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审计学原理名词解释
1、审计(P.3): 是指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2、经济监督职能(P.20): 是指通过审计 , 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 ; 监察和督促有关经济责任者忠实地履行经济责任 , 同时借以揭露违法 违纪、稽查损失浪费 , 查明错误弊端 , 判断管理缺陷和追究经济责任等。
3、经济鉴证职能(P.21): 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 , 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公允、合法、合规 , 并出具书面证明 , 以便 为审计的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切的信息 , 并取信于社会公众的一种职能。
4、经济评价职能(P.21): 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资料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查 , 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查明的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 , 肯定成绩 , 指出问题 , 总结经验 , 寻求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效益的途径。
5、审计假设(P.27): 一般是指对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尚未确知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者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和假设说明,它是建立审计制度的前提,也是实施审计推理的依据。
6、审计法律关系内容(P.40): 是指审计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这种权利、义务是相互衔接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以保证的。 7、审计法律责任(P.42): 是指与审计有关的各种法律责任的总称。
8、审计目标(P.75):是指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界或最终结果,或者说是指审计活动的目的与要求。
9、一般审计目标(P.79):是实施项目审计时均应达到的目标,是项目审计目标的共性概况。 10、财政财务审计(P.90):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正确性、公允性、合法性和合规性所进行的审计。
11、财经法纪审计(P91):是对国家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严重违反财经法纪行为所进行的专案审计。
12、经济效益审计(P.92):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
13、会计师事务所(P.122):是国家批准、依法设立并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机构,实行自收自支、独立核算、依法纳税。
14、审计人员职业道德(P.136):为指导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的地位、公正的态度和约束自己行为而制订的一整套职业道德规范。
15、审计依据(P.148):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判断是非、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根据。
16、审计证据(P.157):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证明审计事实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
17、重要性(P.161):是指证据的有用性。搜集到的证据是否有用还取决于该项证据的内容对于评价被审计事项是否具有重要意义。
18、审计证据充分性(P.162):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证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及审计决定是正确无误的。
19、环境证据(P.167):也称状态证据,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
20、审计工作底稿(P.183):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和 获取的证明材料。
21、审计方法(P.228): 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
22、抽查法(抽样审计)(P.241):是指从作为特定审计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方法,有选择地抽出其中一部分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其检查结果来对其余部分的正确性及恰当性进行推断的一种审计方法。
23、审阅法(P.244):是指通过对被查单位有关书面资料进行仔细观察和阅读来取得查账证据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 24、复核法(复算法)(P.247):又称复算法或验算法,是指通过对有关数据的重新计算来验证数据是否正确的一种 审计技术。
25、核对法(P.248):是指对书面资料的相关记录,或是对书面资料的记录与实物,进行相互勾对以验证其是否相符的一种稽查技术方法。
26、鉴定法(P.255):是指审计人员对于需要证实的经济活动、书面资料及财产物资超出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时,由审计人员另聘有关专家运用相应专门技术和知识加以鉴定证实的办法。
《审计学原理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7、分析法(P.256):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项目有关内容的对比和分解,从中找出各项目之间的差异及构成要素,以揭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审计提供有用的线索的一种审计方法。
28、判断抽样(P.266):是指根据调查人员的主观经验从总体样本中选择那些被判断为最能代表总体的单位作样本的抽样方法。
29、统计抽样(P.266):是指审计人员按照随机原则, 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从特定审计对象的总体中抽取部分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抽查技术。
30、金额单位抽样(P.301): 将样本单位确定为一元,将总体确定为所有项目金额的累加合计数,然后再采取某种选样方法选取样本项目。
31、内部控制(P.307): 它是指一个组织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和充分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内部正式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
32、不相容职务(P.313)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
33、制度基础审计(P.318): 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建立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基础上。
34、风险基础审计(P.319):建立在对审计风险评估基础上的审计。
35、审计程序(P.385):是指审计监督活动中,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双方必须遵循的顺序、形式和期限。
36、审计行政复议(P.399):指上级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因不同意原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而提出的复审申请所进行的审查。
37、审计业务约定书(P.401)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工作的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出具报告的形式等事项的书面合同。
38、审计报告(P.411):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39、审计准则(P.443):是执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规范。
审计学名词解释2017-04-09 12:42 | #2楼
政府审计:又称国家审计,是指国际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顺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是指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生物顺序依次进行审计的方法。
盘点发:又称盘存法,是根据账薄记录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清查盘点,以确定帐存与实存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职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行,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
业务招揽: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与非客户接触以争取业务。
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是指在出具报告前,对项目组做出的重大判断和在准备报告时所形成的结论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
经营失败:是指被审计单位发生债务危机、甚至破产清算,无法持续经营的情况。
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有过失甚至欺诈行为,被揭发后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普通过失:即一般过失,是指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合理的谨慎,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而导致审计失败。
重大过失:是指连起码的职业谨慎都没有保持,对业务或事项不加考虑,满不在乎,根本没有遵守专业标准或严重违背审计准则而导致的审计失败。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的各种业务和相关账户所作的陈述或声明。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有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积极的函证:又称为肯定式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向第三方发出询证函,要求第三方证实有关信息,注册会计师要求被询证者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确认询证函所列示信息是否正确,或填列询证函要求的信息。
消极的函证:又称否定式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向第三方发出询证函,要求第三方证实有关信息,注册会计师只要求被询证者仅在不同意询证函列示信息的情况下才予以回函。
存货监盘: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 欺诈:是指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一种故意的错误行为,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单位的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书与委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 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审计学原理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化工原理名词解释09-23
德育原理名词解释填空09-23
材料成型原理名词解释09-23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09-23
名词解释政治学原理09-23
保险学原理名词解释精选03-03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部分09-23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大全09-23
结构设计原理名词解释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