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
学习(广义):118包括人和动物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存的普遍现象。
希尔加德定义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于那个情境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
学习(狭义):122特指人的学习,它需要借助语言,通过社会生活实践,主动积极的获取个体的经验。
教师期望效应:39,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克布森研究证实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叫做“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同时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加容易受到期望的影响。
水平迁移:211,难易相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叫做水平迁移。
学习目标:也称作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测验:473,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程序(如编制题目,实施测量和评分等)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行为进行测量。
测量:473,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述,测量主要是借助于测验来进行的。
评定:474,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迁移:209,1,迁移一次最初来源于桑代克,他把迁移定义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2、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3.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表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技能:280,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智力技能:281,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他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
高原反应:29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
学习困难儿童:401,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的失常,其失常现象可能包括知觉障碍、大脑受伤、轻微大脑功能失常,阅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等。学习困难并不包括由下列因素构成的学习问题:视觉、听觉、动觉、残障、智能不足。情绪困扰或环境失利等。
禀赋优异儿童:广义的界说,凡是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者在特殊性向测验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得分超群者等。
情绪困扰儿童:401. 是指经常为莫名其妙的紧张与焦虑所困扰。
有意义学习:168. 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非任意)实质的(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上位学习:178.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也就是说,当认知结构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摄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下为学习:176.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
个体社会化:20.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学习目标:71.也称作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学习目标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计划。
学习评定:436.教学设计中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即在设计成果推广使用之前,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用,以了解教学系统的试用效果,如可行性,可用性,有效性等。
教学设计:433.教学设计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遗忘曲线:226.1,德国心里雪茄艾宾浩斯;2,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3,遗忘曲线解释了以往“先快后慢”的规律。
组织者:258.指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指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比正式的学习材料更一般、更概括,而且与学习材料关联,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
评定:474.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认知结构:255.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创造性思维:303.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学习动机:315.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里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激活和唤起。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非正式学生群体:28.既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理解:267.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记忆恢复:229.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
陈述性组织者:259.指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土工最适当的类属者的组织者。
比较性组织者:259.指能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相似材料的组织者。过度学习:233.指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
直观教学:349.在教学中是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
教学策略:455。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教学策略设计包括四个集体方面:课的划分、教学顺序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及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策略设计以学习理论为依据,既要符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还
要考虑当地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形成性评定:478.一般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
同化:176.就是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知识(概念、命题)理解新知识。
课:23.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先行组织者:258.(和组织者一样)指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指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比正式的学习材料更一般、更概括,而且与学习材料关联,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
近末梢梯度:88.发展是从身体的中心部向末梢部进行的叫做近末梢梯度。
认知风格:406.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信息(包括接受、贮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
高原现象:29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2017-04-09 12:46 | #2楼
1. 非正式学生群体
指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同意批准,又相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2. 有意义学习
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3. 迁移
由桑代克提出,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4. 比较性组织者
指能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相似材料的组织者。
5. 过度学习
指在达到最低限度的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
6. 直观教学
指在教学中教师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
7. 智力技能
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
8. 教师期望效应
又称“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9. 学习动机
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10. 发展
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11. 组织者
指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12. 高原现象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联系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
13. 陈述性组织者
指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的组织者。
14. 创造性思维
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15. 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也称“类属学习”,当所学新知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
16. 情绪困扰儿童
指经常为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所困扰。
17. 教学策略
当“教什么”的设计初步完成后,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教”的问题,也就是教学策略的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相关文章:
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总结09-23
生化名词解释简答09-23
商法名词解释简答09-23
经济地理名词解释及简答11-16
供应链名词解释简答09-17
边坡工程名词解释及简答09-23
成本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09-23
循证医学名词解释及简答09-23
统计学简答名词解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