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1.强制性思维突然涌现的大量杂乱无章的思潮,是异己的思维;无强烈的情感反应;多无自知力;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2.假性痴呆假性痴呆是指在某种特殊的心理背景下出现的一种部分短暂、可逆的智能障碍,而无明显脑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常表现为刚塞氏综合征、童样痴呆、抑郁性假性痴呆。常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病,一般预后较好。
3.反射性幻听当某一感觉器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知觉体验时,另一感觉器官出现幻觉;如听到关门声即闪现人影。见于精神分-裂症。一种无法以病人当前环境和以往心境解释、有非源于其
4.原发性妄想他异常精神活动的病理信念,具有突然发作、坚信不疑、非常显著的特点;常在下列原发性妄想体验的基础上产生,如妄想直觉、妄想心境等。
5.恶性综合征多见于应用高效价药物的病人尤其是氟哌啶醇;表现为意识障碍、持续高热、肌肉强直、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药物加量过快、用量过高、脱水、营养不足可能与其发生有关;处理是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给予支持性治疗。
6.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
7.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的人际互动过程;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影响患者和其他求助者;引起心理、行为和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8.精神病:是指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和现实检验能力下降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临床相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和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9.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多迁延。
10.锥体外系反应(锥体外系副作用):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副作用,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症、迟发性运动障碍。
11.物质依赖(依赖)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明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的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传统其分为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
12.焦虑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表现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至措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13.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的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14.遗忘综合征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Korsakov’ssyndrome)柯萨可夫综合征(syndrome),是由脑柯萨可夫综合征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
15.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于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临床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回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疾病轻重和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
16.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也可出现一些愚蠢幼稚行为,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能正确解决;见于癔症等患者。
17.童样痴呆:假性痴呆的一种,以行为幼稚、模仿幼儿的言行为特征,如成人表现出儿童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讲话的语态声调,逢人就称阿姨、叔叔;
18.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性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中毒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脑正常发育受阻或发育不良,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随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并伴有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
19.痴呆是一组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及人格的全面受损,通常发生于大脑发育成熟以后(18岁以后),其发生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下降,记忆力及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行为症状及精神症状,根据病变的性质及所涉及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性痴呆及部分性痴呆。
20.木僵是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严重的木僵称为僵住,患者不言、不动、不食、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如不予治疗,可维持很长时间。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1.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的高涨或低落,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22.恶劣心境障碍(dysthymicdisorder)是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发作。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求治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无精神病性症状,生活和社会功能不受严重影响。
23.精神障碍: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24.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是指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而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之后发生,系原发疾病的症状,随着疾病痊愈和境遇改善,有可能恢复或部分恢复。
25.躯体化障碍Briquetsyndrome临床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分或器官,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常导致患者反复求医和明显社会功能障碍,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
26.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变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病综合征。
27.无抽搐电休克是传统电抽搐治疗的改良方法,在通电前给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使得通电后不发生抽搐,避免骨折、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更为安全。
28.心境稳定剂:又称抗躁狂药物,是治疗躁狂以及预防双向情感障碍的躁狂或抑郁发作,且不会诱发躁狂或抑郁发作的一类药物。主要包括锂盐和某些抗癫痫药。
29.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30.电休克治疗,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31.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不协调,动作和行为的增多同当时的思维、情感状态不一致,缺乏目的和意义,单调而杂乱,令人费解。
32.PTSD: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引发创伤的事件包括战争、暴-力犯罪、性侵害、严重交通意外、自然灾害等,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体验重现、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及相似或有关情景的回避。
33.Alzheimer’disease—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
潜伏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特征性病理改变是SP和NFT
34.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其内容有以下特征:1.与事实不符,但患者坚信不移2.均涉及本人3.有个人独特性4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35.强迫观念: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种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常见于强迫症。
36.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是由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妄想、严重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一般病程不超过1个月.
