施于贴现贷款上的利率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供给中的每1美元在每年购买实际GDP中的产品和服务的平均次数 货币数量理论:那货币与价格联系起来的理论,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固定的
货币政策:美联储为了实现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对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行管理的行动 联邦基金利率:联邦基金市场上银行房贷的利率
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来增加实际GDP
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
盯住通货膨胀:央行公布目标通货膨胀率,并实施货币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
财政政策:用于达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联邦税收和支出的改变
自动稳定器:随着经济周期自动波动的政府支出和税收
乘数效应:自主性支出的初始增长引致一系列消费支出的增长
预算赤字:联邦政府的支出大于它的收入
预算盈余:联邦政府的支出小于它的收入
周期性调节的预算赤字或盈余:经济处于潜在GDP水平的政府预算盈余或者赤字 税收楔子:税前和税后经济活动的回报差额
开放经济:一国和其他国家在贸易和金融上相互发生关系
封闭经济:一国和其他国家没有贸易和金融的关系
收支账户:记录一国和其他国家产品、服务和资产的交易
经常账户:收支账户中的一部分,记录了一国净出口,投资净收益和净转移支付 贸易盈余:一国出口和进口产品价值的差异
金融账户:一国在国外购买的资产和国外购买的国内资产
国外净投资:从一个国家流入和流出的资本之差,也就是等于国外净直接投资,国外净间接投资
资本账户:记录相对较小的交易,比如移民的转移支付、非生产性的销售和购买以及非金融资产
名义汇率:一国货币以另一个国家货币表示的价值
货币升值:一国货币市场价值相当于另一个国家货币提高
货币贬值:一国货币市场价值相对于另一国货币下降
投机者:买卖货币以图从汇率变化中获利的货币交易
真实汇率:国内商品以国外产品的价格衡量
浮动货币:国家允许本币由需求和供给来决定
汇率制度:国家间达成的关于汇率如何决定的协议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这种汇率制度安排下,币值主要由需求和供给决定,政府有时会干预汇率
关税:政府对进口品做征收的税
配额:对进口品的数量限制
盯住:一国决定使本币与另外一种货币间的汇率保持不变
宏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2017-04-09 20:03 | #2楼
1.微观经济学: 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宏观经济学: 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5.规范分析: 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6.实证分析: 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7.需求规律: 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8.供给规律: 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9.均衡价格: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10.需求价格弹性: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1.边际效用: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12.无差异曲线: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13.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5.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6.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
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8.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19.完全竞争: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0.完全垄断: 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21.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22.寡头垄断: 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23.洛伦兹曲线: 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24.吉尼系数: 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25.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状态,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26.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在一般情况下要从已知的各种个人偏好顺序中推导出统一的社会偏好顺序是不可能的。
27.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28.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29.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30.国内生产总值: 即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地域为统计标准。
31.国民生产总值: 是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32.国内生产净值: 简称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
33.个人可支配收入: 简称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
34.消费函数: 以c表示消费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则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为:c = c(y),这一函数被称为消费函数。一般说来,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大小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大,消费就越高;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收入的增加。
35.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每单位收入的消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apc=c/y.它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
36. 边际消费倾向: 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mpc=△c/△y. 其中,△y表示家庭收入的增加量,而△c则是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的情况。一般地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即0<mpc<1。
37.储蓄函数: 由于储蓄是收入中扣除消费之后的余额,因而储蓄函数可以由消费函数得到。假定s表示储蓄,于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s = y ╟ c(y)= s(y)
38.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39.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偏好陷阱又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了的。它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40.is曲线: 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方向变化关系。
41.lm曲线: lm曲线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特别地,对应于投机货币需求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的区域,在lm曲线的左下端也有一段曲线接近于水平。lm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货币市场上一个特这一的均衡状态,而在lm曲线以外的点,经济处于失衡状态。
42.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是一项治本平在使用期限内与其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
43.通货膨胀: 一般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44.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45.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4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都是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
47,货币乘数:又称货币创造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的倍数。
48.汇率: 是指 使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49. 对外贸易乘数: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 或者说定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50.资本 ╟ 产量比: 哈罗德认为,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本存量k和总产出y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即: k = vy.其中,v被称为资本 ╟ 产量比。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和资本数量不能相互替代,因而每单位产出所消耗的资本量保持不变,因而资本产出比v是一个常数。
51.经济周期:一般把经济波动及经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称为经济周期。
52.加速原理:是说明国民收入或消费量变动与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
53.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 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54.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55. 国际收支: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往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微观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09-23
宏观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01-10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09-23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05-17
宏观西经名词解释06-08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09-23
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等09-23
淘宝重点名词解释09-23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09-23
预防医学重点名词解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