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育思想的名词解释
1、教育思想 是指经过人们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教育理论认识 ,具有实践性 、抽象性 、社会性和前瞻性等多种特征 。
2、广义教育思想 人们对教育现象的各种各样的认识,无论是零散的、个别的、肤浅的,还是系统的、普遍的、深刻的,都属于教育思想的范畴。
3、狭义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主要是指经过人们理论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概括性、逻辑系统性和现实普遍性的教育认识。
4、现代教育思想 以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为研究对象的教育思想,是以我国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社会基础的,是以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时代背景的。
5、理论型教育思想 是指由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的教育思想,这是一种以抽象的理论形式存在的教育思想。理论型教育思想的出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结果。理论型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教育区别于古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教育不断变革、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因。
6、政策型教育思想 是指体现于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教育思想,这是国家及其政府在管理和发展教育事业的过程中,而以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等表达的教育思想。政策型教育思想既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价值。面对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现实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强调思想概括性、逻辑严密性、客观规律性等等。
7、实践型教育思想 是指由教育理论工作者或实际工作者面向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思考,以解决现实教育实践问题的教育思想。实践型教育思想以它对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解决教育活动的技术、技能和方法问题,而实现了教育思想指导和服务于教育实践的功能。实践型教育思想是教育思想的重要类型,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8、科教兴国 “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
9、素质 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以及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努力和社会实践,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10、素质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揭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培养目标。
11、应试教育 指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
12、主体教育思想 是一种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而阐发的教育理论。主体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应该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性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协同活动,需要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相互关系。
13、教育活动的本质 教育活动的本质在于:它是学生在教育者为其创造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经过自身的知、情、意、行等身心活动过程,对各种内外影响加以消化吸收、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
14、科学 主要是指关于事物本质与规律性的知识.
15、科学素养 是指人们身上与科学活动有关的一种综合素养,它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以及科学态度与精神等。
16、STS教育 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它强调科学教育应该密切联系人类的现实生产和生活,强调应该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形成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正确态度。
17、人文素养 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
18、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
19、人文教育 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即,要通过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使现代人拥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重视精神追求。
20、知识经济 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21、创新教育思想 是关于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教育的创新职能、创新观念、创新实践的思想。
《教育思想的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2、创新性学习 就是要求能善于系统地提出问题,并把问题集中起来。创新性学习是通过重建整体而不是分-裂现实来促进我们思维的,因此它是以整体性思维为主导的,它反映了综合--分析的时代精神。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习的创新性学习。
23、个性化原则 要求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把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各具特色的个性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来抓。
24、自主性原则 指在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主动积极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
25、探索性原则 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应富有探索性,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提出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得出科学的结论;并且在此活动中让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精神。探索性原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