37.癔症:系由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病症。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或意识改变状态等,而缺乏相应的器质性基础。其症状可具有做作、夸大、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38.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39.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说话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他要阐述的是什么主题思想。
40.定向力: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定向障碍多见于症状性精神病及脑器质性精神病伴有意识障碍。
41.精神运动性抑制(Psychomotorretardation)是整个精神活动的减低。动作、行为与言语活动的减少,缺乏主动性,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临床上包括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和违拗症。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2.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
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
43.强迫症: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类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和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需极力抵抗,但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可表现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44.躯体形式障碍: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包括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disorder)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hypochondriasis)、躯体形式的自主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多种形式。
45.神经性厌食:指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青少年女性多见。
46.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andhyperactivedisorder,ADHD)一般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47.偏执性精神障碍:一组以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妄想常具有系统化的倾向,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病程演进较慢,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48.双相障碍: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抑郁)。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49.抽动障碍:一组主要发病于儿童期,表现为运动肌肉和发声肌肉抽动的疾病。根据发病
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三种临床类型。
50.失眠症:指睡眠的始发(sl-ee-ponset)和维持(sl-ee-pmaintenance)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失眠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
精神病学名词汇编(J)2017-04-09 18:15 | #2楼
激越(agitation)明显的焦虑并有坐立不安和过多的肢体活动。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f73)(profound mentalretardation)指照顾自己、控制大小便、交流和运动的能力严重受限,康复训练可能有些帮助。智商低于20(成人智龄小于3岁)。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f23)(acutetransient psychoticdisorder)指一组急性发作,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导致行为紊乱的精神障碍,一般历时短暂(不超过1个月),没有器质性病因证据,有的病人起病可能与急性应激有关。
