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生化考试名词解释

生化考试名词解释

时间:2023-03-23 14:44:01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生化考试名词解释

1.二面角 :一个多肽的主链为-[C-N-C-C-N]-,自左向右分别为C1,N1,C2,C3,N2

生化考试名词解释

C1-N1-C2形成的平面与N1-C2-C3形成的平面之间因为N1-C2之间的化学键旋转而成一定的角度,叫做二面角φ。同理N1-C2-C3形成的平面与C2-C3-N2形成的平面之间的角度是二面角ψ

2.蛋白质一级结构 DNA的一级结构: 指4种核苷酸的链接及从N-端到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3.DNA的二级结构: 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

4.超二级结构在蛋白质中,特别是球蛋白中,经常可以看到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的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5. DNA的三级结构: 是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也就是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6.DNA的四级结构: 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7.别构效应 是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

8.同源蛋白质 :不同物种中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蛋白质或具有明显序列同源性的蛋白质。

9.简单蛋白质:又称单纯蛋白质,这类氨基酸只含由α-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不含其他成分.

10.结合蛋白质 : 结合蛋白质是单纯蛋白质和其他化合物结合构成,

12.蛋白质盐析作用:用中性盐类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的过程

13.蛋白质分段盐析 : 调节盐浓度,可使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几种蛋白质分段析出

14.寡聚蛋白:四级结构的蛋白质中每个球状蛋白质称为亚基,亚基通常由一条多肽链组成,有时含两条以上的多肽链,单独存在时一般没有生物活性。

15. 结构域 :结构域是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特异结构和独立功能的区域,特别指蛋白质中这样的区域

16. 构象:构象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放臵所产生的空间排布。

17.构型 :分子中由于各原子或基团间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而使它呈现出不同的较定的立体结构

18.肽单位肽键的所有四个原子和与之相连的两个α-碳原子所组成的基团。

19.肽平面: 肽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双键性质,参与肽键的六个原子不能自由转动,位于同一平面,此平面就是肽平面,也叫酰胺平面。

20.?—螺旋 : α螺旋是一种最常见的二级结构,①肽链骨架围绕一个轴以螺旋的方式伸展;②螺旋形成是自发的,肽链骨架上由n位氨基酸残基上的-C=O与n+4位残基上的-NH之间形成的氢键起着稳定的作用;被氢键封闭的环含有13个原子,因此α螺旋也称为http://www.oh100.com螺旋;③每隔3.6个残基,螺旋上升一圈;每一个氨基酸残基环绕螺旋轴100°,螺距为0.54nm,即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0.15nm;螺旋的半径是0.23nm;Φ角和Ψ角分别为-57°和-48°;④α螺旋有左手和右手之分,但蛋白质中的α螺旋主要是右手螺旋;⑤氨基酸残基的R基团位于螺旋的外侧,并不参与螺旋的形成,但其大小、形状和带电状态却能影响螺旋的形成和稳定。

23.?—转角 : β-转角结构(β-turn)又称为β-弯曲(β-bend)、β-回折(β-reverse turn)、发夹结构(hairpin structure)和U型转折等。蛋白质分子多肽链在形成空间构象的时候,经常会出现180°的回折(转折),回折处的结构就称为β-转角结构。

25.蛋白质的复性作用 :在适当条件下变性蛋白质可恢复其天然构象和生物活性,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26.亚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相互作用。体内许多蛋白质分子含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多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亚基(subunit)。

1.反密码子: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环上的三联体核苷酸残基序列。

2.Chargaff规则 :DNA的碱基组成特点——Chargaff定律

(1)碱基当量定律:嘌呤碱总量=嘧啶碱总量,即A+G=T+C

(2)不对称比率A+T/G+C因物种(亲缘关系远近)而异。

3.核酸的复性 : DNA的复性指变性DNA 在适当条件下,二条互补链全部或部分恢复到天然双螺旋结

构的现象,它是变性的一种逆转过程。DNA的复性不仅受温度影响,还受DNA自身特性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4.退火 : 热变性DNA一般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此过程称之为" 退火"(annealing)。这一术语也用