26、开放性原则 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向广大师生开放,向现代社会开放,向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成功的教育经验开放。这里的开放不是目的,而是要达到使教育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向积极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27、民-主性原则 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的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这种氛围中,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民-主性原则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教师的民-主作风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也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扬民-主作风,不仅会得到学生的赞许,也会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同样,学生之间民-主关系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28、实践性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并运用知识于实际,学会基本技能,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
29、启发性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而不是硬牵着学生走,代替学生得出现成的结论。
30、终生教育 是指一系列非常特殊的观念、实验与成就;换言之,以其最完整的意义而言,教育包含了所有各个层面与方向,从出生到临终未曾间断的发展,以及各个不同的点与发展阶段之间非常密切且有机的关系。
31、自我导向学习 包含两个基本含义,其一,强调学习主体本人对学习负有大部分的责任。其二,学习者本人要知道如何学习,也就是要学会学习。在自我导向学习中,学习不再是社会或其它成员外部施加强制力的产物,而是学习者自主选择的活动。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方法,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可能性设定学习目标、学习策略,自己选择教育资源、安排学习活动、甚至自己进行学习评估。这样,学习者在离开学校之后就能够终身有效地进行学习。
32、全民教育 是指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也就是说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3、全民教育思想 是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主要思潮。以1990年3月在泰国宗迪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为标志。其宗旨和最终目的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要,以提高所有人的基本文化水平和谋生的基本技能,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并有一定的意识和能力参与解决困扰世界的一些重大问题。通过开展全民教育,让全人类和平相处、共同进步,从而使世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4、维持性学习 又称适应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
学前教育思想史名词解释2017-04-09 16:36 | #2楼
早喻教:汉代教育家贾谊重视太子教育,认为教育要从胎教开始。因为婴幼儿时期孩子单纯,既容易形成良好品德,也会感染不良风气,在儿童尚未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时,需及早施教,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博专统一:颜之推主张博专统一,所谓博闻即各行各业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博闻有助于开阔眼界,避免犯片面性错误。只有专心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做好,因此博专统一,就是要广纳知识,掌握其精要。
知耻改过:张履祥指出,人应当知耻,人不能没有耻辱观念,缺乏正确的羞耻观,才是真正的可耻。同时张履祥提出人不能无过,但期于改。孩子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毛病,因此引导儿童逐步确立正确的羞耻观帮助孩子了解自身毛病所在,使其知过而后能改。
《教育思想的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宽严相济:崔学古主张宽严相济,从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出发提出宽严相济的教育原则。他认为儿童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教师过于严厉只会束缚孩子们的灵性,因此蒙师对儿童的态度应当宽厚仁慈一些,表情要和蔼,语言温和,耐心细致,使儿童便会产生亲近之感,但在学习上对儿童要从严要求,丝毫放松不得,这样才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五指活动:陈鹤琴说五指活动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儿童活动生活,具体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恭俭勤谨:张履祥认为,儿童初学,恭敬节俭,勤奋谨慎。恭之实事,真正存有恭敬之心,一言一行均体现出恭敬之实。生活上不要有过高的要求,注意节约,不铺张浪费。勤谨,儿童学习要勤奋,做事要勤劳,不可懒惰,要有谨慎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不仅提高道德水平又有利于身体健康。
情绪教育:陈鹤琴重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注重创造温暖、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他认为父母应避免恐吓孩子,及时缓解和解除孩子痛苦和精神上的压抑,家庭中良好的情感氛围能给孩子以积极的情绪教育有利于儿童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年,教育部又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对招收十年动-乱破坏的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把学前教育内容划分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几部分,并强调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上课、游戏、体育活动、观察、劳动、娱乐及日常生活与未完成的,学前教育教学继续采用分科教学的形成。
知行并重:朱熹指出,人的行为是受知识支配。要做某件事先明白如何去做,教育儿童要想让他们认识规矩,这就是知。然后要求他们按规矩去做,这就是行,只有知行结合,知行并重,才能养成良好习惯。
分层致功:唐彪指出,儿童学习要做到先易后难,就必须分层致功。如果不分层次,不偱次序,企图一步登天,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他认为儿童读书必读明代咸化、弘治、正德等文章六七十篇。二、“宜读近时平易之文百篇”三、“须读精细深厚之文六七十篇,由易到难地分层阅读,才能取得成效。(P50)
行为课程:张雪门说:“生活就是教育,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生活和实际行为是行为课程的两大要素。”(P91)
闻见结合:颜之推认为,闻见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又有眼见方能知其真伪,他提倡“眼学”,重视直接观察以获取知识。所谓“眼学”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听闻也可开阔眼界,但不能轻信,主张闻见结合,既要耳闻,更须目睹,只有这样,方能获得真正的学问。(P17)
儿童中心论: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缺点是对儿童施以强迫教育,忽视儿童内在的本能需要,使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主张把教育重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要重视儿童的本能活动。(P335)
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对教学问题时,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来说明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他把教学作为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活动才能系统地进行;反过来说,凡是教学活动都是要发生教育作用的。(P315) 白板说:洛克在论述教育作用时提出了白板说,人的观念出现之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是没有任何特征的白纸,洛克认为全部的观念都依赖于后天的经验和教育。(P269)
