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管理学原理重点名词解释
管理突破: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人才生命周期:人才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引入阶段、成长阶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主管人员培训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霍桑实验: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强化: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零期预算: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 管理道德: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为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直线职权:指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涡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沟通: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社会责任: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义务。 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控制工作:指管理者通过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重新拟订标准,对下发工作成交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结果。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汇编2017-04-09 18:12 | #2楼
1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5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6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7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8管理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9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0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
11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12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13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14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5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16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 17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18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9项目:是战略目标的具体展开,当战略目标确定以后,关键是项目的选择和有效实施。
《管理学原理重点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0程序: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例行问题的标准方法。
21规则:是针对具体场合和情况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22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23前提条件:是指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预期的内外部环境。
24预测:是指对未来环境所做出的估计。
25决策: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26主观决策方法:是指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成就,采取有效的组织形式,在决策 1
过程中,直接利用专家们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作出评价和选择。
27计量决策方法:是指决策的“硬技术”,是建立在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后,根据决策条件,通过计算求得答案。
28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要再进行重复处理。
29非程序化决策:有些问题在过去尚未发生过,或因为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尚捉摸不定或很复杂,或因为其十分重要而需要用“现裁现做”的方式加以处理。
3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等。
31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32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33分工协作原理:是指组织结构越能反映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是精干、高效。
34管理宽度原理:是指组织中管理者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是适当,就越是能够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35责权一致原理: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是对等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是有效。
3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理:是指对组织结构中职权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处理得越是适中,就越是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
37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理:是指越是能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之间取得平衡,就越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
38职位设计: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39管理宽度:是指管理者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40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领域。
41职权:是经由一定的正式程度赋予某一职位的一种权力。
42直线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指挥权。
43参谋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
44职能职权:是某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管理者的部门权力,大部分是由业务或参谋部门的负责人来行使的。
45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
46集权:意味着权力集中到较高的管理层次。
47分权:表示职权分散到整个组织中。
48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意味着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和技能等,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有着高度的责任感。
49委员会管理:如果组织中的最高决策权交给两位以上的管理者,也就是把权力分散到一个集体中去了。
50六西格管理:其实质是对过程的持续改进,是一种持续改进的方法-论,如果面临着100万次出错的可能性,实际出错只允许有3.4次。
51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活动。
52业务流程再造:为了在关键的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根 2
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53人员配备工作: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54用人之长原理:是指管理者越是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职位上,就越能使组织得到最大的收益。
55职务要求明确原理:是指对主管职务及其相应人员的要求越是明确,培训和评价管理者的方法越是完善,管理者工作的质量也就越有保证。
56不断培养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组织,越是想要使其管理者能胜任其所承担的职务,就越是需要他们去不断地接受培训和进行自我培养。
57公开竞争原理:是指组织越是想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越是要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
《管理学原理重点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58责权利一致原理:是指组织越是想要尽快地保证目标的实现,就越是要使管理者的责权利相一致。
59人才生命周期:一个人才在组织内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弱阶段。
60彼得原理:是指一个管理者在其职位上有成就,正是这种成就导致他提升到更高的职位,直到这人终于“被提升过头。”
61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
62移情作用:一个将自己的意识以想象力投射在他人身上的能力。
63激励原理:是指管理者越是能够了解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予满足,他就越是能够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之能为实现组织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64目标协调原理:是指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取得协调一致,人们的行为就会趋向统一,从而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取得的效率就会越高,效果就会越好。
65直接管理原理:是指管理者同下级的直接接触越多,所掌握的各种情况就会越准确,从而领导工作就会更加有效。
66指明目标原理:是指领导工作越是能使全体人员明确理解组织的目标,则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的贡献就会越大。
67沟通原理:是指管理者与下属之间越是有效地、及时地沟通,整个组织就越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
68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69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70工作团队:是指对某一特殊过程负责,成员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协同工作的团队。 71过程团队:是指改进或开发某个具体业务过程的项目团队。
72自我管理团队:是指直接管理所在过程或部门的日常动作的员工群体。
73沟通: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74正式沟通:是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75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76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77积极强化:在积极行为发生以后,立即用物的或精神的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 78消极强化:一个特定的强化能够防止产生个人所不希望的刺激。
79惩罚:在消极行为发生之后,使实施者受到经济上或名誉上的损失,或取消某些为人所喜爱的东西,从而减少这种行为。
80消失:是指撤消对原来可以接受的行为的强化,由于一定时期内连续不强化,这种行为将逐步降低频率,以至最终消失。
81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82管理突破:是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83急性问题:组织中往往存在一类问题,是经常产生的可迅速地、直接地影响组织日常活动的“急性问题”。急性问题是经常产生的,对多数人的工作和利益会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故容易被人们发现、承认和解决,解决急性问题多是为了维持现状。
84慢性问题:组织存在的一类问题是长期存在会影响组织素质的“慢性问题”。慢性问题是在长期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人们对于其存在已经习以为常,以至适应了它的存在,不容易发现或者即便是已经发现了也不愿意承认和解决。
85反映计划要求原理:是指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完整,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越是能反映这样的计划,控制工作也就越能有效地为管理者的需要服务。
86组织适宜性原理:是指组织机构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设计的控制技术越是能反映组织机构中的岗位职责,也就越有利于纠正偏离计划的误差。
87控制关键点原理:是指管理者越是尽可能选择计划的关键点作为控制标准,控制工作就越有效。
88例外情况原理:是指管理者越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例外的情况,控制工作就越有效。 89直接控制原理:是指管理者及其下属的素质越高,就越能胜任所承担的职务,就越不需要间接控制。
90预算: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91零基预算: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92计划评审技术:是把工程项目当作一个系统,用网络图或表格或矩阵来表示各项具体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以时间为中心,找出从开工到完工所需时间最长的关键线路,并围绕关键线路对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以及对各项工作的完成进度进行严密控制,以达到用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来完成系统预定目标的一种计划与控制方法。
93管理审核:是一个工作过程,它以管理学基本原理为评价准则,系统地考查、分析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进而采取措施使之克服存在的缺点或问题。
94信息系统:是指用于获取、组织、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系统。
95管理信息系统:是服务于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是一种由管理者计划和设计的,用来为他们提供所需要专门信息
【管理学原理重点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重点09-23
化工原理名词解释09-23
德育原理名词解释填空09-23
材料成型原理名词解释09-23
淘宝重点名词解释09-23
审计学原理名词解释09-23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09-23
名词解释政治学原理09-23
保险学原理名词解释精选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