《生化考试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以描述杂交核酸分子的形成(见后)。

5.增色效应: 增色效应或高色效应 (hyperchromic effect)。由于DNA变性引起的光吸收增加称增

色效应,也就是变性后DNA 溶液的紫外吸收作用增强的效应。

6.减色效应 : 在生物化学中,是指:若变性DNA复性形成双螺旋结构后,其紫外吸收会降低,这种现

象叫减色效应。

7.发夹结构: 发夹结构(hairpin structure):RNA是单链线形分子,只有局部区域为双链结构。这

些结构是由于RNA单链分子通过自身回折使得互补的碱基对相遇,形成氢键结合而成的,称为发夹结构。

8.分子杂交: 分子杂交(molecularhybridization)确定单链核酸碱基序列的技术。

9.DNA的解链(溶解)温度:DNA的四类碱基A,T,C,G.碱基之间由氢键连接的,AT之间有三个氢键相连,

而CG之间只有两个.溶键温度是指使DNA双链断开形成单链时所需要的温度.氢键的断裂需要能量即给予热量,氢键越多,需要的热量越多,温度越高.故AT越多,所需温度越高.

10.碱基堆积力 : 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平面垂直于中心轴,层叠于双螺旋的内侧,相邻疏

水性碱基在旋进中彼此堆积在一起相互吸引形成的作用力。这种力与氢键共同维系着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而且相比之下比氢键更重要。

11.超螺旋DNA : 闭环DNA(closed circular DNA)没有断口的双链环状DNA,亦称为超螺旋DNA。 12.DNA的一级结构: 是指构成核酸的四种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核苷酸),通过3',5'

-磷酸二酯键彼此连接起来的线形多聚体,以及起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每一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由三个部分所组成: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根。 3

13. DNA的二级结构是指两条脱氧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14. DNA的三级结构是指DNA中单链与双链、双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三链或四链结构。

如H-DNA或R-环等三级结构。

核酸以反式作用存在(如核糖体、剪接体),这可以看作是核算的四级水平的结 构。 此外,DNA的拓扑结构也是DNA存在的一种形式。DNA的拓扑结构是指在DNA双螺旋的基础上,进一步扭曲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超螺旋结构是拓扑结构的主要形式,塔可以分为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两类,在相应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变。

1.酶的活性中心 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其中一些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称作酶的必需基团(essential group)。这些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和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或活性部位(active site)

2.酶的专一性 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这种选择性作用称为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及其催化反应的严格选择性。通常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或一类相似的反应,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可分为三种类型: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

3.竞争性抑制作用 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以逆转的一种酶抑制类型。一个竞争性抑制剂通常与正常的底物或配体竞争同一个酶的结合部位。这种抑制使得Km增大,而Vmax不变。

4.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不仅与游离酶结合,也可以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的一种酶促反应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使得Vmax变小,但Km不变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不能与游离酶结合,但可与ES复合物结合并阻止产物生成,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 特点为:a.抑制剂与底物可同时与酶的不同部位结合;b.必须有底物存在,抑制剂才能对酶产生抑制作用;c.动力学参数。

5.别构酶 一种其活性受到结合在活性部位以外部位的其它分子调节的酶。又称为变构酶,是一类重要的调节酶。在代谢反应中催化第一步反应的酶或交叉处反应的酶多为别构酶。别构酶均受代谢终产物的反馈抑制。

6.别构效应 别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是某种不直接涉及蛋白质活性的物质,结合于蛋白质活性部位以外的其他部位(别构部位),引起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变化,而导致蛋白质活性改变的现象。受别构效应调节的蛋白质称为别构蛋白质,如果是酶,则称为别构酶。

《生化考试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7.同工酶 同工酶(isozyme,isoenzyme)广义是指生物体内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按照国际生化联合会(IUB)所属生化命名委员会的建议,则只把其中因编码基因不同而产生的多种分子结构的酶称为同工酶。最典型的同工酶是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

