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基础护理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名词解释

时间:2023-03-23 14:44:36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基础护理名词解释大全

1.治疗饮食:是指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生理病理情况,适当调整食物的成分和质地,以适应病情的需要,达到治疗和辅助治疗的目的。

基础护理名词解释大全

2.试验饮食:是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短期内调整患者的饮食内容,以协助诊断疾病和提高实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管饲饮食:指对于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经胃肠插入导管,给患者提供必需的食物或营养液、水及药物的方法。

4.排泄:人体摄取食物、液体经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代谢产物排除体外的过程。

5.多尿: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者为多尿,常见于大量饮水及妊娠。

6.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者为少尿,多见于心脏、肾脏、肝脏衰竭和休克患者。

7.无尿或闭尿:24小时尿量小于100ml或12小时内无尿或闭尿,见于严重休克和急性肾衰竭患者。

8.尿频: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常由膀胱炎症或机械性刺激引起。

9.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由于膀胱神经传导受阻或神经功能受损,使膀胱括约肌失去作用。

10.尿潴留: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除,党尿潴留时,膀胱容积可增至3000~4000ml,膀胱高度膨胀可至脐部。

11.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技术。

12.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13.排便嵌塞:指粪便持久滞留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常见于难以缓解的慢性便秘者。

14.腹泻: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15.排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不自主地排便。

16.肠胀气:指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肠壁牵张膨胀。

17.排道改道:是指因为疾病治疗的需要,将肠道的一部分处置于腹部表面,在腹壁建立暂时性或永久性的人工造口,以排泄粪便,也称人造肛-门。

18.灌肠术: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直肠灌入结肠的技术,以帮助患者清洁肠 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到达确定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19.静脉输液:是将一定量的各种那个无菌溶液和药物直接注入静脉内的治疗方法。

20.晶体溶液:溶液中直径小于1nm的溶质分子或离子,称为晶体,由晶体和水形成的溶液称为晶体溶液。

21.胶体溶液:溶液中直径介于1~100nm的溶质分子称为胶体,由胶体和水以氢键形式形成的溶液称为胶体溶液。

22.点滴系数:在输液速度计算中,每毫升溶液的滴数称为的该输液器的点滴系数。

23.静脉输液危象:是在静脉输液时,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致使患者出现休克样反应称为静脉输液危象。

24.静脉炎:在输液操作过程中,违反无菌操作,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5.输液反应:是指由静脉以及胃肠以外的其他途径注入机体内的大剂量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26.输液微粒:是指静脉输入的药液在生产或临床使用过程中经各种途径所污染的不溶性微小颗粒杂质,其直径主要在1~25um之间。

27.静脉输血:是指将人类本身所拥有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28.全血:是从人身体中直接采集得到的混合了一定比例抗凝剂的血液。

29.溶血反应:是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30.病情观察:是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工作中,运用各种感觉器官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取患者有关健康问题的信息,并对病情做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31.心肺复苏:是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跳呼吸停止患者采取最基本的维持人工循环和通气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32.洗胃术:是将胃管由口腔或鼻腔插入胃内,反复灌入一定量溶液以达到冲洗并排除胃内容物目的的一种技术。

33.人工呼吸器:是通过人工或机械装置产生通气,辅助或取代患者自主呼吸,到达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功能,减轻呼吸机做功的目的。

34.临终:又称濒死,是指由于各种疾病或损伤而造成人体主要器官功能趋于衰竭,经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各种迹象显示生命活动即将终结的状态。

35.临终关怀:是一种照护方案,与医生或社区中的巡回医护协会互相配合,以照料为中心,为垂死的病人(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及家属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的照顾。

36.安乐死: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或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停止救治或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的过程。

《基础护理名词解释大全》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7.死亡:是生命活动不可逆的终止,是人的本质特征的永久消失,是机体完整性的破坏和新陈代谢的停止。

38.脑死亡:是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丧失的不可逆的状态。

39.特别护理记录: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危重如器官移植、大手术后、严重创伤、大出血、大面积灼伤、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昏迷等须严密观察病情的患者所做的客观记录。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1)2017-04-09 18:14 | #2楼

1.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

3.  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  社会学健康观:从个体的社会性角度来反映生命活动的客观性及其本质规律,指出健康是一个人具有正常的社会角色功能,具有执行其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活动状态,它包括个体、家庭和社区的不同层次水平,包括健康平衡和健康潜能两个重要方面。

5.  护理: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6.  护理管理: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诸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7.  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的内在规律,促进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更新。

8.  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即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9.  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10.小组制护理:以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方式。

13.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4.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15.医疗保健服务:是医疗保健机构和专业人员为防止疾病、增进健康而运用卫生资源和医疗手段,有计划、与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活动过程。

16.疾病(现代疾病观):疾病是机体(包括躯体和心理)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况的偏离。

17.保健:是保护人体健康之意,是指为了提高健康水平而对个人或群体采取预防、医疗和康复措施。

18.医疗卫生体系:是指以医疗、预防、保健、医疗教育和科研工作为功能,由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19.医院分级管理:就是按照医院的功能和相应规模、服务地域范围和隶属关系、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等综合水平,将其划分为一定级别的等次的标准化管理。

20.病区:是住院患者接受诊疗、护理及修养的场所,也是医护人员全面开展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

21.家庭病床: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医疗需求,派出医护人员,选择适宜在家庭环境中医疗和康复的病种,让患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在家人陪伴照顾下接受治疗和护理。

22.角色;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在实现与这种地位相联系的权利与义务中,所表现出的符合社会期望的模式化的行为。

