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劳动力: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劳动力参与率生命周期:指劳动力参与率依年龄增长呈周期性变动的曲线。
劳动力需求:指用人单位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需求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价格一定程度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人力资本: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寄寓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 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对人的投资,增加人的生产与收入能力的一切活动。
机会成本:亦称间接成本,是指因上大学而放弃的可能的工资收入。
投资报酬率:指通过投资而应返回的价值,企业从一项投资性商业活动的投资中得到的经济回报。 边际要素成本:MFC,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力所增加的总成本。
通货膨胀:指物价总水平普遍而持续地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经济滞涨:是指经济增长缓慢的同时伴随着通货膨胀,是国民经济出现高失业率高通胀的一种情况。 财政政策: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 包括政府支出改变和税率调整)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货币政策: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名词解释 劳动经济学2017-04-09 13:33 | #2楼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全部从事和要求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劳动力需求是由产品需求派生而不定式的,是一种派生性需求
短期劳动力需求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的比率。
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效用无差异曲线: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闲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是与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相切的直线的斜率,也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 个人预算线:表示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 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劳参率的生命周期:是指劳动力参与率依年龄增长呈周期性变动的曲线。
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将提高。
替代效应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
规模效应:减少劳动雇佣使企业生产降低,劳动投入下降,工资率提高,产出水平降低,由此造成的劳动收入量减少的变动称为规模效应。
劳动的边际产量:由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做边际产品。 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劳动的边际产品按照现行价格出售,则企业得到的收入增量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因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 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是指工资率不变的条件下, 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 均衡——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对立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了最大化,即达到了均衡状态。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U-V分析——从失业与职业空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
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对立概念出现的,内部是指企业组织的内部。 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同一条等产量线上,两个可变的投入,即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成本线:是用来表示企业在要素价格给定的条件下,用一定的货币金额可能购买到的两种投入的最大数量界限
劳动时间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劳动投入量指劳动者人数乘以劳动时间,也就是“人员*时间”为单位的劳动服务量。
准固定成本指区别于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可变成本。
制度劳动时间由企业规定的劳动时间
余暇时间指在市场性劳动时间之外的时间。
劳动力市场: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收敛型蛛网”: 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的波动会越来越小,最后能够恢复均衡。
“发散型蛛网”: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被看作是“蛛网不稳定条件”。
“封闭型蛛网”: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被看作是“蛛网中立条件”
人力资本:一般地被理解为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寓寄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
一般培训:是指雇员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对雇员培训的企业以外的企业具有同样的适用性
特殊培训:通过培训雇员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只对培训的企业具有适用性,或者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提高得更多
内部劳动力市场:指根据企业的管理规则、惯例或企业与企业组织内雇员或雇员的组织所达成的协议运行的
生命周期这里所说的生命周期是指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生各重要阶段,也称为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期望工资总收入未来各期期望工资收入除以贴现率得到的现值之和
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
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 补偿性工资差别:是对劳动的某一方面的特殊性给予补偿形成的。
计时工资: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
工资: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
工资率——指单位时间的劳动力价格。
基本工资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实际工作时间得到的报酬。
工资刚性指劳动力市场上的货币工资水平向下浮动的可能性或工资向下变动的弹性非常低。
按要素分配各种报酬取决于各种相应的要素投入
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它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
工资差别:是指劳动要素的供给者之间在要素服务收入数量方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额。 工资指导线所谓工资指导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保证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经济指标的现状与变动,提出的关于年度工资水平增长标准的权威性建议。
工资谈判制度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雇主或其组织为一方,以雇员或工会组织为另一方,双方在政府的指导协调下,就企业工资分配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
工资差别工资差别是指劳动要素提供者之间在要素服务收入数量方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
竞争性差别工资由于劳动者个人素质或个人劳动技能差异产生的工资差别,称为竞争性工资差别。
垄断性工资差别垄断性工资差别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特殊素质或所处的特殊阶层而产生的工资水平方面的差别。
均衡价格在一般商品市场中,通过需求和供给的矛盾运动,最终使得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供给数量和需求数量相等,从而形成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工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统计范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数额
失业:所谓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
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之间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问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的失业,称为季节性失业。 需求不足性失业: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为增长差距性失业;其二为周期性失业
劳动就业: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处于均衡,国民经济的发展充分地满足劳动者对就业岗位需求的状态。
社会总供给:所谓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 菲利浦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均衡国民收入:当经济社会的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
均衡分析方法: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方法
自然失业率指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实质是当在纸币替代贵金属作为流通手段或交换媒介的条件下,货币的流通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导致的货币贬值、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总供给,形成膨胀性缺口,导致物价总水平上升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从总供给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生产必需投入生产要素,当要素价格提高时,便引起成本的增加,从而导致价格的上涨。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结构变动的结构性因素造成的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
现值:指定量货币本金在若干年后包括本金和利息在内的未来价值
终值:指货币当前的价值,或未来某一时期一定数额和货币折合成现在的价值
投资净现值--现值是指未来一定量的价值相当于现在多少价值;算出投资收益现值后再与成本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投资净现值。
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此种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彼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劳动力流动收益是指劳动力流动后,重新寻找到的工作岗位给其带来的预期收入
歧视--指某些劳动者在劳动报酬以及劳动条件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劳动力市场的歧视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等各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人力资本投资歧视--某些劳动力因非经济个人特征导致较少获得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正规教育、在职培训以及较好的健康照顾等的机会。
职业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上,某些劳动力即使完全有能力胜任,却因非经济的个人特征而导致被限制或禁止进入某些职业,或者被排挤到同一职业中的过低档次的位置上。
统计性歧视--是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看作该群体中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利用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用标准而产生的歧视。
劳动力市场歧视--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在现行劳动力市场上一切经济方面都相同的个人之间的报酬差别。 工资收入歧视 指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一部分由于非经济个人特征而导致所获的工资收入低于另一部分人 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
最低工资:是国家为保证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需要,以一定地 立法程序规定的,用人单位对在正常时间内从事劳动的劳动者,必须支付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工会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劳工及受雇者自发组成的,借团体交涉的力量,以维持及改善劳动条件与生活状况,保障劳工本身利益的社会性团体。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商品,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措施,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则是通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提高税率等措施削弱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以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当经济处于不景气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生产能力闲置、失业严重时,政府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等,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严重,政府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等,减少货币供应量,缩小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
收入政策:是政府采取的通过控制工资和物价来制止或预防通货膨胀以及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均等化的政策 人力政策:指政府通过对劳动力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达到改善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等目的的政策。
劳动关系:狭义含义是指在实现现实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集体协商、是企业代表或雇主代表与劳动者或雇员群体的代表为签定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确定劳动条件各方面内容的行为与过程
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是一种传统型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双方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冲突:一方为雇佣劳动者,另一方是资本的所有者
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劳动者个人的利益、企业的利益包含在国家的利益之中,劳动者的利益由国家来代表。
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是基于多元化观点对劳动关系运行和利益调整的理论概括。
效率合约:是指那些能够使雇主的等利润曲线与工会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些点。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保险中的经济学名词解释09-23
工程经济学概念名词解释09-23
网络经济学名词解释09-23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09-23
微观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09-23
宏观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01-10
经济学知识点名词解释03-26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09-23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双语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