8.酶的比活力 1、在特定条件下,单位重量(mg)蛋白质或RNA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2、比活力(性)(Specific Activity)是酶纯度的量度,即指:单位重量的蛋白质中所具有酶的活力单位数,一般用IU/mg蛋白质来表示.一 般来说,酶的比活力越高,酶越纯.。

13

14 --核酸 生物化学试题库

3、比活力 为每毫克蛋白质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一般用酶活力单位/mg蛋白质表示。。

9.酶原激活 某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活性,这些没有活性的酶的前身称为酶原(zymogen),使酶原转变为有活性酶的作用称为酶原激活(zymogen activation)。

10.寡聚酶 寡聚酶由2个或多个相同或不相同亚基组成的酶,称为寡聚酶。 11.酶的转换数 酶的转换数(turnover number )表示酶的催化中心的活性,它是指单位时间(如每秒)内每一催化中心(或活性中心)所能转化的底物分子数,或每摩尔酶活性中心单位时间转换底物的摩尔数。

12.辅酶和辅基 辅酶(coenzyme)是一类可以将化学基团从一个酶转移到另一个酶上的

有机小分子,与酶较为松散地结合,对于特定酶的活性发挥是必要的。 14.全酶 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包括所有的必需的亚基、辅基和其它的辅助因子。

序变模型(KNF模型)和齐变模型是为了了解酶作用机制提出的两种主要模型。。 15 --核酸 生物化学试题库

一酶分子中另一亚基对底物的亲和力增加或减少。

16.固化酶 全称;泰然生物催化酶,是土壤固化剂,生产高科技液态复合酶制品,一种生物高科技产品

17.多酶体系 指催化机体内的一些连续反应的酶互相联系在一起,形成的反应链体系。 一般分为可溶性的、结构化的和在细胞结构上有定位关系的三种类型。

18.RNA酶 核糖核酸酶(英语:Ribonuclease,常用缩写:RNase)或称RNA酶,是一种可将RNA水解成小分子组成的核酸酶(nuclease)。可粗分为内切核糖核酸酶(endoribonuclease)与外切核糖核酸酶(exoribonuclease),这些酶分别归属于EC 2.7(磷酸化酶)与EC 3.1(水解酶)中的多个次分类。

19.过渡态 反应物体系转变成产物体系过程中,经过的能量最高状态称为过渡态(或称活化络合物)。过渡态键的状况是:旧键未完全断裂,新键未完全形成。过渡态是不稳定的,不能分离出来。过渡态和反应物的能量差(△E)称为活化能。不同的反应体系有不同的活化能,活化能愈大反应愈困难。

2.中性脂 甘油的3个羟基和3个脂肪酸分子脱水缩合后形成的酯。动 、植物细胞贮脂的主要形式 。简称脂肪 ,学名三酰甘油。三酰甘油在常温下(25℃)呈固态者称为脂;在常温下呈液态者称为油。

3.脂双层分子 :由两层脂质分子以疏水性烃链的尾端相对,以极性头部朝向表面所形成的片层结构的通称。

4.外周蛋白 外周蛋白通过与膜脂的极性头部或内在膜蛋白的离子相互作用和形成氢键与膜的内、外表面弱结合的膜蛋白 又称附着蛋白(protein-attached)或外在膜蛋白,占膜蛋白总量的20%~30%,这种蛋白完全外露在脂双层的内外两侧(胞质侧或胞外侧),主要是通过非共价键(如弱的静电作用)附着在脂类分子头部极性区或跨膜蛋白亲水区的一侧,间接与膜结合。

5.嵌入蛋白

6.跨膜蛋白 许多膜整合蛋白质(又称镶嵌蛋白)是兼性分子,它们的多肽链可横穿膜一次或多次,以疏水区跨越脂双层的疏水区,与脂肪酸链共价结合,而亲水的极性部分位于膜的内外表面。这种蛋白质跨越脂双层,也称跨膜蛋白。

7.相变温度 相变温度,生物化学概念,是指膜脂发生相态转变的温度。在相变温度时,膜脂的流动性会随之改变,由液相转变为凝胶相或由凝胶相转变为液相。

相: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相变:指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转变,比如固态转变成液态等。