贫儿之家:1774年,裴斯泰洛奇开办了一所孤儿院,称为贫儿之家,力图把它办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机构,培养儿童的能力和精神面貌的场所。
《母育学校》:夸美纽斯1633年出版的《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为母亲为所有教师和一切担负着幼儿培养任务的人民教育儿童提供指南。(P253)
自然后果法:卢梭提供“自然后果法”,反对道德说教,实施体罚,主张以儿童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去惩罚他,是儿童从自己的行为后果中得到自然教育,修正自己的行为。(P292)
图式:图式即人类认识事物的主观上的结构,是指一种主题活动的功能和心理结构,也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P370)
要素教育论: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奇教育理论核心。他认为教育过程必须从一些最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向复杂的因素。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要素,各种教育都能找到一定的最简单的要素作为实施教育的起点。(P304)
耕读相兼:张履祥提倡耕读相兼,读书者须知农事,务农者亦须读书的和-谐局面,无论农人还是士子均须自幼耕读相兼。首先是读书,他认为《小学》和《近思录》是最适合儿童初学的内容。其次是劳动,不仅坚持参加劳动,而且坚持对儿童实施的教育。(P39)
朱熹的“眼前事”:是眼前日用之事,具体包括:在礼仪规范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方面,要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懂得基本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初步的文化知识。
学科基本结构:布鲁纳主张,“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的“学科的基本结构”指的是最能反映学科编著的统一观点,或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和原则。
教育漫话:是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他的绅士教育的思想。
儿童之家:1907年初,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
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幼儿设计的一系列玩具,提供幼儿游戏时使用,以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的。
《林哈德和葛笃德》: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小说《林哈德和葛笃德》,阐述了社会和教育的关系,表达了他通过教育改良社会的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教育观。
感官练习材料:蒙台梭利设计的这套“感官练习材料”包括训练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觉能力的材料,其中从触觉练习材料为主。
昆体良:是古罗马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代表著作《雄辩术原理》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育理论著作,代表了欧洲古代教育发展的最高成就。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著作,这是一本泛论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和教育的综合性著作,其中以较大篇幅阐述了教育问题,集中反映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是西方第一部全面深入探讨教育理论的著作。
人本主义教育: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想潮。它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自我实现和富于创造性的人,学校必须提供最好的条件,并创造促进人们学习和成长的良好心理气氛,使每个学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
《人的教育》:是福禄贝尔1826年完成的教育著作,集中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P321)
《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出版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她在书中总结了自己在“儿童之家”的实践经验,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发现学习法:在早期教育的方法上,布鲁纳还提倡发现学习法,他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结构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引导儿童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教给儿童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
幼儿教育之父: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同时创立了一整套学前教育理论,推动了德国以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故人称他为“幼儿教育之父”。
统觉作用:即人的意志之中已有的观念对新形成的观念具有统合、吸收的作用,也就是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形成新观念的过程。“统觉作用”运用到教学上就是用旧知识体系理解新知识再重新排列合成为一个新的知识体系。(P310)
谦虚笃实:张履祥提出谦虚笃实,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接受新知识。要引导儿童常和“贤于我者”相比,才能“学日进,志益谦”。张履祥力倡笃实,深戒轻浮。蒙养教育要倡笃实而戒轻浮。
艺友制:陶行知提出艺友制。他说:“艺,是艺术,也可以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用朋友之道,跟着幼稚老师在幼稚园里学做幼稚老师的,便叫做幼稚园的艺友。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幼稚老师的方式就叫“艺友制”。
慎则保傅:康有为主张孕妇的一切衣食住行均由医生安排,由女傅、女保具体管理照料,因此,保傅的责任重大,必须慎重选择。“由总医生择其德性慈祥、身体强健、资禀聪明、有恒心而无倦性者为之”。育婴院的管理与保教人员也都有女子担任。之所以选择女子而不用男子,因为在康有为看来,“男子心粗性动而少有耐心,不若女子之静细祥慈和而有耐性也”,肩负双重责任。(P72) 中体西用:张之洞在《劝学篇》提出“中体西用”。“中学”就是“旧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西学”主要指“西政”和“西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两者不可偏废,但“中学”是主要的,,“西学”是次要的。
卢梭:18世纪法国教育家,著有教育代表作《爱弥尔》。他提出自然教育思想,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当是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教育。他提出按儿童的年龄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方式。
从做中学:杜威在教育理论中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认为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学应该从教师的经验和学习中出发。(P339)
【教育思想的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中国思想史考试名词解释09-23
教育专业名词解释09-23
教育活动名词解释09-23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03-03
教育学名词解释集锦09-23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09-23
教育心理学经典名词解释09-23
健康教育学名词解释09-20
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09-23
教育基础知识名词解释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