急性多形性精神病(f23)(acutepolymorphic psychoticdisorder)一种急性精神病,通常突然起病,有明显幻觉、妄想、知觉紊乱和症状易变。主要特征是多形性、不稳定的精神症状,这些症状每天甚至每小时都不同。常同时存在情感混乱(如有强烈的一过性幸福感或狂喜,或一过性焦虑和易激惹),也可有其他分-裂症性症状,但并不持久。通常迅速缓解而不再复发。见:妄想阵发;反应性精神病;分-裂症性发作;分-裂样精神病。
急性分-裂症样精神病(f23.2)(acute schizophrenia-likepsychoticdisorder)指一种急性精神病,具有分-裂症的典型症状,但病程短,不足以诊断分-裂症。同: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见:分-裂症、分-裂症性精神病。
急性分-裂症性发作(acuteschizophrenicepisode)指有轻度意识混浊和恍惚的梦样状态的分-裂症。可出现援引观念和情感混乱。较多病人可在数周或数月内自行缓解。同:急性精神分-裂症性发作。
急性应激反应(f43.0)(acutestressreaction)异乎寻常的躯体或心理应激引起的一过性障碍,当事人没有其他明显的精神障碍,通常几小时或几天就可平息。个体的易感性和应对能力与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关。症状混杂多变,包括开始的震惊状态,意识和注意范围变窄,不能理解刺激,并有定向障碍。之后,可进一步退缩(甚至可达到解离性木僵的程度),也可变得激越和活动过度(逃遁反应或漫游)。常有惊恐焦虑的自主神经体征(如心动过速、出汗、脸红)。症状通常在遭到应激性刺激或事件打击的数分钟内出现,经常是几小时(有时需2~3天)就消失。对发作可部分或全部遗忘。
急性中毒(f1x.0)(acuteintoxication)使用酒或药物后导致生理、心理或社会功能与反应模式改变的短暂状态。见:物质使用障碍。
记忆广度减少(reduction ofmemory span)将认知上无联系的一些项目一次性连续表现后,被试者能正确复述出来的数目减少(正常为6—10项)。
继发性获益(secondarygain)指利用症状操纵或影响他人,从而得到实际利益。它与原发的或由疾病本身的获益相对应,后者指在症状的形成过程中使焦虑和冲突下降。
坚信性人格障碍(fanaticpersonalitydisorder)以固执的超价观念为特征,超价观念可以是精心炮制的,但不符合妄想状态。本人可以狂热地追逐其观念,而违背社会规范,也可采取比较隐蔽的、往往是怪异的生活方式。见:偏执性人格障碍。回避性人格障碍。
间脑综合征(diencephalicsyndrome)因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神经通路异常导致的内分泌、自主神经及精神活动异常,如间脑性木僵表现为强直、姿势性紧张症以及缺乏情感和自发性运动。
间歇性爆发性障碍(intermittentexplosive disorder)见间歇性暴发性障碍。
焦虑性人格障碍(f60.0)(anxiouspersonalitydisorder)特征是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伴有受限制的依恋,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同:焦虑。
交叉成瘾(crossdependence)指一种物质能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物质的撤药反应,从而维持躯体成瘾状态。交叉成瘾现象的后果之一就是:当某人已对一种物质成瘾时,就可能对相关物质也产生成瘾。如在酒精或巴比妥类成瘾的病人中,容易发生苯二氮卓类药物成瘾。见:交叉耐受;脱毒。
交叉耐受(crosstolerance)作为个人使用某物质的结果,而对从未接触过的另一物质产生了耐受性。这两种物质通常具有类似的药理学效应。见:交叉成瘾;脱毒。
觉醒(arousal)指警觉状态,伴有来自网状结构的感觉刺激和向皮层冲动的激活。觉醒与人格理论、内驱力的生物学基础、药物反应及精神障碍有关。见:伴有过度警觉的自主神经过度觉醒。
解离—转换障碍(f44)(dissociative-conversiondisorder)对过去的记忆、身份的觉察、即刻的感觉,乃至身体运动控制之间的正常整合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在数周或数月后可缓解,如起病与创伤性生活事件有关常如此。若起病与无法解决的问题或人际关系困难有关,则病程可迁延,尤其瘫痪和感觉缺失者更是如此。本障碍的起因可能为心因性。其症状常常反映了病人对躯体疾病相关表现的理解。医学检查通常不能发现躯体或神经系统疾病。见:癔症;遗忘;解离;转换;感觉缺失;漫游症。
解离性抽搐(f44.5)(dissociativeconvulsions)有近似于癫痫发作的表现,但罕见咬舌、摔伤、尿失禁等表现,而且没有意识丧失,发作后可继续代之以木僵或出神状态。
解离性漫游(f44.1)(dissociativefugue)由解离性遗忘和超出一般想法的旅行构成。虽然个人对漫游期间的经历有所遗忘,但不知情的旁观者看来,病人在此期间的行为似乎没有异常。