相变温度:指物质在不同相之间转变时的临界温度,比如水变成冰的相变温度是0度等

8.液晶相 具有高度不对称外形的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温度和浓度时表现出的介于液态和晶态间的有序流体状态,又称介晶相 液晶分为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两大类。

热致液晶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形成的,并且对形成热致液晶的物质分子结构特点有一定要求。 溶致液晶常是由两亲性有机物(如表面活性剂)在一定的溶剂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形成的。

在液晶相中分子取向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引起电性、颜色、透明度等变化。

液晶在图像显示、测温、了解生物膜功能等方面已被应用或有应用背景,是值得从理论到实际应用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9.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Na+、K+和Ca2+等离子,都不能自由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它们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10.被动运输 物质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形成梯度,物质顺着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的过程叫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自由扩散、促进扩散属于被动运输。

11.简单扩散 分子扩散, 通常简称为扩散, 是分子通过随机分子运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网状的传播。 12.促进扩散 促进扩散又称易化扩散、协助扩散,或帮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 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13.质子泵 质子泵指能逆浓度梯度转运氢离子通过膜的膜整合糖蛋白。质子泵的驱动依赖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质子泵在泵出氢离子时造成膜两侧的pH梯度和电位梯度。

1.EMP途径 EMP途径,又称糖酵解或己糖二磷酸途径,是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代谢过程,总反应为:

C6H12O6+2NAD+2Pi+2ADP→2CH3COCOOH(丙酮酸)+2NADH+2H+2ATP+2H2O。

EMP途径是指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同时释放出少量ATP的过程。

2.HMP途径 HMP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 葡萄糖经过几步氧化反应产生核酮糖-5-磷酸和CO2 核酮糖-5-磷酸发生同分异构化或表异构化而分别产生核糖-5-磷酸和木酮糖-5-磷酸 3.TCA循环 TCA循环即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又称为柠檬酸循环;

27 --核酸 生物化学试题库

4.回补反应 回补反应(anaplerotic reaction):酶催化的,补充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供给的反应,例如由丙酮酸羧化酶生成草酰乙酸的反应。

5.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作用(gluconenogenesis):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

6.有氧氧化 有氧氧化系指糖、脂肪、蛋白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二磷酸腺苷再合成三磷酸腺苷。

7.无氧氧化 无氧氧化是指在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组织细胞内的糖原,能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产生乳酸和水或乙醇和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也称糖酵解。

8.乳酸酵解 乳酸酵解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是乳酸的一种无氧呼吸方式,也叫乳酸发酵

9.极限糊精 是指支链淀粉中带有支链的核心部位,该部分经支链淀粉酶水解作用,糖原磷酸化酶或淀粉磷酸化酶作用后仍然存在。糊精的进一步降解需要α(-1→6)糖苷键的水解。

1.从头合成途径 生物体内用简单的前体物质合成生物分子的途径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主要在胞液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 IMP);然后通过不同途径分别生成AMP和GMP

2.补救途径 补救途径(salvage pathway):与从头合成途径不同,生物分子,例如核苷酸,可以由

该类分子降解形成的中间代谢物,如碱基等来合成,该途径是一个再循环途径。

3.核酸外切酶 核酸外切酶(exonucleautomotive service engineers)在核酸水解酶中,是具有从分子链的末端顺次水解磷酸二酯键而生成单核苷酸作用的酶,与核酸内切酶相对应。

4.核酸内切酶 核酸内切酶(endonuclease)在核酸水解酶中,为可水解分子链内部磷酸二酯键生成

寡核苷酸的酶,与核酸外切酶相对应。从对底物的特异性来看,可分为DNaseⅠ、DNaseⅡ等分解DNA的酶;RNase、RNaseT1等分解RNA的酶。。一般来说,大都不具碱基特异性,但也有诸如脾脏RNase、RNaseT1等或限制性内切酶那种能够识别并切断特定的碱基或碱基序列的酶。