23.患者:是指患有疾病,忍受疾病痛苦的人。

24.习惯性心理:患者的心理活动不能立即适应环境变化,需一个过度过程。

25.患者角色:是被认为适于患病的人的行为。

《基础护理名词解释大全》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6.角色行为的缺如:患者没有进入患者角色,不承认自己是患者。

27.角色行为冲突:患者在适应患者角色过程中,与其本人患病前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而引起行为矛盾。

28.角色行为强化:患者安于患者角色,自主性受到影响和削弱,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产生退缩和依赖心理。

29.角色行为消退:患者适应患者角色后,由于某些原因,又重新承担起本应免除的社会角色的责任,而放弃患者角色。

30.护士角色:是社会所期望的适于护士的行为。

31.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为了医疗护理的共同目标而发生的互动现象。

32.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吸引与排斥关系,通过交往而建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距离。

33.护理学的理论:是在护理实践中产生并经过护理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性认识体系,是对护理现象和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性的正确反映。

34.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35.自然系统:是由自然物所组成的,客观存在的系统。

36.人造系统: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认为建立起来的系统。

37.复合系统: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的结合。

38.开放系统:是指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流的系统。

39.封闭系统:与外界环境不发生这种交流。

40.动态:系统:是指系统的状态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1.静态:系统:是指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42.结构: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在空间或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与顺序,反映系统的内在构成。

43.功能: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的秩序和能力,反映系统的外在行为。

44.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应。

45.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在生理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他的需求所做的非特异性反应。

46.压力源;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映的因素。

47.全身适应综合症:gas任何刺激,都无法产生完全特异的反映,只是产生相同的反映群。

48.局部适应综合症:las发生在身体某一器官或区域内的反映。

49.心理防卫:指心理上对压力作出适当反映的过程。

50.适应:是生物体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能力,或促使生物体更能适于生存的一个个过程。

51.沟通:遵循一系列共同的原则,将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

52.语言性沟通:使用语言和文字进行的沟通。

53.非语言性沟通:不使用语言和文字进行的沟通。

54.神经语言程序(nlp):是一种沟通方式,其过程是在与患者沟通时,先达到协调,然后渐渐调整患者,使他从不舒适的状态过度到舒适的状态。

55.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视患者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患者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护理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

56.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本质与特点的抽象概括,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医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和范围,又称医学观。

57.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

58.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映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59.护理目标:是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

60.护理措施:是护士协助患者实现护理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规定了解决健康问题的护理活动方式与步骤,也称为护瞩。

61.护理计划:是将护理诊断、目标、措施等各种信息按一定规格组合而形成的护理文件。

62.实施:是将护理计划付诸行动,实现护理目标的过程。

63.评价:是将实施护理计划后所得到的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与预定的护理目标逐一对照,按评价标准对护士执行会程序的效果、质量作出平定的过程。

64.合作性问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生理上的并发症,是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检测并于其他医护人员共同处理以减少发生的问题。

65.医疗诊断:是用一个名词说明一种疾病或病理变化引起的症状、体征,以指导治疗。

66.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在其统辖范围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67.卫生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旨在保护人体健康,调整人们在与卫生有关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68.社会关系:就是人们在共同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69.护理立法:是以法律的形式对护理人员在教育培训和服务实践方面所涉及的问题予以限制,起始于20世纪初。

70.护理法:指由国家制定的,用以规定护理活动及调整这些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1.侵权行为:一般指对某人或许多人的人参权利不应有的侵犯。

72.犯罪:指一切触犯国家刑法的行为。

73.疏忽大意:是指不专心致志的履行职责,因一时粗心或遗忘而造成客观上的过失行为。

74.噪音:是指人们不需要和讨厌的声音。

75.安全环境:是指平安而无危险、无伤害的环境。

76.医源性伤害:是由于医护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生理或心理上的损伤。

77.入院护理:是指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

78.患者床单位:是指医疗结构内提供给患者使用的家具和设备。

79.出院护理:是指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

80.人体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体从一种姿势变成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

8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其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的滑动倾向时,就回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其运动的力。

82.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满意、自在、没有焦虑、没有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中的一种自我感受。

83.卧位:是指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所采取的卧床姿势。

84.主动卧位:指患者自己采取的卧位。

85.被动卧位:是指患者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

86.被-迫卧位:是指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87.卧位舒适:是指患者卧床时,身体各部处于合适的位置,感到轻松自在。

88.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89.疼痛:(nahda1978)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或不舒服的感受。

90.休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松弛、消除或减轻疲劳,恢复精力的过程。

91.睡眠:周期发作的知觉的特殊状态。

92.失眠:是睡眠形态紊乱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状态。

93.睡眠过多:指睡眠时间过长或长期处于想睡的状态。

94.发作性睡眠:是一种特殊的睡眠失调,特点是控制不住的短时间的嗜睡。

95.睡眠性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间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的现象,可分为中枢性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两种类型。

96.活动受限(制动):指身体的活动力或任何一部分的活动由于某些原因而受到限制。

97.全范围关节活动(rom):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来对此关节进行屈曲和伸展的运动,是维持关节可动性的有效锻炼方法。

98.等长运动:肌肉收缩而肌纤维不缩短,即可增加肌肉的张力而不改变肌肉的长度。

99.等张运动: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即肌肉长度改变因而肢体活动,因伴有大幅度关节运动,又称张力运动。

100. 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hai),是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基础护理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06-05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大全一09-23

金融基础名词解释09-23

基础货币名词解释09-23

中医基础名词解释09-23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09-23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考试必备09-22

水文地质基础名词解释09-23

建筑基础知识名词解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