解离性木僵(f44.2)(dissociativestupor)随意运动和对外界刺激(如光、噪声和触摸)的正常反应缺失或明显减低,并无躯体疾病,但有近期应激事件的证据。
解离性遗忘(f44.0)(dissociativeamnesia)指记忆丧失针对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并非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其记忆丧失的程度严重到不能用一般的健忘或疲劳加以解释。遗忘通常集中于创伤性事件(如一次事故或意外的丧亲),一般是部分遗忘或选择性遗忘,完全性遗忘很少见,通常是漫游症的症状之一。
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syndrome)在长期或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后,停用或减量时发生的症状变化多端、严重程度不等的综合征。症状的出现和病程与物质使用有时间联系,而且与停用或减量前刚刚用过的物质类型和剂量有关。如酒精所致戒断综合征的特点是震颤、出汗、焦虑、激越、抑郁、恶心和不适。在停止饮酒后6~48小时后出现,如没有并发症,经2~5天后减轻。可并发癫痫大发作,甚至可发展为谵妄(震颤谵妄)。镇静剂所致戒断综合征有许多特点与酒精所致戒断综合征相同,但还可有肌肉疼痛和抽搐、知觉扭曲和体象扭曲。阿片类物质戒断伴有流涕、流泪、肌肉疼痛、寒战、鸡皮疙瘩及24~48小时后的肌肉和腹部痛性痉挛,觅药行为明显,且持续到躯体症状已经减轻后。兴奋剂所致戒断综合征抑郁明显,并伴有不适、无力及情感不稳。同:戒断反应;戒断状态。见:宿醉。
紧张型分-裂症(f20.2)(catatonicschizophrenia)以突出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的分-裂症,可以是两个极端的交替,如活动过多甚至暴-力性兴奋发作和木僵、自动性服从和违拗。受限制的姿势可保持较长时间。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见:紧张症、木僵。
紧张性头痛(tensionheadache)一种头部的紧束、受压或钝痛感,更典型的是具有束带感。作为一过性障碍,紧张性头痛多与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有关,但如持续存在,则可能是焦虑症或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
紧张症(catatonia)一组精神运动和意志的质的紊乱,包括刻板、作态、自动服从症、僵硬、模仿动作、缄默症、违拗症,自动症和冲动行为等。这些现象可在运动过多、过少或运动不能的背景下出现。本症并不限于分-裂症,也可见于器质性脑病(如脑炎)、其他躯体疾病和情感障碍。
进食障碍(f50)(eatingdisorder)指下列任何一种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心因性或其他心理紊乱所致)、过度进食或呕吐、成人的异食癖及心因性厌食。
惊恐障碍(f41.0)(panicdisorder)以严重的反复焦虑发作(惊恐发作)为主,发作并不限于任何特殊场合,因此难以预测。像其他焦虑障碍一样,主要症状因人而异,常包括突然发生的心悸、胸痛、哽咽感、头晕和不真实感(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经常继发对濒临死亡、失控或发疯的害怕。惊恐障碍必须与作为其主要症状的惊恐发作相区别。惊恐发作也可继发于抑郁症或恐惧症等。同:发作性阵发焦虑。
精神发育迟滞(f70-f79)(mentalretardation)精神发育受阻或不全,特征是在发育期间出现构成智力整体水平(如认知、言语、运动和社交能力)的损害。可单独发生,也可伴有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评价精神发育迟滞的程度一般采用以下方法:①标准化智力测验,这些测验的平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个百分点;②评定特定环境中社会适应能力的量表。应注意,这些方法最多只能近似地表示精神发育迟滞程度。智能活动和社会适应能力可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成熟而改善,并可因训练和康复而得到改善。
精神分-裂症(f20)(schizophrenia)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病程多迁延,ccmd-3称分-裂症。同:分-裂症。
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drug or substance)摄入人体后影响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物质。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psychoactivesubstanceabuse)在dsm-4中,指一种适应不良的物质使用方式,特征是:①尽管认识到对身体有害仍使用;②已造成社交、职业、心理,或躯体问题或使之恶化,仍继续使用。诊断之前一般应优先考虑“成瘾”的诊断。1969年who提出滥用是指持续或间歇性精神活性物质(酒或药物)过度使用,与可接受的医疗措施不相称或无关。ccmd-3采纳两者结合的描述性定义,即:指持续或间歇性精神活性物质(酒或药物)过度使用,与可接受的医疗措施不相称或无关。特征是:①尽管认识到对身体有害仍使用;②已造成社交、职业、心理,或躯体方面的问题或使问题恶化,仍继续使用;③诊断之前一般应优先考虑成瘾的诊断。