5.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一种在特殊核甘酸序列处水解双链

DNA的内切酶。Ⅰ型限制性内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的一种内切核酸酶。

1.肽链内切酶 肽链外切酶是从肽链的一端开始,一个接一个把氨基酸水解下来; 作用位点 ——端点 核酸内切酶则从肽链中间特殊的肽链位点将多肽裂解成小片断; 作用位点 ——中间特殊的肽链位点

2.肽链端解酶 又称外肽酶,肽酶。一类催化从肽链末端顺序切开肽键和释放出游离氨基酸的酶。作用于游离氨基端的称为氨肽酶,作用于游离羧基端的称为羧肽酶。它们可将多肽水解成氨基酸。

羧基肽酶 羧肽酶是催化水解多肽链含羧基末端氨基酸的酶。酶活性与锌有关。 氨基肽酶 LAP是一种蛋白酶,肝内含量很丰富

3.联合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与谷氨酸氧化脱氨或是嘌呤核苷酸循环联合脱氨,以满足机体排泄含氮废物的需求。

4.转氨基作用 在转氨酶(transaminase ansaminase)的催化下, 某一 氨基酸的a-氨基转移到另一种a-酮酸的酮基 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a-酮酸。 5.氨同化 植物体内的氨参与有机氮化物形成的过程。氨同化产物再经由其他生化反应可以形成多种氨基...pH变化对氨同化也有一定影响,氨同化的最适pH值常随其他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6.生糖氨基酸 能通过代谢转变成葡萄糖的氨基酸。包括丙氨酸、精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组氨酸、甲硫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36

37 --核酸 生物化学试题库

等15种。

生酮氨基酸 生酮氨基酸(ketogenic amino acid)是指在分解代谢过程中能转变成乙酰乙酰辅酶A的氨基酸,共有亮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5种。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glucgenic and ketogenic amino acids)

指在体内既能转变成糖又能转变酮体的一类氨基酸。包括色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

巧记:一本落色书。

一(异亮氨酸)本(苯丙氨酸)落(酪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

7.一碳单位(基团) 化学中对原子团和基的总称。

作为某些化合物的分子组成部分的稳定原子团。如:氢基;氨基;偶氮基;自由基 基团通常是指原子团,它包含有机物结构中所有的“官能团”。

一般是指组成分子的原子集团,包括各种官能团和以游离状态存在的自由基(或称游离基)

8.蛋白质互补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9.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10.非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可在动物体内合成,作为营养源不需要从外部补充的氨基酸。

11.氨基酸脱羧基作用

12.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脱氨基作用,细胞内从有机化合物分子上除去氨基的酶促反应,是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第一步。脱氨基作用有氧化脱氨基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两类。氧化脱氨基作用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动物的脱氨基作用主要在肝脏进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见于微生物,但并不普遍。

1.半保留复制 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

2.不对称转录 不同基因的模板链与编码链,在DNA分子上并不是固定在某一股链,这种现象称为不对称转录(asymmetric transcription)。

3.逆转录 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RNA指导下的DNA合成。是RNA病毒的复制形式,需逆转录酶的催化。艾滋病病毒(HIV)就是一种典型的逆转录病毒。

5.复制叉 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DNA复制时在DNA链上通过解旋、解链和SSB蛋白的结合 43

44 --核酸 生物化学试题库

等过程形成的Y字型结构称为复制叉。在复制叉处作为模板的双链DNA解旋,同时合成新的DNA链。

6.前导链 前导链(leading strand):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通过连续的5ˊ-3ˊ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7.后随链 后随链(lagging strand):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通过不连续的5ˊ-3ˊ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8.有意义链 DNA双链在转录过程中于转录形成的RNA序列相同(T对应U)的那条链叫做有义链。

9.反意义链

10.内含子 内含子(introns)是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

11.外显子 外显子所属现代词,指的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Splicing)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

12.顺反子 顺反子(cistron):即结构基因,为决定一条多肽链合成的功能单位。 13.启动子 启动子(promoter)是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遗传学中是指一段能使基因进行转录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

14.终止子 终止子(terminator T)是给予RNA聚合酶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 15.转录单位

16.强终止 强终止子又称内部终止子(intrinsic terminators指不依赖于Rho蛋白质辅助因子(ρ因子)而能实现终止作用,这类终止子属于强终止子。 17.弱终止 依赖于Rho蛋白糖助因子才能实现终止作用,这类终止子属于弱终止子。蛋白质辅助因子称为释放因子,通常称为ρ因子。

18.半不连续复制 半不连续复制是指DNA复制时,前导链上DNA的合成是连续的,后

随链上是不连续的,故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2.酶的共价修饰 共价修饰,主要是指p53蛋白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及乙酞化与去乙酞化。

3.反馈抑制 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是指最终产物抑制作用,即在合成过程中有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产物对该途径的酶的活性调节,所引起的抑制作用。

4.操纵子 操纵子是转录的功能单位。 5.第二信使 第二信使 (Second messenger) 在生物学里是胞内信号分子,负责细胞内的信号转导。 6.诱导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通常指在正常细胞中没有或只有很少量存在,但在酶诱导的过程中,由于诱导物的作用而被大量合成的酶。

7.阻遏物 阻遏物指的是与一个基因的调控序列或操纵基因结合以阻止该基因恩录的一类蛋白质。

8.前馈激活 代谢途径中一个酶被该途径中前面产生的代谢物激活的现象。

12. 组成酶 组成酶 constitutive enzyme 与生长发育条件无关,常进行定量合成的酶。按其合成方式,可与诱导酶、抑制性酶相对应。

生化名词解释2017-04-09 10:55 | #2楼

1、肽键(peptide bond)--氨基脱水 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

2、模体(motif):模体是蛋白质分子中具有特定空间构象和特定功能的结构成 分。

3、结构域(domain):三级结构中、分割成折叠较为紧密且稳定的区域,各行 使其功能。结构域也可看作是球状蛋白质的独立折叠单位,有较为独立的三维 空间结构。

4、蛋白质的等电点( isoelectric point, pI):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 pH 时, 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 液的 pH 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5、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 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 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6、亚基 (subunit):四级结构中每条具有完整三级结构的多肽链。

7、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三 肽。分子中半胱氨酸的巯基是该化合物的主要功能基团。

8、协同效应(cooperativity) :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 另一个亚基与配体的结合能力,称为协同效应。若是促进作用则称为正协同效应 (positive cooperativit ); 若 是 抑 制 作 用 则 称 为 负 协 同 效 应 (negative cooperativity).

9、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由蛋白质分子发生变异所导致的疾病,称为 分子病。

10、DNA 变性(DNA denaturation):某些理化因素(温度、pH、离子强度等) 会导致 DNA 双链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使 DNA

双链解离为单链。这种现象称为 DNA 变性。 11、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bond):一个脱氧核苷酸 3 苷酸 5α-磷酸基团缩合形成磷酸二酯键。

12、核小体(nucleosome):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小体,它是由 DNA 和 H1、 H2A、H2B、H3 和 H4 等 5 种组蛋白共同构成的。

13、解链温度/融解温度 (melting temperature,Tm):在解链过程中,紫外吸 光度的变化ΔA260 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定义为 DNA 的解链温

度或融解温度。

14、退火(annealing) :热变性的 DNA 经缓慢冷却后可以复性,这一过程称为 退火。

15、 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在 DNA 解链过程中,由于

有更多的共轭双键得以暴露,含有 DNA 的溶液在 260nm 处的吸光度随之增加,

这种现象称为 DNA 的增色效应。

16、必需基团 (essential group):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侧链的化学基团中, 一些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

17、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活性部位(active site):是酶分子中能 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具有特定三维结构的区域。

18、酶的特异性(specificity):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

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生成一定的产物。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 性或专一性。

19、竞争性抑制 (competitive inhibition):抑制剂和酶的底物在结构上相似, 可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 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

20、别构调节 (allosteric regulation):体内的一些代谢物可与酶分子活性

中心外的某个部位非共价可逆结合,使酶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酶的 这种调节方式称为酶的别构调节。