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psychoactive substance usedisorder)在ccmd-3中,指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其中第3位编码所涉及的症状类别,包括:急性中毒、有害使用、成瘾综合征、(伴或不伴谵妄的)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障碍、遗忘综合征及痴呆。对某一物质,这些表现可归纳到一起,例如统称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大-麻所致精神障碍、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等。见:酒精相关问题;药物相关问题。
精神药物(psychopharmaceutical)有精神活性的药物。
精神障碍(f0-f99)(mentaldisorder)任何先天或后天的心理障碍。
精神障碍后人格改变(f62.1)(enduring personality changeafterpsychiatricillness)特征是:①过分依赖他人和对他人要求过多;②确信精神疾病改变了自己或给自己打上了耻辱的烙印,从而导致不能形成和保持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且导致社会孤立、被动、兴趣减少、参与以前所喜爱的休闲活动减少;③持续抱怨自己得了病,可伴有疑病和患病表现;④心境恶劣或情感脆弱并非出于目前存在精神障碍或先前精神障碍残留的情感症状;⑤在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上明显有问题。这样的改变至少持续2年以上,并不能用先前的人格障碍解释,也不能用先前的精神障碍恢复不完全或有残留症状解释。同:精神科疾病后的持久性人格改变。
经前紧张综合征(premenstrualtensionsyndrome)变化多端的—组躯体和心理症状,常见的是紧张、易激惹、抑郁、乳-房疼痛、体液潴留和腰背痛。在月经周期的第二黄体期反复出现这些症状,并在整个周期的前11~12天消退。同:经前期紧张症。见:痛经。
镜像运动(mirrormovements)一侧肢体作随意运动时,另侧肢体几乎同时出现复制的不随意运动。
酒或药物所致残留性和迟发性精神病(f1x.7)(alcohol or druginduced residualand late psychoticdisorder)酒精或药物引发的认知、情感、人格或行为改变,其发生和持续时间超出被认为符合规律的药物直接效应的作用期。包括酒精所致痴呆、酒精所致慢性脑病综合征、病理性重现、使用致幻药后的知觉障碍、残留的情感障碍及残留的人格障碍。见:物质使用障碍。
酒或药物所致惊厥(alcohol ordrug relatedconvulsion)在酒或药物停用或中毒时出现的惊厥发作。特征是意识丧失、肌肉强直,随后出现肢体的无目的抽动。包括酒或药物所致的脑损害引起的惊厥。不包括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病人出现的特发性癫痫或创伤、感染后脑损害所致的惊厥。
酒或药物所致残留性情感障碍(alcohoal or drug relatedresidual affectivedisorder)酒或药物所致的情感变化,持续时间超过了酒或药物直接效应的合理期限。见:酒或药物所致残留性及迟发性精神障碍。
酒或药物所致残留性和迟发性精神病(alcohol or druginduced residual and late onset psychoticdisorder)酒或药物所致的认知、情感、人格或行为改变,其持续时间超过了与酒或药物直接效应起作用的合理期限。
酒或药物所致精神病(f1x.5)(alchohol or drug inducedpsychosis)一组发生于物质滥用之时或之后的精神病性障碍,但不只是急性中毒所致,也不是戒断状态的一部分。其特征是幻觉(典型的是听幻觉,但经常不限于一种感官)、知觉歪曲、妄想(经常是被害性质的)、情感异常(从强烈的害怕到狂喜都有)、精神运动紊乱(兴奋或木僵)。虽然可存在轻度意识障碍,但对外界的感知通常是清晰的,包括酒精所致幻觉症、酒精所致妄想症、苯丙胺精神病等。见:物质使用障碍在ccmd-3和icd-10中,物质使用所致精神病与残留性和迟发性精神病不同。
酒或药物所致遗忘症(f1x.6)(alcohol or drug inducedamnesicsyndrome)酒精或药物所致的慢性近记忆和远记忆损害。即刻记忆通常完好,远记忆损害比近记忆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明显受损。时间感及事件次序的紊乱常很显著,虚构可很突出,其他认知功能相对完好,因此显得遗忘症状十分突出。在酒或药物所致的遗忘综合征中,也可能有其他致病因素参与。如酒精所致科萨科夫精神病(或综合征),常与韦尼克脑病相伴随,故常被称为韦尼克—科萨夫氏综合征。