21、酶的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在其他酶的催化作用下,某些酶 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 活性,此过程称为共价修饰。

22、酶原 (zymogen):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 此前体物质称为酶原。

23、米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 :米氏方程V=Vmax[S]/( Km + [S])中, Km 为米氏常数。

24、同工酶(isoenzyme 或 isozyme):是指催化相同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 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地一组酶。

25、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是指从糖酵解的中间产物 6- 磷酸-葡萄糖开始形成旁路,通过氧化、基团转移两个阶段生成果糖-6-磷酸和 3-磷酸甘油醛,从而返回糖酵解的代谢途径,亦称为磷酸戊糖旁路(pentose phosphate shunt)。

26、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27、乳酸循环:(Cori cycle):肌细胞通过糖无氧氧化生成乳酸,乳酸通过血 液运输到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入血后再被肌摄取,由此构成循环, 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也称 Cori 循环。此过程能回收乳酸中的能量,又可避免 因乳酸堆积而引起酸中毒。

28、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cycle):又称柠檬酸循环 (citric acid cycle),是由线粒体内一系列酶促反应构成的循环反应系统。

指乙酰 CoA 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 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因为该学说由 Krebs 正式提出,亦 称为 Krebs 循环。

29、糖酵解(glycolysis): 一分子葡萄糖在胞液中可裂解为两分子丙酮酸, 是葡萄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共同起始途径,称为糖酵解。

30、糖原 (glycogen):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之一,是机体能迅速动用的能 量储备。

31、糖的无氧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在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 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糖的无氧氧化。

32、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机体利用氧将葡萄糖彻底氧化成 H2O 和 CO2的反应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是体内糖分解供能的主要方式。

33、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

量不足,必须从植物油中摄取的脂肪酸叫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 花生四烯酸。

34、脂肪动员(fat mobilization):是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肪脂酶 作用下逐步水解释放 FFA 及甘油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35、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triglyceride lipase ,

HSL)/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 , HSL):脂肪细胞内的一

种催化甘油三酯水解为甘油二酯及脂肪酸的酶,是脂肪动员的关键酶,其活性 受多种激素调节。

36、脂酸的β-氧化(β-oxidation):脂肪酸在体内氧化分解从羧基端β-碳原 子开始,每次断裂 2 个碳原子。

37、酮体(ketone bodies):脂肪酸在肝内β-氧化产生大量乙酰 CoA,部分被转 变 为 酮 体 。 酮 体 包 括 乙 酰 乙 酸 (acetoacetate) 、 β- 羟 丁 酸 (β-hydroxybutyrate)、丙酮(acetone)。

38、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由小肠粘膜细胞利用从消化道摄取的食物脂 肪酸再合成甘油三酯后组装形成的一种脂蛋白,经淋巴系统吸收入血,功能是 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39、血脂(plasma lipids):血浆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 胆固醇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等。

40、脂蛋白(lipoprotein):是脂质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体,是血浆脂质 的运输和代谢形式。一般呈球形,表面为载脂蛋白、磷脂、胆固醇的亲水基团, 内核为甘油三酯、胆固醇酯等疏水脂质。

41、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分为 A、

B、C、D、E 等几大类,在血浆中期运载脂质的作用,还能识别脂蛋白受体、调节血浆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

42、氧化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指线粒体内膜中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系

列具有电子传递功能的酶复合体(酶和辅酶),可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将代谢 物脱下的电子(氢)最终传递给氧生成水。这一传递链称为氧化呼吸链 (respiratory chain)又称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43、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指 ADP 或其他核苷 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过程,是生物体内产 能的方式之一。

44、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即由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线粒

体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 ADP 磷酸化生成 ATP 的过程。

45、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指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

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共有 8 种:Val、Ile、Leu、Thr、Met、Lys、Phe、Trp。一两色素本来淡些

4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 指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 合食用,其必需氨基酸可以互相补充而提高营养价值。

47、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指每日氮的摄入量(食物中的蛋白质)与排出 量(粪便和尿液)之间的关系。

48、蛋白质的腐-败作用(putrefaction):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及未被吸收的氨基 酸,在大肠下部受大肠杆菌的分解,此分解作用称为腐-败作用。

腐-败作用的产物大多有害,如胺、氨、苯酚、吲哚等;也可产生少量的脂肪酸 及维生素等可被机体利用的物质。

49、氨基酸代谢库(metabolic pool):食物蛋白质经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外源 性氨基酸)与体内组织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及体内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内 源性氨基酸)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

50、泛素(ubiquitin):一种高度保守的小分子蛋白质。在细胞内蛋白质的蛋白

酶体系降解途径中,在特异泛素化酶催化下,几个泛素分子串联地共价结合至 靶蛋白的赖氨酸残基。

51、脱氨基作用(deamination):指氨基酸脱去α-氨基生成相应α-酮酸的过程。

52、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在转氨酶的作用下,某一氨基酸去掉α-氨 基生成相应的α-酮酸,而另一种α-酮酸得到此氨基生成相应的氨基酸的过程。

53、联合脱氨基作用(transdeamination):在转氨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联合作 用下,使各种氨基酸脱下氨基的过程。

54、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synthesis pathway):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

碳单位和 CO2 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途径。这

是主要合成途径,主要在肝脏进行。

55、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 synthesis pathway):利用游离的碱基或核苷,经 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核苷酸的途径,这是次要合成途径,脑、骨髓等只能 进行此途径。

56、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一些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转变过程 称为生物转化。

57、胆汁酸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acid):胆汁酸随

胆汁排入肠腔后,95%通过重吸收经门静脉又回到肝,在肝内转变为结合型胆 汁酸,经胆道再次排入肠腔的过程。

58、胆素原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urobilinogen cycle): 肠道中的胆素

原少量可被肠粘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 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59、半保留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子代细胞的 DNA,一股单

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为新合成。两个子细胞的 DNA 都 和亲代 DNA 碱基序列一致。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60、前导链(leading strand):复制的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同,复制是连续进行 的,这条子链称为前导链。

61、后随链(lagging strand ):复制的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复制是不连续 进行的,这条子链称为后随链。

62、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随从链中的不连续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63、复制的半不连续性(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领头链连续复制 而随从链不连续复制,就是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64、突变/DNA 的损伤(DNA damage):DNA 一级结构的任何异常的改变称为突变,也称为 DNA 的损伤。

65、修复(repairing) :是对已发生分子改变的补偿措施,使其回复为原有的 天然状态。修复的主要类型有光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和 SOS 修复 。

66、转录(transcription):以一段 DNA 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

67、模板链 (template strand):转录时作为 RNA 合成模板的一股单链称为模 板链。

68、编码链 (coding strand):与模板链相对应的另一股单链称为编码链。

69、不对称转录(asymmetric transcription) :①对某一基因,一股链可转录, 另一股链不转录;②模板链并非永远在同一单链上。

70、操纵子(operon):原核生物一个转录区段可视为一个转录单位,称为操纵 子,包括若干个结构基因及其上游调控序列。

71、启动子(promoter):模板 DNA 上被 RNA 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称为启动

子,是调控转录的关键部位。

72、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s):能直接或间接辨认和结合另一基

因的 DNA 序列,影响其表达的蛋白质,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又称转录因子 (trans-criptional factors, TF)。 其中直接或间接结合 RNA 聚合酶的,称为 基本转录因子。

72、断裂基因(splite gene):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序列和非编码 序列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 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73、外显子(exon):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出现,并表达为成熟 RNA 的核酸序列(初级转录产物上有,成熟转录产物上也有的序列)。

74、内含子(intron):隔断基因的线性表达而在剪接过程中被除去的核酸序列 (初级转录产物上有,成熟转录产物上没有的序列)。

【生化考试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生化考试重点名词解释09-23

生化名词解释简答09-23

生化名词解释总结06-01

医学生化名词解释09-23

护士考试名词解释04-21

营销策划考试名词解释09-23

金融法考试名词解释09-22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考试必备09-22

营养师考试名词解释09-23