酒或药物所致遗忘综合征(f1x.6)(alcohol- ordrug-induced amnesicsyndrome)由酒精或药物导致的器质性遗忘综合征。见:科萨科夫精神病;物质使用障碍;韦尼克脑病。
酒或药物相关的功能残疾(alcohol or drug relateddisability)因有害使用、急性中毒或成瘾抑制了个人在社交或经济活动中正常行为的能力从而导致任何问题的总和。如因酒精所致肝硬化、与药物有关的hiv感染或与酒精有关的外伤导致的社会功能或体力活动下降。见:酒精相关问题;药物相关问题。
酒精或药物中毒(alcohol ordrug poisoning)过量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导致意识水平、生命功能和行为严重紊乱。见:服药过量;中毒。
酒精所致残疾(alcohol relateddisabilities)因饮酒、中毒或酒精成瘾等各种问题导致个人的躯体、心理或社会能力严重削弱。见:酒精相关问题。
酒精所致痴呆(f10.7)(alcoholicdementia)常指酒精所致的一种慢性或进行性的智能障碍,以广泛的高级皮层功能(如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言语和判断力)损害为特征,意识清晰。通常还伴有情感控制、社交行为的恶化。
酒精所致肝硬化(k70.3)(alcoholiccirrhosis)酒精所致肝病的严重形式,以纤维组织形成和结节增生而导致肝细胞坏死和永久性结构损害为特征。主要发生在40~60岁,通常有害饮酒史至少10年。病人表现肝功失代偿的症状体征,如腹水、踝部水肿、黄疸,甚至因食道静脉曲张引起胃肠道出血,或肝性脑病导致意识障碍或木僵。大约有30%的病人在确诊时只有一些非特异性的主诉,如腹痛、排便紊乱、体重下降、肌肉消瘦和乏力。约15%的病例,肝硬化晚期可合并肝癌。
酒精所致幻觉症(alcoholichallucinosis)见酒或药物所致精神病。
酒精所致脑损伤(alcoholrelated braindamage)指饮酒导致的大脑额叶和边缘系统相关的记忆和高级精神功能的慢性损害。因此,合并了酒精所致遗忘综合征和额叶综合征两个概念。遗忘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近记忆损害。额叶受损表现为抽象思维、概念形成、制定计划、复杂信息加工的缺陷,而其他认知功能相对保持完好,意识清晰。酒精相关的脑损害与酒精所致痴呆有区别,后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更广泛。见:酒精所致痴呆;酒精相关的脑损伤。
酒精所致脑综合征(alcoholicbrainsyndrome)酒精作用于脑引起的一组障碍,如急性中毒、病理性嗜酒、戒断综合征、震颤谵妄、遗忘综合征、痴呆,和精神病性障碍。
酒精所致脑综合征,慢性(alcohol amnesticdisorder,chronic)见酒或药物所致残留的或晚发的精神病。
酒精所致偏执狂(f10.5)(alcoholicparanoia)一种酒精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持续存在自我援引或被害或嫉妒妄想。
酒精所致偏执狂(alcoholicparanoia)见酒精所致精神病。
酒精所致胃炎(k29.3)(alcoholicgastritis)酒精所致的胃粘膜炎症。典型情况是在狂饮后发生粘膜糜烂,可有出血,多伴有食道炎。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还可有胃出血。多数病人的病变有自限性,在戒酒后可恢复。
酒精所致心肌病(alcoholiccardiomyopathy)通常在有害饮酒史至少10年的个体中,出现的心肌弥漫性损害表现。典型的是两心室心衰,如劳累及休息时气短、夜间呼吸困难、心悸、踝部水肿及腹水。通常有心律失常,尤以心房纤颤最常见。
酒精所致胰腺炎(k86.0)(alcholicpancreatitis)与有害饮酒相关,以胰腺的炎症、坏死为特征的病变,多伴有纤维化和功能异常,起病和病程可急,也可慢。急性胰腺炎表现上腹部疼痛、厌食、呕吐,可合并低血压、肾衰竭、肺病和精神病。慢性胰腺炎通常表现反复或持续性腹部疼痛、厌食和体重下降,也可有胰腺功能损害的体征,如胰腺外分泌功能低下(吸收不良、营养缺乏)和内分泌功能低下(糖尿病)。
酒精所致震颤谵妄(alcohol-related deliriumtremens)见伴有谵妄的戒断综合征。
酒精所致脂肪肝(k70.0)(alcoholic fattyliver)酒精摄入达到危险水平,经一定时间后,脂肪在肝脏内聚积,导致肝细胞增大、肝肿大、肝功异常、非特异性腹痛、厌食,偶有黄疽。通过肝脏的组织学检查可确诊。戒酒可使组织学上的异常逐渐恢复。
酒瘾(alcoholism)酒精导致的成瘾综合征。
咖啡因使用障碍(caffeine usedisorder)急性或慢性过度使用咖啡因,即至少每天摄入250mg,出现中毒表现,如不安、失眠、面红、肌肉抽搐、心动过速、胃肠紊乱、腹痛、言语增多或杂乱,有时还会加重原有的焦虑、惊恐、抑郁症或分-裂症。见:物质使用障碍。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大全09-23
高层名词解释09-23
仓储名词解释09-23
西方名词解释04-03
锂电名词解释09-23
炒股名词解释03-16
采访名词解释09-23
地貌名词解释06-15
润滑名词解释09-23
中医的名词解释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